丁敬
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鈍丁、硯林,龍泓山人等別號,浙江錢塘(杭州)人。清代書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浙派創(chuàng)始人。喜好金石碑版,精鑒別,富收藏。曾搜訪石刻,著成《武林金石錄》。他的篆刻取法朱簡,在漢印基礎上,常參以隸意,構思安排都苦心經營。篆刻采用切刀法以表達書寫的筆意,方中有圓,一洗嬌揉嫵媚之態(tài)。著有《硯林詩集》、《龍泓山人集》。丁敬在篆刻史上的最大貢獻,在于繼承并發(fā)展了朱簡朱文短刀碎切的刀法,并進一步開創(chuàng)了"印從刀出"的創(chuàng)作模式,其篆刻"直追秦漢、力挽頹風",且文雅生辣,有很強的金石感,可謂前無古人。
丁敬作品
丁敬為"浙派"始祖。繼起者中,蔣仁的篆刻以古秀勝,黃易的篆刻以遒勁勝,奚岡的篆刻以淡雅勝,陳豫鐘的篆刻以工致勝,陳鴻壽的篆刻以雄健勝,趙之琛的篆刻以嫻熟勝,錢松的篆刻渾厚古樸、蒼勁茂秀,與先前諸家不同而有新的面目。丁敬與他們都是杭州人,故又稱為"西泠八家.該派風靡印壇,蟬聯(lián)了近兩個世紀。
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中國清代書法家、篆刻家。清代書法金石學家和文壇泰斗、經學宿儒,鄧派的創(chuàng)始人。懷寧(今屬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慶諱,以字行,號頑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 ∴囀缬啄陼r家境貧寒,一生社會地位低下,他自己說:“我少時未嘗讀書,艱危困苦,無所不嘗,年十三四,心竊竊喜書,年二十,祖父攜至壽州,便已能訓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識字人待?!边@樣一位讀書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長為偉大的藝術家,全靠艱定不移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刻苦的鍛煉。他十七歲后,就開始以書刻自給。三十歲后,通過友人介紹,陸續(xù)認識了南京梅繆三兄弟等友人,遍觀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總要臨摹百遍以上,為此起早貪黑,朝夕不輟為以后的篆刻藝術打下了扎實的書法基礎。所以,當時人評他的四體書法為清代第一人。
鄧石如作品
吳昌碩
吳昌碩,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
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吳昌碩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吳昌碩作品
齊白石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作品
黃士陵
黃士陵(1849~1908)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字牧甫,或作穆父,別號倦叟、黟山人。清末安徽黟縣人,早年在江西謀生,后在廣州以刻印為業(yè)。光緒十一年(1885)到北京國子監(jiān)肄業(yè),與盛昱、王懿榮、吳大澄等相交,并研究金石學。兩年后返回廣州篆刻取法漢印,參以商、周銅器文字的體勢筆意,章法自然,運刀挺拔,在皖、浙兩派外,自成一家,人稱"黟山派"。有《黟山人黃牧甫印集》等。
黃士陵作品
趙之謙
趙之謙(1829~1884)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擅書法,初學顏真卿,篆隸法鄧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善繪畫,花卉學石濤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篆刻初學浙派,繼法秦漢璽印,復參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詔、漢鏡、泉幣、漢銘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掃舊習,所作蒼秀雄渾。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趙之謙作品
喬大壯
喬大壯(1892-1947)詩人、篆刻家。名曾劬,號波外居士。華陽縣(雙流縣)人。清末就讀于北京辭學館。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來秘書。1935年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后任重慶中央大學師范學院詞學教授、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軍訓部參議、監(jiān)察院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