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共感人。
一位朋友留言給我:
“我感覺好累啊,朋友們一有煩心事都愛找我說。
要命的是他們一找我,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去照顧他們的情緒。
結(jié)果,每次閨蜜哭完沒事了,我卻要好久才能緩過來。
有時候我都怕了自己。
明知道要有邊界,可就是做不到。
我腦門上好像寫著“來吧來吧,我可以聽你的情緒垃圾”。
不管是發(fā)小,還是認識不久的同事,一有負面情緒,就愛來找我。
可是,心情好的時候,他們是想不起我的。
我聽完后,陷在負面情緒中久久拔不出來,他們也一樣不會在意。”
她就像一塊情緒海綿一樣,不斷的吸收身邊人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叫做:共感人
不喜歡社交,只要去人多的地方,就想提前溜走;
別人緊張,他們身體也一樣會出現(xiàn)緊繃感;
看到電影里有人挨打,他身體也會蜷起來,好像自己也在挨打;
很容易被傳染,一間房子里有2個人在哭,他也會哭,然而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哭。
“共感人”感受力超強,對周圍的人,極易感同身受。
別人的感受,他們一律照單全收,無論是好還是壞的。
真的是“心和身體都好累”。
共感力,和你的鏡像神經(jīng)元有關(guān)
人一出生,大腦里就有一種叫“鏡像神經(jīng)元”的神經(jīng)細胞。
正是因為有鏡像神經(jīng)元,人們才能向他人學習,從簡單的用筷子吃飯到為人處事。
同時,鏡像神經(jīng)元也能讓人迅速地理解他人的意圖、體驗別人的情感等,這也是“共情”的生物學基礎(chǔ)。
但是,每個人“共情”的發(fā)展程度是不一樣的。
根據(jù)人們理解他人意圖和情感的層級,可以分為四個層級。
第一個層級:遲鈍人群。
天生五感遲鈍。
可能和成長過程中壓抑情緒有關(guān),導致鏡像神經(jīng)元發(fā)展比較遲緩。
比如,我有個同學每天都樂呵呵的。
有時候,身邊的朋友明明已經(jīng)很傷心了,但她看不出來,還照樣和別人開玩笑,沒有分寸。
第二梯次,普通人群。
五感比較穩(wěn)定,能分辨對方的笑,是真開心還是強顏歡笑。
大家突然不說話了,也會在幾秒內(nèi)感受到氣氛的微妙變化。
第三梯次,高敏感人群。
他們的感受特別發(fā)達,外面發(fā)生的事情,會引發(fā)他們更深層的情感。
比如,一樹花謝了,我們可能只是在想,這花期太短,真不適合庭院種植。
而林黛玉卻會睹物傷懷,想到自己的悲苦身世,留著淚去葬花。
這些人,除了先天性格使然,更多的是因為人生中某些獨特經(jīng)歷。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媽媽超級嚴歷。家里經(jīng)常吵架,氛圍很壓抑。
成年以后,她就對別人的情緒超級敏感。
老公吃飯時,放筷子的聲音稍微大了一點,她就心里直打鼓,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惹老公生氣了。
第四梯次,共感人。
時刻“感同身受”。
據(jù)說愛因斯坦、戴安娜王妃,林肯都是共感人。
他們對光線、聲音、氣味等刺激,有著類似直覺的敏感。
這一點與高敏感人群類似。
但卻更深度。
高敏感人明白信息來自于外在,他們是先觀察到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事情,再產(chǎn)生情緒反應(yīng)。
而共感人卻是直接感受到,比如:別人的身體反應(yīng)、別人的情緒等,即使他還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但身體已經(jīng)有了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比如哭泣、顫栗等。
所以,對共感人來說,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影響。
共感人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好友小覺,是朋友圈里那個訴苦時最受歡迎的對象。
好處一:你什么感受,她秒懂。
小覺社交直覺超強,感覺到別人今天狀態(tài)不對時,還沒等對方說。
她已經(jīng)自然而然地問了:“怎么了,你這么難受。”
這樣的問話,往往讓朋友感覺到;
“哇,她真的懂我,在乎我?!?/p>
好處二:請她當樹洞,特別妥貼。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和朋友訴痛,一個很大的顧慮是:
朋友可能并不懂我的感覺,還會亂出主意,甚至嘲笑自己。
所以,面對羞愧和被評價的危脅,會讓人停下想要傾訴的欲望。
但共感人,不會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和小覺傾訴時,她會全身心地看著你,讓你覺得:不管你有多狼狽,都不會降低她眼中你的重要性。
然后,當你還有糾結(jié)要不要說的時候,她已經(jīng)進入了狀態(tài):
“這真的是很難受啊,你還好么?”
說罷,甚至留下了眼淚。
這時候,你會感覺靈魂都被觸及了,感慨有這樣一個朋友真好。
但其實,小覺自己并不開心,她只覺得自己好難。
一方面,在親密關(guān)系中,她小心翼翼。
小覺的丈夫,極其易怒。
因為共感超強,她會盡量避免一切有可能惹怒丈夫的情況。
一旦丈夫生氣,她就會感到“好像十級大風刮過”。
但關(guān)鍵的是,小覺很難告訴丈夫:“我需要照顧”。
因為,她預(yù)感到,自己一開口,丈夫就會退縮。
甚至已經(jīng)共感到:先生其實很羞恥,他也拿自己的生氣沒辦法。
所以,小覺干脆就放棄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困境了:
“這是一種對自己很殘忍的慈悲”。
另一方面,在與朋友交往中,她也經(jīng)常覺得自己很累。
很多時候,即便好友不說話,她也能感覺到好友沉重的心情。那感覺壓在肚子上,像整個胃都脹滿了。
只有朋友傾訴完覺得緩解了,她才會跟著好一些,可身心卻還是很疲憊。
另外,有時候朋友反而會怪小覺太敏感。
因為,她總能感受到,朋友們那些不想說也不想觸及的情緒。
小覺的遭遇,其實是共感人相似的人生困境。
感官超載、情緒沖擊,都會讓他們感覺到精力地消耗。
很容易陷入“有力無力”的感覺。
共感,也是一種天賦
共感人這樣敏銳的社交直覺,以及超強的共情能力,在許多職業(yè)上是很珍貴的,比如心理咨詢師、理療師等。
但如果不懂得控制,很容易因為自身高度代入,導致情緒被反侵擾,造成消耗。
專業(yè)的共情,是以維持自身的穩(wěn)定性為前提的。
所以,共感人要做的,不是降低自己的共情能力,也無需自憐自怨。
可以嘗試從以下四點入手:
a. 自我覺察
共感人的共情能力,其實是許多心理咨詢師終生都在訓練的能力,非常珍貴。
可以先看看自己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是否真的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
如果真的很不快樂,可以判斷一下現(xiàn)在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不要一味責怪自己適應(yīng)力不好、太敏感等。
b. 練習情緒區(qū)分、轉(zhuǎn)化與處理能力
感覺到被情緒感染時,試著問自己:
“這個癥狀或情緒是我的,還是別人的?”
當你靠近某個人時,突然感到情緒起伏,或是身體有了一些反應(yīng)。
那這些情緒,大概率是別人傳染過來的。
這個時候,可以先遠離一下,或是深呼吸,并在心里默念“離開我,回去你主人那去”。
同時,也可以寫寫情緒日記。
每天睡覺前,把自己的情緒在紙上寫下來,慢慢增強與自己的情緒相處的能力。
c. 給自己留出自我愉悅的時間
很多共感人都不喜歡進入人多的場合,這其實就是身體的自我保護。
所以,要有意識地降低非必要的人多場合,增加與大自然共處的時間。
野外徒步,野營,都是很適合共感人的娛樂方式。
d. 增強自身的穩(wěn)定性
當自身的穩(wěn)定性增強時,更不容易被外界的感受所淹沒。
靜心類的所有練習都適合共感人:瑜伽,內(nèi)觀靜坐,太極。
當然,尋求心理咨詢師的支持,清理可能存在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是增強穩(wěn)定性的好辦法。
那么,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共感人朋友或者親人,你要怎么和他相處呢?
第一,一定不要怪他太敏感,這樣的指責,會讓共感人很受傷。
第二,協(xié)助他認識到自己的特質(zhì)和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第三,支持他有充分的感官休息時間,不要過度使用共情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板。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問題,只是缺乏自我了解而已。
你以為的性格不好,或許只是一種與眾不同。
你以為的缺點,也許藏著沒看到的優(yōu)勢。
自我貶低和內(nèi)耗,只會拉開我們與真實自己的距離。
對自己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研究的心態(tài),才會慢慢看到自己的真實。
點個“在看”,抱抱敏感的自己。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