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豐采園“當(dāng)代徐霞客”之美譽的資深博友于紹宗先生,在拙作《一夜白頭周興嗣,萬古流傳千字文》后發(fā)表評論曰:“梁武帝自幼勤學(xué),長大后博通眾學(xué),酷愛書法。徜若沒有梁武帝,周興嗣怎會作千字文。不知為何后來遁入空門?” 宗教歷來都是統(tǒng)治者統(tǒng)御黎民的重要手段,所以中國歷史上推崇佛教的帝王很多。但是對佛教虔誠狂熱到屢次拋卻皇位舍身寺廟的程度,搜遍古今歷代,恐怕梁武帝也是穩(wěn)坐頭把交椅,堪稱絕無僅有的了。紹宗先生說及的問題,恰好也是散淡人素來感興趣的問題。今日專文簡介梁武帝舍道向佛、弘揚佛法并四次舍身又四次還俗的往事。
其實最初引我注意的是梁武帝誤殺榼頭僧的故事:梁武帝非常敬佩一位名叫榼頭的僧人,常與他切磋佛理。有一次派使臣下詔相邀,榼頭立即趕來進(jìn)見。不巧武帝正在和大臣沈約下棋,正想要“殺上一段”。盡管使臣一連匯報了三次,說“榼頭師父到了”,無奈梁武帝一心只在棋上,全沒聽進(jìn)耳里。突然瞅準(zhǔn)機會走了一著妙棋,同時高喊一聲:“殺卻!”他倒是下棋下得興沖沖,使臣聽見了卻誤以為他是下令殺掉榼頭和尚,二話不說就命人將榼頭推出去殺了。梁武帝下完棋,想起了榼頭僧,便問:“榼頭師到了嗎?”使臣答道:“早就來了,我已遵旨將他殺了?!绷何涞鄞篌@失色,追問之后才明白自己殺棋時的喊聲被使臣誤會了。人死不能復(fù)生,不免懊惱惋嘆一番。然后武帝又問:“榼頭師父臨死前說了什么沒有?”使臣說:“榼頭師說,他今生本來無罪,只是前世做小沙彌的時候,鋤草時錯傷了一條蚯蚓的性命,而圣上前世就是那個蚯蚓,所以今生榼頭就該還圣上一命?!?/font>
梁武帝蕭衍是南朝梁代的創(chuàng)建者,他早年苦學(xué)儒家,繼而信奉道教,后來因與名僧及信佛的文士交游,深受熏染而轉(zhuǎn)為信佛。建立梁朝三年后(天監(jiān)三年即504年),梁武帝親自撰寫了《舍道事佛文》,于四月初八那天,帶領(lǐng)兩萬多名僧眾俗民,在重云殿正式宣布舍棄對道教的信仰,歸依佛教。并且要求全國的王公貴戚乃至平民百姓都要信仰佛教。這就等于將佛教奉為國教了。接著就廣建佛寺,大造佛像。數(shù)年之后,梁朝半壁江山,佛寺多達(dá)2846座,僧尼也發(fā)展到了82萬余人。梁武帝還熱衷于親自登堂講經(jīng),經(jīng)常聚集僧俗,召開各類佛教法會,特別是創(chuàng)立了超度水陸一切鬼魂、普濟(jì)眾生的法會,這便是如今所說的“水陸道場”。
梁武帝非常重視佛門戒律,首倡素食。在即位后第十八年親到無礙殿受了佛戒,得法名冠達(dá)。親作《斷酒肉文》一篇,對于不舍酒肉的僧尼,一律責(zé)令還俗,從而形成了出家僧尼一律素食的傳統(tǒng),對后來佛教徒的生活影響頗大。后來特下詔書曰:“凡宗廟祭祀,皆須依止佛戒,青蔬豆腐,斷用葷肉,去除貪欲,天地生靈,不能殺損,豈能為滿自己口福,而犧牲任一有佛性的眾生”,“今后祭祀,宜皆以面粉為之,以大餅代替大脯,其馀盡用素果”。
梁武帝廣交僧眾,不論東西南北、國內(nèi)國外,但凡聽說哪個名僧,定然請進(jìn)宮來,禮遇優(yōu)厚,多有賞賜。朝堂之上一時名僧薈萃。傳說達(dá)摩尊者泛海來華,梁武帝派人迎奉,可惜兩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達(dá)摩尊者這才便離開江南,渡江去魏。這就是達(dá)摩一葦渡江的故事,散淡人過去曾在博文《再說達(dá)摩》中有所敘述。
梁武帝為后人傳說最廣且最為褒貶不一的行為,是他的四次舍身又四次還俗。據(jù)《南史》記載,梁武帝四次舍身均在同泰寺,第一次是64歲時,第二次是66歲時,第三次是83歲時;第四次是84歲時。每次舍身的時間不等,第一次4天,第二次16天,第三次37天,第四次51天。四次舍身,每次都由大臣們動用國庫的銀兩,施舍大量的財物,為他贖身,回到金鑾殿里繼續(xù)當(dāng)皇帝。這種離奇的情節(jié),恐怕在中國佛教史上也是獨此一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