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43歲寫的這幅《詠金山寺詩》,可謂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筆墨恣肆,行筆迅疾卻緩急有致,如狂風(fēng)暴雨般淋漓酣暢,用筆盤旋婉轉(zhuǎn)、粗若盤石,瘦若枯藤。風(fēng)格老辣蒼勁、技法嫻熟,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力難以完成。
狂草作品《詠金山寺詩》,綾本立軸,寬57.3厘米,高有274厘米,就是近三米高,作于1635年,內(nèi)容寫的是詠金山寺七律詩一首,
釋文如下:“大江鏊背擁金堤,解纜攀藤路欲迷。赤日常流孤寺外,白云只在暮山西。層崖剝落殘碑臥,古洞陰森怪鳥啼。卜筑中冷堪自老,何須更棹武陵溪。金山寺之二首。王鐸為皓老先生詞宗正之,乙亥秋具草?!?nbsp;
王鐸書法,得王羲之之雄厚,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xiàn)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他的線條遒勁蒼老,含蓄多變,時濃時淡,主動地追求“漲墨”效果,對比強烈。
王鐸一生都在臨摹,說:“予書何足重,但從事此道數(shù)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所以他的作品法度嚴(yán)謹(jǐn),無一筆沒有出處,對中國書法后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