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點翻譯句子
(七年級上冊)
1.《論語》十則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向他學(xué)習(xí),希望能和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年級下冊)
2.《口技》(林嗣環(huán))
(1)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2)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
隱隱地聽到老鼠活動的聲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
(3)曳屋許許聲。
(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
(4)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應(yīng)有盡有。
(5)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
(八年級上冊)
3.《桃花源記》(陶淵明)
(1)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然后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個個都安閑快樂。
(4)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5)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尋找以前所做的標(biāo)記,尋找以前所做的標(biāo)記,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4.《陋室銘》(劉禹錫)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3)臺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
(5)何陋之有?
有什么簡陋的呢?
5.《愛蓮說》(周敦頤)
(1)晉陶淵明獨愛菊。
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
(5)菊之愛,陶后鮮有人。
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牡丹的愛,人該是很多了。
6.《三峽》(酈道元)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7.《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1)念無與為樂者。
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清閑的人。
(八年級下冊)
8.《與朱元思書》(吳均)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乘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
(2)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
(3)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無數(shù)山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泠泠地發(fā)出聲響。
(5)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美麗的鳥兒彼此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6)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返。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治理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8)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9.《馬說》(韓愈)
(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
(2)不以千里稱。
不以千里馬著稱。
(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10.《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1)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拿著經(jīng)書向當(dāng)?shù)赜械赖聦W(xué)問的前輩請教。
(2)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
(3)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dāng)中,毫無羨慕的意思。
(4)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
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
(2)水尤清冽。
水格外清涼。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4)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
(5)潭中魚可百許頭,若空游無所依。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動,俶而遠逝。
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
(8)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曲折,時隱時現(xiàn)。
(9)其岸勢犬牙差互。
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
(10)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3)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這是岳陽樓盛大壯觀的景象,前人的敘述很詳盡了。
(5)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
(6)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
(7)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8)去國還鄉(xiāng),憂讒畏譏。
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
(9)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到了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10)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1)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當(dāng)著風(fēng),就是喜洋洋的歡樂啊。(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14)微斯人,吾誰與歸?
(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
(2)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與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3)山水之樂,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樹木枝葉茂盛,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6)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老人彎著腰走,小孩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
(7)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
(8)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
(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九年級上冊)
14.《出師表》(諸葛亮)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陛下)絕不應(yīng)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dāng),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所以衰敗的原因。
(4)茍求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5)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心于陛下的職責(zé)本分。
(九年級下冊)
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
(2)餓其體膚。
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
(3)行拂亂其所為。
使他做事不順。
(4)動心忍性。
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
(5)而后喻。
(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
(6)生于憂患。
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
(7)死于安樂。
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16.《魚我所欲也》(《孟子》)
(1)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呼爾而與之。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17.《曹劌論戰(zhàn)》(《左轉(zhuǎn)》)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
(2)小信未孚。
(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滅了。
18.《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更美?
(2)皆以美于徐公。
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3)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在公共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
(5)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敵國。(戰(zhàn)勝于朝廷: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意思是內(nèi)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zhàn)勝敵國。)
19.《愚公移山》(《列子》)
(1)聚室而謀。
聚合全家來商量。
(2)雜然相許。
異口同聲地表示贊成。
(3)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4)且焉置土石。
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5)投諸渤海之尾。
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
(6)荷擔(dān)者三夫。
三個能挑擔(dān)的人。
(7)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聰明了。
(8)懼其不已。
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