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上方藍色 追尋詩歌 免費關注: lzl00707
▎“我為美而死,對墳墓”
作者:狄金森
我為美而死,對墳墓
幾乎還不適應
一個殉真理的烈士
就成了我的近鄰—
他輕聲問我“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為了美”—
他說:“我為真理,真與美—
是一體,我們是兄弟”—
就這樣,像親人,黑夜相逢—
我們隔著房間談心—
直到蒼苔長上我們的嘴唇—
覆蓋掉,我們的姓名—
〔詩人簡介〕
狄金森(1830-1886),20歲開始寫詩,早期的詩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閉門不出,1870年后幾乎不出房門,文學史上稱她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獨中埋頭寫詩,留下詩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詩被朋友從她的信件中抄錄出發(fā)表。她的詩在形式上富于獨創(chuàng)性,大多使用17世紀英國宗教圣歌作者艾薩克·沃茨的傳統(tǒng)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許多變化,例如在詩句中使用許多短破折號,既可代替標點,又使正常的抑揚格音步節(jié)奏產(chǎn)生突兀的起伏跳動,作品大多押半韻。狄金森于1886年5月15日逝世,她的親友曾選編她的遺詩,于19世紀末印出3集,但逐漸為人忘卻。直到美國現(xiàn)代詩興起,她才作為現(xiàn)代詩的先驅(qū)者得到熱烈歡迎,對她的研究成了美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中的熱門。
〔詩歌賞析〕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常常感到彷徨、困惑、苦惱,常常會問自己:“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在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充裕的今天,我們的心靈卻越來越空虛。一些人為了升上某一個官位,不惜使用各種卑鄙手段,甚至雇兄殺人;有些人貪得無厭,竟然貪贓枉法,直至將自己送上斷頭臺。
可是一位生活在19世紀的弱小女子狄金森,卻終身與詩相伴,為美而死,給后世留下了一首首千古絕唱。這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使多少人享用至今,而且還必將惠及將來。
我每次重讀狄金森的這首詩,總是會感到驚異無比:這樣出色的想象,這樣美麗的情懷,是怎樣在一位極普通的家庭婦女頭腦中產(chǎn)生的?為什么我們就寫不出這樣的詩篇來?我想起了一些人叫嚷的“躲避崇高”,如果原意是為了反抗虛假的“崇高”,是為了消解極左的意識形態(tài),還情有可原。如果有人真的傻到將其奉為創(chuàng)作的原則,那就愚不可及了。
詩歌,不能沒有精神!詩人,不能沒有精神。越是偉大的詩人,就越是具有精神力量的人!詩歌,應該成為詩人發(fā)散精神力量的工具。如果一個寫詩的人,本身庸俗不堪,那他的詩無論技巧多么高,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無精神力量,是區(qū)別偉大詩人與普通詩人的試金石。
有些詩人,的確不缺乏靈氣,也寫出過一些好作品,但最多只能算優(yōu)秀的詩人,如徐志摩之類。只有像屈原、杜甫、李白那樣的人,才稱得上偉大的詩人。當然,偉大的詩人也并非十全十美,也有缺點。但他們的精神的確曾達到過那樣的高度。鷹有時會比雞還飛得低,但雞永遠也不能飛得像鷹那樣高。
泰戈爾說:“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而狄金森的人生理想也是要“為美而死”,她做到了,她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眩目的美!(王竹立)
嘉賓自我簡介:我是廣東漢子楊永祥,華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yè)大二學生,中國高校演講與口才協(xié)會華南師范大學分會會長,校藝術團紫荊劇社成員。廣播,朗誦,話劇,音樂,書籍,籃球,游泳,是我生命的養(yǎng)分。
我相信詩歌需要慢慢品嘗才知其味,我愿用聲音與你分享好詩。
了解我,從我的聲音開始吧。
我在追尋詩歌,你在哪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