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8 16:44:57)
轉載▼
分類:
走近弗洛伊德共情的理解與應用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10
現代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的融合 ----對共情的理解與應用
賈曉明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100081)
http://www.gtbbs.com 溝通網
摘要 由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提出的共情(Empathy)概念,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人本主義的共情為精神分析中的澄清、對質、解釋等各種技術提供了更佳的表達態(tài)度與方式。而現代精神分析指出,沒有潛意識層面的反移情就沒有共情。對反移情的深入理解是一種更高級的共情。現代精神分析學者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中所涉及的共情觀點,體現著現代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的融合。
關鍵詞:共情 精神分析 人本主義 反移情
共情,由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所闡述的概念,卻越來越出現在現代精神分析學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觀還是心理失調的理論及治療方法似乎都極為對立的兩個理論流派,卻在對共情的理解和應用上,逐步趨于一致。共情似乎為現代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橋梁。
一、關于共情
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羅杰斯認為良好的咨詢與治療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之一。
對于共情,許多學者有著精辟的闡述。Mayeroff(1971)認為,共情就是“關懷一個人,必須能夠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須能夠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樣,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樣從外面去審核、觀察,必須能與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進入他的世界,從內部去體認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標與方向?!?div style="height:15px;">
羅杰斯 Rogers 對共情的解釋是“咨詢員能夠正確地了解當事人內在的主觀世界,并且能將有意義的訊息傳達給當事人。明了或察覺到當事人蘊涵著的個人意義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沒有喪失這‘好像’的特質?!?div style="height:15px;">
近些年來,最新的觀念強調,共情遠遠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概念或技能(S. Cormier, 1998)
到批評與質疑。特別是在實際咨詢與治療實踐工作中,傳統(tǒng)的精神分析似乎給人以冷冰冰的感覺,治療師象個“偵探”,是個高明的洞察者,探索著來訪者深層的內心世界(潛意識層面)。弗洛依德自己也談道,他并不熱衷于幫助人,他寧愿將自己看成是一個研究者,與病人在一起的時候,他表現得很沒有人情味,很冷淡。弗洛依德曾對一個朋友坦言,我缺乏幫助人的熱情(摘自于SXHULTS )。
也許弗洛依德的缺陷正好是羅杰斯的財富,助人的熱情貫穿了羅杰斯的一生。目前許多現代精神分析的方法仍保留著弗洛依德理論的核心內容,但這些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羅杰斯的態(tài)度,以提高治療關系,并對來訪者(病人)實施充滿尊重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