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钡恼嬲靡庠谟诟嬖V修行道德的人重點應(yīng)該是在“知”——向內(nèi)上,而不應(yīng)該是在“言”——向外上?!爸焙汀把浴逼鋵嵤且粚γ?,努力求“知”,是個向“道”、向“無”接近的過程;而“言”,是反向的,是向“有”、向外的過程。任何人在“知”的時候就不能“言”,在“言”的時候也不能“知”的。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這段話是內(nèi)修方法的另一種表達。在第五十二章已經(jīng)解釋過“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的句子了,簡單的說,就是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內(nèi)心的寧靜清澈。這是內(nèi)修的第一步,是決定修行方向的。
“挫其銳,解其紛”,“銳”就是鋒芒,“紛”就是雜亂。鋒芒和雜亂就容易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掛礙:有的來自內(nèi)心,有的來自外界。有了掛礙,心態(tài)就不能圓融,就沒法“渾其心”。要消除所有人為的掛礙,就要打磨掉所有的棱角、鋒芒,清理、解除所有的雜亂、困擾,這是在為“致虛極”打基礎(chǔ)的。
“和其光,同其塵”,就是收斂起光澤,混同于塵世。這不僅僅是為了避害遠禍,更深一層是內(nèi)修的需要。保持與普通人在外表上的一致有利于保持自己的平常心,“道法自然”,修道者作為一個人,當然應(yīng)該回歸到凡人的平凡。由燦爛歸于平淡,化神奇而為凡庸,修道者的終極目標不是燦爛和神奇,只是平淡、從容而已,因為這才是“道”的面目。
玄同,就是與“玄”相同。“玄”,就是“眾妙之門”,也就是“道”。只有這樣的去修行,才能“同于道”。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這一段話與《心經(jīng)》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里說的是“道”和修養(yǎng)“道德”的人。用了這么多“不可得而”,其實說的就是不為外界任何力量所動的意思。
“道”是宇宙根本法,當然不會被“有”這個層次上的任何東西撼動,放眼整個宇宙,沒有能夠撼動“道”的東西。修養(yǎng)“道德”的人,內(nèi)在是完全服從于“道”的,外界所能毀壞的只能是他的物質(zhì)身體,而不能摧毀、歪曲他與“道”契合的精神。這種與道合一的精神,是“不失其所”的,是“死而不亡”的,是不被任何外力所能撼動的。所以,當然是天下最寶貴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