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在我國古代是低級別的公務(wù)員(怎么說也算是鐵飯碗),但是管理著上萬人也算是一份不錯的工作,養(yǎng)家糊口是沒得問題地。
隨便問一個人他可能只知道“知縣”是一縣之長,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源。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知縣”的由來。
這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講,在公元前221年嬴政老哥辛辛苦苦拼了老命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終于把他的六個老對手搞定了,幾乎統(tǒng)一了整個中國,可是要將這么一塊大蛋糕守住不搞點花樣是不行的。所以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有一項就是郡縣制(七年級的歷史書上有講),每郡每縣都會有一個扛把子,郡的扛把子叫“守”,縣的扛把子叫“令”。所以這就是“知縣”前世“縣令”了。
“縣令”一直延續(xù)到唐代,到了宋代時朝廷就會派一些高級官員兼職某縣的行政,稱之為“知某縣事”在這里知就是管理的意思,簡稱“知縣”。在這時候一縣之長就不叫“縣令”了,時代在變,“縣令”它也得順應(yīng)潮流。
最后我出個問題大家討論一下,古代“知縣”一年的工資一般是多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