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關于作文的說明是最穩(wěn)定的一塊,近20年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我仔細地查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幾個地方有改動,比如2010年以前在“寫作”板塊下是這樣一句話,“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2010年以后改成了“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這是變化最大的一塊。還有關于書寫規(guī)范的問題,以前要求“標點正確,書寫規(guī)范”,可能是覺得不夠具體明確,后來改成了“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且還補充說明,“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這兩處改動,我以為都是考試說明的亮點。因為,作為一個部頒文件,明確規(guī)定能寫什么樣的文章,規(guī)定書寫的要求,是必要的,也是合乎作文考查要求的,也有利于指導閱卷時的作文評分。
關于從“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到“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的變化,這里還要多說兩句。到底為什么要這么改呢?首先,要排除不是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高中新課程改革從2004年9月開始試行,山東、廣東、海南和寧夏等四個省區(qū)率先進入,2007年高考,要說是“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那么應該從2007年開始改,但結果不是。這就說明這一次改動與新課程關系不大。但要說一點關系都沒有,也不符合實際。本次改動很可能有來自一線教師和來自閱卷現(xiàn)場的反饋,老師們可能覺得,再強調(diào)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已經(jīng)不符合高中作文教學實際了,新課程的要求應該更高一些。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說試卷上出現(xiàn)了“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就說制定考試說明的專家們,在寫作部分也相應地做出了調(diào)整,這樣說,也太低看了這些專家們。這是一種機械論。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文壇的變化帶來的沖擊。進入新世紀以來,網(wǎng)絡文學異?;钴S,文壇的寫作類型不斷分化,特別是博客寫作十分強硬地進入了文學創(chuàng)作,網(wǎng)絡上的各種創(chuàng)作形式空前活躍,這一些都沖擊著傳統(tǒng)的文學樣式。2009年湖北作協(xié)大膽吸收一些網(wǎng)絡作家進入作協(xié),緊隨其后,中國作協(xié)也吸收了網(wǎng)絡作家進入,這是官方的表態(tài),表示承認網(wǎng)絡文學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了。這來自官方的表態(tài),無疑又將方興未艾的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潮,傳統(tǒng)的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傳統(tǒng)樣式終于無法獨領風騷了。這是草根文學創(chuàng)作的勝利,也是民間文學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深受影響的恐怕還不是我們的語文老師,而是這些自幼就與電子閱讀和電子創(chuàng)作捆綁在一起的莘莘學子們,他們天然的就喜歡網(wǎng)絡。他們壓根不想知道統(tǒng)治中國語文教學近60年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教學文三分法”是些什么東西?老師們疑惑了,制定考試說明的專家們也該有一些疑惑吧,然而,學生們不疑惑,他們很高興,他們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世界——網(wǎng)絡世界帶給他們的自由、奇遇、變化、驚悚和狂歡還在不斷產(chǎn)生。所以,考試說明及時地將原來的“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改成了“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不僅較好地適應了學生的寫作實際,而且也很智慧,并且這樣歸類,范圍寬,束縛少,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寫作才情。我以為這是高考作文考試說明改得最有成績的一點。
說完了成績,下面我就要重點說一說考試說明的問題了。為了論述的方便,我先把全國卷考試說明中關于“寫作”板塊的條文呈現(xiàn)出來:
寫作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表達運用 E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
1、基礎等級
(1)符合題意
(2)符合文體要求
(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4)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
(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注:每一個錯別字扣1字,重復的不計)
2、發(fā)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3)有文采
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
(4)有創(chuàng)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下面進行辯正。
我們經(jīng)常聽作家說,這個作品不怎么樣,只能算個二流作品,這個作品好,堪稱經(jīng)典。若問及怎樣好,就需要做一番分析的功夫了。怎么樣分析呢?還得從作品的主題、內(nèi)容、結構、細節(jié)、語言等方面去分析。這可能是次要的,主要的還得看作品是否深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是否生動地反映了作家的見識和情懷,作品是否為讀者提供了足夠多的思考場域,是,就是好作品,反之,就不是。
是不是受此啟發(fā),考試說明就理所當然地把高考作文分成了“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呢?不得而知。但這樣分,一個直接的后果就是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的機械化。下面請看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這里以“2012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評分標準”為例)
作文評分參考
類別 | 評分要求 | 評分說明 |
一類卷 (60—50分) | 緊扣題意、中心突出 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 語言流暢、表達得體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 以50分為基準分,向上浮動。 符合一類卷的基本要求,有創(chuàng)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
二類卷 (49—40分) | 符合題意、中心明確 內(nèi)容較充實、感情真實 語言通順、表達大致得體 結構完整、條理清楚 | 以40分為基準分,向上浮動。 符合二類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個方面比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
三類卷 (39—30分) | 基本符合題意、中心基本明確 內(nèi)容較充實、感情真實 語言基本通順、有少量語病 結構基本完整、條理基本清楚 | 以30分為基準分,向上浮動。 符合三類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
四類卷 (29—0分) | 偏離題意、立意不當 中心不明確、內(nèi)容空洞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結構不完整、條理混亂 | 以29分為基準分,向下浮動。 |
說明:每3個錯別字減1分,重復的不計。字數(shù)不足,每少50個字減1分。標題空缺,減2分。
大家都知道,讀一部著作,或者讀一篇文章,好與不好,先總是一個總體印象,而且往往是一個基本判斷,然后再細想想,分析出一些子丑寅卯。先入為主地把作文分成四個等級,這個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呢?而且從“緊扣題意,中心突出”到“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到“基本符合題意,中心基本明確”,又如何區(qū)分呢?不知參加高考作文閱卷的老師是如何劃分的。我參加過高考作文閱卷,判斷的依據(jù)仍然是自己讀文章的基本經(jīng)驗,需要評分就再細想想,評分的依據(jù)也是自己多年來閱讀積累的知識。這個“緊扣、符合、基本符合”,和“突出、明確、基本明確”,怎么能夠區(qū)分得如此涇渭分明嗎?而且“以50分基準分,向上浮動”、“以40分為基準分,向上浮動”、“以30分為基準分,向上浮動”、“以20分為基準分,向下浮動”,除了用秤來秤——讓秤砣滑來滑去,其他的難道還有什么辦法嗎?
再說,我如果是一個考生,寫出來的作文完全符合“基礎等級”,也就是說,“符合題意;符合文體要求;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語言通順,結構完整;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你怎么能夠只給我“基礎等級”的分呢?你應該給我高分甚至滿分才是啊!因為這就是你們要的“標準”!據(jù)說,“基礎等級”是40分,“發(fā)展等級”是20分,加起來是60分,如果寫出來一篇符合“基礎等級”的作文,只得了40分,你說是不是有點冤?
所以,我不贊成將作文人為地分等級,作文能力的考查應該宜粗不宜細,宜綜合,甚至可以模糊一點。
剛剛還說了,考試說明中要求“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是一個進步,也符合當今寫作的實際情況,因為的確有很多文章不好歸類,但大致上劃分為“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或許暫且是一種穩(wěn)妥的做法,這樣分類盡管模糊一點,但不至于死磕。不幸的是,這一句話又給“導”回去了。
所謂“符合文體要求”,骨子里不就是“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那一套嗎?另外,從學生寫作的實際來看,他們也早就過了初中那種寫“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的低級階段了,現(xiàn)在他們寫的文章,敘述、抒情、描寫、議論和說明兼而有之,文體上很難歸屬于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了。如果大家不信,請看一個例子:
#一陣春風拂畫,幾位冠者帶著幾名童子穿著新制的春衣,“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是一幅何等明快愜意的春游之圖??此浦皇瞧椒驳拇壕?,知其中卻包含了曾皙的治國理想。曾皙不治方六七十的大國,也不治如五六十的小國,更不為諸侯小相,可他卻描繪了一幅天下大同的景致,將任禮發(fā)揮到極致。所以孔子才會喟然而嘆,極盡贊賞這幅游春之圖。其中的一枝一葉都在不經(jīng)意間融會了曾皙天下大同的理想。#
#一聲夏雷打過,我看到一幅“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景色。江河水滿,莽蒼昆侖將向人們發(fā)難。這看似與情無關的景語卻含有毛澤東對四萬萬同胞的擔憂。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將向中華民族伸出魔爪。這夏景中實藏著毛澤東愿為中華而戰(zhàn)的雄心,為人欽佩。一枝一葉都在不經(jīng)意間融會了一代偉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豪情壯志。#
#一陣秋風刮過,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山深無人收,顆顆明珠走”的景象。山谷深處,樹林陰翳,鳴聲上下,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滑落。這看似與情無關的景致卻暗藏了徐渭的一生。從東南第一軍師到落魄無人問津的老者,這是何等的天差地別。徐渭曾助胡宗憲平定倭患,堪稱英雄,卻隨著胡的入獄,徐渭的人生如這顆顆明珠被棄入荒山之中。他是何等的憤懣,不明白為何無人問津他的才華,請他出山。正如流沙逝于掌心,徐渭的精神一點點的崩潰,他殺掉了妻子,含淚畫就這幅深山明珠圖。那一枝一葉都在不經(jīng)意間暗含著徐渭不被任用,棄入深山的憤懣。#
這是北京市朝陽區(qū)高三一位考生寫的一個作文片段,題目是《一枝一葉總關情》??忌怯谩拔⒉钡姆绞絹韺懽鞯?,文章夾敘夾議,一段一段的,但連綴起來看,也自然能形成一個整體。內(nèi)容和題旨完全符合題目要求。文體上最多也就算個散文吧!不是記敘文那一套。
大作家張愛玲有一個精短的作品《愛》,被很多人喜歡,因篇幅不長,請允許我在這里全文引用一下。你也來看看,它應屬于什么文體——估計就不好判斷了吧!說它是虛構的,像小說,可;說它是真實的,像散文,也可;說它是一個小品呢,是不是也可以?若要說是一個片段,什么也不是,不也可以嗎?但無論它是什么,都無法掩飾這一篇經(jīng)典作品的光輝!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xiāng)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zhuǎn)賣,經(jīng)過無數(shù)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所以,“符合文體要求”這一條應該刪掉。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寫,說不定哪一天,某個考生新創(chuàng)了一種文體呢,也說不一定?。?/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