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脫垂,即脫肛,是直腸粘膜或直腸全程、部分乙狀結(jié)腸、肛管脫出的總稱。氣血不足、年老體弱、婦女產(chǎn)后、脾氣虧損、疲勞過度、肌肉張力不足、腹腔壓力過大、直腸周組織松弛等原因都會引起脫肛,故老年人、小孩、婦女最為常見。
脫肛癥狀
大便秘結(jié)、肛門脫出紅腫,或作癢刺痛;遇咳嗽、噴嚏、行路、勞累均可發(fā)生,伴乏力,少言懶言,神惓,面色萎黃。
為什么艾灸能治療脫肛?
中醫(yī)學認為,脫肛多是脾虛氣陷、腎氣不固,便秘努掙不出,或者久瀉久痢。脫肛常反復發(fā)作,病情日重。嚴重者脫出的直腸可發(fā)生充血、水腫、潰瘍,甚至壞死。
而艾灸作為中醫(yī)一種療法,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盛行,艾灸是用燃燒后的艾條作用于人體穴位或者壓痛點的一種療法。其內(nèi)容物是用艾葉制作而成的,通過點燃產(chǎn)生熱量,根據(jù)中醫(yī)的經(jīng)氣傳導來調(diào)整人體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母的,它溫陽補氣、祛寒散結(jié)、扶陽固土、補中益氣的作用最適合用于治療脫肛,除了脫肛,艾灸能治療一切臟腑臟器下垂的癥狀。
取穴
百會
是百脈之宗,治療脫肛等一切臟器下垂、虛證癥狀。有升陽舉陷、益氣固脫等功效。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
長強
常與長強等穴相伍治脫肛,可治療便血、痔瘡、脫肛、便秘等癥狀。
位置: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足三里
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之一,可治療人體多種疾病,有強身健體、益氣固陽、升發(fā)經(jīng)氣的作用。
位置:外膝眼(膝蓋外眼窩)(犢鼻)下三寸,脛骨旁開約兩厘米凹陷處。仰臥位時是犢鼻下兩寸凹陷處。
配穴:濕熱者加承山、白環(huán)俞;便秘者加天樞;腹脹者加上巨虛;氣虛者加神闕、氣海;脾胃虛加脾俞、胃俞;腎虛者加腎愈
氣海、關元
有溫陽驅(qū)寒的作用。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關元穴: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命門
人體生命的根本,可維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
位置:位于人體的腰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腰挺直站立,肚臍正對的腰部位置即是命門。
承山
位置:施力墊起腳尖,在小腿后側(cè)肌肉浮起的尾端。
大腸腧
位置: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左右對稱各一個穴位。
以上穴位,艾灸時均采用雀啄灸的方法,每穴灸至皮膚潮紅為止,15~20分鐘。想要快速導熱的可同時使用兩根艾條。無論如何,請一定要注意安全,請在通風環(huán)境下進行,避免被燙傷及點燃周圍可燃物品。
艾灸治療需要持之以恒,尤其對于脫肛早期效果更佳。
健客網(wǎng)專稿,轉(zhuǎn)載請注明健客網(wǎng)。
看在小編這么辛苦的份上,搜索微信訂閱號“健客肛腸(jk-gangchang)”,加個關注再走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