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六年(1279),元世祖忽必烈統(tǒng)一了全國。為鞏固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思想上就必須繼續(xù)采取尊崇孔子、使圣人之后綿長的策略。
翌年,詳議官王惲向元世祖忽必烈上疏《立襲封衍圣公事狀》:
伏見歷代尊禮孔圣,世有襲封,以奉祀事。會驗國朝,自壬辰(1232)年間,欽奉圣旨,于南京(今河南開封)取到五十一代孫孔元措赴闕,令襲封于魯。自元措之后,嗣襲遂闕。歲時主祀,止令曲阜令治(孔治)承權(quán)祀事,甚非大宗主祭之義。我國家尊師重道,焜耀百代,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豈惜一人爵位而不議封建。蓋未有奉行者,合無聞奏。明考族譜,令宗親推其賢而有文者,襲其封爵,俾奉祀事,以明風俗之本,實圣代殊常之盛典也。
到了至元十九年(1282)春夏,大元經(jīng)過激烈的廷議,總算統(tǒng)一了思想。據(jù)明成化《孔氏宗譜》所云:“世祖皇帝及時宰之意,謂洙當襲爵無疑?!币簿褪茄苁ス粑唬耙远擞阎畬O孔洙當襲封”。元世祖忽必烈決定讓孔洙“載封歸魯奉祀”。于是,就“降旨征之”。
當時的衢州路達魯花赤是劄杰。劄杰接到忽必烈的圣旨,絲毫也不敢怠慢,馬上拜會了閑居在家、以祭祀讀書課子為務(wù)的孔洙。他告訴孔洙,大元皇帝要他即刻覲見,旨意是要他回老家曲阜,繼續(xù)襲封衍圣公爵位,主持孔子祀事。
當年七月,孔洙和以刑部架閣歸隱的衢州孔氏族長孔應(yīng)祥、族弟孔演、嗣子孔楷等人,遵旨北上。此時的孔洙尚無親生子嗣。這里說的“嗣子孔楷”,實際上是權(quán)嗣以為子的族弟孔津。
孔洙一行,順浙江而下,到杭州。杭州就是南宋的國都臨安。元滅南宋之后,臨安就恢復(fù)了它原來的名稱。他們又沿運河北上。
一路上,雖然已經(jīng)改朝換代,然而風景依舊。孔洙行走的路,正是當年孔端友率孔氏精英的扈蹕之路,只不過孔端友和眾位先祖是隨宋高宗鑾駕南下,而孔洙是反其道而行之罷了。孔洙雖從未到過杭州之北,但卻無心欣賞沿途風光,他心中琢磨的是如何應(yīng)對忽必烈的征召。
回憶衢州孔氏的歷史,先祖端友公之所以離開故鄉(xiāng)曲阜,無非是遵從圣祖“忠信仁義”的教誨,不愿意做異族的臣民。扈蹕南渡,則是他忠君愛國的集中表現(xiàn)。自己作為端友公的后人,該如何做才能不改孝道?
想想頭幾年為反抗蒙古人而壯烈一死的官宦、將軍、眾多儒林才俊和難以計數(shù)的平民百姓,作為大宋朝的衍圣公,該如何做才能不離經(jīng)叛道?
作為南宋丞相的衢州老鄉(xiāng)留夢炎投靠大元,雖然贏得了大紫大貴,卻召來了人們鄙視的目光;南宋的大儒、名氣頗大的嚴州知州、徽州人方回向元軍投降獻城,雖然換來了建德路總管的職務(wù),卻因變節(jié)而被同僚朋友所不齒。自己該如何做才能既能保護衢州孔氏一族,又能維護圣祖嫡長孫的名節(jié)?
孔應(yīng)祥是孔子的五十一世孫、孔洙的從祖父。作為長輩、族長,他為侄孫的愁眉不展而憂心忡忡,后因病提前返衢。于是孔洙就帶著孔演、孔楷(孔津)北上。
是年八月,孔洙抵達心儀已久的闕里故土??卒ǖ淖宓?、權(quán)主祀事的曲阜縣尹孔治,早已安排好了迎接大宗族兄、衍圣公孔洙事宜??鬃拥牡臻L孫回歸故里,自然引起了四鄉(xiāng)八鄰的轟動??资献迦撕凸偌澿l(xiāng)親都要一睹圣祖嫡長孫的風采,前來拜訪孔洙的族眾和鄉(xiāng)鄰絡(luò)繹不絕。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孔洙,對老少宗親熱謙恭,按族規(guī)家法一一予以應(yīng)對;對縣衙僚吏和儒林士子端莊嚴整,按夫子之禮一一予以答謝;對異姓鄉(xiāng)親則友善懇切,按夫子的“不亦樂乎”一一予以熱情接待。
孔洙選好佳日,在族弟孔治的陪同下,先到祖廟,釋奠祭祀圣祖。禮畢之后,孔洙等人則沿廟廊四處察看。只見祖廟、祖庭處處整潔肅穆,并無廢頹之像??字胃嬖V他,元太宗窩闊臺時代,曾經(jīng)對廟庭做過全面的修葺,加之族眾宗親的日常維護,故而能使之常新。
翌日,孔洙又和孔演、孔楷(孔津)來到祖林。他長跪在圣祖墳前,向列祖列宗敘說了先祖端友公離家的無奈,敘說了寓居衢州的六代嫡長孫維護大宋朝廷的經(jīng)歷,敘說了嫡長孫對祖庭祖廟的思念之苦。當然,也敘說了改朝換代之際,自己的彷徨、郁悶和手足無措。此時的孔洙,已經(jīng)不是在向冥冥之中的圣祖、先宗祈求自己以后行事的答案,而是在默默地向列祖列宗稟告自己的決定,祈求祖宗的保佑。
孔洙在闕里留連了兩個來月。在這些日子里,他廣泛地和宗親們接觸,了解他們的生活,詢問他們的閱歷,告誡他們要時刻遵循圣祖的諄諄教誨;當然,也告訴他們孔氏大宗一百五十多年來的歷史,抒發(fā)著同族親情。他還向孔治等曲阜孔氏的核心人物陳述了孔氏大宗準備讓爵于曲阜孔氏支脈的打算。十八年后的元大德四年(1300),曲阜的孔子五十三世孫孔淑,在他的《闕里世系圖題辭》中,是這樣記載和評價孔洙的曲阜之行的:“圣朝混一之初,宋故五十三代襲封洙首膺召命,還謁林廟,與今襲封公暨諸族會。百年之分,一旦復(fù)合,實吾族之盛事?!蔽淖种酗柡鴮卒ǖ姆Q贊,與明清時代的口氣完全不同。其實,說穿了也不奇怪??卒ㄈ绻窈霰亓抑?,載爵回到曲阜老家,孔治等族屬對于爵位當然無望。而孔洙卻言出必行,讓曲阜的孔氏支脈白撿了一個至高無上的衍圣公的爵位。他們還不欣喜若狂,還不對孔洙感恩戴德?要知道寫這段文字的時候,離孔洙到曲阜釋奠圣祖林廟才只十八年呀。
隨后,孔洙告別了曲阜孔治等眾位宗親,繼續(xù)北上。不久,就到了忽必烈的朝廷所在地大都(今北京)。
十一月丁卯,孔洙入宮覲見元世祖。
忽必烈在對孔洙路途的勞頓進行慰問之后,就明確地告訴孔洙,要他載爵歸魯,以主先圣祀事。在忽必烈想來,孔洙應(yīng)該是感激涕零、大喜過望。然而,孔洙早已想好辭封、讓爵的理由。他首先奉上《論語》和《孔子家語》兩部經(jīng)典,之后宣講經(jīng)典要義,并表示自己要繼承祖訓(xùn),做到“忠、孝、仁、愛、禮、義、知、信”八字齊全。元世祖見孔洙誠懇坦蕩,甚有儒家風度,十分高興。接著,孔洙就坦誠地回稟大元皇帝,一是“先世廟墓在衢,不忍舍”,二是“曲阜子孫守護先塋,有功于祖”,自己須護持衢州先世廟墓、不能接受皇帝的恩賜,故而懇請皇上恩準,自己把衍圣公之爵位讓給曲阜族弟孔治,并將“宋政和年所降襲封銅印”交納于忽必烈??卒ㄕf的是坦蕩的、無可挑剔的理由。盡管忽必烈身邊的大臣們再三勸告孔洙奉旨行事,但孔洙終不為動,堅持辭讓。并且,孔洙一再按圣祖“父母在不遠游”之教,向忽必烈要求南還衢州,以侍奉年邁的母親。忽必烈雖然貴為天子、一言九鼎,但當時正是安撫南宋官宦子民之時,對義正詞嚴的孔洙也難以責其違背圣意之罪。于是,無可奈何的忽必烈只好順坡下驢,連聲稱贊孔洙:“寧違榮而不違道,真圣人后也!”并命孔洙“為承務(wù)郎、國子祭酒兼提舉浙東學(xué)校”,“就給俸祿與護持林廟璽書”,同意孔洙回到南方。之所以讓孔洙提舉浙東學(xué)校,是因為當時的江浙行省浙東道宣慰司的治所就在紹興,離衢州并不太遠、且水陸皆可通達之故。
雖然孔洙竭力推薦將衍圣公的爵位讓曲阜族弟孔治承襲,孔治也確實是“成德達才”之人,忽必烈卻沒有馬上讓他承襲。忽必烈只是給孔治加官晉職而已。至元二十二年(1285),擢孔治為奉訓(xùn)大夫、單州路(治在今山東濟寧)防御使;至元二十八年(1291)晉其為奉直大夫、知密州(今山東諸城)事。直到忽必烈死后,元成宗即位的的元貞元年(1295),孔治才被授為中議大夫,并敕封為衍圣公。忽必烈是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也許,他曾經(jīng)下旨要孔洙“載爵歸魯”,雖未實現(xiàn),但他至死都要維護皇帝是“金口不開、開口不改”的緣故吧。
當年年底,孔洙回到了闊別半年有余的衢州。
至元二十年(1283)春,孔洙集合全族,在相對簡陋的城南家廟隆重祭祀圣祖,祭奠寓衢的列祖列宗。他長跪先祖靈前,訴說了讓爵的根由、始末,并向先祖起誓,衢州孔氏子孫必定如以前一樣,以仁孝禮義為本,衍圣弘道,做圣祖的孝子賢孫。
若干年后,時任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總兵饒、信的元代文學(xué)家蘇天爵駐扎衢州,到孔洙書房仔細翻閱了孔洙所藏的兩宋敕牒,并寫了《題孔氏家藏宋敕牒后》一文。該文收錄在他的《滋溪文稿》中,文章寫道:
宋東都時,孔氏顯者則有曲阜道輔父子、臨江三仲弟兄,皆圣人之裔也。建炎南渡,衍圣公亦徙三衢。今孔氏居江南者,多祖曲阜。然惟臨江、三衢文獻,信而有徵。嘗聞故老云,宋社既墟,廷議以襲封之爵當歸三衢。后固辭曰:“吾既不能守林廟墳?zāi)?,其敢受是封乎!”嗚呼,孔氏居江南者,皆當以斯言為念也?/span>
事實上,由于先是孔應(yīng)祥,后是孔洙已向闔族說明了讓爵的前因后果,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族眾的思想。
和從叔祖孔應(yīng)祥一起安排好族內(nèi)事務(wù),孔洙便攜妻子、隨從前往紹興赴任。從事圣祖孔夫子所事畢生的教育事業(yè),在孔洙看來,是皇廷交替之際最好的選擇。
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世祖命程鉅夫以集賢直學(xué)士、侍御史的身份到南方尋求賢良之士。
程鉅夫向元世祖舉薦了趙孟頫、孔洙等二十余人。孔洙因其提舉浙東學(xué)校的政績和兩度建廟、奉祀孔夫子的德業(yè)而名列第七。至元二十四年(1287),經(jīng)程鉅夫浙江求賢后舉薦,孔洙被擢為奉訓(xùn)大夫、江浙行省儒學(xué)提舉。孔洙也就攜家移任杭州。也就在紹興任職期間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早已盼望兒子的孔洙喜得貴子,這就是長子孔楷。以后又連得二子。加上早些年生的兩個女兒,孔洙就有三男兩女了。長子名楷,字魯林;次子名思俊,字師道;幼子名思溥,字元道。二女之芳名就無從考證了。
至元二十八年(1291),江浙儒學(xué)提舉秩滿,朝廷又授孔洙為奉訓(xùn)大夫、福建道儒學(xué)提舉。于是,孔洙便在赴任途中,攜妻、子在老家衢州暫作逗留。他要回家辦兩件事,一是祭祀先祖;二是要讓權(quán)嗣于自己的族弟孔津歸宗。自己已經(jīng)有了兒子,并且是三個兒子,當然不用再過繼別人了。這里需要說一句,族弟孔演、孔津皆為從父孔言之子。忽必烈召見時,因孔洙尚無子嗣,衢州孔氏族人只能援宗法“兄終弟及”之例,以擬議中之孔津“改名楷,繼洙嗣”,并與孔演一道隨孔洙覲見元世祖。現(xiàn)在,自己的三個兒子雖然年幼,卻也須告知族人,圣祖嫡長一脈是后繼有人的???/font>就是在這一年,孔洙不幸病卒于任所??卒ǖ撵`柩,按其生前“歸守廬墓”的夙愿,由其族人扶櫬歸衢,葬于衢州西安縣靖安鄉(xiāng)金溪垅。
至此,沿襲了六代的衍圣公爵位被不忘南宋朝廷的孔洙讓給了曲阜孔氏。在孔洙死后八年,身為孔氏支脈的曲阜孔氏,終于承襲了衍圣公這一崇高的爵位。而孔子五十三世嫡長孫孔洙,卻為衢州孔氏留下了圣祖孔子的道德、品格、思想,留下了“寧違榮不違道,真圣人后也”的皇帝贊譽,和兩卷擲地有聲的著作《承齋集》。(崔銘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