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古人之所以豎著寫,是因?yàn)樵谠旒埿g(shù)發(fā)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而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竹木片,用繩串起來可卷成冊。“冊”字就是簡牘的象形字。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zhí)端,左手展開方便。所以,書寫也就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了。
其次,從漢字的特點(diǎn)和人的生理習(xí)慣來看,因?yàn)槭怯沂謱懽郑笫謭?zhí)冊,一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從右往左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fù)踝∮野胱中?,不便于安排結(jié)構(gòu),影響結(jié)字的美觀。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方便,更便于筆勢的連貫。
第三,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竹簡的書寫,是一片片單片寫好后再裝訂的,不存在書寫之前展開的問題,倒是有書寫之后(竹簡順序)排列的問題。一般是左手持簡,右手寫字,寫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開大概比較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