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時興起,想了解我國小說的發(fā)展歷史,于是搜到了魯迅先生所著的《中國小說史略》,如獲至寶。
該書脈絡(luò)清晰,講解詳實,讀完對魯迅先生之才更添仰慕。同時也了解到,《中國小說史略》是中文系學(xué)生的必讀書目,可見該書地位之高。
《中國小說史略》一共二十八篇,書后附有《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是魯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講學(xué)時的講稿。史略從遠(yuǎn)古神話講到清朝小說,非常系統(tǒng)而又全面的講述了各個朝代的小說發(fā)展特征。
1.小說的來源與定義
魯迅在書中開篇,列舉了史學(xué)家對于小說的一些著錄及論述。
“小說”一詞,最早來自《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dá)亦遠(yuǎn)矣。”意思是小說靠修飾瑣屑淺薄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與那些玄妙的大道理相比差得遠(yuǎn)了。
東漢桓譚《新論》:「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喻,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小說家」列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義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之所造也?!共派耘c今日小說的意義相近。
明朝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從》把小說分為六類: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辯訂、箴規(guī)。
清朝紀(jì)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小說分為三派,一為敘述雜事,二為記錄異聞,三為綴輯瑣語。
總的來說,中國的小說歷來不為文人所重視,不登大雅之堂。
2.神話與傳說
遠(yuǎn)古時期的原始人,看到天地萬物變化萬千,那些現(xiàn)象超出了當(dāng)時的人力,人們就只好自創(chuàng)一些說法來解釋它,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神話”。神話不僅是宗教的來源,還是美術(shù)與文章的來源。
隨著神話的演進(jìn),其主要內(nèi)容漸漸接近人性,這些說法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傳說”。傳說所述,或神性之人,或古英雄,這些人的才能神勇往往是凡人所不及的,是天命所授。
中國的神話和傳說,至今沒有集合為專門的著作,僅僅散布在古籍中,《山海經(jīng)》中是最多的。
中國的神話之所以殘存零星,原因有二,一是華夏名族最早居住在黃河流域,自然環(huán)境惡劣,先民們更注重現(xiàn)實需要而不去空想,更加不會把這些空想集成文章。
二是,孔子的學(xué)說倡導(dǎ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提倡鬼神太古荒唐之說,神話傳說為儒學(xué)所唾棄,自然不會被發(fā)揚光大。
3.漢代小說
《漢書》《藝文志》上所記錄的小說,現(xiàn)在一點都沒有留下。此外,一些現(xiàn)存的所謂漢代小說很多也都是假的。
4.六朝志怪小說
中國本來是信鬼神的,但鬼神與人是隔離的,想要人與鬼神相通,于是就產(chǎn)生了巫。巫后來分為兩派,一是方士,二仍為巫。巫大多說的是鬼神之事,方士則主要說一些煉金求仙之事。
秦漢以來,這種風(fēng)氣愈演愈烈,到了六朝,志怪小說就產(chǎn)生了,而且特別多。
志怪小說最有名的當(dāng)屬干寶的《搜神記》。但《搜神記》多已遺失,現(xiàn)存的《搜神記》,是明人摘錄了各書引用的話,再加別的志怪書而成,是一本半真半假的書。
除了志怪,還有志人的小說。代表作是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5.唐代的傳奇小說
唐朝可以說是我國小說的一個分水嶺,我們之前談到的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說,其實都是在記敘事實,且文章大多簡短。而到了唐朝,開始了有意識的作小說,且文章長而曲折,當(dāng)時的文人是看不起這種小說的,于是把它稱作“傳奇”,帶點貶義。
唐代傳奇的著名代表作:
白居易好友陳鴻根據(jù)白居易《長恨歌》所作的《長恨歌傳》,此傳影響到后來,清人洪升所做的《長生殿》,便是根據(jù)它的。
元稹所作的《鶯鶯傳》,元人王實甫所作的《西廂記》乃是根據(jù)它,但是做了改編。
唐人小說中的事情,后來移到了曲子里,比如“紅線,紅拂”之類,皆出自唐傳奇。后來隨著唐朝的滅亡,傳奇便隨之而亡。
6.宋朝的話本小說
宋朝的“話本”,來自宋代坊間流行的說書,說書人講唱各種題材類型的故事,其講唱內(nèi)容的底本,即稱為"話本"。話本也可以閱讀,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小說。
說書的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四種,講史、說經(jīng)、小說和合生,小說、講史最為重要,影響也最大。
講史,就是講歷史上的事情以及名人傳記等,這是后來歷史小說的起源。小說,就是簡短的說話,是一種很簡短的,且多用時事的小故事,有“短篇小說”的意思,跟我們現(xiàn)在廣義上的小說并不是一個意思。
宋人的這種“話本”小說影響非常大,后來的小說,十分之九基于話本小說。比如《今古奇觀》等片段的敘述,仿的是宋的“小說”;章回體小說如《三國志演義》等長篇敘述,則以宋的“講史”為本。
7.明朝小說
直接從宋過渡到明,因為元朝的詞曲比較發(fā)達(dá),但小說泛善可陳。
明朝中期,小說主要由兩大方面,一是講神魔之爭的,二是講世情的。
講神魔之爭的小說代表:《西游記》《封神傳》《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
講世情的小說代表:《金瓶梅》。魯迅先生對《金瓶梅》評價極高:
“作者之于世情,蓋誠極洞達(dá),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并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清朝小說
清朝是我國小說發(fā)展的頂峰期,種類變化非常多。魯迅先生把清小說大致分為四類:一是擬古派,二是諷刺派,三是人情派,四是俠義派。
1.擬古派
所謂擬古,是指擬六朝之志怪,或擬唐朝之傳奇。代表作:蒲松齡《聊齋志異》。《聊齋志異》中的許多內(nèi)容是從古書尤其是從唐傳奇中變化而來。
2.諷刺派
這個派系最有名又幾乎是唯一的代表作,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3.人情派
代表作《紅樓夢》。
4.俠義派
代表作《三俠五義》。
以上,站在巨人(魯迅先生)的肩膀上,我大概就把我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歷史梳理完畢。而且因為是史略,又考慮到我們并不是專門研究小說歷史的,只能是說個大概了。
所謂知古鑒今,古為今用,希望本文能給大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帶去一點點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