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yuǎn)流長。
在無盡的歷史長河當(dāng)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許多文學(xué)大家,他們或因所作的詩詞歌賦流傳千古,或因個人的品質(zhì)流芳百世被后人銘記。
在歷史上有這樣一個詩人,他被后人銘記的方式較為特別,他被稱作宋朝公認(rèn)的最“懶”詩人。
因為在他的一生當(dāng)中,僅僅只寫了2句詩,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兩句詩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而他本人也因為這兩句詩而被后人所銘記,他就是蘇麟。
提起名聲不顯的蘇麟,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蘇軾、蘇洵等宋朝蘇軾文人,不過蘇麟非但與他們沒有半點關(guān)系,甚至是境遇都相差很多。
他不僅沒有像他們一樣留下許多佳作,甚至一輩子只有兩句詩流傳下了來。
坦白來講,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想要靠文采脫穎而出是一件極難的事情,因為當(dāng)時的文人實在是太多了。
蘇麟的目標(biāo)也并非是成為一位流傳千古的詩人,而是想要在仕途上一顯身手。
蘇麟憑借著自己的才華,成功當(dāng)上了一名巡檢,雖然官職不大,但是他卻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
他為人清廉正直,而且樂于助人,無論是自己的同僚還是平民百姓,但凡遇到困難,蘇麟總會伸出援手。
因此蘇麟在官場中的名聲還算不錯,也結(jié)交了許多好友。
可惜的是,與那些熟悉的同僚相比,蘇麟的仕途之路卻一直不瘟不火。
蘇麟眼看著同期入職的人都一步步晉升,自己卻仍然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巡檢,心中就無比的煩悶。
他與那些人相比,在能力常并不比他們差,甚至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所以還沒有升官,完全是沒有人提攜他。
與他相比,那些他所熟悉的同僚都得到了一個人的提攜,這個人就是與他同在杭州任職的范仲淹。
時任杭州知府的范仲淹對待下屬關(guān)愛有加,甚至只要是有才之人,范仲淹都會特別的留意,如果真的能夠勝任更高的職位,他會不遺余力地進(jìn)行提攜。
當(dāng)時許多官員都受到了范仲淹的恩惠,不過這里面唯獨沒有蘇麟。
事實上,范仲淹與蘇麟一直都不算熟悉,他也根本不了解蘇麟的才華。
因為蘇麟職務(wù)的特殊性,常年需要在外奔波,很少有機會能夠與范仲淹接觸,因此雖然他們同在杭州為官,一年到頭蘇麟能夠與范仲淹見面的機會寥寥無幾,也更別提讓范仲淹重視到蘇麟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蘇麟也想著能夠有朝一日,再上一層樓,好能夠報效朝廷。于是他迫不得已,主動找到了范仲淹。
雖然在同地為官,兩人又是老相識,但是哪怕蘇麟是有求于范仲淹,但是他文人的傲骨也迫使他不能將話直白地說出來。
于是蘇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特意找機會,給范仲淹做了一首詩。
雖然只有兩句話,但是卻把心中的想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兩句詩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表面上看來,這兩句詩貌似寫的是景,但是實際上卻是向范仲淹表明。
“明明看著我們是老相識,又在同地為官,我應(yīng)該先得到你的提攜。但是實際上,好處卻讓別人都占了,那些關(guān)系不如我們的人,都被你提攜得到了升遷,而我卻還一直在這個職位上沒有得到變動。”
雖然蘇麟是打著向范仲淹請教的名義,將這兩句詩呈給了范仲淹,請他點評指正。
但是聰明如范仲淹,又怎能聽不出來詩中所表達(dá)的含義。
于是他聽完這兩句詩后恍然大悟,不由得的心中一陣感嘆,是啊,怎么蘇麟給忽略了呢?
于是從那時起,范仲淹就格外關(guān)注蘇麟。
觀察了一段時日之后,范仲淹覺得蘇麟無論是在能力上,還是在人品上都較為出色,于是便努力的對他提攜。
經(jīng)過了范仲淹的保舉,蘇麟也很快地得到了升遷,兩人的關(guān)系也更加地親近。
雖然后來蘇麟沒有成為一位能夠在仕途上載入史冊的大官,也沒有成為才華橫溢,文采非凡的詩詞大家,但是他獨特的“毛遂自薦”的方式,卻也在民間傳開,成為了一段佳話。
他這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也被人們口口相傳,最后逐漸壓縮成了“近水樓臺”用來形容某些人,因為某些關(guān)系或者某種方便的方式謀取利益的行為。
作為一名詩人,蘇麟無疑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沒有寫下什么憂國憂民,令人感慨萬千的詩句,也不曾寫下某種兒女情長、感人淚下的佳作。
他的一生當(dāng)中只寫下了這兩句“求職詩”,而他也正因為這兩句詩,流傳千古成為一名詩人。
再看范仲淹,收到下屬的暗示,他沒有點破,也沒有因為下屬的主動“求職”感到任何的不滿,只是會心一笑便開始審核。
知遇之恩,歷來被人們視作一種極大的恩惠,可他卻不求任回報,只為能夠讓有才之人得到更好的官職,而盡心提攜。
這樣的清廉、剛正,又怎能不讓人覺得可愛呢?
俗話說“機會是需要人主動去爭取的?!?/span>
蘇麟這種爭取的方式,無論何時都是無可指責(zé)的,畢竟他沒有選擇去賄賂高官,只是希望范仲淹,注意到他而已,而且他如果沒有真才實學(xué),范仲淹也不可能去提攜他。
蘇麟的那兩句詩也被后人命名為《斷句》,事實上許多學(xué)者認(rèn)為,蘇麟當(dāng)時所作的詩并不只有這兩句,只不過后來在不斷地傳承中斷絕了。
僅僅憑借這兩句詩,也足以讓人們記住這位宋朝最“懶”的詩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