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階層的思考
需要反思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建立、區(qū)分違法責任的階層犯罪論,這也是刑法客觀主義的當然的邏輯。構(gòu)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這是三階層理論。兩階層是把構(gòu)成要件該當性和違法性合起來,然后成為不法,最后有一個責任??雌饋砗軓碗s,概括下來很簡單:階層的理論講究一種判斷事物的邏輯,判斷事物的正確的邏輯。首先,你遇到一個事情的時候,去處理、判斷的時候,要先確定一點,就是你要處理的這個人,他所干的這件事本身,你不考慮是誰干的,這件事是不是一件壞事?是不是干壞了,干砸了?所以這是一個違法的判斷,你只有確定了這個事干壞了以后,你再來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譴責,我們拿他有沒有什么辦法。你在判斷的時候客觀上這是不是件壞事,在你的分析案件的思維里要有,然后再來說他的主觀的罪過主觀的責任這樣一些東西,這就是階層論。階層論對我們的實務有影響,但有些案子未必妥當。
調(diào)包詐騙就是例子,有的人走在路上故意掉個東西,被害人跟上去,罪犯撿了之后說跟他平分。這個時候同伙來了,對被害人說你撿到我錢包了嗎?沒撿到把你的錢包拿出來我們看看,如果你確實沒錢包里沒有我們的錢就放你走,被害人把錢包拿出來以后,被告人因為有個團伙相互掩護,飛快的速度把被害人錢包里的錢拿走,然后把冥幣把一些廢紙塞進去,被害人當時發(fā)現(xiàn)不了,回家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案子,很多判決書都定被告人詐騙,在我看來這個定罪是錯的,為什么呢?幾乎所有的調(diào)包詐騙的案件,被告人都應該定盜竊,那為什么會定詐騙罪呢?這還是因為沒有階層的理論。就覺得,被告人你組成這個團伙,你實施調(diào)包的這個行為,你就是想去騙人,一開始就想騙人,所以我們用的這個詞叫調(diào)包詐騙。但實際上調(diào)包詐騙是盜竊,就單憑犯罪人自己的這個想象,他得不到財物,憑他主觀的這些故意,這些意思他得不到財物。他真正要得到被害人財物,是要眼疾手快,趁被害人不注意的時候把東西偷了。所以他的犯罪的得逞是利用被害人的無知或者短時期的被蒙蔽,然后竊取了被害人財物。所以這樣的行為如果從客觀的構(gòu)成要件切入,到最后再考慮主觀的話,就得說犯罪人取得財物的那一刻,他的行為客觀上是竊取行為,這個時候在主觀的故意他是盜竊。他前面的詐騙可以說是一個盜竊的預備行為。如果非得要成立詐騙的話,最多成立一個詐騙罪預備,但是你最后要看他在取得財物的這一刻,客觀上有什么行為。所以這樣看來,堅持刑法客觀主義,堅持階層論的思考,調(diào)包詐騙的案子幾乎都是辦錯了的。
2.體系的思考
體系的思考最主要的就是財產(chǎn)犯罪、經(jīng)濟犯罪,這類案件在我們實務中占多數(shù),特別是盜竊,始終是排名第一的犯罪,所以財產(chǎn)犯罪里面有很多刑民交叉的問題,特別是合同詐騙罪和合同的欺詐、民事欺詐之間的這種關系,有時候判斷起來就很難。另外,我們講糾正涉產(chǎn)權(quán)的冤假錯案,實際上很多都是刑民交叉的問題。
處理刑民交叉案件需要體系的思考:(1)審查被害人有沒有損失?(2)民商法行政法的立場是什么?(3)權(quán)利義務關系是不是清晰?(4)是不是存在被害人承諾行為,行為人是否能夠有效主張權(quán)利?
刑法上對犯罪的認定要考慮民法的權(quán)利關系。刑法獨立性這樣的一個說法,有疑問,刑法是第二次法,需要動用刑法來處理的,一定是其他法律很難處理的,如果某種行為本身不違反民事行政法律法規(guī),就不可能構(gòu)成犯罪,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就是其違反其他法律是前提,那這個前提下再來討論財產(chǎn)犯罪的問題,這是我講的體系性的思考。
3.規(guī)范的判斷
規(guī)范的判斷主要是從法律規(guī)范,或者法律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對于法律人來說,有時候看起來眼見為實,但有時候眼見未必為實,還需要你用法律人的眼光去做一個規(guī)范判斷。在法的角度、規(guī)范的角度究竟應該怎么去看?怎么去評價?
首先是事實因果關系和法律因果關系。事實的因果關系是條件說,法律的因果關系就是規(guī)范的因果關系,是客觀歸責論。
客觀歸責論,實際上考慮的是誰來背鍋的問題,這個事是發(fā)生了,這個帳算在誰頭上合適。比如說甲輕傷乙,醫(yī)生丙在治療時產(chǎn)生嚴重失誤,導致乙死亡的,甲構(gòu)成何罪?如果不傷害他,被害人不會去就醫(yī),從這個角度來講,被害人最后死了,和你有關聯(lián),但是這個死亡結(jié)果究竟算到你的頭上還是算到醫(yī)生頭上?在這個案件里,可能要算到醫(yī)生頭上,是醫(yī)生治療的嚴重失誤。這個時候讓醫(yī)生來對這個事負責,是責任的歸屬,但這種責任的歸屬是講客觀后果要歸屬到誰頭上后,再講客觀的這種歸屬,所以叫客觀歸責。所以這是一個算最后要讓誰去背黑鍋的理念,這樣一個理念是客觀歸責的理念,是一個規(guī)范判斷的理念,而不是一個,我們眼睛能看到什么就能下結(jié)論的一個判斷。
因果關系的規(guī)范判斷,客觀歸責理論的檢驗步驟有三步:(1)行為是否制造風險?(2)是否實現(xiàn)風險?(3)考慮構(gòu)成要件的效力范圍。
有個案例,張某因女朋友被程某強制猥褻而欲找程某理論,其見程某進入公園后,便向程靠近,在靠近程的過程中,被程某發(fā)現(xiàn),程某撒腿就跑。張某即開始追趕程。當張某將程某追至該公園人工湖的西北岸邊時,程跑上結(jié)冰湖面逃向?qū)Π?,途中落入冰窟窿溺死。那這樣的一個案件如何處理張某?那在我看來實際上就要回到前面,張某的行為有沒有制造風險?然后這個結(jié)果究竟算到誰頭上,按我的理解就是最后這個死亡結(jié)果,就是應該由程某被害人自我負責。而被害人自我負責是客觀歸責的一個下位的判斷規(guī)則,就這個鍋他自己背。那這就是因為這個張某和他之間完全沒有身體接觸,而他自己做賊心虛以后這樣瞎跑了相應的死亡后果,他負責。
客觀歸責論在傳統(tǒng)司法實務當中是有體現(xiàn)的,比如說交通肇事罪死亡多少人以上,還要進一步判斷,死亡一人以上,不能直接定交通肇事罪,還需要去判斷事故,負事故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死亡三人以上的,負事故同等責任的。這個時候都要講,這個司機對這個事究竟負多少責任?行人被害人要負多大的責任?這個時候要算賬,而這個算賬的過程中,那就是客觀歸責的判斷,規(guī)范的因果關系的判斷,而不是傳統(tǒng)的事實的因果關系的判斷。
4.結(jié)束語
1、刑事一體化的理念需要進一步貫徹;
2、需要接受先客觀后主觀的階層論,才能建立防止錯案的長效機制;
3、在刑法適用方法上,先客觀后主觀重視體系思考、規(guī)范判斷,同時尊重生活經(jīng)驗,考慮民眾的規(guī)范感覺;
4、學者和司法官員都必須直面實務的難題。
【作者簡介】
周光權(quán),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