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中,黃庭堅、秦觀都是派系斗爭中被禍最深的,在流徙的生涯里,亦時時抒寫相關(guān)的題材。紹圣之后,舊黨敗散,黃庭堅在紹圣二年(1095)貶赴黔州途中,寫下<醉蓬萊>詞。
前片寫景,道經(jīng)巫峽,雖州官殷勤相迎,但“萬里投荒”,何歡之有?后片回望家國,雖有美人歌舞,亦不忍聞杜宇聲聲,似有凄涼難堪之慨。
黃庭堅 醉蓬萊
但感慨在一時之間而已,黃庭堅雖與同門同遭傾軋,但是個人在思想上最豁達,在個性上最為兀傲,在骨子里硬是不屈服,在詞作上乃故作違俗或旁若無人的姿勢。如<定風(fēng)波>后片寫“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以故意簪花于頭的舉動,表現(xiàn)他蔑視壓迫的精神勝利之道。此外,他也用看破古今盛衰以獲得心靈解脫的態(tài)度面對困境。如<木蘭花令·當(dāng)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云:
“昨日主人今日客”,是自我描寫,也是暗諷現(xiàn)今掌權(quán)的新黨日后之結(jié)局。“誰分賓主”句,是指現(xiàn)在未來皆無所謂賓主,惟有江邊磯石最能領(lǐng)略。全詞貫穿了一條“暫作主人--反主為客--主客不分”的思想變化脈絡(luò),最終進入一種無差別境界,由感慨人生而達于委運任化。
黃庭堅放舟雕塑
山谷晚年編管宜州,地尤偏僻,偶然也慨嘆一番。如<虞美人·宜州見梅作>有句云:“老盡少年心?!钡撬欠N放任自在,不顧流俗的老個性,仍然陪伴他到終老。如<南鄉(xiāng)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一首,有句道:“白發(fā)簪花不解愁。”還是老頑皮似地“白發(fā)簪花”,這是他飽受沖擊之后的反彈。
面對橫逆時,蘇、黃二人有勇氣又有自解之道,秦觀則大多落入悲苦之中,態(tài)度雖然不同,宦海浮沉之慨卻如影隨形的隱現(xiàn)于詞作當(dāng)中,題材有一大部分抒寫男女戀情,其中是否隱含政治之關(guān)涉,不可確指;另外卻有不少小詞完全在表述宦海滄桑。紹圣元年(1094),舊黨事敗,他在臨出京時,寫了<望海潮>,其后片道:
回憶起不久前西園夜飲的盛事,但今日重經(jīng)此地,已經(jīng)是重謫之身,歸心雖切,卻無可奈何矣!
最能顯現(xiàn)他謫宦不堪,哀婉不能自已的作品,就是再貶橫州、臨去郴州時所寫的<踏莎行>(文見前引),歇尾的“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百代之后,也為之凄然。以上種種無不是苦于謫宦的心聲。
四川宜賓蘇軾和黃庭堅雕塑
在這一個時期,多數(shù)的詞人之作品都具有反映宦海浮沉的趨勢,以下略舉幾位詞人的作品并對照當(dāng)時情境以為佐證。
晏幾道是宰相晏殊晚年所生之子,他生長于權(quán)貴之家,看盡宦海冷暖,復(fù)以生性狷介,不愿攀附當(dāng)權(quán)者也不愿卷入政爭的漩渦中,作品中蘊含了許多譏刺的意思在。如<訴衷情>:
歇尾以北人的得意對照南人的悲楚。而且慣見官場的送往勞來,他真實的心情是既沉郁又無奈的。
北宋詞人晏殊
元豐五年(1082)冬十月,張舜民因譏訕邊帥高遵裕,貶監(jiān)郴州茶鹽酒稅,路過岳陽樓而作是詞。貶謫至郴州雖然甚為偏僻,尚在五嶺以北,他就有“何人此路得生還”的悲慟了,那么試看蘇、秦諸人的遭遇,當(dāng)然更是不堪。
又王詵在元豐二年(1079),因為蘇軾的“烏臺詩案”被牽連遭重謫。罪名是“留軾譏諷文字及上書奏事不實”,以及“(軾)作詩賦及諸般文字送王詵等,致有鏤刻印行”(《烏臺詩案》)。元豐三年貶均州(湖北均縣),七年(1084),移潁州,元祐元年(1086)召還。他經(jīng)歷了七年貶謫,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垂垂老矣??吹焦收@風(fēng)景依舊,卻人事全非,他寫下了<蝶戀花>:
王詵 蝶戀花
上片寫春日園景,后片謂風(fēng)光本無限美好,而久謫歸來親人已故,只能獨坐獨賞,觸目所及,凄涼落寞,心境愈老,讀之不忍卒篇。非人的宦游生涯,不言自明。紹圣年間晁補之貶信州(江西上饒)時,作<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其中有句云: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
儒家的用世志意,到了此時已經(jīng)消沉,有阮籍途窮乃哭之意。崇寧二年(1103),晁補之在長期放逐之后,終于遇赦回鄉(xiāng),作了一首<摸魚兒·東皋寓居>云:
對于以前所懷的報國壯志,似乎不以為然,有不如躬耕以老之慨。其實正是對政治的失望與逃避的表現(xiàn)。
再如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全篇皆是宦游之思,若其“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用白居易<琵琶行>苦于遷謫之意。又“年年如社燕,飄流翰海,來寄修椽”,此數(shù)句揭露飄泊不定的心,從他的生平仕宦來看,可推斷和政局反復(fù)必有關(guān)聯(lián)。又如其<渡江云>也是以朝政翻覆為憂。此詞上片寫見到群雁北歸,驚覺春之來臨;后片寫往京師路上應(yīng)時酬酢,獨覺憂思縷縷。尤其“愁宴闌、風(fēng)翻旗尾,潮濺烏紗”數(shù)句有恐局勢驟變的暗喻在,甚可玩味。
周邦彥 滿庭芳
從他的晚期的一些詞作來看,如其<蘭陵王>(柳蔭直)、<瑞龍吟>(章臺路)諸作,便該都是在其表面所寫的對柔情之追念中,隱藏有政海滄桑之慨的。這些都寫得極為含蘊,可以吟味,但都不宜于指說。唯有這一首<渡江云>詞,則對其喻托之意稍微有端倪。
雖然周邦彥盡量地置身于派系斗爭之外,詞作里也盡量地避免臧否,把他的出處進退過程和詞作時間對照觀察,的確有幾首詞令人有政治上的聯(lián)想。
周邦彥與李師師
縱觀北宋派系斗爭時期的詞作,這種感嘆宦海浮沉的篇章占有相當(dāng)?shù)姆萘?/strong>,當(dāng)然是因為政黨不正常的惡斗,甚至欲置人于死地,給人心靈上的沖擊自不可言喻,感之于心,發(fā)之于言,自是沉恨難盡。
新舊派系斗爭之前,官吏之貶謫不過是個人的事,并不至于有欲置人于死地的大規(guī)模傾軋,偶有遷謫的感傷,或流露于詞作中而并不深重,或以離愁別思暗寓宦海浮沉,因為詞的婉曲特質(zhì),以及時代的背景正處于太平之世,宦海之憂未至于發(fā)露。
這就是為什么宋朝初、中期的宦游詞非屬大宗,也不具有重大的質(zhì)量,而到了派系斗爭時期乃達于鼎盛。故在此節(jié)特別將這種現(xiàn)象提出,作為此期詞題材擴大的全體特征之一。而與此有關(guān)的“嘆躓”、“思鄉(xiāng)”、“思親”、“思隱”、“出世”、“學(xué)道”、“流落”“排遣”等等主題與相關(guān)題材,自然應(yīng)運而生。我們觀察這個時期詞作題材的特征,最先會感受到的無非是與政治有關(guān)的仕宦榮辱與抱負難遂之感。
參考文獻:
《全宋詞》
《蓼園詞評》
《詞話叢編》
《歐陽修詞新釋輯評》
《吹劍錄》
《宋人劄記八種·讀書劄記叢刊第二集》
《類編草堂詩余》
《復(fù)雅歌詞》
《詞話學(xué)》
《詞林紀(jì)事》
《宋詩話輯佚》
《休齋詩話》
《黃庭堅詩詞文選評》
《宋代文學(xué)史》
《宋詞鑒賞辭典》
《詞曲論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