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社會表現(xiàn)角色
社會角色是指由人們的社會地位所決定的,表現(xiàn)出符合社會所期望的行為和態(tài)度的總模式。社會角色包括三種含義:1.是一套社會行為模式,每一種社會行為都是特定的社會角色的體現(xiàn);2.是由人們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所決定的,角色行為真實地反映出個體在群體生活和社會關系體系中所處的位置;3.是符合社會期望的,按照社會所規(guī)定的行為規(guī)范,責任和義務等去行動的。任何一種社會行為,不僅反映出角色扮演者的社會地位及其身份,而且體現(xiàn)出個體心理、行為與群體心理、行為及社會規(guī)范之間的相互關系。個體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的身份反映了個體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它是個體的社會職能、權利和義務的集合體。每種社會身份都伴隨有特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模式,當個體產(chǎn)生為自己的社會身份所規(guī)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模式時,便充當了角色。比如,一位成年男子處于一家之主的地位,并且具備了參加工作、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計劃家庭生活等行為模式時,便充當了父親的角色。那么,處于復雜社會關系中的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由于社會對教師期望的多樣性,學校教育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的多樣性。一般來說,教師在學校教育中充當以下角色:社會表現(xiàn)角色與自我表現(xiàn)角色。
教師的社會表現(xiàn)角色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教書育人的角色
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諸方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長河中,教師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起著傳遞人類文明的作用。教師的職業(yè)和社會地位,以及社會的要求和期望,決定了教師在學校教育中充當著教書育人的角色。這種角色主要體現(xiàn)是:教學角色——是人類知識的傳授者,教育角色——是言傳身教的教育者。
1.人類知識的傳授者
這是教師的教學角色,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發(fā)動者、組織者和評定者。通過教學,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知識的寶庫,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教師的職責就是要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要做到:“博”、“深”、“新”三個字。“博”就是給學生以豐富的知識,有利于打開學生的眼界;“深”就是給學生以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引導學生深入地鉆研;“新”就是要補充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知識、新成果去加深學生的知識基礎,以激勵學生積極地學習。為此,教師本人首先應該成為某一學科的專家和學者。在某一學科領域內(nèi)缺乏較深造詣的教師,是不能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的。同樣,滿足于現(xiàn)有知識,缺乏求知精神的教師,也無法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真正出色的教師應該熱愛教育工作,對自己所教的學科充滿熱情,有鉆研的能力,善于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原理,以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傳授知識,使學生為教師的熱情所感染,激勵自己自覺地學習,準確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
2.言傳身教的教育者
教師,是個光彩熠熠的字眼,因為教師的勞動關系到民族的興衰,教師的工作在社會進步中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年輕一代的重任。教師不僅向?qū)W生傳授知識,同時還必須向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這種傳播教育主要是通過言傳和身教來實現(xiàn)的。言傳固然重要,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身教的意義更大。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言傳身教在于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言行影響,有學習、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有知識有教養(yǎng)的人,是宣傳倫理道德、社會政治原則的人,教師時常是以一個榜樣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教師是為人師表的楷模,由此可見,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更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身教來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二)行政管理的角色
學生在學校都是通過班級集體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活動和教育活動的。教師不但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角色,還要從事大量的班級事務工作和學生管理的工作。因此,在學校的工作中,教師還要充當行政管理的角色。
1.學生集體的領導者
學生在學校里通過相互交往,形成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群體。班級集體是學校里最主要的正式群體。由于教師的地位、知識、年齡等原因,學生普遍認為教師就是學生班級集體的領導者。在學生集體中,教師的領導職能具體表現(xiàn)在:從集體中選拔學生干部,培養(yǎng)積極分子,正確地分配集體的職務,形成以積極分子為核心的班級集體;造成良好的集體氣氛和集體輿論,形成良好的班風;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和教育活動(包括社會活動和勞動),形成優(yōu)秀的班集體。當班集體形成后,學生追隨教師,對教師的要求言聽計從,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指導的教育。此外,要看到學生中還存在許多文藝的、體育的、學習的非正式小群體,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常常自覺地充當這些小群體的領導和顧問。即使班內(nèi)有一些落后的非正式群體,教師也有不可推卸的引導職責。
2.課堂紀律的管理者
為了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并收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還要充當課堂紀律管理者的角色。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目標設置學習情境,制定必要的規(guī)則和程序,判斷學生行為的正確與否,并施以獎勵或懲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形成良好的課堂秩序,使每一個學生都遵守學校所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最終能在班級里形成自覺的紀律。如果教師對課堂紀律問題處理不當,學生的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到教學內(nèi)容上去。要成為一個最佳的課堂紀律的管理者,教師應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自覺地控制和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和習慣,而不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對紀律的控制上。不要為學生的紀律問題嘮叨不完,或者無情地訓斥學生,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樣,教師似乎成了無情的教育警察。教師扮演的紀律執(zhí)行者的角色超過了學習指導者的角色,這無疑是無成效教學的前兆。在課堂管理中,教師的自信心,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是維持好課堂紀律的重要因素。(三)心理輔導的角色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要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形成情感融洽,氣氛適宜的學習情境,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最終達到自我實現(xiàn)。教師也應對自己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自身情況、自己與學生的關系作出正確的判斷。為此,教師還要充當心理導向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鼓勵者、促進者,使學生確信教師是他們真誠的、可信賴的、無限深情的指導者。
1.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與學生進行交往。在處理師生關系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身的態(tài)度和行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關懷學生,堅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成為學生集體的帶頭人。有些教師不理解班級集體的作用,他們認為教學、教育工作只不過是教師與學生個人之間的一種關系。其實,集體中的某些因素會激勵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勤學振奮、團結一致的集體里學習要比在渙散的集體里學習更有效。當然,集體中的某些因素可能妨礙學生學習的進步。因而,教師有責任幫助班集體里的學生彼此了解和信任,樂于在一起學習、工作和娛樂,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和失敗的憂慮,進而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教師之間、師生與家長之間能夠有效溝通和交往,形成良好的班級集體。這樣的教師就是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藝術家。這種藝術家只具備交往技巧是不夠的,還必須通曉社會心理學,善于運用社會心理學來協(xié)調(diào)學校集體內(nèi)的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協(xié)調(diào)學校師生之間,師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與學校領導以及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教師不僅是這些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者,還應該是人際交往與信息溝通的促進者。
2.心理衛(wèi)生的治療者
教師還應該隨時隨地幫助學生講究心理衛(wèi)生,保持心理健康。這就要求教師還應該是一位心理衛(wèi)生的治療者。由于社會競爭性增強,學業(yè)負擔過重,學生的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有的學生膽怯退縮、多疑抑郁;有的學生郁郁寡歡、情緒不佳;有的學生孟浪冒失、喜怒無常;有的學生人際關系緊張而又改善無方;有的學生自怨自艾,悲觀失望;有的學生離家出走甚至厭世輕生;也有的學生得意忘形,驕傲自滿,盛氣凌人……他們中的不少人身體健康,但歪曲了的心靈卻造成了悲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毫無疑問地要充當心理衛(wèi)生的治療者的角色。這一角色應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健康地生活和學習,克服種種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礙。把學生從過度的焦慮、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沖動、執(zhí)拗、抑郁、亢奮中解救出來,以發(fā)展正常心理,防止各種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在學生遭受心理挫折和痛苦后,教師要設法創(chuàng)造一種諒解和寬容的氣氛,減輕學生的痛苦,并及時提供幫助、咨詢和診斷,治療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當然,嚴重的精神疾病是精神病學家的事,教師是無能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