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守護神。財富是人類共同的需求與夢想,大多數(shù)的宗教也都有滿足信徒求財?shù)膬x式,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和東南亞等地民間廣泛尊崇,是招財進寶的守護神,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行業(yè),都會信奉不同的財神。 主管財源的神明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道教賜封:國神比干賜封號為“天官文財尊神”;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賜封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壽年神王清賜封為天官賜福。道教賜封并不稱為財神,而是在所官職上加封神明。 民間崇奉的財神與傳說
到底誰是財神有很多說法,不同的地方、行業(yè)也不同。
•五路財神:玄壇真君陜西終南山的趙公明,與四名主掌招財納福屬神之合稱,這也是最廣泛的說法。
•比干:封神榜中比干為商朝忠臣,天帝憐其忠貞,因無心而不偏私,故封為「財神」,又因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財神。
•土地神:大部分臺灣人認為,土地神可以為人民帶來財富。香港也有供奉土地財神的習俗。
•布袋和尚:傳說中彌勒佛化身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笑容與布袋,也常被認為象征歡喜、招財,而視同財神。 •福祿壽三仙:又稱三星,中國著名的三位神明:福星、祿星、壽星,代表吉利。 •端木賜:就是孔子弟子孔門十哲的「子貢」,善于言語,以經(jīng)商聞名,富至千金。[來源請求] •范蠡:為越國政治家,后來棄官經(jīng)商致富,號稱「陶朱公」。 •關(guān)羽:傳說其擅長簿記方法,能保護商業(yè)利益。這在臺灣、港澳、南洋地區(qū)較為普遍。 •寒山、拾得:合稱「和合二圣」、「和合二仙」。兩人為唐太宗時期的高僧,相傳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身,兩人情感融洽,象征和睦、「和氣生財」。[來源請求] •沈萬三:民間傳說明朝商人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只聚寶盆,不管將什么東西放在盆內(nèi),都能變成珍寶。 •韓信:傳說漢朝淮陰侯韓信發(fā)明許多賭博用具,供士兵玩樂。有些賭徒會供奉之,稱其「偏財神」。 •劉海:民間相傳道教全真道祖師劉海,能戲金蟾,金蟾蜍為神物,能吐錢奉人。
佛教中的財神
佛教要求信徒去除貪欲,甚至鼓勵拋棄所有世俗財富過著簡樸的出家生活。從教義上來看,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財富或許能解決人們一些物質(zhì)上的苦,但只有智慧才能引導人們真正脫離各種痛苦。因此教義上,智慧被視為最高的財富。
可是佛教文化(特別是密教)中卻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財神,不免令人疑惑。如四大天王中的毘沙門天,就以「財寶天王」著稱。
這是因為,佛教雖然教導人們過簡樸和清凈的生活,但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力量的認同與支持,因此權(quán)貴者與富人的護持是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剛成道的時候因為得到舍衛(wèi)城給孤獨長者(Sudatta)供養(yǎng)的祇園精舍,才得以建立僧院,后來佛教能傳播到印度和世界各地,也受到各國國王或大施主的支持。
佛教的財富有很多種,從修行的過程來說,修行是條漫長的路,行者如果要專心致力于修行,必須事先準備好足夠的補給,以免補給不繼而中途放棄。補給可大可小,如閉關(guān)者短者幾天長者數(shù)年,需要補給;讀佛學院四五年、抄寫翻譯經(jīng)典、建立修行道場等等都需要補給。補給除了自己經(jīng)營所得外,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支持,因此,佛教認為修行的前期,必須先積蓄福德資糧。
另外還有幾種佛教財神源自于印度或西藏,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印度婆羅門教與各種民間信仰中的財神如藥叉神(Kubela)、象鼻天(Ganesa)、財續(xù)母(vasudhara)等,以及西藏和各地的具有財神屬性的神祇,都被組織起來,并賦予佛教上的涵義,成為佛教的護法或本尊。
《封神演義》一書的說法
依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所載,名叫趙公明,也稱趙公元帥。趙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周武王伐紂時,因保護商朝而陣亡,死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簡稱「玄壇真君」,被民間認為有帶來財富的能力。
「玄壇真君」統(tǒng)領(lǐng)“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掌管財富的神祇,合稱「五路財神」。傳說農(nóng)歷正月初五,是玄壇真君下凡視察人間之日,故商家常在此日開始營業(yè),結(jié)束春節(jié)的假期。
在臺灣,玄壇真君被尊稱為「寒單爺」(或寒丹爺)有人認為「寒單」是閩南語中「玄壇」或「邯鄲」的音轉(zhuǎn)。),相傳「寒單爺」懼冷。每年正月,臺灣有些廟宇就會舉辦「炸寒單」的活動:請人赤裸半身,手持樹枝,扮演寒單爺?shù)哪?。而信眾即以鞭炮向他丟擲,以讓「寒單爺」感到溫暖一些,并祈求寒單爺?shù)谋S印?br> 另外,《封神演義》中,效忠紂王,卻慘遭妲己奸謀所害而剖心的比干,也被民眾視為財神,且有「此圣無心,故不偏心」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