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格
原文刊載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晏嬰有言:“和氏之璧,井里璞耳;良工修之,則成國寶?!焙⒆右踩缤粔K璞玉,需要精雕細琢。習慣是人生的主宰。養(yǎng)成好習慣,孩子才能成為寶玉。那么,父母在家庭中應該如何實施養(yǎng)成教育,才能使自己變成雕琢寶玉的良工之一呢?
一、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
按照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利公約》的規(guī)定,兒童是權(quán)利的主體,從生下來開始,就具有和成年人相同的獨立人格。在養(yǎng)成教育中,教育者是否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影響著這一教育的成敗。
1. 孩子是主人不是奴隸
父母為了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常常要求甚至命令孩子做這做那,或者不準甚至禁止孩子做這做那,孩子儼然是一個“小奴隸”。這樣,孩子表面上看很聽父母的話,實際上隱患多多。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養(yǎng)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而僅僅是因為懼怕父母的權(quán)威甚至是為了討好父母而不得已去做的。
孩子不是習慣的奴隸,而是習慣的主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和成年人平等的獨立人格。既然是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在養(yǎng)成教育中,孩子就應該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所以,父母要從內(nèi)心深處明確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如此,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但不能取而代之。
2. 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能力是巨大的,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接受教育,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使自身變得更為強大和美好。但是,很多父母出于種種原因,比如覺得孩子太小就事事替孩子包辦,這樣做實際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quán)利。
具體怎么做呢?父母要嘗試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少看孩子的缺點,相信他能夠做得很好,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等一等,不要急于出手幫忙,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空間;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也要等一等,不要急于作出評價,給孩子反思和改正錯誤的空間。總之,就是要讓孩子多參與,多體驗,多作決定。
3. 深入了解孩子,按照孩子的天性來培養(yǎng)習慣
俗話說“吃草的駱駝莫喂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不同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方式來培養(yǎng),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父母首先要多觀察、發(fā)現(xiàn)、熟悉并深入了解孩子的特點,才能根據(j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確定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和目標,用適合孩子的方法去培養(yǎng)孩子,幫助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
二、以身作則,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榜樣。父母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怎么樣,孩子也會學著怎么樣。
1. 言傳
父母常常以言教為首選,但他們似乎又有著“言教不當”的通病,即他們說話孩子不愿意聽甚至根本就不聽,有的孩子抵觸情緒還很嚴重。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來看看上海市教育專家繆仁賢對父母與孩子談話中存在的弊病所進行的分類。
① 漫話
父母談話內(nèi)容不明確,往往信口開河,東拉西扯,漫無邊際,泛泛而談,語不中的,話不切題。結(jié)果,雜七雜八漫話三千,子女聽了不得要領(lǐng),感到迷茫。
② 老話
父母談話習慣于老一套,老生常談,老強調(diào)重復。結(jié)果,子女聽得耳朵生繭子,只當“耳旁風”。
③ 大話
父母談話喜歡高談闊論,用大話說教,即使細小瑣事,也是小題大做,上升到“理論”。子女往往充耳不聞,口服心不服,甚至產(chǎn)生心理障礙。
④ 空話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缺乏針對性,表揚言不由衷,批評沒有依據(jù),說理空洞無物。子女聽了生厭,效果自然是隔靴搔癢。
⑤ 訓話
父母脾氣暴躁,以權(quán)威的長輩姿勢,居高臨下,不顧孩子的自尊,主觀武斷,盛氣凌人,聲色俱厲,我講你聽,不準還嘴,生硬訓誡子女,甚至專揭子女短處,常算子女舊賬。子女心理緊張,如同“受審”害怕父母,或是如履薄冰,小心謹慎,或是壓抑心扉,自卑孤僻。
⑥ 氣話
這種父母自制力差,有的出于“恨鐵不成鋼”,急躁沖動,生氣動怒;有的將自身煩惱苦楚,遷怒于子女,借此發(fā)泄怒氣,輕率發(fā)“吼”,大動肝火,甚至辱罵子女;有的父母用言語刺激子女,講出絕情的話,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
⑦ 臟話
這種父母文化修養(yǎng)不高,思想品德缺乏修養(yǎng),言語粗俗低級,滿嘴臟話,不講文明,這樣的言教不僅收效甚微,而且還會給子女留下壞影響。
⑧ 長話
這種父母往往口若懸河,貪多求全,沒完沒了。有的父母更是整天嘮叨,喋喋不休,飯桌上數(shù)落不停,床頭邊話語不斷,子女聽著頭疼,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漫話、老話、大話、空話、訓話、氣話、臟話、長話,很多父母每天都在重復說,但他們卻毫無意識。這樣的言教,能不失敗嗎?父母“鐘情”于言教,究其原因還是希望能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但是,言教不當只會阻礙親子溝通,因此,父母進行言教要注意。
① 說話前,等一等
不要急于開口,先好好想一想,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說的必要?我要說些什么?我的態(tài)度應該如何?
② 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父母對孩子進行言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一上來就是干巴巴的大道理,枯燥無味的說教孩子怎么受得了?不妨換種方式,結(jié)合日常生活,讓孩子自己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
③ 說話算話,言出必行
父母說話要算話,言出必行。這樣孩子才會信服你。做不到的就不要說。
2. 身教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你們(父母)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中具有決定意義。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或教導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著孩子?!?/span>
言傳固然重要,但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身教是無聲的,無聲的教育更能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做了什么,往往比說了什么更重要。因為你不經(jīng)意的一個行為,便可能在孩子身上投下影子。因此,父母包括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行為素質(zhì)。
① 對自己嚴格要求,做言行如一的人。
② 多做實事,少說空話。
③ 注重小節(jié)。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④ 有過必改。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多蘿茜?洛?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前文講到,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好的家庭意識、家庭行為、家庭物質(zhì)三大方面的內(nèi)容,這里不再贅言。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付出努力。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裝飾,卻一定需要溫暖的、質(zhì)樸的、快樂的氛圍,這樣孩子的內(nèi)心才能始終處于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養(yǎng)成教育也就如潤物無聲般使孩子發(fā)生悄悄的卻是重大的變化。好的家庭環(huán)境,應該建立在家庭成員間平等、互信、互愛、互相依賴的基礎(chǔ)上。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提醒說:“家長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只習慣于做道貌岸然的訓導者,但反過來卻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要求,當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span>
四、明確要求,貴在堅持
孩子不能堅持按要求去做,是令很多父母頭痛的事。通常孩子不按照要求去做,不是他真的做不到,更多的是不愿意去做,內(nèi)心不服。他不去做則是其抗議的一種方式。其中的原因需要父母思考,什么樣的要求才能讓孩子堅持到底?
1. 合理的要求
這是第一位的,不合理的要求沒有意義。很多父母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那么,什么樣的要求才是合理的?必須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也就是說,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
2. 具體的要求
過于抽象、空洞的要求會讓孩子覺得迷茫,無所適從。比如要求低年級的小學生養(yǎng)成認真預習的習慣,他們會覺得不知道怎么辦,因為“認真預習”這個要求不夠具體,而他們又不具備自己細化要求的能力。所以,提要求的時候就要具體化,比如提出“閱讀課文幾遍、熟讀生詞幾遍、完成幾道習題”等具體的要求,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3. 有層次的要求
通俗一點說,分層次好比上樓,如果要一步從一樓上到六樓,除非有特異功能,一般人是很難辦到;但若是走臺階,一級一級地走,則很輕松就上去了。
養(yǎng)成教育中,給孩子提有層次的要求,等于是給孩子鋪了一級級進步的臺階。分層次、序列化,仍然需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生理、心理以及能力、興趣等各方面的因素來綜合考慮。
此外,父母對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堅持,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孩子不能堅持到底,不但沒養(yǎng)成好習慣,反而可能養(yǎng)成做事半途而廢的壞習慣。所以,父母的要求一旦提出,就不要收回,要堅持,而且要很明確地堅持。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吃點苦就受不了,就想放棄,這也是很不好的。父母要學會對孩子的不當請求說“不”,讓孩子努力堅持到底。
五、重視苗頭,把握第一次
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第一筆畫上的是什么顯然非常重要。在教育學上,孩子的第一次也非常重要,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言:“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錯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别B(yǎng)成教育中的第一次,同樣為教育家所關(guān)注。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就曾寫下這樣的文字。
“無論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了,第二次也容易做錯。兒童種種壞習慣,都是由于開始學的時候,他們的教師或父母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后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span>
所以,對于第一次的動作,做父母和教師的要格外留意指導,以免錯誤。無論是好的第一次還是壞的第一次,都不應該被忽視。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偶然出現(xiàn)一個很好的行為,如果沒有人及時發(fā)現(xiàn)并鼓勵,下次他可能就不會這樣做了,這樣原本可以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的可能性就被掐滅了;孩子偶爾出現(xiàn)一個很不好的行為,如果沒有人及時發(fā)現(xiàn)并制止,下次他可能就會做出更不好的行為,久而久之養(yǎng)成壞習慣就很難糾正了。
當然,父母也不要像“特務”一樣時刻不停地盯著孩子不放,這樣孩子會有一種被監(jiān)視的感覺,可能當著父母是一套,背著父母是另一套,父母反倒不容易掌握孩子的真實情況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搞好關(guān)系,打成一片,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發(fā)現(xiàn)和了解孩子。
六、家庭內(nèi)部保持一致性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個人不是由于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币诩彝ブ谐晒嵤B(yǎng)成教育,家庭內(nèi)部保持一致性應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那么,家庭內(nèi)部如何保持一致性呢?
1. 父親和母親要一致
父親和母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似乎是很多家庭教育解決孩子問題的“法寶”。
這種方法到底怎樣呢?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還是保持一致的好。不然,一個這樣說,一個那樣說,孩子到底聽誰的呢?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尋找在“夾縫”中生存的辦法,做個“兩面人”。
父親和母親要統(tǒng)一教育思想,即便有較大的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zhí)。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而應把自己對對方的愛和維護表現(xiàn)給孩子看,不要讓孩子覺得有空子可鉆。
2. 父輩和祖輩要一致
祖輩出于對孩子的疼愛,常常會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一些過分的要求也不例外。這樣的溺愛有時會讓孩子有恃無恐,因為父母不敢對祖輩說什么。這時候,父輩和祖輩要一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里主要是要統(tǒng)一教育思想,對孩子嚴格要求。
3. 整個家族的家風要一致
整個家族的風氣也會影響到孩子。家族中有的長輩對孩子過于縱容和溺愛,會削弱小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成果。所以,整個家族的家風要保持一致。
4. 教育過程中前后要一致
有的父母會犯心血來潮的毛病,高興的時候?qū)⒆犹貏e寬容,不高興的時候?qū)⒆訕O其嚴厲。這樣做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此父母在教育過程前后要保持一貫的態(tài)度,別讓孩子摸不著頭腦。
七、講究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父母要具體分析孩子的特點和情況,找出最適合孩子和自己家庭的辦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指望一個藥方包治百病。那樣只會把孩子“治”壞了。一個同樣的習慣,對這個孩子可能用嚴格訓練的方法比較合適,對別的孩子則可能需要慢慢引導。
父母要注意分析孩子的個性特點,結(jié)合這些因素來考慮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什么樣的習慣合適。比如有的孩子是左撇子,就不要強求他用右手吃飯,反而可以針對孩子右腦發(fā)達的特點為他安排一些活動。
對不同習慣的養(yǎng)成,父母要講究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有的適合嚴格訓練,有的適合慢慢引導??傊?,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八、重視練習,不吝鼓勵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練習必不可少,其意義重大。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chuàng)造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其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可以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揮作用。”
練習使習慣的養(yǎng)成從口頭的要求變成實際的操作,孩子經(jīng)過一次比一次更熟悉的過程,慢慢就會養(yǎng)成習慣了。
在練習的過程中,父母要不吝惜表達自己的鼓勵和贊揚之情,孩子需要這些。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兒童需要激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庇軐W家羅素也認為:“明智的表揚對孩子們的作用,如同陽光對于花朵?!?/span>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應該是多方面、多形式的,最好不要僅停留在物質(zhì)上的滿足,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對孩子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
九、必要時可實施懲罰,避免孩子隨心所欲
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它的負面作用向來倍受爭議。但教育家們?nèi)匀粓猿帧皼]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見懲罰還是必要的,關(guān)鍵是怎樣實施懲罰。關(guān)于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前文所介紹過的內(nèi)容。
當別的教育手段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最好不使用懲罰。不得不實施懲罰時,也不要選擇體罰的形式,因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皮鞭不只會降低孩子的尊嚴,也會損毀孩子的心靈,會在他心靈中投入最陰郁、最卑鄙的陰影―― 畏縮、怯懦、仇視人類和虛偽?!?/span>
十、有始有終,避免虎頭蛇尾
養(yǎng)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掉壞習慣也不是一兩天就能看到成果的,必須付出長期而艱巨的努力。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才堅持一段時間,覺得沒有什么成效就放棄了,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今后再實施養(yǎng)成教育只會更加困難。父母有始有終,孩子才不會虎頭蛇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