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悠然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
作為現(xiàn)在的陪學家長,我們都知道,當孩子在學習中考試失利時,一定要先幫他找到原因,然后再找解決方法。
可是當我們?nèi)柡⒆印盀槭裁礇]考好”時,孩子常常會說“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找一些沒有用的理由來搪塞。
怎么會這樣?這是因為家長問的“為什么”像矛一樣指向孩子,孩子才會用盾來擋。
當家長問孩子:“你為什么沒考好???”這個“為什么”具有很強的指責的力量,孩子聽了是什么感受?
如果把我們的問句外化成身體的語言——一位媽媽叉著腰,伸出一只手來指著孩子,問:“你為什么沒考好?”能想象出媽媽的樣子嗎?伸出來的手就像一支長矛,直直地指向孩子。孩子會怎么辦?當孩子感受到媽媽指責的力量,本能地要豎起一個盾,把這個矛擋回去。所以孩子一定會逃避,他會說他不知道為什么,或者因為他肚子疼,或者因為別人怎么樣,總之不是他的錯。有的媽媽可能語氣上很溫柔,但如果心底里不相信孩子,再溫柔的語氣說出來的話都像矛一樣指著孩子。孩子感覺到媽媽其實是和他站在對立面的,他會擔心被媽媽的矛刺中,所以他是不會去找原因、找辦法的,他要做的就是找理由搪塞,豎起盾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01 家長們應該怎么做?
要轉(zhuǎn)換站位,別和孩子站對面,而是和孩子站在同一方向,一起看著卷子說:“這個成績不夠理想,我們來找找原因吧?!边@樣就好辦了,我們跟孩子是站在一起的,一起來看卷子、看成績。這樣,我們沒有用矛指向孩子,那孩子就不需要用盾來防御,所以孩子會跟我們一起來找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合理的歸因才能促進行為的改變。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找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題太多答不完、老師總是考他不會的、數(shù)學怎么學都不會、他考前沒有復習到位……各種各樣的原因。
那怎樣把這些原因轉(zhuǎn)變成有效的方法,去改變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02 認識一下歸因理論
心理學家韋納(Bernard.Weiner)將找原因的過程稱為歸因,他從三個維度對歸因進行了分類:第一個維度是內(nèi)部歸因或外部歸因,第二個維度是穩(wěn)定性歸因或不穩(wěn)定性歸因,第三個維度是可控歸因或不可控歸因。
第一個維度:內(nèi)部歸因或外部歸因。
例如,具體到孩子考試這件事上。孩子說沒考好是因為“老師題出得太偏”,這是外部歸因。如果孩子說,“我考試前沒有復習到這一點”,這是內(nèi)部歸因。兩種歸因?qū)罄m(xù)行為的影響是什么?如果是外部歸因“老師題出得太偏”,這次沒考好,不是自己的原因,可能會讓孩子心里好過一點,不必自責。那下一次考試前孩子有沒有擔心呢?孩子當然會擔心,“哎呀,不知道這次考試老師會不會還把題出偏”,甚至孩子會有些迷信行為,叨念“老師一定要考我會的、一定要考我會的”。這就麻煩了,他心中不僅擔心考試會不會的問題,甚至還有考前焦慮。所以,面對失敗時,外部歸因可以減輕孩子當時的痛苦,但是對于孩子長遠的能力提升是沒有用的。如果把這句話變成內(nèi)部歸因呢,“我考前沒有復習到這一點”。這次考試因為他考前沒有全面復習而失敗,這會讓他當時挺難過的,但是下一次,孩子一定會想:“我來看看,我怎么能夠復習得全面?!毕胍D(zhuǎn)敗為勝,內(nèi)部歸因才有用。
第二個維度:穩(wěn)定歸因或不穩(wěn)定歸因。
如果孩子說“我解應用題的能力不行”,這是穩(wěn)定歸因。如果他說“這個應用題我暫時不會答,但是如果我學會了它的答法,下次一定會”,這是不穩(wěn)定歸因。這也是一種“暫未獲得”的信念,孩子會知道自己只是暫時沒有獲得這種能力,如果我學習了、獲得了,那我就可以做好,這樣孩子便有了改變的動力。所以失敗時用不穩(wěn)定歸因比較好。
那成功的時候,用不穩(wěn)定歸因還是穩(wěn)定歸因好呢?如果孩子說,這次考試考得好是運氣好,那就是不穩(wěn)定歸因。如果希望這次的成功經(jīng)驗讓孩子更有信心,希望它對以后的考試也有用,就要把這次的經(jīng)驗變成穩(wěn)定歸因,這時家長一定要接著問:“很奇怪,我發(fā)現(xiàn)你上次、上上次考試考得都不錯,看來你運氣一直很好,你是怎么做到運氣好的呢?”這樣孩子就會琢磨:“哦,考試之前我總是全面復習,考試題總是在我會做的范圍里,所以我每次都運氣好?!庇袥]有發(fā)現(xiàn),這樣就把這個運氣好變成了穩(wěn)定歸因?所以成功時,多用穩(wěn)定歸因,讓成功的因素發(fā)展成為一個可以穩(wěn)定下來的品質(zhì),那樣就會有效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第三個維度:可控歸因或不可控歸因。
有的家長喜歡夸孩子聰明,有的家長總是鼓勵孩子努力,這兩個因素哪個可控,哪個不可控?當然聰明是先天的能力,不可控;努力是后天的,可控?!耙驗槲夷芰Σ恍?,所以跟不上”是不可控歸因,“如果采用恰當?shù)姆椒?,就可以跟得上”是可控歸因?!斑\氣”是不可控歸因,但“全面復習”是可控歸因??煽貧w因太重要了,它是歸因中的核心因素。如果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不可控的,孩子無能為力,沒有辦法去改變時,那么這種歸因是沒用的。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它變?yōu)榭煽貧w因,孩子才能采取后續(xù)的行為。
如果孩子說考試沒考好,是因為考試前老師讓補的作業(yè)太多了,沒有時間來復習。這時我們怎么辦?要不要說“都是你平時作業(yè)沒有按時做好,所以考試前要補作業(yè)”?不行!我們要問孩子,“那下次考試前可不可以跟老師說,讓他少留點任務(wù),這樣你就有時間充分復習了?!焙⒆右宦牼蜁穸?,說這不行,這時我們才說:“那你下次就得早點準備,說不定下次考試前老師還留這么多任務(wù),可得先想好了,要怎么來應對。”不用直接講方法,給孩子留一個問題、留一點時間讓他去琢磨,去找辦法。歸因就是找原因,而找原因的真正目的是找方法。
最后要特別注意的是跟孩子溝通過程中,家長所使用的語氣。
找原因的時候我們不要用指責的語氣問“你為什么考得不好”,而是要說“這次考得不夠理想,我們看看原因是什么”。帶領(lǐng)孩子找到原因后,不要去評價對錯,要順著孩子找到的原因往下走,將外部的原因變成內(nèi)部的原因。失敗時做能力的暫時性歸因,而成功時要將成功因素發(fā)展為穩(wěn)定的品質(zhì)。重點是原因是否可控,要看看孩子找到的這個原因中他自己可以做的部分是什么,把這個掌控權(quán)交到孩子手里,這樣,就能讓孩子從失敗中獲得力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