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談詩,王和尚重點談煉意。
先說煉?!督疳樤姼瘛分忻鞔_指出,詩有四煉,曰煉句、煉字、煉意和煉格;并且作者指出“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即煉為錘煉、磨煉之意,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是也,也可稱為斟酌、推敲、醞釀。
斟酌用韻,推敲用字,醞釀詩意,均可稱為煉,要達(dá)到祛除虛偽假飾,顯露本真;刪減蕪雜枝蔓,保留精華,使詩意圓潤飽滿,文辭富有表現(xiàn)力的境界,此即是煉。
何為意?詩之立意、意趣、意境是也。陶淵明有詩說:此中有真意,此真意即內(nèi)心與自然關(guān)照而產(chǎn)生的意趣,不可言說,但能真切感受。
嚴(yán)滄浪也有言說:詩之極致唯在入神二字。何為入神,有神趣,有神韻,有余味,有境界而已。
概而言之,意即詩家內(nèi)心之意趣,蘇軾有詩曰“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此即詩家內(nèi)心之感悟,心態(tài)和境界。
意也是詩人寫詩之發(fā)端,即立意,要表達(dá)什么,通過什么方式表達(dá),此即立意,比如,杜甫寫螢火蟲“敢近太陽飛”,寫自己如“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此乃杜甫心中一團昂揚忠愛之心,托而比之螢火蟲和葵藿而已,這也反映出作者之立意。
而意境,則更為渺遠(yuǎn)難述了。簡言之,意境乃是作者通過音韻、辭句、修辭等營造出的“境”,其境乃立體、豐富和充實的。詩家心中有境,以文辭表達(dá)出來,讀者心中亦有境,與詩家之境想撞擊、對照乃至融合。
故,“意境”非單方面的,乃須詩家與讀者共同營造而成。姜夔之詞不入王靜安法眼,未必是姜夔之錯,也可能是王靜安未觸及姜夔之境而已。
本文不談意境,而著力于立意和意趣。《中山詩話》有言曰:詩以意為主,文詞次之。故寫詩須先有意,且以意為主,而文辭尚在其次。孟襄陽之《春曉》簡明如話,文辭殊不艱深,何以千古傳誦?乃在其意之曲折幽深,回味悠長耳。
如何抓準(zhǔn)“意”?白樂天曾有妙論,可茲參悟。其言曰:詩有內(nèi)外意 一曰內(nèi)意,欲盡其理;二曰外意,欲盡其象。此論甚為簡明。詩之內(nèi)意即作者內(nèi)心之意趣,內(nèi)心之“理”,亦可謂其詩之發(fā)端,簡言之即為何寫這首詩,什么內(nèi)心觸動激發(fā)寫詩?
而詩之外意即是物象、意象,此乃內(nèi)意表現(xiàn)之媒介。比如宋玉感嘆時光流逝,人生匆忙,而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他拈“草木搖落”,秋氣蕭條來寫內(nèi)心之悲涼惆悵。
煉意,王和尚認(rèn)為也分為兩個層次。
其一,在于寫詩之外,詩人需要有意趣。人生于世,看日升月落,觀世事變化,歷人生浮沉,必然會形成其性格、氣質(zhì)、寫詩時自然就有其意趣。簡言之,要像詩人一樣生活,像詩人一樣觀察,像詩人一樣思考。
比如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不遇明主,因才見棄,郁結(jié)傷懷,見有鸮鳥入室,以為不祥,故寫《鵩鳥賦》。若賈生胸?zé)o點墨,或不郁結(jié)傷懷,縱一日見百次鸮鳥也不會心有所感。再如李白見廬山瀑布,為何能寫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句?也在于其內(nèi)心固有詩意,也固有意趣,不過借機傾吐而已。
意趣無風(fēng)格之別,如李白之飄逸、杜甫之沉郁、蘇軾之曠達(dá)、稼軒之豪雄。故,若寫詩,必須培養(yǎng)意趣,心中無意,縱千言亦同廢紙。
但是意趣卻有高下之分,古人曾有言道“意高為則格高,意下則格卑?!币蕴迫f楚《五日觀妓》詩為例。五月初五乃是游玩之時,也是屈原沉江之日。萬楚留戀青樓,慨嘆人生苦短,故而有句“誰道五絲能續(xù)命,卻令今日死君家”,此詩僅寫出浪子疏狂之態(tài),卻失之輕薄,縱然手法高妙,而意格卻俗矣。
今人寫詩,與萬楚之流相比,卻又等而下之矣。袁枚曾說“吟詩好似成仙骨,骨里無詩莫浪吟?”此言很有道理。王和尚曾見很多當(dāng)下詩人,雖日有數(shù)首,卻無詩意,更無詩趣。其因何在?不煉意而已。
煉意,首先要像詩人一樣生活、觀察和思考。心中要有詩意。何為詩意?曰真、曰善、曰美而已。真實不偽是為真,善于觀察和思考,是為善;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心中有表達(dá)之欲,有責(zé)任有擔(dān)當(dāng)即為美。
如何鍛煉詩意,就個人對內(nèi)來說,無非讀書、思考和格物;對外而言,無非觀察、經(jīng)歷和切實而已。
姜白石有言: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此言可為諸君所戒。
其二、在寫詩之時要注意立意顧隨謂之“醞釀”,即詩意之立在于厚積薄發(fā),千錘百煉。人有詩心,心有意趣之后,若寫詩還需醞釀和精思。
所謂醞釀,在于使得詩意醇厚豐盈,而不干枯單薄;所謂精思既要深挖細(xì)究其意,也要刪蕪就簡,使的詩意凝練純粹。
《金針詩格》有言曰:理短則詩不深,意雜則詩不純。王靜安也有論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寫詩首先要立意純粹,若枝蔓過多,則有礙詩意;詩要注意境闊,闊即廣且深,但也是在純粹之下的深廣。
故,所謂煉意,首先要明確詩旨所在。王和尚常說:律詩之意多單純,或傷懷、或寄慨,或嘆不遇,或寓諷詠,此多是一意,但意雖單純,行文卻可曲折頓挫。
簡言之,律詩之意似磁鐵,其文辭枝蔓皆朝向中心,如此則抱而不脫,渾圓如一。胡應(yīng)麟所謂“意若貫珠,言若合璧”即是此意,意若貫珠,則如珠走盤,而不失曲折回旋之妙;言若合璧,雖文辭流轉(zhuǎn)而無雕琢參差之痕。
其次,煉意要明確詩之體例。顧隨曾概括詩無非或?qū)懢?、或抒情、或說理而已。詩之寫景,要摹寫如畫,生動準(zhǔn)確,更要于景中暗蘊作者之意趣,否則只是“輿圖”而已。比如王維之“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贝嗽娋渚鋵懢?,卻暗含意趣,啟人深思。
詩之抒情,要刻畫細(xì)膩,突出細(xì)節(jié),增強代入感和感染力,更要寫出“情”之悠遠(yuǎn),或曲折幽微,或淡然灑脫,或深切刺痛,如此之情才更能打動人。
否則,感情虛假,刻畫粗略,言不及義,如何能打動人?比如,陸放翁之詩,“志士山棲恨不深,人知已是負(fù)初心。不須先說嚴(yán)光輩,直自巢由錯到今?!贝嗽娧郧楹纹渫辞校昧蔚瘸撩?,顧隨稱之為“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詩之說理,乃是心中感悟之理,要寫得真切細(xì)致,而絕非人人所知之俗理。此理須從感悟中自然流出,人或有感之,而不能寫出之理,才算有理趣。
比如,姜白石有絕句“自覺此心無一事,小魚跳出綠萍中”,王守仁也有詩“池邊一坐即三日,忽見巖頭碧樹紅”,此兩句似無實有,飄忽細(xì)膩,最能觸動人心。故,理趣,乃在于自身切實之感悟,要寫得真實、巧妙,不落俗套才是上佳。
簡言總結(jié)此文。寫詩需要煉意,意乃是意趣和立意。詩人需要培養(yǎng)意趣,鍛煉詩心,唯有詩心才能感觸現(xiàn)實物象之意;寫詩也要注意立意,所謂立意乃是意從何而立,意如何而立,唯有精思深挖,不落俗套,才可稱為煉意。
《金針詩格》還有言說:煉意不如煉格;《白華山人詩說》也論及:最上者,莫善于煉氣。何為氣格,何為骨力,且容王和尚慢慢道來,下篇再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