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不解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畫家不解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出處】明·孫承宗《漁家》
【鑒賞】這首詩是在諷刺那些畫家的故作風雅,一點也不知道打漁人家生活的艱苦,卻總是喜愛畫那些寒江釣雪的圖畫。這首詩是同情憐憫漁家生活的艱苦,也是指責那些游手好閑不事生產(chǎn)的人,對漁民生活的無知與毫不關(guān)心。
【原詩】
阿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
畫家不解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譯文
撐船篙的手凍僵了,呵氣取暖也沒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見一片模糊的雪影。畫家們不了解漁人的辛苦,卻偏喜歡畫在下著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的圖畫。
賞析
大凡詩人畫家總愛把漁家生活想象成悠閑恬適,充溢著閑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場仕途,倦怠于羈旅行役時,也總把漁船釣竿,湖波江浪作為寄情的物象,柳蔭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難的桃花源。在他們筆下,日月晨昏的漁夫生涯顯得輕松舒暢,撒網(wǎng)逐浪的歲月也變得碧波蕩漾,其樂無窮。但是,孫承宗的漁家別具一番情調(diào),道出了漁家的艱難與哀怨,對詩人,畫家號為“漁家樂”的時弊提出了詰難。
詩的前兩句白描了兩幅畫,一幅是雪月江上風波圖,一幅是浪尖捕撈圖。在一個雪霽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計的漁夫撐著小船顛蕩在浪尖上。江上北風凜冽,船板上涂滿了清冷月光。遙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閃著模糊的寒光。在陰冷的背景映襯下,凸顯出打漁人家的辛苦。一個“呵”字,一個“提”字,生動逼真,人物神態(tài)畢現(xiàn)。呵一呵凍僵的手,試圖讓體溫來驅(qū)走些彌漫的寒氣,再拿起結(jié)滿冰霜的竹篙來撐船,一股涼意直透心底,手還是麻木的,漁夫艱難的撐著篙,費力的撒著網(wǎng),生活的小舟隨波逐流飄蕩著。
第三,第四句,直陳對詩人畫家好為“漁家樂”流弊的不滿。深齋重閣中的許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體察民苦,“不識”大自然的險風惡浪,卻想當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風花雪月圖,借以派遣仕途失意惆悵和苦悶。 要想如實描繪出漁家的苦樂,沒有深入民間的勇氣,是不行的。此詩觀察細致,格調(diào)清新,文句簡潔,描摹傳神,筆力矯健,是為民請命的好詩。--------摘自《語文月刊》
裁衣不怕剪刀寒,寄遠惟憂行路難
【出處】明·陳基《裁衣曲》
【鑒賞】妻子不怕冬夜的寒冷,連夜為遠行的丈夫趕制冬衣。這兩句詩深入地刻畫出妻子對丈夫的體貼深情。古詩中,有許多借“寄衣”、“裁衣”的故事,來描寫婦人對遠行丈夫的記掛與思念,這首詩就是其中頗為感人的一首。
【原詩】
般勤織紈綺,寸寸成文理。
裁作遠人衣,縫縫不敢遲。
裁衣不怕剪刀寒,寄遠惟憂行路難。
臨裁更憶身長短,只恐邊城衣帶緩。
銀燈照壁忽垂花,萬一衣成人到家。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
【出處】明·陸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鑒賞】千萬點的落花,飄落在小船上;那一葉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帶到江南去了。原詩是描寫送別,以春色到江南代表無盡的離愁別苦。春色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寂寞與惆悵。這兩句詩是由宋朝鄭文寶的“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東”衍化而來。
【原詩】
津辛楊柳碧耗死,人立東風酒半酣。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
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虜課》
【鑒賞】萬里江山,總有著萬里的煙塵;一朝天子,總有著一朝的臣民。"一朝天子一朝臣"常用來比喻舊社會宦海浮沉,升降不定。上級的主管一走?底下的部屬也跟著大調(diào)動。北方民族無法忍受年年風沙侵擾 南方中原卻占有著秀麗的山河。
【原詩】
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地怎禁沙日月?南人償占錦乾坤。
此時一別何時見?遍撫兒身舐兒面
【出處】明·謝榛《四溪詩話·馬柳泉《賣子嘆》》
【鑒賞】此時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兒子的身軀,吻舐著兒子的面龐。這是一首賣子歌,描寫母親饑寒不能自保,只好忍痛把兒子賣為奴曹,臨別依依,一再撫摸兒身,吻舐兒面的悲慘情景。
【原詩】
貧家有子貧亦嬌,骨肉恩重哪能拋?
饑寒生死不相保,割腸賣兒為奴曹。
此時一別何時見?遍撫兒身舐兒面。
有命豐年來贖兒,無命九泉抱長怒。
囑兒切莫憂爺娘,憂思成病誰汝將?
抱頭頓足哭聲絕,悲風飄飄天茫茫。
貧家有子貧亦嬌,骨肉恩重哪能拋
【出處】明·謝榛《四溪詩話·馬柳泉《賣子嘆)》
【鑒賞】窮人家盡管家境貧寒,但孩子還是一樣嬌柔可愛;親生骨肉,恩深情重,怎能忍心把他輕易地拋棄呢?“貧家有子貧亦嬌”即使家境再貧寒,生活再清苦,但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兒女還是一樣的嬌柔可愛。這是一首《賣子歌》,描寫遭逢饑謹,貧家為了自保只得賣兒。由詩中可看出作者痛苦不堪的心情,令人讀來心酸落淚。
【原詩】見“此時一別何時見?遍撫兒身舐兒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