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
微信里,有個女詩人詩歌推送平臺,我讀了感覺沒意思。一段或?qū)嵲诨蝻h渺的文字,加上一時的情緒,像心靈雞湯,類私房日記。不過癮。
想到一個詞:無效。
顯然,這樣的文字對我來說是無效的,這樣的詩歌我稱之為無效的詩歌。
一首詩的有效性取決于文本和讀者。同樣,無效的詩歌就包括文本的無效和讀者的無效。
文本無效:
1、白開水。不知道何時起,我們社會已變得低俗、粗鄙、無底線,詩歌是文化的一環(huán),自然躋身其中。不管官刊民刊網(wǎng)絡自媒體,這種東西就像垃圾短信一抓一大把。白開水的類型大概有幾種:一是情緒堆積。感性隨機,小情小調(diào),小里小氣,閨房味十足;二是情感重復。提筆時已考慮到方方面面的需要,唯獨少了自己,這樣的情感就像合成橡膠,空心大蘿卜;三是思想矮化。不研讀哲學,無視現(xiàn)代文明,不關(guān)注社會政治及人類命運,像個睜眼瞎。
白開水式詩歌總結(jié)起來就是平庸、趨同、臉譜化,低水平重復,寫詩變成了一次簡單的碼字游戲。
2、天書。對孩子們說:花。孩子們會感到愉悅,這是由于花在他們內(nèi)心所激發(fā)起的視覺、味覺、觸覺,甚至露珠、鳥鳴、歡快身影等各種情感。換一個字,比如嬛,孩子們可能會感到莫名其妙一頭霧水,但每晚看電視到十二點的大媽,她可能立即會想到甄嬛,后宮,閑坐說玄宗。
回到詩歌?!霸姼钁撌棺x者感受到,它所表述出來的理想,似乎就是他曾有過的想法的重現(xiàn)”。
寫詩-----情感在詩人內(nèi)心磨礪發(fā)酵成意象、隱喻,并通過一定的節(jié)奏、情景、敘述而形成一首詩。寫詩就是用文字繪畫,用敘述呈現(xiàn)韻律,在詩歌之上表達哲思。讓讀者真切體驗到一定的形象、場域、韻律,詩歌中傳遞的情感才是有效的。
但有些詩歌玩玄幻、意識流,這些詩歌內(nèi)的核心(如果有的話),處于空轉(zhuǎn)狀態(tài),半生不熟,無法融入詩歌有機體中,因而在詩歌文本上無法獲得力量。具體到讀者,因為無法讀懂而變得無效。
讀不懂就是晦澀。真的是晦澀嗎,又不是這么簡單,這就涉及到讀者問題(晦澀其實是個偽命題)。文章開頭我說那些詩歌對我是無效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你說這是無效的詩歌,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去寫,那么多人點贊?對你無效不代表對別人無效,這又如何解釋?
想到一個詞:笑點。有人笑點低,簡單幾句就咯咯笑,有人笑點高,打死他也不會笑。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你不會去看抗日神劇,甚至不屑去聽別人討論,品味問題。
有什么樣的讀者就有什么樣的作者,有什么樣的作者就有什么樣的讀者。讀者與作者彼此依存-----粗鄙化的詩歌必然造就出一大批粗鄙的詩歌編輯,詩歌讀本,詩歌讀者。粗鄙的文化必然造就粗鄙的國民。
對此我們要有清醒認識,尤其作為詩人,萬萬不可滿足于日日更新,點擊率,萬萬不可滿足于散文段子,口水式低水平重復(本人第一個檢討)。
這些我稱之為無效寫作。詩人應當自重。寫詩不是碼字。一千首面目模糊的詩,其實就是一首,那九百九十首所花費的精力,多么不值得呀。要是有那時間,讀書、沉潛、慢慢磨出個三五首精品該多好呀。即便磨不出來,但你的思想情感已經(jīng)歷了磨礪,內(nèi)在的修為已獲得了提升。所謂潤物無聲,所謂厚積薄發(fā)。
你反過來說:我如此費心,苦心孤詣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他們能看懂嗎?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詩歌寫作是自己與自己對話;二是好詩必定需要經(jīng)過時間的檢測。當時間和它站在一邊的時候,人們也將慢慢靠攏過來。
這還是詩歌有效性問題。激發(fā)詩歌有效性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合適的詩歌整體激發(fā)出詩人的情感體驗(人類共同的普遍性,共通性,恒久性情感),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效能;二個是這首詩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讀者的情感體驗。
所以說好詩全在分寸間。情感的醇厚飽滿,哲思的隱然若現(xiàn),與整體渾然天成,詩中有切實的“料”,讓讀者可感可觸可聞可親近,我隨便找首大家讀讀:
《九月》
九月,某處最后的
懸鈴木葉子
已回到大地。
風清空了多云的天空。
這里還剩下什么?松雞,銀鮭,
和屋子不遠處被擊倒的松樹。
一棵被雷電擊中的樹。但現(xiàn)在
又開始活過來。幾點嫩芽
不可思議地出現(xiàn)了。
斯蒂芬-福斯特的《我身邊的麥琪》
在收音機里響起。
我聽著,兩眼望向遠方。
詞語在一定的場景內(nèi)才能成為語言,再好的意象離開了詩力場都無法獨立存活。特朗斯特羅姆的那首《自1979年3月》大家肯定記得:
詞不是語言
厭倦所有帶來詞的人,詞而不是語言,
我走向雪覆蓋的島嶼。
荒野沒有詞。
空白之頁向四方展開!
我碰到雪地里麋鹿的痕跡。
語言而不是詞。
判斷一首好詩,就看它能否經(jīng)得起反復閱讀,一遍一百遍,一年一百年。這是一種感性上的認定,更進一步的追問:能否在詩意和意義上達成完美統(tǒng)一,即詩意飽滿,意義深遠。
以花為喻,花的清香,它搖曳的美,這是詩意;而它的盛開象征著春天已經(jīng)來臨,這是意義。人們之所以特別在意花,因為它與周圍的枝葉、草地絕不雷同,用它卓爾不群的姿態(tài)標注自身的存在。
偉大就在于有效地區(qū)別于他人。一首詩能從千萬首詩中掙脫出來,正在于它的不一樣。我用一個詞來命名:清晰度。我以為,正是清晰度,在本質(zhì)上決定了一首詩是否優(yōu)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好詩。
星光閃耀,皆因無浮云遮眼;
纖毫畢現(xiàn),靠的是抽絲剝繭。
猶如雕塑,鑿去石頭上多余的部分,人物才有可能立起來;
猶如溪流,泥沙沉淀,洗刷掉浮藻雜質(zhì),方可見魚翔水底。
說的都是清晰度。這就要求我們詩人向內(nèi)挖掘,觸摸事物本質(zhì),向外拓展,獲取時代本真。所以今天,這個充滿特色的歷史時期,我們更要強調(diào)難度寫作。難度寫作有兩個向度:提高寫作難度,降低閱讀難度,說白了就像城市公園,以前是高墻大門,沒錢別想進來,花錢進去了又很后悔,現(xiàn)在要求拆除圍墻,就像杭州,公園與城市融合,無需買票,品質(zhì)也提升了。這必然是一種使命寫作和永恒寫作,內(nèi)心肅然而莊嚴。
來源:詩評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