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有關(guān)愛國憂民的古詩詞名句總結(jié)

    列寧曾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敝袊娜藦?u>屈原開始,普遍就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情懷在外族入侵之時,在國家遭受危難時,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有多少愛國志士,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前仆后繼地抗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愛國文人,滿懷一腔報國熱情,卻始終沒有機會上戰(zhàn)殺敵而悲憤一生,失望一生;還有多少愛國烈士,為了崇高的理想,為了國家的興盛繁榮,在敵人的百般折磨之下,仍面色不改,視死如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把自己的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懷,付諸詩篇,演繹了一幕幕振奮人心、泣人淚下的富有時代性、民族性的愛國大劇,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愛國與憂民是兩種不可分割的情感,熱愛國家必定同情勞苦的人民,而一個憂民愛民的人,必定也是一個熱愛國家的人。愛國憂民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詩歌中,詩人們或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或表現(xiàn)對民族命運和祖國前途的熱切關(guān)注,或抒發(fā)自己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或表達自己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苦悶,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團結(jié)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根據(jù)詩歌的發(fā)展歷史,以及各個時期出現(xiàn)的主要愛國詩(詞)人,愛國憂民詩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先秦

  

  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的長詩《離騷》,抒發(fā)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以及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xiàn)了他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屈原一生遭受兩次流放,而接觸到底層社會,他親眼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艱難,正如詩中這所說“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常常為百姓的遭遇而仰天長嘆,為之流淚。《離騷》全詩的主題,即是通過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fā)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心情,表現(xiàn)了他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和對勞苦人民的同情,表現(xiàn)了作者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和強大信念。

  在屈原生活的楚懷王和楚頃襄王時代,秦楚之間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爭,楚國幾乎戰(zhàn)戰(zhàn)失利,據(jù)統(tǒng)計,楚國有15萬以上的將士在與秦軍的血戰(zhàn)中橫死疆場。屈原的《國殤》,是一首為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挽詩。“殤”在古代是指尚未成年而夭折的人,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zhàn)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在秦楚戰(zhàn)爭中,楚國多戰(zhàn)敗,因此戰(zhàn)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只能暴尸荒野,他們?yōu)閲?,故稱為“國殤”。詩歌結(jié)尾兩句“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贊美愛國將士身雖殞而靈魂不滅,即使成為鬼魂,亦是鬼魂中的英雄豪杰。這兩句情調(diào)高昂,氣氛激烈,贊頌之余,不免流露出對國家慘敗的極大傷痛。

  屈原主張對內(nèi)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觸犯到貴族自身的利益,屈原遭貴族排擠,先后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一舉攻破楚都郢。他懷著亡國的悲痛,在汩羅江懷石自殺?!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兩句,是《漁父》中的名句,交代了屈原自己被流放的原因:天下都是渾濁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愿與之同流合污;世人都是迷醉的,唯獨我清醒,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那么多人都在同流合污或隨波逐流,那么多人都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什么屈原就做不到?因為他的理想是至高至潔的,不允許沾有一絲的污濁思想;況且,他是一個純粹之人,更不懂俗世庸人的“裝糊涂”。然而,正是由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獨來獨往,不茍合、不妥協(xié)的性格,他才遭人妒忌誹謗,以至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而屈原恰恰又是一個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因此,屈原沒有聽從漁夫的忠告,甘愿“寧赴湘流,葬于江魚腹”。

 

  二、魏晉

 

  從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我國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jù)的現(xiàn)象,在這種相互混戰(zhàn)的局面下,建安詩派的出現(xiàn)對詩歌的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建安詩歌抒發(fā)了詩人們渴望統(tǒng)一祖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建安七子的愛國情懷以及抱負得到了深刻的展現(xiàn)。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xué)家,作為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于亂世,自幼即隨父征戰(zhàn)四方,自謂“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自試表》)。自東漢末年分裂割據(jù)以來,為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的安定而獻身,一直是時代的最強音。時代的這種召喚,加上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對曹植的熏陶,培養(yǎng)了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理想,鑄成了他心中的既有愛國之德又有愛國之才的英雄形象。《白馬篇》便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詩寫邊塞游俠,以濃墨重彩之筆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少年游俠形象,寄托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詩最為人稱道的是最后兩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音哀氣壯,聲沉調(diào)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人說,游俠兒之所以能夠克敵制勝,不僅是由于他武藝高超,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有著不怕犧牲,為國效力的崇高的思想品德。這兩句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禮贊。

    

  三、唐

 

  初、盛唐時期,由于國家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fēng)貌,以及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詩人們高歌“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精神和無所畏懼的戰(zhàn)斗精神。邊塞詩是這一時期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shù)性最強的一部分,多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豪情。王昌齡說“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殺敵報國的堅定斗志與信念。他感慨“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抒發(fā)了戍邊戰(zhàn)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wèi)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王翰說“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多少流露出對生命不保的哀傷,但更多的是一種報國豪情,是為了報國而置生死于度外的錚錚豪言。令狐楚揚言“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一方面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急切想要收復(fù)失地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對國土喪失敵手的扼腕和痛惜,刻畫出一個忠心耿耿的愛國武將的形象。戴叔倫說“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表達了詩人以必死信念戰(zhàn)勝胡兵,來保衛(wèi)國家安寧的堅定信念。

  安史之亂對唐社會各方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是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杜甫生活這個時期,他親歷過戰(zhàn)爭,親眼目睹百姓的流離之苦,寫出了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的愛國憂民詩歌。杜詩現(xiàn)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這些詩作,有的表達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贊美,有的表達對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有的表達對貪官污吏的深惡痛絕,……這些詩無不體現(xiàn)了杜甫深切的愛國之情,赤誠的愛國之心。愛國思想是杜詩的靈魂。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由長安往奉先縣探望妻兒時所作,杜甫在長安根據(jù)十載長安生活和這次途中的見聞,敏銳地感到國家的危機已迫在眉睫。杜甫曾“竊比稷與契”,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崇高理想,在天災(zāi)人禍面前,他想到的當然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百姓?!案F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兩句便是作者愛民憂民之情的自然流露。當時,安祿山已經(jīng)起兵,而玄宗卻在華清宮里沉醉于歌舞。雖然戰(zhàn)亂尚未爆發(fā),但社會上已有“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氛圍。前一年“霖雨上稼”,百姓死傷無數(shù),所以稱“窮年”。杜甫說,遭遇這樣的荒亂之年,我為眾多在饑寒中受苦的百姓而憂慮,我忍不住嘆息,心底一陣陣地發(fā)熱?!皣@息腸內(nèi)熱”,這真是杜甫,他用最樸實的字眼,表達了心底最質(zhì)樸的情感。

  《春望》是作者在安史之亂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見所寫。他感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心情抑郁時,看到花開而潸然落淚;內(nèi)心惆悵時,思家念親,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案袝r”、“恨別”都濃聚著詩人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國家破敗,內(nèi)亂不止,征伐不斷,作者不可能不感傷時事;正是由于國家戰(zhàn)亂不止,家人離居兩地,所以作者才會有恨別之心。這兩句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藝術(shù)手法,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哀江頭》是詩人從長安逃脫后,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所寫。他先是吐聲而哭,再忍不住問道:“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江頭宮殿鎖千門”,宮殿的千門萬戶都被緊鎖,哪里還有翠幕與翻飛的舞袖呢?真是人事全非啊。既然這里已經(jīng)如此荒涼,沒有游人來欣賞了,如果草木有情,得知國家淪陷,應(yīng)該也不會綠了吧??墒遣菽緹o知,它們還是綠了,作者忍不住責(zé)問:“細柳新蒲為誰綠?”那嫩綠的柳條,新生的蒲葦,你們長得如此美麗,沒有人前來欣賞,你們?yōu)楹芜€要這么翠綠?既然國家都已經(jīng)破亡了,人世不幸,自然界也應(yīng)該不幸,可是那些草木卻視而不見,當真是無情之至啊。

  《春宿左省》寫于長安被收復(fù)之后,作者從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遺。他一夜未眠,心中焦慮不已。“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兩句,交代作者一夜未眠的原因:第二天早朝“我”要給皇帝上一道“封事”,所以心緒不寧,好幾次訊問宵夜到了什么時辰?!耙谷绾巍背鲎浴?u>詩經(jīng)》:“夜如何其?夜未央?!本褪钦f現(xiàn)在夜有多深了,是不是快亮了?作者不肯睡覺,一心盼著天亮,好去上這個“封事”?!皵?shù)問”二字,更加重了詩人寢臥不安的程度。結(jié)尾二句由題后繞出,從宿省生發(fā)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語句矯健有力,詞意含蓄雋永,忠君愛國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

  《登岳陽樓》是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的岳陽樓所作。詩人對洞庭湖是很向往的,如今終于得償所愿,詩人卻沒有高興愉悅,因為這時國家衰落,人民受盡了苦難,他高興不起來。在如此蒼茫壯闊的洞庭湖旁,他想到了自己的孤獨處境,以及國家的動亂。他于是“憑軒涕泗流”。當時吐蕃入侵,戰(zhàn)爭不息,詩人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對于親身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詩人來說,那悲慘的情景如在眼前,所以他流淚,一為國家人民的擔憂,一為自身不能奔赴沙場報國的無奈。這兩句勾勒出兩幅畫面,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淚流滿面的老人。一個是詩人心中的想象,一個是詩人現(xiàn)實實景,作者打破了空間的距離,將之融入到同一幅畫面中,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教養(yǎng)和務(wù)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他渴望在社會實際工作中建功立業(yè),兼濟蒼生。然而,奔波一生,他最終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他說“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一問一嘆,表達報國無門的苦悶。面對“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的局面,杜甫胸中涌起了報國激情,他說,國家危難時,我拯救國家于生死存亡之際,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是不會顧及個人生死榮辱的,我只會奮不顧身,投入到保家衛(wèi)國的血雨腥風(fēng)之中。只可惜,作者空有報國熱情,卻無報國機會,只得感嘆“寂寞壯心驚”!他還寫了一首著名的《蜀相》。在詩的最后,他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表達了對諸葛亮功業(yè)未就而病死軍中的深深哀悼之情。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詩人心急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來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fù)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正是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才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寄托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期盼與憧憬。唐代永貞革新首領(lǐng)王叔文以及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澤等人,在事業(yè)失敗時都憤然誦此二語,說明了這兩句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共同感慨,這也是它成為絕唱,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李賀是一介書生,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xué)入仕,卻因為“避父諱”而不能參加進士考試(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因此失去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他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上戰(zhàn)場殺敵報國,收取那被藩鎮(zhèn)割據(jù)的關(guān)塞河山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愿,意氣風(fēng)發(fā)的戰(zhàn)斗熱情。然而“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談何容易?作者認為作為書生,自然成就不了收復(fù)關(guān)山的大業(yè);可是如若想投筆從戎,又苦于沒有入仕機會。這一矛盾,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杜牧前期頗為關(guān)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就是這期間的一首代表作。秦淮,即秦淮河,六朝至唐代,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quán)貴富豪游宴取樂之地。秦淮河的夜景是朦朧清幽的,“煙籠寒水月籠沙”,極其淡雅。夜色優(yōu)美,酒香四溢,歌女清唱,本是令人歡娛之事,作者卻體會到了一種危亡之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逗笸セā肥劳鰢舻拇恚鼗锤枧畢s饒有興致地輕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不知”抒發(fā)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沉迷聲色中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蔼q唱”二字將歷史、現(xiàn)實巧妙地聯(lián)為一體,委婉深沉。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家沒落的擔憂,以及對達官顯貴的批判,是晚唐現(xiàn)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cè)面的寫照。

 

  四、兩宋

 

  我國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得到深化是在宋朝時期。宋詞是我國文學(xué)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愛國主義在宋詞作品中有十分深刻的體現(xiàn)。蘇軾、陸游、辛棄疾等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他們在作品中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較早的豪放詞作品,蘇軾對此作頗為自得,認為“亦自是一家”。它一反宋詞偎紅倚翠之態(tài),拓寬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為詞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嶄新的道路。詞以“狂”字領(lǐng)起全篇,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句,直抒胸臆,抒發(fā)殺敵報國的豪情。他說如果朝廷重用“我”,“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疤炖恰?,又稱犬星,詞中用以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作品以出獵開始,以“射天狼”收尾,巧借出獵一展自己的政治夙愿,氣勢雄渾,感情奔放。

  著名愛國詞人文天祥,給人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豐富的?!哆^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詩作,全詩格調(diào)沉郁悲壯,氣貫長虹,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兩句是說,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于一死?“我”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尾聯(lián)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xiàn)出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shù)中國兒女的愛國熱情。他說“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以指南針比喻自己對大宋的一片忠忱,表達甘愿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愛國主義情懷!他還感嘆“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表達矢志不渝的愛國信念。雖說歲不饒人,自己已垂垂老矣,但作者一心在意的不是時光的流逝,而是國家的恢復(fù)、山河的完整,因此他隨即一轉(zhuǎn)說“只有丹心難滅”?!暗ば摹奔闯嗉t熾熱的心,忠誠之心,這是文天祥始終都堅持不變的一種愛國之心。

  陸游的一生致力于抗金斗爭,希望能收復(fù)中原。當回憶壯年從軍的生活時,他自豪地說道:“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這兩句寫得頗有氣勢,豪邁有力,充滿了自豪感,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己那段軍旅生活深深懷念之情。他說“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道出了廣大愛國志士共同的心聲。當然,這不是說愛國志士為了功名而上戰(zhàn)殺敵,而是說他們甘愿為恢復(fù)祖國的抗金大業(yè)而戰(zhàn)死沙場,一則可以名垂青史,二則也可以激勵更多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抗敵的大軍中去,他們所想的不過是一心報國保國而已。他還曾許下諾言,要實現(xiàn)“封侯在萬里”的壯志,可是他的報國之路是無比坎坷的。如今只能感慨“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了?!坝姓l知”三字,悲中蘊藏憤恨,表現(xiàn)了作者對朝廷一味妥協(xié)退讓、排斥抗爭派行徑的譴責(zé),同時還含有報國無門、理想落空的悲傷之情。他沒有料到,像他這樣一生志在恢復(fù)中原,時刻準備為國獻身的人,卻被罷官回鄉(xiāng),去做一個無名隱士!“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這種“心”與“身”的矛盾,伴隨了陸游幾近一生,在作者的另一首詩《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中也有反映:“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但他卻時常暗示自己“位卑未敢忘憂國”,說自己雖然地位卑微,沒有機會奔赴前線為國殺敵,但他一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為國分憂的責(zé)任。直到臨終之際,詩人還不忘初衷,期待著舊業(yè)的光復(fù)。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fù)失地。他囑托兒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明白自己已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希望他們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自己。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陸游愛國、報國的熱情?!?/p>

  岳飛少年時,家鄉(xiāng)就被金兵占領(lǐng)。他從軍后,指揮軍隊英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他率領(lǐng)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他揮師北伐,先后收復(fù)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他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zhèn),可是就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秦檜又捏造說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害死。他曾寫下一首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表現(xiàn)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fù)故土、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

  辛棄疾的一生亦是不得志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以說是辛棄疾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屢受挫折卻堅持不懈的精神動力。他這一生都在為抗金復(fù)國的大業(yè)奔走,只可惜,功業(yè)未就便生白發(fā),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始終盤桓在他的詞中。他“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心中充滿無限悲憤。他看著腰間佩戴的寶刀,它已許久沒有出過鞘了,作為“吳鉤”,本應(yīng)在戰(zhàn)場上殺敵,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這是何等的悲哀。他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聊以發(fā)泄胸中難以言說的抑郁苦悶之氣。只是,拍遍了欄桿,又有誰能領(lǐng)會他這時的心情呢?這幾句直抒胸臆,以典型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但他的報國理想?yún)s不曾破碎過,他說“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以廉頗自比,表明了自己老而彌堅的心志和決心。他表明自己愿意像廉頗那樣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國家需要自己,必定當仁不讓,奮勇爭先,愿意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他堅信抗金事業(yè)一定會取得勝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借眼前景物,暗喻抗金的正義事業(yè),必然會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勝利,表達了對恢復(fù)中原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是李綱詠牛的名句,揭示牛為百姓甘于自我犧牲的可貴品格。病牛勞苦功高,為人類竭盡一生,卻不受人憐惜,這些在病??磥?,并沒什么,它甘愿為了人類的溫飽而“羸病臥殘陽”。這兩句詩歌頌了牛的犧牲精神,同時也是作者自喻。李綱為官清正,力主抗金,并親自率兵收復(fù)失地,希望能為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作出貢獻。然而,他屢遭人排擠,心身俱疲,卻仍不忘抗金報國的理想。因此,作者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自身形象的化身。結(jié)句中的“殘陽”是雙關(guān)語,既指夕陽,又象征作者的晚年,表現(xiàn)作者為蒼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

  以上都是英雄豪杰、文人士大夫的愛國憂民之心,面對國家山河破碎的慘象時,李清照發(fā)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豪氣沖天的呼聲,說,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家人民而死,要成為鬼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作者此二句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有力地諷刺南宋朝廷只顧逃亡不顧百姓生死的行徑,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凜然風(fēng)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有感天地、泣鬼神之魄力,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爸两袼柬椨穑豢线^江東”兩句借用項羽吳江自刎的典故,進一步諷刺。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shù)年戰(zhàn)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由強轉(zhuǎn)弱,最后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一河之遙,生死之界,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而整個南宋面對敵兵入侵時,不是直面戰(zhàn)爭,而是一味逃脫,更不思恢復(fù),茍且偷安。相比之下,國家的懦弱、丈夫的膽怯讓作者無比激憤。

 

  五、元明清

 

  元代的統(tǒng)治者對讀書人實行民族歧視政策,后來雖實行了科舉取士制度,但這種制度也是不公平的,這就造成下層讀書人在很大程度上對元統(tǒng)治者失去信心,他們多流露對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歲月流逝,抒發(fā)個人沉淪不遇之憂,對社會缺少責(zé)任感。惟有張養(yǎng)浩的《潼關(guān)懷古》洋溢著沉重的滄桑感和時代感。他從秦漢的興亡中得到的結(jié)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睔v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遭殃受苦的總是老百姓。一個朝代興起時,必定勞師動眾,大興土木,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一個朝代滅亡時,要經(jīng)歷慘烈的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百姓?!芭d,百姓苦”句,發(fā)人所未發(fā),深刻而警策。這幾句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僅有“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句,則作者所表現(xiàn)不過是佛家的“一切皆空”思想,和作者其他的懷古散曲,如“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功,也不長;名,也不長”沒有多大區(qū)別。而有了這幾句,就有了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關(guān)懷;既有懷古詩的歷史滄桑感和時代感,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郁風(fēng)格。

  夏完淳是明代著名愛國詩人,他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jīng),七歲能詩文”,十四歲隨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陳子龍繼續(xù)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句,表達了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之情。無限美好的河山已經(jīng)失陷,舉國上下,面目瘡痍,誰還敢說天高地闊?作者希冀明朝東山再起,并為之拋灑熱血,誰知壯志未酬,卻身陷囹圄,重整山河的宏愿徹底落空,眼看著自己的國家傾覆,卻無能為力,這種仇與恨使他禁不住悲慟落淚。最終,他表明心跡,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fù)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yè),死后也要親自看到后繼者率部起義,恢復(fù)大明江山;昭示出詩人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后繼者以深情的勉勵。

  戚繼光是明代抗倭名將,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兩句是作者愛國忠心的流露,寫自己雖然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可自己并沒有灰心失望,希望自己的一腔愛國熱血,朝廷能夠明了。作者登上望闕臺,突然發(fā)現(xiàn),千峰萬壑,盡是一片火紅色,原來是秋霜把楓葉都打紅了的緣故。這一片火紅之色,如此熱烈,使人胸懷激蕩。他馳騁想象,好像那繁霜是自己的心頭血,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這兩句詩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鮮血,向朝廷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形象生動,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極富感染力。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對國家、民族卻有著強烈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zhàn)爭中,作者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不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這正是出于愛國和忠君的赤誠。

  楊繼盛是明代愛國將領(lǐng),他堅決主張抗擊北方韃靼的入侵,反對妥協(xié)誤國,后因上疏彈劾奸相嚴嵩,造毒刑被害。作者臨刑前寫了一首《就義詩》。后兩句“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感慨自己生前還來得及報效國家,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還要補報國家,以償夙愿。末兩句壯中含悲,作者空有報國之心,但生前已沒有機會為國盡忠了,只有把希望寄托于未卜的身后。楊繼盛生前的一系列充滿正義的行動,贏得百姓的景仰,他死后,京城百姓流著淚交相傳誦他的彈劾嚴嵩疏和就義。他的朋友王世貞、王遴冒死備下棺材裝殮了他。楊繼盛死后七年,嚴嵩罷官;后十年,嚴嵩削籍為民,抄沒家產(chǎn),嚴世藩伏誅;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為楊繼盛平反,謚忠愍,所以楊繼盛又被稱為“楊忠愍”。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兩句是于謙世所贊賞的名句,表達了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清正廉潔的操守?!胺凵硭楣恰睂懗鍪沂療墒曳鄣那榫?,用以表明自己敢于犧牲自我的精神;“全不怕”是詩人賦予石灰石的膽識,刻畫出了詩人一身浩然正氣,無所畏懼的風(fēng)骨;“要留清白在人間”則直抒胸臆,將詠物與述志完美融合,既贊美石灰潔白之本色,又表達自己立志要做純潔清白之人的決心。他在另一首詠煤炭的詩中寫到:“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备柙佀试笧榱颂煜掳傩盏谋E晦o辛苦地從深山老林出來,進入百姓的生活中間的可貴品質(zhì)。這兩句托物言志,表達自己要以天下蒼生為念,甘愿為人民利益而不辭辛勞的自我犧牲精神,有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民情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龔自珍歷來傳頌的經(jīng)典名句?!盎鞔耗喔o花”句,反用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他說,落花并不是無情之物,它落在大地,化為春天的泥土,滋養(yǎng)著來年的花朵。詩人借落花明志,意在說明自己雖辭官還鄉(xiāng),遠離朝廷,但他對國家的關(guān)心是不會改變的,依舊會為了國家的利益盡心盡力。展示了詩人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獻身精神。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上г娙瞬痪镁碗x開人世,無從實現(xiàn)他的社會理想了。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出自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詩,表達了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格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懷?!捌埨本洌浴蹲髠鳌ふ压哪辍分朽崌蠓蜃赢a(chǎn)所說的“茍利社稷,死生以之”,意為只有是對國家社稷有利的事,哪怕是失去生命也值得去做?!柏M因禍福避趨之”,以反問增強語勢,是說豈能因為是禍而躲避,是福而趨就它呢?這兩句是作者一生奉行的原則,也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yīng)銘記于心的格言。此外,在寫作技巧上,這兩句對仗工穩(wěn)而靈活,以“國家”對“禍福”,以“生死”對“避趨”,都是正對;“生死以”的“以”字是動詞;而“之”字是虛詞。作者既用“以”字的實詞義表達思想內(nèi)容,又借它的虛詞義來與“之”字構(gòu)成對仗,顯示了駕馭文字的深厚動力。更多有關(guān)愛國憂民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www.xigutang.com)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絕筆詩中的兩句。這兩句詩,有多種解釋,尤其是“去留”二字,爭議頗多。一般認為“去”是指逃亡離去的康有為和梁啟超;“留”是指譚嗣同自己。另一種說法是說,“去”是指俠客大刀王五;“留”則是指譚嗣同自己。更有一種說法認為“去留”是偏正詞,即留,肝和膽分別對應(yīng)“兩昆侖”,只有一層意思。前兩種說法的意思是,逃亡保存實力也好,留下為了犧牲也好,我們都是好樣的,我們的事跡都會像昆侖大山那樣,永垂不朽。如果是第三種說法,這兩句的意思就變得更加簡單,即使大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又有何懼,那就去留下我如昆侖大山一樣的浩然之氣吧!更加能表現(xiàn)出作者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勇和無畏。不管是哪種解釋,這兩句詩早已經(jīng)深入人們內(nèi)心,成為了人們追求真理而甘愿獻身的勵志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現(xiàn)代文學(xué)家魯迅《自題小像》中的兩句?!凹囊夂恰背鲎运斡瘛毒呸q》“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把流星比作賢人;“寄意寒星”,是說作者當時雖然遠在國外,但仍然滿懷愛國熱情,并希望能夠讓遠在萬里的祖國人民知道?!败醪徊臁背鲎郧摹峨x騷》“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是一種香草,作者這里用來比喻中國人民,算是一種美稱,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人民熱忱的愛,同時作者又為人民大眾的麻木不理解自己而感到深深的擔憂。作者強烈希望祖國人民能盡快覺醒,以便擔當起拯救祖國的任務(wù)。作者下定決心為祖國的崛起、為人民的幸福而奮斗終身,盡管大眾現(xiàn)在暫時還未覺醒,還處于迷茫之中,但只要自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人民必將醒來。這句詩聲調(diào)激越,情感強烈,把內(nèi)心愛國主義的情感抒發(fā)得淋漓而盡致,傾注了作者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心和熱情,表現(xiàn)了青年時代的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氣概。

  當下,我們的國家和平安定,這并不代表愛國憂民的思想就過時了,相反,它應(yīng)該根植于我們每一個心中。因為它“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使人愈來愈能了解并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于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并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xiàn)在行動中”。

 

  (責(zé)任編輯:夏素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詩歌中品味古人的愛國情懷
高考古詩文背誦默寫專題訓(xùn)練(人教版)
(1)[轉(zhuǎn)載]2016年高考備考:語文名句名篇情境默寫及答案
初中語文課內(nèi)外古詩文積累復(fù)習(xí)題匯編
中國文學(xué)(1)
唐詩中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人人會背,但知道全詩的人寥寥無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