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薛濤:竟將紅纈染輕紗
這一段時間常去醫(yī)院去做理療,習慣帶一張報紙,或者一本薄書。今天帶的一本書是《薛濤詩箋》,張蓬舟箋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扉頁上記著我的購書時間是“八三年十月一日”。小32開本,僅70頁,定價0.30元;在我的書架上這是最薄的一本書,這樣便宜的書現(xiàn)在也不會有的了。
薛濤是史上不多見的女詩人之一。我讀詩不多,在我的閱讀中,古代女詩人,除了李清照,就得數(shù)薛濤了。兩年前自己拍了幾張海棠花的照片,做了一個簡單的ppt.,其中就選配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再就是薛濤的《海棠溪》:
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
人世不思靈卉異,竟將紅纈染輕紗。
薛濤,中唐時期著名女詩人,生于770年,卒于832年。薛濤出生于書香門第,仕宦人家,幼年隨父親由故鄉(xiāng)長安仕宦入蜀,后來,父早逝,家道衰落。薛濤自幼姿容美麗,聰慧過人,才藝出眾,八歲能詩,洞曉音律,亦善交際,頗有些名聲。唐德宗貞元初年,著名將領韋皋升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賞識薛濤,常召其侍酒賦詩,遂入樂籍;時薛濤年約16歲。唐代設秘書省,掌管圖書經(jīng)籍,下設校書郎,專司校勘書籍、訂正訛誤。后來人們常常稱薛濤為“女校書”,是因為韋皋曾經(jīng)擬奏請朝廷授之以校書郎的官銜,雖未果,但是名聲已經(jīng)出去了,且薛濤的才氣早已獲得公認,所以才有“女校書”的稱謂。甚至,后世更往往直接把官妓稱之為“女校書”。不僅韋皋,后來相繼鎮(zhèn)蜀的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等,都很賞識薛濤;用《全唐詩》的話講,薛濤“出入幕府,歷事十一鎮(zhèn),皆以詩受知”。你看,薛濤為武元衡寫的一首詩:
“蜀門西更上青天”,強為公歌《蜀國弦》。
卓氏長卿稱士女,錦江玉壘獻山川。
頗有些惺惺相惜、卿卿我我的嬌媚。當然,在十一任西川節(jié)度使中,與薛濤交往最深的還是韋皋。即便是因交友令韋皋不快、因而罰薛濤赴邊,薛濤仍然詩贈韋皋:
按轡嶺頭寒復寒,微風細雨徹心肝。
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用不看。
一片情深,一些悔意,一份思念。令世人頗為矚目、也頗多爭議的《十離詩》,有一種說法就是為韋皋所做。其中第一首《犬離主》這樣描述一種心情:
出入朱門四五年,為知人意得人憐。
近緣咬著親知客,不得紅絲毬上眠。
還是十分留戀與感恩韋皋門下多年的侍酒唱和、知遇器重的。
薛濤和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薛濤寫給杜牧的詩:
雙魚底事到儂家,撲手新詩片片霞。
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飽含著對這位比自己小三十多歲的詩友的欣賞、尊敬,又感嘆于時空變幻、時光不再。與薛濤交誼甚深的是元稹。元?。?79——831),與白居易齊名的中唐詩人,世稱“元白”。薛濤比元稹年長大約十歲;元稹青年出仕的時候,薛濤在詩壇已享有盛名,元稹對薛濤十分仰慕。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使川,托人結識了薛濤。這一年,薛濤已是年近四十,但仍然才氣橫溢,風韻猶存,與元稹忽有相見恨晚的鐘情。雖然這一段纏綿悱惻的姐弟戀相當美好動人,雖然厭倦了官妓生涯的薛濤一心向往于元稹托付終身,但注定這是一個無言的結局、一份難以堅守的愛情。在元稹遠去以后,薛濤只能以詩歌寄托自己的期盼與思念:
擾弱新蒲葉又齊,春深花發(fā)塞前溪。
知君未轉秦關騎,日照千門掩袖啼。
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
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
又是思君的凄切,又是盼君的憂愁,儼然一雙情侶,一對夫妻,好一個善良的薛濤,一個惹人憐愛的薛濤,一個最終也沒有獲得那種夫妻恩愛、家庭溫馨的才女薛濤。
薛濤的詩自然只能是小家碧玉,充滿了傷感與哀怨的小家碧玉。薛濤不可能有李白那樣“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也不可能有高適那樣“風吹一夜?jié)M關山”的情懷,沒有劉禹錫那樣“烏衣巷口夕陽斜”的懷古低吟,也沒有李紳那樣“粒粒皆辛苦”的憫農嘆息。甚至,我們曾經(jīng)提到了李清照,那位250年以后出世的、把凄切與哀怨寫到了極致的婉約詞人,能寫到 “天接云濤連曉霧”那樣的壯美、“九萬里風鵬正舉”那樣的浪漫,薛濤做不到。薛濤的詩里,除了唱和送別,也有風有月,有竹有泉,有花有柳,有寺有巖,有寒江,有夕陽,都寫得新奇小巧,含蓄淡遠。薛濤詩中有些大氣的一首,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籌邊樓》: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沒有一點女子的嬌柔!而且,寫這首詩的時候,大約是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這時的薛濤已是六十多歲(亦說70多歲)的遲暮老人了?;I邊樓是李德裕鎮(zhèn)西川時所建,登臨此樓,既可一覽錦江秀色,又可供瞭望城外敵情,作為李德裕朋友與幕府嘉賓的薛濤登樓眺覽,睹此壯觀,又勾起自己的平生思緒,終于少有地發(fā)出“最高層處見邊頭”的戰(zhàn)士般的感慨,真令人唏噓!
薛濤詩中,最為人傳誦的是她的《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茫。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深秋時節(jié),寒月如霜,秋水蒼茫,面對即將的一別千里,有多少離情別恨、叮嚀慰勉!也許,只剩下相對無言,只剩下對別后那漫如邊關的魂牽夢繞的想象和哀嘆。
薛濤不算一個大詩人,但是讀起來清麗自然,挺有味道,而聯(lián)想起她的身世,也難免有絲絲傷感。
薛濤曾經(jīng)屏居浣花溪上,為方便自己書寫詩文,發(fā)明制作了一種紅色的小彩箋,后世稱作“薛濤箋”,在當時及后世、乃至當今極為流傳。宋代大詞人張元幹就有“薛濤箋上楚妃吟”的名句,張炎也有“薛濤箋上相思字”的佳句。
傍于成都錦江南岸九眼橋頭,有望江樓公園,是明清始建的紀念薛濤的一座秀麗園林。那里絳柳夾岸,修竹臨風,煙雨樓臺,亭臺館閣,布局精巧,為錦城一處十分幽雅別致的園林建筑。其中,崇麗閣(即望江樓)、吟詩樓、濯錦樓等都是依薛濤故事或詩意而建。薛濤終生愛竹,望江樓公園除了竹林茂盛之外,還特意在茂林修竹之中,修建了薛濤墓,和一尊薛濤的漢白玉塑像。望江樓公園還有一眼水井,名“薛濤井”,傳為薛濤當年取水制箋用井。井旁立有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為清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1985年夏天,我去四川開會,返程中特意與同人游覽了望江樓公園。來到薛濤井旁,還留下一張照片。我的物理同行們都知道武侯祠、杜甫草堂,卻不解于薛濤和薛濤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