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進入望江樓古建筑群,首先看到園中奇特的樹干結成的環(huán)
望江樓公園位于成都九眼橋錦江岸邊,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游覽勝地,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的崇麗閣和濯錦樓枕江而立,是園里的主要建筑。崇麗閣華麗精美,突兀立于江邊,望江水千古流逝,看西北雪山雄姿。崇麗閣與錦江水渾然一體,整幅圖面剛柔相濟,雄渾與靈性合二為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除了上篇介紹的望江樓,位于崇麗閣西側的濯錦樓也是精彩典雅的古建筑。濯錦樓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濯錦樓建造于清嘉慶十九年,光緒十五年又重建。該樓為全木結構,共三楹兩層,四周設有內裝雕花格門窗,并飾以撐弓雕繪“二十八宿”。整樓形似畫舫,秀麗玲瓏。據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08.緊鄰錦江,水面氤氳,更顯船形的屋檐翹翹的濯錦樓風姿綽約
枇杷門巷,是根據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里閉門居”之意而建的。穿過枇杷門巷,便是五云仙館、泉香榭、清婉室和浣箋亭薛濤墓等紀念性建筑。
位于崇麗閣東側的吟詩樓始建于1814年(清嘉慶19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又重建。吟詩樓是薛濤晚年在成都城西碧雞坊為吟詩而建,但該樓早已不存。至清代薛濤井正式成為紀念女詩人的遺跡后,后人兩度在此建吟詩樓,以資憑吊這位唐代杰出的蜀中才女。
吟詩樓為磚木結構建筑,一樓三疊,翹角飛檐,四面敞軒,依江而立,玲瓏秀巧,風格別致,頗具江南庭園風韻。在風和日麗之時,錦江碧水映照樓檻,一片波光云影,恍若海市蜃樓。清代咸豐初年的四川學政,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為該樓題聯(lián):“花箋茗碗香千載,云影波光活一樓”。一個“活”字將該樓描繪的活靈活現。著名畫家關山月也為此樓作畫,現珍藏于園內。
吟詩樓內這組雕塑群是為紀念女詩人薛濤與詩友吟詩唱和的意像場景,薛濤一生與白居易、劉禹錫、元稹、王建、張籍、劉禹錫、杜牧等詩人能夠全部聚集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此雕像的含意是神交,以襯托、展示女詩人薛濤的詩詞歌賦書法等方面的藝術才華。
流杯池,修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89年)?!傲鞅亍比齻€大字由四川省著名畫家吳一峰所書。流杯之意是據傳古代每年三月初三,文人墨客相聚于池邊飲酒作詩,酒杯順水而流,停在誰的面前,便由誰作詩一首。流杯池又稱流觴池。
五云仙館,修建于1898年,其得名于薛濤的詩句:“九氣分為九色霞,五靈仙馭五云車。”薛濤一生作詩五百首,而留存至今的只有九十余首,是古代女詩人中遺留詩作最多的一位。古人修建此館的初衷亦是紀念、懷念女詩人、讓后人世代瞻仰、憑吊女詩人。館內所展示是經過精選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十九首。在左右兩壁匾刻的是詩人年青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兩首詩:一首是《春望詞》、另一首是《酬人雨后玩竹》。這些匾刻都是由我省著名書法家所書寫,每首詩的下方都有詩意點睛,幫助大家品評、欣賞女詩人的詩作。正中這幅《薛濤制箋圖》是國畫大師張大千1947年所作,此畫為薛濤的六尺全身立像,采用明紙,明墨,工筆描金彩繪,堪稱畫中精品。
泉香榭,位于流杯池旁假山上,為仿竹小亭,樹皮蓋頂。名人陶亮生撰聯(lián)曰:“花外喜陪荀令坐,池頭定有右軍來”。其中荀令是指三國名相荀彧(魏國丞相曹操的謀士),而右軍則指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
19.
清婉室,修建于1903年,其名取自《詩經》中“清揚婉兮”中“清婉”二字,以稱贊薛濤的詩風清揚婉約,雅俗共賞。室內所展示的除原有石刻外,還收集有古代文人墨客對女詩人的文物遺跡的題詠佳作。
浣箋亭,修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大門橫匾上“浣箋亭”三個大字,由四川著名書法家趙蘊玉所書。建此亭為紀念薛濤浣箋之處。而唐朝是中國的詩詞絕句發(fā)展的頂峰,為了書寫詩句方便,薛濤總結前人造紙技術,自創(chuàng)出一種深紅色小箋(薛濤箋)曾經風靡一時。薛濤不僅詩詞藝術出眾,同時也對中國造紙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有著特殊的貢獻。浣箋亭內所展示就是薛濤造紙制箋的工藝流程。
薛濤自貞元初被罰赴邊回(后面交代),即退隱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業(yè)造紙,但尺寸較大,不便寫作小詩,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木芙蓉花汁,制成深紅色精美的小彩箋,后世流行之紅色小八行紙,即“薛濤箋”也。多用于寫情詩情書,表達愛慕思念之意,在當時及后世極為流傳。
薛濤井,舊名為玉女津,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主要文物遺跡之一。據史料記載,“明代的蜀藩王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取井水仿制薛濤箋24幅,入貢朝廷16幅,余下自存”。此井在明代中葉民間始稱薛濤井,現在井后牌坊上蒼勁有力的“薛濤井”三個大字是康熙三年由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此后便成為后人紀念、憑吊女詩人的圣地。明清以來,來此追悼、憑吊女詩人的中外游客絡繹不絕,詠井懷古之佳作不計其數。清代的陳矩(貴陽人)有詩“無波古井因濤重,有色遺箋舉世珍,憶我清江曾拜井,今游井上拜詩人?!苯岁愔締从性姟?/span>千秋井以美人傳,無數樓臺繞宅前,自是蜀都山水秀,胭脂幻出薛濤箋。”薛濤井臺為蓮花臺座,井口呈八角型,井后牌坊紅墻碧瓦,斗拱彩繪,書刻俱佳。
堪比卓文君的才女
薛濤(生卒年代其說不一)字洪度,長安(今屬陜西西安)人。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眾。父喪后,因家貧,十五歲編入樂籍。她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劉禹錫、張籍等都對她十分推崇,并寫詩互相唱和。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貞元元年(785年),中書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提筆而就《謁巫山廟》,詩中寫道:“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云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韋皋看罷,拍案叫絕。這首詩完全不像出自一個小女子之手。
一首詩就讓薛濤聲名鵲起,從此帥府中每有盛宴,薛濤必到,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之后韋皋讓她參與一些案牘工作。薛濤寫起公文來富于文采、細致認真,很少出錯。韋皋感覺大材小用突發(fā)奇想,向朝廷為薛濤請命任“校書郎”?!靶伞睋喂淖珜懞偷湫2貢马?,官階僅為從九品,但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
薛濤此時不免有些恃寵而驕。官員為了求見韋皋,多走薛濤的后門給她送禮行賄,而薛濤“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過她并不愛錢,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但她的作為還是令韋皋不滿,怒將薛濤發(fā)配松州(今四川省松潘縣)。
在走去往人煙稀少、兵荒馬亂荒涼的松州路上,薛濤內心非常恐懼。寫下:《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焙蠡谧约旱妮p率與張揚。韋皋看到此詩,回心轉意,一紙命令,又將薛濤召回了成都。這次磨難,讓薛濤看清了自己,歸來不久,她就脫去了樂籍,成為了一個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就在本文片11的“枇杷花巷”院子里種滿了枇杷花。那一年,她才20歲。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詩人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聞薛濤的芳名,到蜀地后,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薛濤與元稹一見面,就被這位年僅31歲的詩人的外貌和才情所吸引。兩人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三個月的戀愛。同年7月,元稹調離川地。為了方便兩人書信往來,薛濤才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適合書寫情書精巧窄箋,人稱薛濤箋。
元稹沒有再回來,薛濤也并不后悔。只是,從此她脫下了極為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從熾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車馬喧囂,人來人往,但她的內心卻堅守著一方凈地。
人生垂暮,薛濤逐漸厭倦了世間的繁華與喧囂。她離開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雞坊(今成都金絲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詩樓,獨自度過了最后的時光。
因薛濤一生愛竹,常以竹子的“蒼蒼勁節(jié)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后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
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濤安詳地閉上了雙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墓碑上寫著“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這些后人紀念薛濤的石刻就在薛濤井后面的紅墻上。
最后記下幾首薛濤的詩作
《池上雙鳧》:“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和元稹《寄舊詩與薛濤》:“詩篇調態(tài)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月夜詠花憐暗澹,雨朝題柳為欹垂。”(因成長句)
《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薛濤于十五妙齡編入樂籍,憑借過人的才華,與蜀中最著名的才女卓文君比肩。后人又把薛濤與李冶、魚玄機、劉采春相并列,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
一代才名千古傳
人前賦詩薛濤箋
曾與遺山鴛鴦秀
亭臺古跡后人瞻
博友wuyouxing0741902 贈玉
錦江岸邊望江樓
望江江水千古流
千古流傳才女傳
才女傳播助名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