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節(jié),我們以幾首詞為例,講了辛棄疾報國壯志難酬的憂憤之情以及為了準(zhǔn)確深刻表達(dá)這種情懷所采用的用典手法。這只是辛詞中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更為突出、更與其他詞人不同的特殊之處。其實,作為一位卓立于詞人之林的大家,辛棄疾可講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他一生留下了620多首詞作,其數(shù)量歷代詞人鮮有可比,其質(zhì)量雄視古今,而其內(nèi)容題材,則不止是英雄語,也有嫵媚語、閑適語,而且這些嫵媚閑適之詞,可以讓辛棄疾前后所有的婉約派詞作,相形見絀。這節(jié)課,我們就講講辛詞的這一個側(cè)面。
我們從辛棄疾自己最得意最欣賞的一首詞講起。哪一首呢?觀眾朋友肯定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曾引到岳飛之孫岳珂的一段話,“新作微覺用事多耳”,新作指《永遇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聞之大喜,說“夫君實中予痼”,我所引的是《桯史》當(dāng)中“稼軒論詞”的后半段,前半段岳珂是這樣記載的:
原來辛棄疾自己最得意最欣賞的是這首《賀新郎》,我們先來讀讀全文。跟他的很多詞一樣,有個小序,往往以序為題:
邑中園亭(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后舉家遷之。此“邑中園亭”,指詞人游歷過的鉛山縣境內(nèi)亭園),仆皆為賦此詞(都以《賀新郎》詞牌賦詞)。一日,獨(dú)坐停云(停云堂,在期思山上,取名于陶淵明《停云》詩,其序云:停云,思親友也),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水聲山色爭著來相愉悅,可能是想援用邑中諸園亭的先例,要我也為它們賦一首《賀新郎》)。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差不多也象陶源明思念親友的意思)。
最末這句最重要。停云堂取名于陶源明思念親友的《停云》詩,辛棄疾獨(dú)坐停云堂也是在思念親友,此詞的中心意思就是慨嘆年老體衰而報負(fù)未展,更慨嘆志同道合的知己越來越少。
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fēng)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fēng)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句解分析:
甚矣吾衰矣。
我已經(jīng)太衰老啦!據(jù)專家考證,此詞作于慶元二年(1196)年之后,詞人已經(jīng)超過57歲了。從43歲到52歲,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達(dá)十年之久,我們第一節(jié)課講的與陳亮相和的《賀新郎》就是在這期間寫的。53歲被起用赴任福建提點(diǎn)刑獄,滿打滿算兩年半,就又被彈劾罷官了。這以后上饒帶湖居所失火,全家遷居到剛剛建成的鉛山瓢泉別墅。
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剛才提到瓢泉別墅,就是我上節(jié)課引用過的“欲與同父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飲”那個瓢泉,這兩句是辛棄疾《祭陳同父文》中的句子,跟他有著共同的抗金復(fù)國志向的好友陳亮陳同父已經(jīng)故去,陳亮比辛棄疾還小三歲,那么比辛棄疾大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早已紛紛謝世,舉一個例子,韓元吉,比辛棄疾大22歲,他67歲壽辰時,辛棄疾還寫過一首著名的祝壽詞說“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可是沒等到整頓乾坤事了,三年后韓元吉就辭世了。對于辛棄疾來說,他的知己,算起來,這時候也就只剩下了陸游、朱熹,一個75歲一個70歲了。本來在抗金志向上一致的朋友就少,現(xiàn)在死的差不多了,剩下一兩個也快了,怎能不讓獨(dú)坐停云堂的辛棄疾慨嘆“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
李白有“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辛棄疾引來,又加一“空”字,用典而勝于典:李白句,白發(fā)三千丈,是緣于愁之多;辛棄疾則不但是說愁多,更是說三千丈的愁也沒用,我這大半生都白白地消磨過去了。江西師大江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鄭小江先生有一個我認(rèn)為非常深刻準(zhǔn)確的分析:辛棄疾南投宋廷時,還只有20出頭,雖然在北方義軍大營里是個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但起義南歸后,卻只是一個沒有根基、未經(jīng)科甲的“歸正人”而已(“歸正人”是南宋朝廷對北方來歸的人一種帶歧視性的稱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防抗金志士有如防賊,這注定了辛棄疾一生壯志難酬,難逃悲愴的命運(yùn)。
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什么東西能讓我高興???我看青山很漂亮,料想青山看我應(yīng)該也很漂亮,我和青山無論形貌還是性情,都相似,都很漂亮。前面講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是辛棄疾自己很得意的句子,為什么得意?只因為很新奇的擬人化描寫嗎?只因為人與山的互動嗎?沒那么簡單。表面看來寓情于山水的嫵媚閑適之詞,里面非常巧妙地包藏著兩個典故?!缎绿茣の横鐐鳌罚骸暗鄞笮υ唬骸搜葬缗e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蔽横缡翘铺跁r名臣,敢于直諫,太宗比較能接受他的意見。詞人在這里實際是委婉地諷喻當(dāng)今皇上不接受他的意見,于是他只好與青山互相看著嫵媚了。李白有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dú)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現(xiàn)在與辛棄疾“相看兩不厭”的,只有鉛山縣邑中的青山了,朝廷中那些當(dāng)權(quán)的投降派大臣與辛棄疾互相看著腦仁疼不必說,與辛棄疾互相欣賞的主戰(zhàn)派人士死的死老的老,“只今余幾”了。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表面看來寓情于山水的嫵媚閑適之詞,還有一點(diǎn)嫵媚閑適的意思嗎?
因為時間關(guān)系,下半闋前幾句不再詳細(xì)分析。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fēng)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fēng)起。
詞人以陶淵明自比,借對東晉名士的批評,斥責(zé)南宋朝廷里那些昏聵的官僚,其實也包括了皇帝,哪里懂得存亡興替的精妙道理,于是想起結(jié)束分裂統(tǒng)一天下的劉邦,“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何等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氣概!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這兩句又是岳珂《桯史》當(dāng)中提到的辛棄疾“每至此,拊髀自笑”很得意的句子,和“白發(fā)空垂三千丈”同樣用典而勝于典:《南史·張融傳》:“融常嘆曰:‘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辛棄疾引來,加了“狂耳”兩個字,固然是因詞譜的要求,但為什么一定要“狂”呢?與王國維同時的詞人況周頤論晏幾道“阮郎歸”中“殷勤理舊狂”的“狂”,借人們評價蘇東坡的名句說,“狂者,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發(fā)見于外者也”,如果拿來解釋辛棄疾的“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狂”,應(yīng)該說是更準(zhǔn)確更合適。對于南宋小朝廷所一貫奉行的委屈求安政策來說,辛棄疾的憂國情懷報國之志,實在是太不合時宜。
知我者,二三子。
“知我者,二三子”,與“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遙相呼應(yīng),再次感嘆知己恨少,通篇貫穿著壯志未酬知己寥落的抑郁之情,但是這抑郁終歸是英雄的抑郁,所以結(jié)束得干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絲毫沒有一點(diǎn)還抱有什么幻想和希望的意思。再有“二三子”,是《論語》當(dāng)中的原句,但是看得出來嗎?這簡直就是辛棄疾自己的話,好象他說“知我者,二三子”,就是指陸游和朱熹。
清代彭孫遹在《金粟詞話》中說:“稼軒詞胸有萬卷,筆無點(diǎn)塵,激昂排宕,不可一世”,這首詞盡管有看似嫵媚閑適的寓情于山水之語,實際上仍是非常典型的豪放派杰作。
我們再讀一首歷來公認(rèn)是嫵媚綺麗之極的婉約風(fēng)格詞作,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首詞很多人都會背誦,我對40名辛詞愛好者做過一個有趣的問卷調(diào)查:“假設(shè),你得了一種怪病,其他任何癥狀都沒有,就是把辛詞都忘光了,只剩一首還記得,應(yīng)該是哪一首?”統(tǒng)計結(jié)果,辛棄疾的這40名粉絲,女生100%答《青玉案》,男生將近40%答《青玉案》,其余百分之六十多意見很分散,沒有一首超過20%的。
我們看這首頗受女性讀者青睞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周先生說,寫上元燈節(jié)的詞,不計其數(shù),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dú)出之處??此麑懟饦?,固定的燈彩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fēng)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fù)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傊艺f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dú)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其精彩之筆,全在后半始見。
周先生說后片專門寫人,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妝的游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這么些麗者,都非我意中關(guān)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希望了?!鋈?,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cè),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這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jié)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lǐng),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shè),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呢!
周先生最后說,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思添足:學(xué)文者莫忘留意,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遙應(yīng),筆墨之細(xì),文心之苦,至矣盡矣??蓢@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xué)人乎?
周汝昌先生不愧大家,這段論述統(tǒng)共沒超過900字,卻比連篇累牘動輒幾千言上萬言的大塊文章更準(zhǔn)確更精妙地揭示出了這首短章的神髓。但豪放終歸還是豪放的,即以這首短章來說,開篇第一句“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試問哪一個婉約派詞家哪一首婉約詞作有這樣的豪邁氣魄?明末出版家毛晉說得好,辛棄疾的嫵媚語也“絕不作妮子態(tài)”。有人認(rèn)為那位獨(dú)立在燈火闌珊處,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詞人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又不肯與茍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寫照。詩無達(dá)詁,這樣的分析也自有道理。梁啟超就認(rèn)為是“自憐幽獨(dú),傷心人別有懷抱”。辛棄疾畢竟是個英雄,所以即使是嫵媚閑適之語,也往往蘊(yùn)涵著他特有的英氣或者蒼涼,這是我們讀辛詞應(yīng)該留心注意的。
07.07.0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