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譯文] 我看青山的姿態(tài)那樣秀美可愛,猜想青山看我也應該是這樣吧。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賀新郎》
注:
1、《賀新郎》 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厥捉小⒃骑w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2、注釋:
“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后舉家遷之。
此“邑中園亭”,當指作者游歷過的境內(nèi)亭園。
“仆”,自稱。
“停云”:停云堂,在期思山上。稼軒慕淵明,淵明有《停云》詩四章,其序云:“停云,思親友也?!奔谲幰庠谔子闷渲?,抒發(fā)對親友的懷念。
“甚矣吾率矣”:用典出自于〖論語-述而-第七〗: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弊邮秤谟袉收咧畟?cè),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孔子說:“我衰老得多么厲害呀!我好長時間沒再夢見周公了!”甚矣:到極點了。甚:極。不復:不再。周公:姓姬,名旦,魯國的始祖。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鬃映绨莸氖ト恕?/p>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問何物能令公喜: 經(jīng)查考是源于〖晉書-列傳第三十七-溫嶠-郗鑒(子愔/愔子超/愔弟曇/鑒叔父?。剑夯笢乇贋檎魑鞔髮④娹?。溫遷大司馬,又轉(zhuǎn)為參軍。溫英氣高邁,罕有所推,與超言,常謂不能測,遂傾意禮待。超亦深自結(jié)納。時王珣為溫主簿,亦為溫所重。府中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超髯,珣短故也。尋除散騎侍郎。時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勁悍,溫恆云“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于事機,遣箋詣溫,欲共獎王室,修復園陵。超取視,寸寸毀裂,乃更作箋,自陳老病,甚不堪人間,乞閑地自養(yǎng)。溫得箋大喜,即轉(zhuǎn)愔為會稽太守。溫懷不軌,欲立霸王之基,超為之謀。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臥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p>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用了唐太宗和魏征的典故,據(jù)〖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二-魏徵〗載:后宴丹霄樓,酒中謂長孫無忌曰:“魏徵、王珪事隱太子、巢刺王時,誠可惡,我能棄怨用才,無羞古人。然徵每諫我不從,我發(fā)言輒不即應,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諫,若不從輒應,恐遂行之?!钡墼唬骸暗芗磻?,須別陳論,顧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爾無面從,退有后言。’若面從可,方別陳論,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堯、舜也?!钡鄞笮υ唬骸叭搜葬缗e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徵再拜曰:陛下導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數(shù)批逆鱗哉!”嫵媚:姿態(tài)美好可愛。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這里的用典還是陶公的停云詩:
靄靄停云,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停云靄靄,時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愿言懷人,舟車
靡從。
江左沉酣求名者:經(jīng)查,系出自蘇東坡的和陶之作,〖和陶飲酒二十首〗之其一:道喪士失己,出語輒不情。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淵明獨清真,談笑得此生。身如受風竹,掩冉從葉驚。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江左,晉室南渡后,東晉及南朝相繼建都金陵,統(tǒng)轄江左一帶。
豈識濁醪妙理:此處用典見杜工部〖晦日尋崔戢李封〗:
朝光入甕牖,尸寢驚敞裘。起行視天宇,春氣漸和柔。
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
杖藜復恣意,免值公與侯。晚定崔李交,會心真罕儔。
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喜結(jié)仁里歡,況因令節(jié)求。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引客看掃除,隨時成獻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不?
草牙既青出,蜂聲亦暖游。思見農(nóng)器陳,何當甲兵休?
上古葛天氏,不貽黃屋憂。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
威鳳高其翔,長鯨吞九洲。地軸為之翻,百川皆亂流。
當歌欲一放,淚下恐莫收。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回首叫云飛風起: 見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打了勝仗以后在回軍途中,回到了故鄉(xiāng)沛縣,宴請同族鄰舍酒醉之后擊筑而唱,且慷慨起舞,傷懷泣下(〖漢書-高帝紀〗)。唐李善解釋:“風起云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眲钐孤食姓J:他之得以“威加海內(nèi)”,首先有賴于“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局面。但是,正如風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面而已。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語出〖南史-張融傳〗:在晉時,掙脫名教而獨樹一幟的玄學第一次倡導個體人格,重個性審美的人生價值追求,與戰(zhàn)國時期士文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以社會作為個體人生價值實現(xiàn)的衡量標準截然不同。古文經(jīng)的繁瑣、今文經(jīng)的荒誕、道教的仙氣、佛學的輪回,跟著現(xiàn)實的事功一起,為玄學所剔除,從中抽繹出來的,是自由的、適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判斷。清談名家殷浩說:“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睆埲谡f:“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斌w現(xiàn)出魏晉時人張揚的個性。
再多說幾句, 由張融起始的“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的狂傲心態(tài),在后世尚有若干擊節(jié)者,清唐貸有云:“凡臨舊畫,須細閱古人名跡,先看山之氣勢,次究格法,以用意古雅、筆精墨妙者為尚也。而臨舊之法,雖摹古人之邱壑梗概,亦必追求其神韻之精粹,不可只求形似。誠從古畫中多臨多記,飲食寢處與之為一,自然神韻渾化,使蹊徑幽深,林木蔭郁。古人之畫皆成我之畫,有不恨我不見古人,恨古人不見我之嘆矣。故臨古總要體裁中度,用古人之規(guī)矩格法,不用古人之邱壑蹊徑。廖曰:“落筆要舊,景界要新”。何患不脫古人窠臼也!”而張潮也在〖幽夢影〗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虞卿以窮愁著書,今皆不傳。不知書中果作何語?我不見古人,安得不恨!”但張融典故用的最爽利的,還是在稼軒詞中……
知我者,二三子:孔子《論語》的典故:“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3、譯文1:
唉,我已經(jīng)太老了!我平生的好友都相繼離我而去,現(xiàn)在沒有幾個了!我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對人世間的種種際遇都能一笑了之了?,F(xiàn)在,還有什么能夠引起我的歡喜?也許只有這青山吧。我看青山,嫵媚而多姿,料想青山看我,也會是同樣的感覺。我的情懷,青山的風貌,兩者是大致相似的??!
我在東窗下飲酒,又思念著朋友,料想陶淵明當年寫就《停云》詩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心情吧。古時南朝那些用狂飲來故作風雅,求取功名的人,又怎知這飲酒的妙處呢?我如今不恨自己見不到古時那些賢者,而是恨他們見不到我的疏狂豪放之態(tài)。當世能理解我的,也只有寥寥幾個人了!
譯文2:
唉,我衰老得太厲害了!令人惆悵惋惜的是一生中交往的朋友已七零八落,如今還能剩下幾個知己?時光飛逝,歲月蹉跎,空留下垂地三千丈的白發(fā)。歷經(jīng)風雨滄桑,對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業(yè)已了然于胸,只能付之一笑了。請問:還有什么東西能讓你耿耿于懷,喜不自禁呢?要讓我來看,還是那青山的姿態(tài)嫵媚可愛,令人心曠神怡,料想青山看我也是這樣的悠閑自得、風流瀟灑吧。這是因為,我與山的性情與面貌大概也差不了多少。
一個人坐在東窗下舉杯獨酌,不時還搔搔滿頭白發(fā),不禁思親念友,感慨萬千??梢韵胍姡斈晏諟Y明作《停云》詩,觸景生情、一揮而就的情景,也就是我此時此刻的心境吧。江南那幫沉醉于追名求利、貪享榮華富貴的人,怎么能夠體會到這濁酒神奇而美妙的作用呢?我乘著酒興回頭長嘯,似乎云也起來云也飛,氣沖宵漢。我并不怨恨生不逢時,無緣看到古人的神韻豪氣,相反,倒有點怪怨古人早已謝世,沒法看到我今日的豪放之舉。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里,能理解我的人,也就只有兩三個至交罷了。
4、 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王國維說:“幼安之侍處,在有性情,在有境界?!鄙畛翉娏业膼蹏閼颜切翖壖病靶郧椤敝?。歸根結(jié)底,他譏評朝權勉勵友人,都是因為秉持著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詞人驅(qū)詞用典,不失當行本色,全在意氣平心之間,全詞讀來鏗鏘有聲,清切感人。
辛棄疾的這種強烈愛國之情是伴隨著強烈的批判而存在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是因為朝廷腐朽勢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撓,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壓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傾盡全力就越是與那些茍安勢力相沖突、相齟齬。所以,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憂憤與不平和對朝中投降派偏安誤國的諷刺和鞭笞,與抗金北伐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辛棄疾愛國情懷的體現(xiàn)。
宋末劉辰翁高度評價辛對古代語言的提煉與豐富之功: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然猶未至用經(jīng)用史,牽《雅頌》入鄭衛(wèi)也。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悲茄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及暇。詞至此亦足矣。
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歷城)人。這樣短短的一句話絕不足以做辛棄疾的人生履歷。我個人以為,在中國古代眾多詩家學者中,他的一生最為轟轟烈烈。從小生活在金兵占領區(qū)的他,受到了祖父洗雪國恥的教育,也親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社會苦難。他痛恨戰(zhàn)爭,卻又不得不以自己的參戰(zhàn)來尋求民族爭端的解決。身形魁偉的他在戰(zhàn)場上驍勇披靡,卻受到了小人的排擠,不得重用。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就像當年的放翁一樣,有志不能伸。幸而,辛棄疾不是個只曉沖鋒陷陣的武夫,上天剝奪了他成就功業(yè)的機會,卻開辟了另一個天地任他揮灑。手握巨筆的他照樣呼風喚雨,涂抹人生。
5、正如此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據(jù)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考證,此詞約作于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東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淵明《停云》詩意。
辛棄疾的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這首詞的上片一開頭“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即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論語·述而篇》記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比绻f,孔子慨嘆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棄疾引用它,就有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之意。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發(fā)出這樣的慨嘆也是很自然的。這里“只今馀幾”與結(jié)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diào)“零落”二字。接著“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數(shù)語,又連用李白《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和《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敘自己徒傷老大而一事無成,又找不到稱心朋友,寫出了世態(tài)關系與自己此時的落寞?!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缡恰眱删?,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這與李白《敬亭獨坐》“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后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nèi)在感情。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里的主體意識,易于感染讀者。以下“情與貌,略相似?!眱删洌?,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耙蛔鹕κ讝|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碧諟Y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把它濃縮在一個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這里作者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敖蟪梁ㄇ竺?,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句法與上片“我見青山”一聯(lián)相似,表現(xiàn)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這里所說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淵明一類的人。據(jù)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衷唬骸缓薰湃宋岵灰?,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恐链耍m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弊阋娦翖壖矊ψ约哼@二聯(lián)是很自負的。
結(jié)句“知我者,二三子?!边@“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讀者不妨視野擴大些,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nèi)。辛棄疾慨嘆當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實與屈原慨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類似,同出于為國家和民族的危亡憂慮。而他的閑居鉛山,與陶淵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點類似。
6、提起辛詞,似乎總有“掉書袋”的嫌疑。其實,那也需要有“書袋”可掉,這正體現(xiàn)了幼安學識廣博,且能融會貫通,因此才能駕馭眾多生僻的典故。而且,這一評價并不能涵蓋他的所有作品。比如他的《清平樂》,一派田園風光,其意趣之妙已超過陶潛,頗近天真了。所以說,稼軒詞不拘一格,絕不至為典故所囿。前文所引的《賀新郎》就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辛棄疾與生俱來的卓絕文筆。
“甚矣吾衰矣!”若單看這幾個字,則不免以為是老者意氣衰竭之言,以此做為全詞開頭,似乎下文要一嘆到底了??墒?,這是辛棄疾的風格嗎?一生耿介悲慨的豪雄之士豈能出此絕望之語?下面幾句話給出了原因。“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原來如此,作者感嘆的不是自己的日漸老去,而是知交漸少的境遇和落落無為的半生坎坷。為何缺少共飲的知己,只因自己太過激烈,活得太認真,對朋友難免苛求。也正因如此,自己處處受到壓制,甚至不得馳騁疆場,報國建功,難道這樣錯了嗎?作者在對自己的內(nèi)心進行審視和盤詰。仔細讀來,這種悲觀是詩人的悲觀,這種寂寞卻是英雄的寂寞。壯士暮年,想起早年懷才不遇的處境,不能不扼腕嘆息,悲從中來。可是,再多的心事也已成過往,人生數(shù)十載匆匆若夢,歷史已不可能再改寫。該用何種態(tài)度去面對,詩人給了我們答案:“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前半生的缺憾已無法彌補,只能無可奈何任白發(fā)空垂,愁思暗懸。事實已是如此,陪上再多的心酸也無濟于事,又何必對此做過多無謂的祭奠呢?倒不如“一笑人間萬事”。這是詩人自解之語,我們讀后卻更覺其苦,若痛苦和微笑真的近如咫尺,詩人經(jīng)年不散的愁緒又從何而來呢?所以,這個自我安慰并不成功,詩人自己也非常清楚,“問何物、能令公喜?”失去了“壯歲荊旗擁萬夫”的年輕氣盛,失去了“五十弦翻塞外聲”的征戰(zhàn)年華,還有什么能讓作者感到由衷的快樂?恐怕不可能了罷,作者也在思索著。于是,他找到了一個暫時的替代品?!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缡?。情與貌,略相似。”這是本詞的一個名句。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詩人的心事吧。這是中國古代詩人常用的逃避現(xiàn)實的法門: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脫,答案只有詩人自己知道。
“一樽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奔热簧硤鳇c兵的夢想已成泡影,那么,干脆安心于另一種生活吧。像陶淵明一樣,飲酒賞菊,悠然超逸,不知不覺中便已意至詩成,這樣的生活該有多么愜意。想至此,詩人似已擺脫功名拘束?;叵肭鞍肷膽崙?,恰似那些“江左沉酣求名者”,只顧皓首窮兵,豪氣干云,豈不知自己并未悟到真正的人生境界。不飲“濁醪”,何知“妙理”?詩文到這里已是另一重天地,作者似已微醉,醉得超然灑脫,醉得與生俱來的豪雄之氣沖溢而出,“回首叫、云飛風起?!倍嗝摧p松的一筆,卻也寫出了無比豁達的心胸。由這一句起詩的意境大為開闊,詩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轉(zhuǎn)為沉靜,再轉(zhuǎn)為高蹈的靈魂歷險,從此,再不受凡俗的羈絆和誘惑。我行我路,我寫我心,便似莊子所說的大自由狀態(tài)。此時,作者思緒紛飛,翩然不絕。興之所至,喊出這樣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笨竦弥翗O,但也狂得有理,有了前面的情感鋪墊,詩人寫出這句話便似水到渠成。更何況,這句話才更接近辛棄疾的性格。只有襟懷磊落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坦蕩不羈的句子,這并非小看古人,只為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于萬一。黃庭堅在〈〈定風波〉〉中曾寫過這樣的句子:“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毕啾戎拢焦仍娭懈嗟氖菍湃说淖纺?,而稼軒則多了一份對自我的肯定。二者皆為不可多得的佳句妙品。寫出這樣的感受,詩人的心情已平復了很多,“交游零落”之惆悵頓減,只要有“二三子”能知我心也就夠了。既然自己把一切看透,曲高和寡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寂寞只是人生際遇的一種,若能及時自我開解,也就無所謂寂寞了。
本詞格高氣盛,體悟深刻又用語清疏,滿腔郁憤化若無痕,又字字深入人心,讀完全詞,這種感受殊為強烈。作為一個性情耿介的英雄,辛棄疾寫詩也氣魄非凡,并且毫不做作??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他已達到了人詩合一的境界。讀過辛詩全集的讀者,當知我此言不虛。
7、“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是全篇警策。
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這與李白《敬亭獨坐》“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后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nèi)在感情。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里的主體意識,易于感染讀者。以下“情與貌,略相似?!眱删?,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8、一廂情愿的偏執(zhí)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我國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有一句詞可以很好地解釋它的心理基礎,那就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單相思其實是一種投射,就是把屬于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意愿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想的和自己一樣。而它發(fā)生的深層心理動機在于人類天性中固有的對被愛的需要。所謂被愛就是自我價值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
9、在散文世界里,游記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品種,古人曾經(jīng)喜歡留墨于此,今人依舊愿意在此留墨。不過同樣是寫游記,今人較之古人無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度。這難度固然來自現(xiàn)代聲像傳媒對自然和人文景觀幾乎是密不透風的覆蓋與裹挾,以及由此造成的觀賞效果的解構與脫魅;但它同時更與現(xiàn)代人的心理結(jié)構和精神生態(tài)密切相關——物質(zhì)的壅塞、欲望的遮蔽、生存的擠壓以及歷史與文化的重重負荷,使得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在大自然面前,已經(jīng)無法像古人那樣,保持一種物我雙會、“天人合一”的浪漫境界,一種“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審美情懷。在這種情況下,讓精彩游記不斷涌現(xiàn)便近乎一種奢求;相反,記游篇章大面積的庸?;皖愅?,倒成了可以預料也可以理解的事情。
10、濟南古來名士多。生于歷城的辛棄疾堪稱人杰。大明湖南岸,玉函橋盡頭,散落著幾處飽蘸歷史記憶而修葺一新的舊式院落,那便是辛佳軒祠堂了。初冬,落日镕金,寒靄沾衣。匆匆步履敲擊著空蕩的庭院,這里,只有朱門、老槐、落葉、斜陽和一個人的足音。
祠堂典型老濟南格調(diào),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兩尊石獅雄踞大門左右,匾額“辛佳軒紀念祠”出自老帥陳毅之手。祠堂通體一以貫之著大紅門廳和黑色牌匾楹柱,襯托出悲烈之氣。第一進院里,一株上了點歲數(shù)的槐樹,垂下幾枝綠葉掩住了孤獨的壽山石一角。隔著厚重的朱門一層層望進去,愈覺冬日小院之特有的靜謐的蒼涼。二進門廳掛有馬公愚先生題寫的楹聯(lián):
煙柳斜陽歸去東南余半壁
云山故國望中西北是長安
琢磨少許粗會其意:這不是辛棄疾站在鎮(zhèn)江北固山頭北望神州、劍指長安,發(fā)出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之慨嘆嗎?第三進便是辛棄疾紀念祠的正廳了。里面擺放稼軒古銅色塑像一尊,四周墻壁陳列名人字畫之摹本若干。抱柱上書郭沫若50年代末題:
鐵板銅瑟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上聯(lián)盡揚稼軒步東坡之韻,猶唱大江東去之氣。下聯(lián)更張稼軒力陳《美芹十論》與《九議》,以圖北定中原、了卻君王天下事之志。
實際,稼軒與東坡雖同被歸為宋代“豪放”詞人之列,但仔細品味,兩者的“豪放”尚存差異。東坡乃“詩人中的英雄”,稼軒則為“英雄中的詩人”。讀東坡詞,似覺其內(nèi)心總體上是寧靜平緩的。即便“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也當詩人之狂。筆底波瀾,高遠而清曠。讀稼軒詞,則不能不被他那起伏跌宕的心潮所推波助瀾了??駝t云飛風起、空前絕后、舍我者誰?!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薄安缓薰湃宋岵灰?,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薄吧赢斎鐚O仲謀”。真可謂“狂”到了極致。靜則青旗沽酒、東籬自醉。“稻花香里話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好一派田園心情。當然,也偶有“萬事云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般的消極自嘲。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憤與悲壯,乃稼軒詞的主流,是他超越一般文人純粹紙上風云的最具震撼力之處。“壯歲旌旗擁萬夫”。想當年,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泰山舉兵、聚義抗金,以50人之精銳于萬人軍中將叛首橫在馬上,一路飛奔江南,此等豪邁誰人堪敵!但后半生的辛棄疾基本上到大后方搞建設去了,上奏朝廷的洋洋萬言的抗金對策,也只被當做“種樹之書”扔進了后花園。于是,辛棄疾有一個積郁一生的心結(jié)。那就是舉頭西北浮云,醉里挑燈看劍,長嘆英雄無覓之欲罷不能。一段心路,一塊心壘,造就了一個偉大的詞人。
當歷史的煙云趨于淡定,詩人里的英雄難覓,英雄里的詩人就更難覓了。詩與英雄不再共生。離開了英雄和英雄主義,詩最終消解為一堆口水和“羊羔體”的橫撇豎捺。
走出稼軒紀念祠,夕陽已盡,月上樹梢,大明湖彌漫著一層薄薄的寒煙,漸行漸遠。
11、故事說:蘇軾與老和尚佛印一日坐在一起參禪過后,蘇軾有心開開老和尚的心,于是就問佛印:你看我在你眼里是什么?
老和尚和言悅色道:你在我眼里是一尊佛.蘇軾笑了笑答:你知道你在我心里是什么嗎?就像一堆臭屎.說完蘇軾大笑,以為賺了便宜.和尚笑而不答.
回家后蘇軾將此事說與蘇小妹,小妹聽后笑道:其實你心里想到什么,眼里就會看到什么.老和尚看你像尊佛,說明他就是一尊佛,而你呀,眼里只有一堆屎,心里也只有一堆屎呀.蘇軾聽后很
想來大概這就是佛由心生吧.人生無常,修身養(yǎng)性,永無止境。
12、即便危機四伏,在全球范圍召開的“低碳大會”,還是沒有吵出個最終結(jié)果。誰也不愿放棄舒適的生活,哪怕這種生活是以掠奪性發(fā)展為代價。
我們擠在同一條船上,空間有限,風大浪急,災難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看清自然之強大與人力之脆弱,一不小心就面臨顛覆。不是要退回刀耕火種的年代,時代發(fā)展到今天,文明的巨大進步,理應引導我們在使用的同時去敬畏,去保護。古人有詩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鼻嗌诫m不能言,但青山所見之人,如果毫不顧惜把它弄臟了,砍禿了,挖平了,在它眼中,如此之人,無論如何都嫵媚不起來了吧。
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是不容肆意挑戰(zhàn)的,不是神靈,是自然法則。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而我又當如何。
寫到這里想起一句話: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
13、古往今來,大凡名士都有過旅行經(jīng)歷,各種長長短短的旅行增加了行者對風土人情的了解,深化了親歷山水的感性認識,從而開闊了眼界,純凈了性情,升華了人格。中國古代士人尤其講究山水之樂,強調(diào)天人合一,憧憬在自然山水中擁抱夢想。宋代畫家郭熙曾經(jīng)在《林泉高致·山水訓》中這樣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對于古人而言,山水猶如過濾器,蕩滌平庸、粗糙和躁動,留下深沉、詩意與澄凈。長風萬里,日月經(jīng)天,晨鐘暮鼓,春花秋月,面對自然的偉岸壯麗怎能不油然而生江河萬古的感慨,又怎能不為現(xiàn)實的蠅營狗茍而抱愧滿懷呢?山水也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書,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荒煙蔓草的世態(tài)人情就在書的褶皺里水一樣蔓延。屈原、司馬遷、李白、徐霞客等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曾認真地參讀過這部書,既飽覽風土人情,又熟稔軼聞趣事;既歷練了人生,又催生了詩情。有體察世情民生的經(jīng)歷,才有《天問》、《史記》的悲憫情懷,而“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這些讀來齒頰留香的詩篇,無不是作者將游山歷水的感悟訴諸文字的結(jié)晶。古人是懂得山水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皆是詩詞,皆是感悟,皆是會顰會笑的可以交談的摯愛親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相互的欣賞和熟稔竟如知己,唯其如此,山水才會回饋不朽的文字和“澄江凈如練”般的境界與情懷。故此,古人的游歷,一不會所到之處皆以車代步(包括纜車),二是斷斷不肯將自己的大名和“到此一游”簽在一起。
14、“文章是岸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這是清代張潮說的。觀賞中國的山水畫卷,筆墨揮灑間,層疊之青木,瀲滟之綠波,芳草萋萋,綠樹栩栩,煙嵐繚繞,云霞燦爛,淙淙泉聲,習習松風,半山小舍,忽聞人聲……哪能不是文章?如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如蘇東坡,“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15、今夏。畢業(yè)季。
愿。成夏花。
最近獨愛一句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笔且?,對于你們,我是如此這般疼惜。料想所有人對我,也該是如此。當年辛棄疾寫下這首詞,有寄情于山水之說。如今我借來用,卻也是有寄情于回憶之意??偭钊诵目卜禾鄣幕貞?,在涅槃中以它那高傲的姿態(tài)制造出無數(shù)個流光溢彩,鐫刻銘記。總讓我流連忘返,然后沉淪,深陷,不得自拔。 繾綣千轉(zhuǎn)百般流年,縱使年少笑靨如花。金縷絲鉤陌上花開,蹁躚光陰消逝如顏。
16、怎么樣去到大美不言的自然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呢?我想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在一個選擇最豐富的時代,但相對之下,個人也許來到了一個最為貧瘠的時代。選擇是世界的,擺在那里的,但是我們自己選擇了什么呢?古人可能看一看明月就能夠舉杯相邀,對飲三人;看一座青山,就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深情是可以融合的。也許看一看明月常照古今時,古人賞月時會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會讓我們覺得人在宇宙中是有依托的。
中國的古人能做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今天是貧瘠了還是豐富了呢?所以我想,今天在這樣一個地方讓我們以琴聲作為理由去看到更多的大美不言,去悟到更多的四時明法。不要認為人的物質(zhì)已經(jīng)豐富到讓我們足以狂妄、足以蔑視規(guī)則;不要讓我們相信熬夜以后有美容品、有滋養(yǎng)就可以顛倒事實,人還沒有狂妄到這個地步,因為我們都是土地的孩子。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四樣東西是大大——天大、地大、道大、人大,這四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許道法自然是一個亙古的道理,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一會兒有陽光、一會有清風,悠悠的鳥鳴聲音,這一切告訴我們什么叫做道法自然。
人是不能違背自己的,人只能去融合。比如說一座武當涵養(yǎng)了多少人的心靈,進入到這里來你會感覺是一種融入,是一種自然對人生命的提攜,是一種成全。中國人的概念不會狂妄到這樣,大家看看現(xiàn)在,只要是人類登上了某一座山峰,大標題是“人類又征服了多少多少的高度”,中國古人是不講征服自然的,自然是我們的根、自然是世界的母親,什么是道?是可以為天地母的,所以我們怎么能夠和大道去違背和抗衡呢?所以我想在自然中聽琴,讓我們的心更多了很多溫柔的感恩,其實另一方面也多了人的自信。
當人與一切剝離的時候,與人剝離、與青山碧水剝離、與宇宙自然剝離、與春花秋月剝離……你覺得你會強大嗎?當你置疑一切、對立一切的時候,恰恰是這個生命最為蒼涼的時刻,我們還沒有說借助品牌和豪宅香車足以讓我們跟這一切剝離。還是回來吧!在這樣一個豪奢的時代回到自然,在這個地方能夠喚醒我們心里的溫柔,完成這樣的融合,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個琴俠,能夠讓你自己的心在琴弦里去柔軟的悲鳴,同時又有那種俠客的豪邁。一個人細膩要細膩到極其的柔軟,不柔軟無法感知世界的真情;一個人浩蕩要浩蕩到闊達豪邁,不豪邁無以穿越世間的坎坷。
17、生活總是在平淡中度過,性情一點點的被世俗所蠶食,面對這個浮華的世界,再無法升起太多豪情壯志、太多詩情畫意。想一想把酒臨風,指點江山的少年性情,想一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的知己之心,想一想二十年湖海常為客,都付與風吹夢杳,今日重逢深院里,一種溫存尤昔,添多少周旋形跡的兒女情長。我到底在塵世中尋找什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