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與虛構
戎林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2009年第24期
有人說學生作文必須真實,理由是如果搞虛的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弄虛作假,長大怎么得了。也有人說作文應該進行編造,否則就會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受到壓抑,對他們的成長很不利??傊?,大家各有各的說法。
其實,對于那些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寫得真實是可以的。而對于稍大點的孩子,不一定要求他們的作文絕對真實,要允許進行適當?shù)奶摌嫛V灰鼙憩F(xiàn)出真情實感,就不必拘泥于“事實”。通過作文,讓他們逐漸掌握虛構的本領,努力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
說起虛構,難免要牽涉到寫作中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所謂生活真實,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倘若作文時只按生活原樣描摹,文章必然會平平淡淡,甚至于連桌子在左邊、床在右邊這樣的小事都是依原樣記錄,寫出來的作文只能是死水一潭,毫無靈氣。日久天長,作者的寫作水平也不會得到提高。
藝術真實則要求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魯迅先生曾說過,他小說中的人物都是拼湊起來的角色。德國一位作家也說過:“文學應該比我們眼見到的世界更完備,更集中,而且具備預定的目的和更深刻的用心。從不折不扣的意義上說,文學藝術是人生的花朵?!币馑际钦f,怎么能把人物表現(xiàn)得充分就怎么寫,只要文章有需要就可以這樣寫。筆者曾編過一本臺灣小學生作文選,驚詫地發(fā)現(xiàn),那里的孩子寫起作文來無拘無束,讓人感嘆。在一篇《假如我是整容大王》的作文中,小作者寫道:“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要把鶴的腦袋換給狐貍,這樣狐貍就不能騙小動物了。我還要把鶴的腿換給蚯蚓,因為蚯蚓成天呆在泥土里,好傷心。有了那雙長腿,它們就能看外面世界的精彩了……”還有一篇《發(fā)刑》:把理發(fā)比做上刑臺,大師傅手里拿的是“刑具”,一個勁地在“我”的頭上玩“減法”,玩過了,還要讓“我”受“水刑”“烘刑”。所有刑法都用過后,“我”忽然感覺到舒服極了,對著鏡子一照,里面竟是一個帥氣的小小男子漢,那就是“我”呀!想象力在這里得到極大的發(fā)揮,這就是藝術真實。
虛構無疑要建立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虛構是真情實感的升華,是高尚的思考,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一首小孩子寫的兒歌,說海邊的椰子像姑娘一樣站在海風中,舉著手臂,像是想采摘天上的月亮。如果沒有想象力,是不可能升華到這一步的。曾讀過這樣一篇小孩寫的散文,有一句話至今難忘:“奶奶,我打著雨傘走進森林,會不會變成蘑菇?”下雨天,一個小小的孩子,打著一把大大的雨傘,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了森林里的蘑菇。多么美妙的意境。這樣的想象正是源自生活。
筆者從事寫作多年,無論是寫小說散文還是童話,幾乎沒有一篇是從原汁原味的“原生態(tài)”生活中照搬過來的,大多是讓生活素材在頭腦里產(chǎn)生“化學變化”,不斷進行想象與合成,直到感覺滿意才動筆寫出來。
我們總要求文章要寫得生動、鮮明,而生動和鮮明是靠想象力支撐的,只有豐富的想象才能調(diào)動孩子們的“靈感”,讓想象在孩子們的心中開出美麗的花朵,讓他們的思維閃現(xiàn)新的亮點。
一位作家曾說過:“做人要老實,寫作要狡猾?!边@里所說的狡猾,不是貶義的那種狡猾,指的是寫文章的手法要機智聰慧。文章總是平淡無奇,別人就沒有興趣看了。
(1300字)1
作文與虛構
戎林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2009年第24期
有人說學生作文必須真實,理由是如果搞虛的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弄虛作假,長大怎么得了。也有人說作文應該進行編造,否則就會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受到壓抑,對他們的成長很不利??傊蠹腋饔懈鞯恼f法。
其實,對于那些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寫得真實是可以的。而對于稍大點的孩子,不一定要求他們的作文絕對真實,要允許進行適當?shù)奶摌?。只要能表現(xiàn)出真情實感,就不必拘泥于“事實”。通過作文,讓他們逐漸掌握虛構的本領,努力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
說起虛構,難免要牽涉到寫作中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所謂生活真實,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倘若作文時只按生活原樣描摹,文章必然會平平淡淡,甚至于連桌子在左邊、床在右邊這樣的小事都是依原樣記錄,寫出來的作文只能是死水一潭,毫無靈氣。日久天長,作者的寫作水平也不會得到提高。
藝術真實則要求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魯迅先生曾說過,他小說中的人物都是拼湊起來的角色。德國一位作家也說過:“文學應該比我們眼見到的世界更完備,更集中,而且具備預定的目的和更深刻的用心。從不折不扣的意義上說,文學藝術是人生的花朵。”意思是說,怎么能把人物表現(xiàn)得充分就怎么寫,只要文章有需要就可以這樣寫。筆者曾編過一本臺灣小學生作文選,驚詫地發(fā)現(xiàn),那里的孩子寫起作文來無拘無束,讓人感嘆。在一篇《假如我是整容大王》的作文中,小作者寫道:“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要把鶴的腦袋換給狐貍,這樣狐貍就不能騙小動物了。我還要把鶴的腿換給蚯蚓,因為蚯蚓成天呆在泥土里,好傷心。有了那雙長腿,它們就能看外面世界的精彩了……”還有一篇《發(fā)刑》:把理發(fā)比做上刑臺,大師傅手里拿的是“刑具”,一個勁地在“我”的頭上玩“減法”,玩過了,還要讓“我”受“水刑”“烘刑”。所有刑法都用過后,“我”忽然感覺到舒服極了,對著鏡子一照,里面竟是一個帥氣的小小男子漢,那就是“我”呀!想象力在這里得到極大的發(fā)揮,這就是藝術真實。
虛構無疑要建立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虛構是真情實感的升華,是高尚的思考,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一首小孩子寫的兒歌,說海邊的椰子像姑娘一樣站在海風中,舉著手臂,像是想采摘天上的月亮。如果沒有想象力,是不可能升華到這一步的。曾讀過這樣一篇小孩寫的散文,有一句話至今難忘:“奶奶,我打著雨傘走進森林,會不會變成蘑菇?”下雨天,一個小小的孩子,打著一把大大的雨傘,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了森林里的蘑菇。多么美妙的意境。這樣的想象正是源自生活。
筆者從事寫作多年,無論是寫小說散文還是童話,幾乎沒有一篇是從原汁原味的“原生態(tài)”生活中照搬過來的,大多是讓生活素材在頭腦里產(chǎn)生“化學變化”,不斷進行想象與合成,直到感覺滿意才動筆寫出來。
我們總要求文章要寫得生動、鮮明,而生動和鮮明是靠想象力支撐的,只有豐富的想象才能調(diào)動孩子們的“靈感”,讓想象在孩子們的心中開出美麗的花朵,讓他們的思維閃現(xiàn)新的亮點。
一位作家曾說過:“做人要老實,寫作要狡猾?!边@里所說的狡猾,不是貶義的那種狡猾,指的是寫文章的手法要機智聰慧。文章總是平淡無奇,別人就沒有興趣看了。
(1300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