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10日穗言穗語
1、疾風。疾風知勁草!能取這個網(wǎng)名的人,一定是一個性格剛強、思慮周全,做事做人剛柔并濟,遇見突發(fā)事件不慌張、有主見的人。
偶遇。遇見一個人,遇見一個或許彼此傾心且言談投機的人,這也是一件人生快慰之事。我是一個凡事都講究緣分的人,不喜歡勉強、隨性隨心之人。遇見,覺得合眼緣和話緣,就會停留片刻。
今天在博客,遇見了疾風,看他給我每篇《穗言穗語》都留下了他的讀后感言。有許多的話,十分的喜歡,仿佛也說出了我暗藏的心聲。并且補充了我沒有思慮到的空白之處。因為貼心和喜歡,我才會因名度人,由此想開了。好像在語言的海洋里,撒下一個思想的大網(wǎng),期望能捕撈到一點來自遠方“疾風”的消息……
2、我必須摘錄下“疾風”路過我草屋時,留下的那些精彩的語言枝葉,他讓我內(nèi)心的潮水,在他敏銳、睿智的回帖里,久久無法平復。
我不止一次回首,隱身或現(xiàn)身登陸他的博客。傾聽他博客里那首充滿哀思的音樂。其實我很怕聽這樣的音樂,因為某種天生的敏銳,我能讀懂音樂的靈魂。
在這首“哈啊”聲不斷的音樂里,我似乎看到了長長的隊伍,長長的……白衣、白褲、白裙,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祭奠亡靈的白蠟燭。這音樂聲里,盡管沒有眼淚的顫音和呻吟,卻有著天空一般空曠的悲傷。我不忍聽,又不得不聽。悲慘、悲傷、悲涼、悲戚、悲催、為什么這么純凈的聲線里,包含著那么遼闊的“悲”音……
太多的悲傷?,F(xiàn)在,我在無邊無際籠罩的悲聲里,試圖理解疾風的詩觀:“1、在語言里穿越,在情感中轉身,在哲理間回歸。2、詩歌,我生活的血液,生命的呼吸。3、詩人對詩歌的信仰:本真的詩永不可抵達!”。
3、疾風在我【每日詩話】穗言穗語(一至七)下的留言,存檔。這樣的留言如同同道之友,圍坐在一起,就某個話題,引發(fā)萬千思考。我總是一個愛自由、愛幻想、愛逍遙的人。這讓我不禁遙想魏晉時代,坐以論道,以清談著稱的那些名士風范。千秋而下,高談闊論不絕,觥籌交錯不止,所謂名士風度、文人相重的時代,也僅剩魏晉了。
疾風言:
1.讀與思和寫,如此緊密地交融在一起,這是一個進步的、融會貫通的階梯。
2.博覽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有同感。
3.超驗,經(jīng)驗之外,直覺之內(nèi)?!毒碌漠Y》是經(jīng)典,《現(xiàn)代詩歌的結構》也是。離開經(jīng)典,無論是詩歌寫作還是批評,都失去了參考系數(shù)。
4.“狄德羅效應”普遍存在,這是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兩種不同的輪回狀態(tài)造成的對抗性。比如,一次饑渴和另一次饑渴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上的差異,而精神上的饑渴確實不斷更新的永無止境。
對于如何構建現(xiàn)代詩的理論體系,這是一個需要從傳統(tǒng)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又不斷地消化外來理論創(chuàng)造性組合和生成的過程。
5.常態(tài)、異態(tài)、常態(tài)、異態(tài).....這兩種無止境的探索都通向語言的神秘。
當波德萊爾寫下,世界是一片象征的森林。西方的現(xiàn)代詩歌迎來新的進程。在后續(xù)的一系列大師中,蘭波以其天才的構想和創(chuàng)作實踐,的確成了一座幾乎難以逾越的高峰。
6.能讓自己進入語境,又能出乎其外,這需要難能可貴的定力。以后會多來交流。
7.任何兩種語言之間的互譯都是缺失和增生并存的,而詩歌尤其如此。我們都熟悉弗羅斯特的名言,詩就是翻譯中丟失的東西。
但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詩是無論翻譯成什么語言,也不會丟失的東西。這兩種說法有一致性,就是說詩有某種不能被時間隔斷的東西。或許我們稱之為詩意或者詩性。詩人譯詩和一般的翻譯家譯詩又是兩個層次。前者更傾向于創(chuàng)造性地譯出語境,而后者多是語言層面的加工。哪一種更接近詩呢?畢竟前者是一顆閃爍著詩心的心在琢磨另一首詩。
通過他的留言,你能看到一個詩人的素質(zhì),一個哲人的縝密,一個朋友的真誠,一個同道之人掏心的感喟……無意拔高什么,記錄下它們,只是因為他許多的觀點,特別是4、7的后半截觀點,我非常的認同。對于中國詩壇而言,我們太需要這樣清醒、睿智的思考者了。
在網(wǎng)絡上,寫詩的人一大把,而真正讀書、有見地的詩人,卻少之又少。而能讀書之后,幾番思慮,隨讀隨悟,隨悟隨寫,并有自己看法和觀點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遇見這樣的朋友,就是真正的良師益友,我喜歡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是比自己強大數(shù)倍、強有力的思想者、詩人和學者。和這樣的朋友在一起,你才能日日新、每日新、茍日新,學有長進,事、思有所成。
4、早上起來,繼續(xù)閱讀之旅。我昏頭昏腦地閱讀著布魯姆先生的《誤讀圖示》第一、第二章,我想說其實這兩章節(jié)的文字,我已經(jīng)讀了兩遍了。我真是不知道,這些外國的所謂學者們,是不是腦子里常有漿糊,或者喜歡打著結的說話,若是善良一點考慮,我會說是翻譯的問題。
可是,我實在并非善類。對于書本,讀者是真正的“批評家”,我們是閱讀者,如同一個產(chǎn)品的使用者,我們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人。書寫得好不好,和名聲、名氣多大,毫無關系,關鍵是閱讀之后,大家的反響如何。我記得我在沒有拿到這本書之前,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搜羅資料,就曾看到某一位讀者,寫過的一篇《誤讀圖示》的讀后感,當時還沒有特別在意。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真是被他說中了。
我對于布魯姆先生是非常失望的,我失望的根源是語言,也就是文字敘述的問題。想來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弊病和缺陷。我并非是無中生有的挑剔,一般來說,我是屬于那種理解能力很強、綜合能力也很強的人。我讀書,有自己的章法,對于文字敘述方面,的確是比較挑剔的人。因為書本,本就是傳授知識的媒介和載體,而語言有時著作者,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哪怕你思想再深刻,理論再深奧,你若表述不清、線索混亂、語言粗陋、結構凌亂,這依然是一本失敗的書。
試想一下,我把一本書某些章節(jié),讀了兩遍,那些文字和理論,都無法往腦子里浸入,于是我就用最笨拙的方法,早起大聲朗誦??墒俏乙贿吚收b,一邊還是無法將布魯姆先生的那些彎彎繞繞的文字,往我的腦子里傾倒和灌入。這是讓我多么失望、沮喪和難過的事情。我就差大聲的罵娘了……一篇很爛的文字,必然如同一碗雜炒后不知其味的偽劣的“美式炒飯”
而當我讀到布魯姆引用詩人愛默生關于詩歌的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愛默生那流暢、詩意、條理清晰的語言,一下子就打動了我,進入我的腦海。這就是真正詩人和某些學者之間的區(qū)別,他們著書的語言會有天壤之別。由此,我才會排除了翻譯的問題和隔閡,評價布魯姆其人撰寫理論文字的水準問題。
即便我很失望,覺得幾乎不忍繼續(xù)淬讀下去,我還是打算將我不得不“誤讀”下去的這本《誤讀圖示》,忍著嘔心的難受,讀完它??磥硪槐菊嬲暮脮渥髡弑救?,也必然是一位天分極高的、富有詩性的人才行啊。不然那些文字,一定會讓你在閱讀的同時,而大失所望的。
5、愛默生曾堅持自己對詩歌的一貫看法,他曾如此寫下:“因為它不是韻律,而是造就韻律的論點,它是造就詩歌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如此的熱烈昂然,如此地充滿活力,它像植物和動物的靈魂一樣,有它自己的建筑,用一種新事物去裝飾自然。這種思想和形式在時間上是相當?shù)模诎l(fā)生的次序上思想先于形式。詩人有一種新思想;他有一整套新的經(jīng)驗來展露;他將告訴我們新思想、經(jīng)驗怎樣伴隨著他,所有人將因他的命運而變得更為富有。因為每一個新時代的經(jīng)驗,需要一種新的表白,世界似乎總是等待著它的詩人……”
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詩論,思路清晰,觀點鮮明,文字優(yōu)美、流暢,體現(xiàn)了一個詩人良好的語言掌控力。我將它們完整的摘錄下來,以便提醒自己,未來陳述詩學理論之時,也能做到如此水平。由此,我深深地理解愛默生先生,為什么會獲得那么高的評價了,他曾被美國前總統(tǒng)先生,稱之為“美國的孔子”、“美國的精神之父”,他的確是一個優(yōu)秀的思想家和毋庸置疑杰出的詩人。
我想說一段似乎有點“無知無畏”的題外話,那就是,請那些所謂的詩歌批評家、理論家和學者們,請先把自己的語言關過了吧,然后再去著書立傳,寫下那些試圖傳世的深奧理論。不然你們寫下的那些文字,印刷成了鉛字,流傳到各個國家的書,只能讓眾多的閱讀者貽笑大方的。
對于書本的評價,如同對于詩歌文本的批判一樣,只要讀者是最有發(fā)言權的。如果說詩歌批評家和學者們,你們曾是詩歌文本的讀者和批判者,那么作為真正有見識、有涵養(yǎng)的讀者的我們,一樣可以對你的這些理論書籍,指手畫腳,亮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評價和批判的!!
2012年3月10日上午10點涂鴉,整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