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卷書(JYXZ89896)——每天讀一點好書,5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每晚一卷書”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我以為1991年的小說即使只有一篇《我與地壇》,也完全可以說是豐年。《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癱瘓十多年艱辛歷程的記錄,更飽含著他對生死、命運的思考。在遭遇疾病之初,他曾歇斯底里地反抗,結果換來的卻是加倍的痛苦。而當他一步步接受現(xiàn)實,不再抱怨后,他反而看透了人間的生老病死、離合悲歡。此前所有的痛楚與悲傷,隨著內心的漸次平靜,盡數(shù)煙消云散。史鐵生將這心境的轉變,一筆一劃地寫成了文字,他的人生也隨之越來越好。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遇到難關,跌入低谷的時刻。面對苦難,你抱怨也好,惱怒也罷,其實都無法改變絲毫。就像作家芬奇說的,我會允許一切自然發(fā)生,并將之視為生命的風景。當你選擇讓一切發(fā)生,心平氣和地過好當下,就一定能等來新的機遇。允許殘缺
史鐵生在書里寫道: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要坍塌。人生海海,生命的底色便是殘缺與遺憾,藏著太多的糟糕與不幸。但偏偏有很多人都會因此浸在痛苦中,苦著臉,嘆著氣,直至喪失對生活的勇氣。20歲那年,他在農(nóng)村插隊,每天在田間地頭賣力地干活,身體滿是活力。躺在病床上,起初他還滿懷期待,想著十天半個月就能恢復如常。結果病情惡化,他非但沒能出院,反而徹底失去了雙腿。那段時間,他整日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脾氣越來越暴躁,甚至一口氣吞下一瓶止疼藥,想要一死了之。幸虧母親及時發(fā)現(xiàn)送往醫(yī)院,這才救下他的性命。后來,為了排解壓抑,史鐵生搖著輪椅走進了地壇公園。幾番交談下,史鐵生才知道對方曾因出言不慎坐了幾年牢,出獄后遭遇了各種歧視和打壓,生活也陷入低谷。為了挽救自己的人生,他決定靠跑步出名,以此獲得外界的認可。有一次,他終于跑了第一名,結果新聞只拍了一張集體照。聽完長跑家的故事,史鐵生感到一陣惋惜:老天對他也太不公了。看著公園里形形色色的人,史鐵生這才恍然頓悟: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必須得允許生命中的殘缺。史鐵生開始調整心態(tài),并嘗試找點事兒來做。在寧靜的地壇,他或是捧著書閱讀,或是拿著筆寫作,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不再怨恨命運,痛恨殘疾,而是漸漸接受了這一切變故,并在寫作中找到了人生樂趣。如果殘疾意味著不完美,困難和阻礙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是殘疾人。再萬全的準備,再精心地謀劃,都抵不過命運安排的一場意外。人生本就一波三折,何必為了事與愿違而遺憾,為了不完美而郁郁寡歡。學會接受命運的不完美,允許殘缺,幸福才能如期而至。允許離開
他和L從早到晚形影不離,哪怕繞路,也會等著一起上學、放學。兩人之間真心相待,L會偷偷告訴史鐵生自己最重要的秘密,史鐵生也將自己最珍愛的連環(huán)畫送給對方。可隨著年歲漸長,他跟L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分歧。最終,在一次拌嘴中,他倆大打出手,并就此分道揚鑣。“分手路上,我貼近墻根獨自往回走,那墻根很長,很長而且荒涼。”縱使他心里有著萬分的傷心,L還是徹底從他的生活里離開了。想起太宰治的一句話:
相遇總是猝不及防,離別都是蓄謀已久。我們要習慣身邊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那些漸行漸遠。
現(xiàn)實就是如此,再交心的朋友,也難逃現(xiàn)實的磋磨,終究會有離開的那天。
我們能做的,便是緣起則惜緣,緣滅則隨緣,坦然地面對世間的離別。在書中,史鐵生花了近萬字,傾訴著人生的第二次離別。自他殘疾后,母親說話總會避開“跑、踩”一類字眼,小心翼翼地呵護他脆弱的心。每次他獨自去地壇,母親就悄悄跟在他后面,生怕他想不開。可以說,沒有母親無微不至的照料與關愛,就沒有后來的史鐵生。但好景不長,還沒等到他在寫作上有所成就,母親就因一場大病溘然離世。他每天過得失魂落魄,一到地壇,不見了母親的身影,他就忍不住淚流滿面。直到妹妹厲聲告誡他“母親希望你好好活著”,他才幡然醒悟。此后他一心撲在寫作中,并把對母親的思念寫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如果對離開的人念念不忘,就會被執(zhí)念包裹,徘徊在原地,走不出陰影。當你放下了過去,允許一切的離開,人生自會邂逅一場新的可能。允許孤獨
史鐵生曾提出過三種人生最為根本的困境,第一種便是孤獨。他說,人生來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來注定是活在無數(shù)他人中間,并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若是你總習慣于從外界尋求依靠,一旦沒有得到回應,就會失魂落魄,變得抑郁消沉。聽著院里家家戶戶叮叮當當?shù)某床寺?,嘈嘈雜雜的說話聲,心里就有說不出的滿足感。上了中學,他也喜歡激烈的運動,籃球、排球,跑步,樣樣都十分擅長。他常?;貞涍^去的事情,有時看著一對年邁的老夫妻,就陷入了沉思,暢想起他們幾十年的風雨人生。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他躲著地壇的一角,拿起手中的紙筆,訴說著無言的心聲。最終在獨處中,他找尋到了生命的意義,變得樂觀而積極。叔本華說:“人,只有獨處時,才可能成全自己?!?/span>但生活中,就有很多人都害怕孤獨,總想往人群里走,想獲得歸屬感。卻不知道,一味地追求熱鬧,只會在無盡的喧嘩中喪失自我。“一個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就看他能否獨處,獨處是否感到充實?!?/span>可一旦接受了一個人的事實,你就會漸漸找尋到獨處時的樂趣。在內心筑起庇護所,哪怕外界無處可去,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尋得一份清歡與豐盈。每次他搖著輪椅想去什么地方,這堵墻都會截斷他的去路。有時候氣得他迎墻就撞,結果墻巋然不動,自己卻頭破血流。到最后,他才逐漸明白:“人就是要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殘缺,接受苦難,接受墻的存在?!?/strong>它或許會堵住你的似錦前程,讓你徒留遺憾;或許會將你圍困在方寸之地,讓你飽嘗孤獨。學會以淡然之心,允許一切發(fā)生,接納離別,享受孤獨,總有一天,所有的困境都會化作光明的坦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