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能多如意
《道德經(jīng)》有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strong>
人活于世,總是喜樂參半,禍福相依,沒有事事如意的生活,更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人生。
事與愿違是人生常態(tài),若悲觀強(qiáng)求,只會讓自己痛苦絕望;若樂觀面對,才能將憤懣和晦暗變得柳暗花明。
可他卻感到不滿足,覺得生活中有很多不圓滿的地方,房屋不夠大,錢賺的不夠多。
于是,他不論狂風(fēng)還是驟雨,都要出海捕魚。
一日,漁夫在海上遇到了很強(qiáng)的雷雨天氣,海浪過后,漁夫隨潮水被漂到了一座孤島上。
荒蕪的小島與一望無際的大海,讓漁夫瞬感絕望。
他找來木頭搭建房屋,卻被大風(fēng)吹倒;外出尋找吃食,卻毫無收獲。
心灰意冷的漁夫這才明白:世上本就不存在圓滿,過度的追求,想要的太多,只會讓自己深陷困境。
常言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strong>
古往今來,不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智者先賢,皆有尚未圓滿的遺憾。
很多人從躊躇滿志到郁郁而終,有的懷才不遇,有的孤苦無依,有的貧困難熬,有的受盡冤屈。
人生短暫,世事難料,凡事盡人意,無愧于內(nèi)心。
生活從不欠我們一個完美如愿,而我們卻欠生活一個知足珍惜。
凡事不苛求完美,不貪欲無度,學(xué)會自我接納,與生活和解,人生才能順?biāo)臁?/strong>
萬事只求半稱心
古語云:“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
行走于世間,人人都在求全,可越是求全卻越不得全,從而糾結(jié)、煩躁、痛苦,看不到自己擁有的,只執(zhí)著于自己沒有的。
而真正的智者卻最忌圓滿,他們淡定從容,胸襟寬廣,不盲目攀比,不生非分之想。
萬事只求半稱心,懂得知足,才能常樂常安。
楊絳出生于富貴人家,家境殷實(shí),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是名副其實(shí)的富家才女。
她嫁給錢鐘書后,就跟著丈夫在外漂流,邊求學(xué)邊謀生,還承擔(dān)了所有的家務(wù),洗衣做飯,打掃擦窗,無所不能。
即便如此,她依舊毫無怨言。
有人問楊絳,為何能做到如此賢良。
楊絳笑著回答說:“擁有了愛情,未必能獲得金錢;擁有了金錢,未必能收獲快樂;擁有了快樂,未必能享受健康;擁有了健康,未必能讓一切都如愿以償?!?/p>
楊絳與錢鐘書就這樣樂樂呵呵,心滿意足的恩愛了一輩子。
老子有言:“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生活不易,人生更難。心小則百物皆病,心大則萬物皆通。
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玩世不恭,不是無奈消極,而是一種豁達(dá)與智慧。
得而不自喜,失而不自悲,暗到極致必有光明,順境過后必有坎坷。
好好珍惜擁有,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塵世的侵?jǐn)_所累,才能通達(dá)明智,沉浮自如,生活幸福。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strong>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懂得知足的人,不會自取其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才能遠(yuǎn)離禍患。
幸福不是外界物質(zhì)條件的堆砌,而是源自于內(nèi)心的滿足,越是知足,越是幸福快樂。
知足,是人活于世的態(tài)度,常樂,是豁達(dá)釋然的情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生活中有千千萬萬的快樂可以尋找,大可不必執(zhí)著于貪欲。
正如《莊子·逍遙游》中講:“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strong>
鳥在森林里,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樹枝;鼴鼠飲河水,不過是想填飽肚子。
人亦是如此,縱有腰纏萬貫,不過一日三餐,縱有家宅無數(shù),只睡臥榻三尺。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貪欲過度;人心本不累,累的是得不到滿足。
只有拋開欲望和貪念,做一個知足的人,修一顆寬厚的心,才能幸??鞓返亩冗^此生。
點(diǎn)亮“在看”,愿看到此文的家人朋友,都能內(nèi)心坦蕩,知足常樂,舒心自在,生活美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