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是很有畫面感的。一首好的詩,也是如此。而在古時候,一個好的詩人,不但作詩得有畫面感,還得畫得一手好畫,畫里面也得有詩韻、有風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軾評論王維的這一句話也成為了無數(shù)中國文人的追求。在山水畫間中藏詩意,在詩詞的字里行間看山水,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作為大使前往邊塞慰問邊疆的將士們,途經(jīng)的屬國已經(jīng)過了居延。騎著馬兒行至邊塞,人煙罕至、天地遼闊,北歸的大雁就在云天之上翱翔,自己宛如隨風飛舞的蓬草,渺小得不值得一提。浩瀚無垠的沙漠之上,一縷孤煙筆直地沖入云霄,遠遠眺望,黃河邊的落日渾圓。未至邊塞,但邊塞的瑰奇景色,如同畫卷一般在我們眼前展開。空曠的山谷在一場新秋的雨后格外清新,也讓這初秋的傍晚顯得格外涼爽。明月灑在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從山石之上淙淙流過。遠處的竹林中,傳來洗衣歸來的少女的清脆笑聲,水上荷葉輕搖,正是她們坐著小船歸家。是啊,春天的美景已經(jīng)消散,但這一幅明朗的秋景,不也美的讓人流連忘返嗎?寒冬時節(jié)百花凋零,只有梅花迎著刺骨的寒風傲然盛放。她風情萬種的身姿占盡了園子的風光,枝椏橫斜在清淺的水面之上,稀稀疏疏的影子映照在粼粼波光中,清幽的芳香在黃昏的月色中淺淺浮動著。讀著詩,仿佛就聞到了梅花的清香,見到了山園小梅的卓然風姿。詩中有畫,就是在詩歌中營造意境,讓人沉浸其間。一閉眼,花鳥蟲魚、清風朗月,盡在眼前。這一幅山水畫,遠看高山色彩明亮、栩栩如生,走到近處才發(fā)現(xiàn)原來沒有水聲。春天過去,但畫中的依然春光明媚,花草爭奇斗艷,等到人走近,才發(fā)現(xiàn)那枝頭的鳥兒并沒有被腳步聲而驚動。有許多耳熟能詳?shù)脑姼?,都是題在畫上的,比如王冕的這首《墨梅》。家里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盛放的梅花都像是用墨汁點染而成。無需他人夸贊她的顏色多么鮮艷,只要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世間,就滿足了。巧妙地將“墨”與“梅”結(jié)合起來,似真似假間,傳遞的是自己的氣節(jié)和品格。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長出短短的新芽,這正是河豚將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的春景呀!雖然惠崇的這幅《春江曉景》并未流傳下來,但從這首詩里,可以想見畫面是如何的清新盎然、生機勃勃。畫中有詩,是萬里江山筆下生,也給畫卷平添了一份詩意。用眼賞畫,用心感受。 形意并重,筆墨悠遠。在詩中見畫,在畫中讀詩,中國人的詩情畫意,不外乎如此。⊙作者:蕭蕭木下,熱愛中國文化,也愛西方文學;喜歡詩歌,也喜歡戲劇。對跟文化有關的事兒,永遠充滿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