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辨證
臟腑辨證

概念:臟腑辨證是在認識臟腑生理功能、病理特點的基礎上,將四診所收集的癥狀、體征及有關病情資料

,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判斷疾病所在的臟腑部位即病性的一種辨證方法。以臟腑病位為綱,對疾病進行辨

證。
基本方法及目的:
1. 首先根據(jù)臟腑的病理特點及病變范圍確定其臟腑病位。
2. 根據(jù)八綱、氣血津液、病因辨證,確定臟腑病變的病理性質(zhì)。
3. 根據(jù)臟腑、經(jīng)絡、組織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確定其兼病。
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內(nèi)傷雜病。
第一節(jié)   辨心病證候
心的生理病理:
主血脈:心痛,心悸,怔忡,脈結代
主神明:失眠多夢,健忘,心煩,狂躁昏譫
舌—— 口舌生瘡
出現(xiàn)以上主癥,應首先考慮心的病變。
一、心氣虛證
【概念】心氣虛證是指由于心氣不足、鼓動無力,血行不暢 、失于充養(yǎng)的證候。
【病因病機】
1.素體久虛;2.久病失養(yǎng),3.年高臟氣衰弱。
【臨床表現(xiàn)】心悸,胸悶 + 氣 虛 證
(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劇,舌淡,脈虛 )
本證以心悸胸悶及氣虛證為審證要點。
治 法:補益心氣;處 方:養(yǎng)心湯加減《證治準繩》
二、心陽虛證
【概念】心陽虛證是由于心陽虛衰,鼓動無力,虛寒內(nèi)生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
1.常由心氣虛進一步發(fā)展而來;2.他臟波及心陽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怔忡,胸悶或痛 +陽虛
(畏冷肢涼,面唇青紫,自汗,氣短,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脈弱、結、代)
以心悸 、胸悶或痛及陽虛證為審證要點。
治 法: 溫通心陽;處 方:保元湯加減《博愛心鑒》肉桂,人參,黃芪,生姜,甘草
三、心陽暴脫證
【概念】心陽暴脫證是指心陽衰極,陽氣暴脫所表現(xiàn)的危重證候。
【病因病機】
1.常是心陽虛證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2.因寒邪暴傷心陽,3.痰瘀阻塞心竅所致者,4.失血傷津,氣無所依。
【臨床表現(xiàn)】在心陽虛證表現(xiàn)的基礎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或心痛劇烈 、

口唇青紫、脈微欲絕、神志模糊 、昏迷不醒。
本證以心陽虛和亡陽的臨床表現(xiàn)為診斷依據(jù)。
治 法:益氣回陽,救逆固脫;處 方: 參附湯 或獨參湯加減
附:心氣虛、心陽虛、心陽暴脫三證的鑒別
    心氣虛,心陽虛,心陽暴脫三證鑒別表
證候 相同點 不同點
心氣虛 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后加重,自汗 面色淡白或 白,舌淡苔白,脈虛
心陽虛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 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
心陽暴脫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質(zhì)淡紫青滑

,脈微細欲絕)

四、心血虛證
【概念】心血虛證是指由于心血虧虛,不能濡養(yǎng)心臟而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
1.多因脾虛生血之源虧乏,2.失血過多,3.久病失養(yǎng),4.勞心耗血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血虛證(頭暈,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唇、舌色淡,脈細無力)
本證以心悸、失眠及血虛證為主要辨證依據(jù)
治 法:養(yǎng)血安神;處 方:圣愈湯加減《 醫(yī)宗金鑒 》 四物湯 + 人參,黃芪
五、心陰虛證
【概念】心陰虛證是指由于心陰虧損,虛熱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因思慮勞神太過,暗耗心陰,2.因熱病后期耗傷陰液,3.肝腎等臟陰虧累及于心所致 。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心煩,失眠多夢+陰虛證
(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        
本證以心悸失眠及陰虛證為辨證要點
治 法:滋陰安神 ;處方:天王補心丹加減
附:心血虛與心陰虛二證鑒別
相同點:二證均屬心之陰血不足,故均以心悸失眠為主癥。
不同點:
心血虛尚有血虛不榮而致的面唇、爪甲及舌質(zhì)的淡白。
心陰虛常有陰虛而生內(nèi)熱的煩熱,顴紅盜汗,舌紅少津,脈數(shù)等癥狀。
六、心火亢盛證
【概念】心火亢盛證是心火內(nèi)熾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因七情郁結,氣郁化火,2.火熱之邪內(nèi)侵,3.嗜肥膩厚味以及煙酒等物,久而化熱生火所致

。
【臨床表現(xiàn)】
心煩失眠,面赤口渴,便秘尿赤 舌尖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或口舌生瘡,
或小便赤澀灼痛,尿血
或狂躁譫妄,神識不清
或見吐血、衄血。
本證以失眠、煩躁、狂譫及舌尖紅絳、舌瘡、實火內(nèi)熾為審證要點。
治 法:清心瀉火
處 方: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或三黃瀉心湯《金匱要略》
七、心脈痹阻證
【概念】心脈痹阻證是指由于瘀血、痰濁、陰寒、氣滯等因素阻痹心脈所反映的證候。
【病因病機】多因正氣先虛,心陽不振,有形之邪阻滯心脈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怔忡、心胸憋悶作痛、痛引肩背內(nèi)臂時作時止。
瘀血:見痛如針刺,舌暗或有青紫斑點,脈細澀或結代 ;
痰濁:為心胸悶痛,體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膩,脈沉滑或沉澀;
陰寒:或遇寒痛劇,得溫痛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緊;
氣滯:脹痛,脅脹,常喜太息,舌淡紅,脈弦。
本證以心悸怔忡,心胸憋悶作痛為審證依據(jù)
治 法:化瘀散結,宣痹通陽;
處 方: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栝樓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
          當歸四逆湯(《傷 寒 論》)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
八、痰迷心竅證
【概念】痰迷心竅證是指痰濁蒙蔽心神,表現(xiàn)以神志異常為主癥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由感受濕濁之邪,阻遏氣機,2.因情志不遂,氣郁,為痰,3.痰濁挾肝風內(nèi)擾,致痰濁蒙

蔽心神所致。
【臨床表現(xiàn)】本證常見于癲、癇及痰厥 等病證:
     感受濕濁之邪:(痰厥)臨床見面色晦滯、脘悶嘔惡、意識模糊,語言不清,喉中痰鳴,甚則昏不知人

,苔白膩脈滑。
     癲證:臨床見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癡呆,喃喃獨語,舉止失常,苔膩,脈滑。
     癇證:臨床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聲,四肢抽搐,兩目上視,口中如豬羊叫聲,醒

后如常人,苔膩脈滑。
    本證以神志異常伴有痰鳴或吐痰涎、苔膩、脈滑等痰證癥狀為審證要點,
附:痰火擾神與痰迷心竅兩證之鑒別
相同點:均有神志異常及痰濁內(nèi)盛的癥狀。不同點:
痰迷心竅無火熱之證候,以神志昏蒙、淡漠、抑郁、癡呆等相對靜止的癥狀為特征,屬陰證;
痰火擾神則火熱證候明顯,以躁狂譫妄、面赤、發(fā)熱等燥熱的癥狀為特征,屬陽證。
九、痰火擾神證
【概念】痰火擾神證是指由于火熱痰濁侵擾心神,表現(xiàn)以神志異常為主的證候。
【病因病機】1.因情志刺激,氣機郁滯化火,煎熬津液為痰,2.外感濕熱之邪,蘊成痰火,外感熱邪,灼津

為痰, 致痰火內(nèi)擾引起。
【臨床表現(xiàn)】
外感熱病:可見發(fā)熱煩躁,面赤口渴,氣粗,便秘尿黃,吐痰色黃,或喉間痰鳴,胸悶,或見神昏譫語;
狂證:可見心煩不寐,甚則狂越妄動,打人毀物,胡言亂語,哭笑無常,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本證以神志異常和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痰火內(nèi)盛癥狀為審證要點,
十、瘀阻腦絡證
【概念】瘀阻腦絡證是指由瘀血犯頭,阻滯腦絡,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為主癥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由頭部外傷后,2.久病入絡,瘀血內(nèi)停,阻塞腦絡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頭痛、頭暈經(jīng)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
頭部外傷后昏不知人,或健忘、失眠、心悸,或見面晦不澤,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
本證以頭痛、頭暈及瘀血證為審證要點。

第二節(jié) 辨肺病證候
肺的生理病理:
主氣——–喘促、胸悶 ;氣短,乏力,聲低。
主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咳嗽、浮腫、咯痰;自汗,畏風,易感冒。
鼻為肺竅——鼻塞、流涕、音啞
均以咳嗽為主癥,根據(jù)痰的性狀特點辨證。
一、肺氣虛證
【概念】肺氣虛證是指由于肺 功能減弱,其主氣、衛(wèi)外功能失職所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
【病因病機】1.由久病咳喘,耗傷肺氣,2.因脾虛水谷精氣化生不足,肺失充養(yǎng)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咳喘無力,少氣聲低,痰液清稀
或自汗,畏風,易感冒(衛(wèi)表不固)+
氣虛證(疲乏、氣短,動則尤甚,舌淡苔白,脈弱)
本證以咳喘無力、吐痰清稀及氣虛見癥為審證要點。
治法:補益肺氣   處方 :補肺湯
二、肺陰虛證
【概念】肺陰不足,虛熱內(nèi)擾之證
范疇 :內(nèi)傷咳嗽,肺癆,咳血,肺痿等
【病因病機】久咳、溫病 、情志
【臨床表現(xiàn)】
干咳,或痰少而粘,難咯出
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陰虛證
治 法:滋陰潤肺   處 方:百合固金湯 《 醫(yī)方集解 》
沙參麥冬湯 《 溫病條辨 》
三、風寒犯肺證
【概念】風寒犯肺證是指由于風寒之邪侵襲肺衛(wèi),肺衛(wèi)失宣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多由外感風寒之邪,侵襲肺衛(wèi),致使肺氣失宣而成。
【臨床表現(xiàn)】咳嗽,氣喘,痰清稀+表 寒 證
(惡寒微發(fā)熱,鼻塞,流清涕,無汗,頭身痛,舌苔薄白,脈浮緊)。
本證以咳嗽,痰液清稀和風寒表證并見為審證要點。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處方: 三拗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合止嗽散(《 醫(yī)學心悟 》)
或杏蘇散(《 溫病條辨 》)
附:風寒犯肺證與風寒表證的鑒別
風寒犯肺證以咳嗽為主癥,兼見風寒表證,且表證一般較輕;
風寒表證,以惡寒發(fā)熱為主癥,咳嗽為或有癥,即使出現(xiàn)亦很輕微,這是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前者為表里同

病,后者是單一的表證。
四、風熱犯肺證
【概念】風熱犯肺證是指風熱邪氣侵襲肺衛(wèi),肺衛(wèi)受病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因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肺衛(wèi)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咳嗽,痰少而黃+表 熱 證
(鼻塞,流濁涕,發(fā)熱微惡風寒,口微渴,或咽喉疼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本證以咳嗽和風熱表證并見為辨證要點。
治法:辛涼宣肺,化痰止咳     處方:桑菊飲《 溫病條辨 》
附:風熱犯肺證與風熱表證的鑒別:
二者的臨床表現(xiàn)相近似,但辨證要點不同。
風熱犯肺證以咳嗽為主 癥兼見風熱表證,為表里同病。
風熱表證以發(fā)熱惡寒為主癥、咳嗽為或有癥狀,為單一表證。
五、燥邪犯肺證
【概念】燥邪犯肺證是指外界燥邪侵犯肺衛(wèi),肺系津液耗傷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因秋令之季,感受燥邪,耗傷肺津,肺衛(wèi)失和,2.風溫之邪化燥傷津所致。初秋感燥,燥偏

熱,多病溫燥;深秋感燥,燥偏寒,多病涼燥。
【臨床表現(xiàn)】
干咳,或痰少而粘,難咯出或痰中帶血
燥 證:口鼻咽干,發(fā)熱微惡風寒,苔薄白干,脈浮數(shù)或浮緊
本證以肺系癥狀及干燥少津為審證要點。
治 法:潤燥宣肺止咳;處 方:桑杏湯(溫)、杏蘇散(涼) 《 溫病條辨 》
六、肺熱熾盛證
【概念】肺熱熾盛證是指邪熱內(nèi)盛于肺,肺失清肅而出現(xiàn)的肺經(jīng)實熱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外感風熱入里,2.風寒之邪入里化熱,蘊結于肺所致,本證在衛(wèi)氣營血辨證中屬氣分證

。
【臨床表現(xiàn)】
咳嗽息粗,甚則鼻煽, 胸痛,咽喉腫痛 +實熱證
(發(fā)熱,口渴,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shù))
以肺系癥狀和里實熱證并見為審證要點。
治 法:清肺瀉熱,止咳平喘;處 方:麻杏石甘湯,瀉白散
七、痰熱壅肺證
【概念】痰熱壅肺證是指痰熱互結,壅閉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現(xiàn)的肺經(jīng)實熱證。又稱痰熱阻肺證。
【病因病機】1.因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2.內(nèi)有宿痰,內(nèi)蘊日久化熱,痰與熱結,壅

阻于肺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咳嗽,痰黃稠量多
胸悶氣喘痰鳴,甚則鼻煽或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
+實熱證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 痰熱內(nèi)盛
本證以咳喘 、痰多及里實熱證并見為審證要點。
治 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處 方:清金化痰湯、桑白皮湯、葦 莖 湯
八、寒痰阻肺證
概 念 寒邪與痰飲互結,肺失宣降之證
表現(xiàn):       
咳喘,痰白清稀量多,易咯出,胸悶
或喉間有哮鳴音
形寒肢冷,口淡不渴
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緊或滑
治 法: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處 方: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或 射干麻黃湯
九、飲停胸脅
機制:中陽素虛、外邪犯肺,肺不布津
表現(xiàn):胸廓飽滿,咳唾引痛,頭目眩暈,苔白滑,脈沉弦
治法:溫肺化飲
方藥:苓桂術甘湯
十、風水相搏證(陽水)
概念:風邪外襲,肺失通調(diào)水道,水濕泛溢肌膚。
表現(xiàn):突起眼瞼浮腫,繼而全身+風寒表證或風熱表證。
治法:疏風解表,宣肺利水方藥:越婢加術湯
無表證者,健脾利水,胃苓湯

第三節(jié)   脾胃病辨證
脾的生理病理:
運 化 ——納少、便溏(脾之所有證);腹脹(除脾不統(tǒng)血);浮腫(脾氣、陽虛)
升 清 ——內(nèi)臟下垂(脾虛氣陷證)
統(tǒng) 血 ——出 血(脾不統(tǒng)血證)
喜燥惡濕——便溏、身重、女子帶下
一、脾氣虛證
【概念】脾氣虛證是指由于脾氣不足,運化失職所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亦稱脾失健運證。
【病因病機】1.多因飲食不節(jié);2.勞倦過度;3.憂思日久,損傷脾土,4.稟賦不足,素體虛弱,5.年老體衰

,或大病初愈,調(diào)養(yǎng)失慎等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納少腹脹,便溏,或浮腫
面色淡白或萎黃,或消瘦、或肥胖;
+氣虛證:
舌淡苔白,脈緩或弱
本證以食少腹脹、便溏及氣虛證為主要辨證依據(jù)。
治 法:健脾(益胃)補氣;處 方:參苓白術散加減《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二、脾氣下陷證
【概念】脾氣下陷證是指由于脾氣虧虛,升舉無力而反下陷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中氣下陷證。
【病因病機】1.多由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2.或久泄久痢,或勞累太過,或婦女孕產(chǎn)過多,產(chǎn)后失于調(diào)護等原

因損傷脾氣所造成。
【臨床表現(xiàn)】
脾氣虛證+升清無力
(頭暈目眩,久泄久痢,便意頻數(shù);脘腹墜脹,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
本證以脾氣虛證與內(nèi)臟下垂并見為審證要點。
治 法:健脾益氣升提; 處 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脾胃論》
三、脾陽虛證
【概念】脾陽虛證是指脾陽虛衰,失于溫運,陰寒內(nèi)生所表現(xiàn)的虛寒證候。又稱脾虛寒證。
【病因病機】1.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fā)展而成;2.飲食失調(diào),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3.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臨床表現(xiàn)】
脘腹隱痛,喜暖喜按,納少腹脹,便溏,
或浮腫,小便不利
或帶下清稀量多,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陽虛
本證以氣虛證與虛寒之象并見為辨證要點。
治 法:溫陽健脾 處 方:理中丸加減 《傷寒論 》
四、脾不統(tǒng)血證
【概念】脾不統(tǒng)血證是指由于脾氣虛弱,不能統(tǒng)攝血液,而致血溢脈外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氣不攝血

證。
【病因病機】1.多由久病氣虛;2.勞倦過度,損傷脾氣,以致氣虛統(tǒng)血失權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出 血 癥(便血、尿血、衄血、崩漏、月經(jīng)量多)
+氣血虛證(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黃,舌淡,脈細無力)
本證以脾氣虛證和出血并見為審證要點。
治 法:健脾益氣攝血;    處 方:歸脾湯加減 《濟生方》
五、寒濕困脾證
【概念】寒濕困脾證是指由于寒濕內(nèi)盛,中陽受困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濕困脾陽證、寒濕中阻證。在六經(jīng)

辨證中,一般歸屬于太陰病證。
【病因病機】1.飲食失節(jié),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停滯中焦;2.冒雨涉水,久居潮濕,氣候陰雨,寒濕內(nèi)侵傷

中;3.嗜食肥甘,濕濁內(nèi)生,困阻中陽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納少便溏,脘腹痞悶脹痛;
嘔惡身重;
或身目發(fā)黃,晦暗如煙薰;
或浮腫、尿少;
或婦女白帶清稀量多;
舌淡胖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或沉細
本證以脾胃納運功能障礙及寒濕內(nèi)盛的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 法:散寒利濕,溫運脾陽;處 方:胃 苓 湯《丹溪心法》或茵陳術附湯 《醫(yī)學心悟》 (茵陳,白術,

附子,肉桂,干姜,炙草)
附:寒濕困脾證與脾陽虛證之鑒別
相同點:脘腹冷痛、納呆、腹瀉、浮腫、帶下等脾運失職、中陽不振的表現(xiàn)。不同點:
脾陽虛證是虛寒證 ,故有少氣神疲乏力,腹痛喜按,脈沉遲無力等虛證表現(xiàn)。是寒濕內(nèi)生,以虛為主。
寒濕困脾證為寒實證,故其腹痛不喜按,并有泛惡欲吐,苔白膩等濕邪內(nèi)阻的表現(xiàn)。是寒濕外侵,以實邪

為主。
附:濕熱蘊脾證與寒濕困脾證之鑒別
相同點:脘腹痞悶,納呆嘔惡,肢困便溏等濕邪阻遏中焦的表現(xiàn)。不同點:
濕熱蘊脾證是濕中夾熱,故見身熱不暢,渴不欲飲,身目鮮黃、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寒濕困脾證則是濕中夾寒,故見腹痛喜溫,口淡不渴、身目黃而晦暗,苔白膩等。
六、濕熱蘊脾證
【概念】濕熱蘊脾證是指由于濕熱內(nèi)蘊中焦,脾胃納運功能失職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中焦?jié)駸嶙C、脾胃濕

熱證。
【病因病機】1.多因感受濕熱之邪;2.過食辛熱肥甘,或嗜酒無度,釀成濕熱,內(nèi)蘊脾胃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脘腹痞悶,納呆便溏;
嘔惡口苦;
頭身困重,身熱不揚;
或面目身黃,鮮明如橘皮;
尿短黃;
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本證以脾胃運化功能障礙及濕熱內(nèi)蘊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 法:清熱利濕運脾;處 方: 三 仁 湯《溫病條辨》、茵陳蒿湯《傷寒論》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
附:濕熱蘊脾證與腸道濕熱證之鑒別
相同點:身熱、便溏、溲黃,舌紅苔白膩,脈濡數(shù)的癥狀。不同點:
濕熱蘊脾證病在中焦,脘腹悶脹,納呆嘔惡表現(xiàn)突出 ;
腸道濕熱證則病在大腸,以腹痛、暴注下泄或下利膿血為主要癥狀。

第四節(jié)    辨肝病證候
肝的生理病理:
肝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
痰核、癭瘤、瘰疬;
口苦,厭食,腹脹,黃疸;
煩躁或抑郁、脅脹;頭痛
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乳房脹痛;男子排精異常。
肝主藏血:
頭、目、筋脈失于濡養(yǎng)(頭暈目澀、夜盲;筋脈拘急、麻木)
動風(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抽搐、角弓反張)
一、肝血虛證
【概念】肝血虛證是指由于肝血不足,所系組織器官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脾胃虛弱,化源不足;2.因失血、久病,營血虧虛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頭暈目眩,或夜盲;肢體麻木,手足震顫,肌肉瞤動,爪甲不榮
或見婦女月經(jīng)量少,色淡,甚則閉經(jīng)
+血虛
本證以筋脈、目、爪甲失于濡養(yǎng)的見癥及血虛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法:養(yǎng)血補血;方藥:四物湯
附:肝血虛證與心血虛證的鑒別
二者均有面、唇、甲、舌淡白,脈細等血虛失榮的臨床表現(xiàn)。不同之處是
肝血虛證以筋、目失養(yǎng)及婦女血海空虛的肢麻振顫、視物不清、經(jīng)少經(jīng)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
心血虛證以神失其養(yǎng)所致的心悸失眠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二、肝陰虛證
【概念】肝陰虛證是指由于肝之陰液虧損,陰不制陽,虛熱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由情志不遂,氣郁化火,火灼肝陰;2.溫熱病后期,耗傷肝陰;3.腎陰不足,水不涵木,

致使肝陰不足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頭暈眼花,目澀,視力減退,手足蠕動,脅肋隱隱灼痛;
+陰虛
舌紅少津,脈弦細而數(shù)。
本證以頭目、筋脈、肝絡失于滋潤的見癥及陰虛內(nèi)熱的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療:養(yǎng)陰柔肝;方藥:一貫煎或左歸丸
三、肝郁氣滯證
   【概念】肝郁氣滯證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異常,疏泄不及而致氣機郁滯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肝氣郁結

證,簡稱肝郁證。
【病因病機】1.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擾,阻遏肝脈,致使肝氣失于疏泄、條達

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脹滿竄痛,善太息;
咽部異物感,或癭瘤,或瘰疬,或脅下癥塊,
婦女乳房脹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甚則閉經(jīng),
舌苔薄白,脈弦或澀
病情輕重與情志變化關系密切。
本證以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脹痛、竄痛,或婦女月經(jīng)失調(diào)等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療:疏肝解郁;方藥:柴胡疏肝散
附:肝氣郁結與肝氣橫逆二證的鑒別
二者都是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病變,均有肝經(jīng)所過部位的脹痛及情志變化。其不同在于:
肝氣郁結證是疏泄不及,臨床以精神抑郁、善太息為特征。
肝氣橫逆證是疏泄太過,先本經(jīng)發(fā)病進而橫逆犯胃到脾,故臨床以暴躁易怒,胸脅竄痛,并伴有脘腹脹痛

,呃逆嘔惡等脾胃失其健運的臨床表現(xiàn)為特征。
四、肝火熾盛證
【概念】肝火熾盛證是指由于肝經(jīng)火盛,氣火上逆,而表現(xiàn)以火熱熾盛于上為特征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2.因火熱之邪內(nèi)侵,或他臟火熱累及于肝以致肝膽氣火上逆所致

。
【臨床表現(xiàn)】
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干,耳鳴,急躁易怒, (氣火上逆)
或脅肋灼痛,或不寐或惡夢紛紜,或吐血、衄血,脈弦數(shù)
+熱象(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黃短,舌質(zhì)紅,苔黃,)
本證以肝經(jīng)循行部位表現(xiàn)的實火熾盛癥狀為審證要點。
治法:清肝瀉火;方藥:丹梔逍遙散或龍膽瀉肝湯
心火亢盛、肺熱熾盛、胃火亢盛、肝火熾盛四證鑒別表

類    型 相   同   癥 不     同     癥
心火亢盛 惡熱喜冷、面紅耳赤、煩渴飲冷、身熱躁擾、小便黃少、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而干脈數(shù)而有力 煩

躁不眠、甚則狂譫神昏、舌尖紅絳、口舌生瘡
肺熱熾盛 咳喘鼻煽、痰黃稠、胸痛或咽喉紅腫熱痛
胃火亢盛 胃酸灼痛、消谷善饑、口臭牙齦紅腫熱痛
肝火熾盛 頭暈脹痛、耳鳴如潮、胸脅灼痛,脈弦數(shù)

五、肝陽上亢證
【概念】肝陽上亢證是指由于肝腎陰虧于下,肝陽亢擾于上所表現(xiàn)的上實下虛證候。
【病因病機】1.因惱怒所傷,氣郁化火,火熱耗傷肝腎之陰;
2.因房勞所傷、年老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致使肝陽偏亢;3.素體陽盛,性急多怒,肝陽偏旺,形成本證。
【臨床表現(xiàn)】
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失眠多夢,急躁易怒;(陽亢于上)
或見腰膝酸軟,或見頭重腳輕,
舌紅少津,脈弦或弦細數(shù)。
本證以頭目眩暈、脹痛,頭重腳輕,腰膝酸軟等為審證要點。
治法:平肝潛陽;方藥:天麻鉤藤飲
六、肝風內(nèi)動證
肝風內(nèi)動證是對內(nèi)生之風的病機、病狀的概括。“內(nèi)風”所以冠以“肝”,這是由于內(nèi)風之生成與內(nèi)臟陰陽失調(diào)

有關,特別與肝的關系更為密切?!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分^:“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肝風內(nèi)動證則是泛指患者出現(xiàn)眩暈欲仆、抽搐、震顫等具有"動搖"特點為主的一類證候。
(一)肝陽化風證
【概念】肝陽化風證是指由于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所導致的一類動風證候。
【病因病機】1.多由情志不遂,氣郁化火傷陰,2.素有肝腎陰虧;陰不制陽,陽亢日久,亢極化風,從而形

成本虛標實、上實下虛的動風之證。
【臨床表現(xiàn)】
動風+肝陽上亢
頭搖,或見肢體震顫,項強,(動風)
或見語言謇澀,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強不語。(風痰阻絡)
頭目脹痛,眩暈耳鳴,面赤,急躁易怒,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紅,苔白或膩,脈弦細有力
本證以平素即有頭暈目眩等肝陽上亢之狀,而又突見動風之象,甚或卒然昏倒,半身不遂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平肝熄風;方藥:天麻鉤藤飲
(二)熱極生風證
【概念】熱極生風證是指由于邪熱熾盛,傷津耗液,筋脈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動風證候。在衛(wèi)氣營血辨證中,歸

屬血分證。
【病因病機】1.外感溫熱病中,因邪熱亢盛,燔灼心肝二經(jīng)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高熱、神昏+動風(實)
手足抽搐,頸項強直,兩目上視,角弓反張,牙關緊閉;
舌質(zhì)紅絳,苔黃燥,脈弦數(shù)。
本證以高熱兼見動風之象為審證要點。
治法:清熱熄風;方藥:紫血丹等
(三)陰虛動風證
【概念】陰虛動風證是指由于陰液虧虛,筋脈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動風證候。
【病因病機】1.因外感熱性病后期,陰液耗損;2.內(nèi)傷久病,陰液虧虛,致使筋脈失養(yǎng)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動風(虛)+肝陰虛
手足蠕動,震顫,或肢體抽搐;
(眩暈耳鳴,潮熱顴紅,口燥咽干,形體消瘦,舌紅少津,脈弦細數(shù))。
本證以手足蠕動、眩暈等動風癥狀兼有陰虛之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法:滋陰熄風;方藥:鎮(zhèn)肝熄風湯
(四)血虛生風證
【概念】血虛生風證是指由于血液虧虛,筋脈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動風證候。多見于內(nèi)傷雜病。
【病因病機】1.久病血虛,或因急性、慢性失血,而致營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動風(虛)+肝血虛
手足震顫,肌肉瞤動,肢體麻木;
(眩暈耳鳴,面色無華,爪甲不榮,舌質(zhì)淡白,脈細、弱)。
本證以肢麻振顫、眩暈等動風癥狀,兼見血虛的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第五節(jié)   辨腎病證候
腎的生理病理:  
主藏精:生長、發(fā)育、生殖機能異常;
主水液:水腫、少尿;
主納氣 :呼吸表淺、動則氣喘;
主骨生髓:小兒囟門遲閉、骨軟無力、老年人骨質(zhì)脆弱、腰膝酸軟、足跟痛
華在發(fā):脫發(fā)、發(fā)白;
開竅于耳:耳鳴、耳聾
一、腎陽虛證
【概念】腎陽虛證是指由于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xiàn)的一類虛寒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素體陽虛;2.年老命門火衰,3.久病傷陽,它臟累及于腎,3.房事太過,日久損及腎陽

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腰膝酸冷或痛、性欲減退、夜尿增多
面色晃白,或黎黑,精神萎靡,
或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
或畏寒肢冷,或小便清長,
或久瀉不止,五更泄
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
本證以性與生殖機能減退,二便失司,并伴見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等虛寒之象為審證要點。
治 法: 溫補腎陽;處 方: 金匱腎氣丸或右歸飲
二、腎虛水泛證
【概念】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水濕泛溢之證
范 疇 :水 腫    
【臨床表現(xiàn)】
浮腫,腰以下尤甚,尿少或心悸咳喘、腹脹
腰膝酸冷,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治法 :溫腎壯陽,化氣行水;處方:真 武 湯
三、腎陰虛證
【概念】腎陰虛證是指由于腎陰虧損,失于滋養(yǎng),虛熱內(nèi)生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虛勞久病,耗損腎陰;2.溫熱病后期,消灼腎陰;3.房事不節(jié),情欲妄動,陰精內(nèi)損,

皆可導致腎陰虛損。
【臨床表現(xiàn)】
眩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齒搖發(fā)脫
男子遺精
女子經(jīng)少、經(jīng)閉,或崩漏
+陰虛證  
本證以腰膝酸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jīng)失調(diào),并伴見虛熱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滋陰補腎;處方:六味地黃丸
附:心陰虛、肺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四證鑒別表
證 候 相同癥狀 不同癥狀
心陰虛 潮熱盜汗、顴紅、五心煩熱咽干消瘦、溲赤便干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shù) 心悸、失眠、健忘
肺陰虛 咳嗽、痰少或干咳甚則咯血、聲音嘶啞
肝陰虛 頭暈目澀、耳鳴如蟬、視力減退、手足蠕動、脅肋隱痛
腎陰虛 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遺精、經(jīng)少經(jīng)閉或崩漏,發(fā)脫齒落


四、腎精不足證
【概念】腎精不足證是指由于腎精虧損,表現(xiàn)以生長發(fā)育遲緩,生殖機能低下,早衰為主癥的一類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先天稟賦不足;2.后天失養(yǎng),元氣不充;
3.因久病勞損,房事不節(jié),耗傷腎精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小兒發(fā)育遲緩,身體矮小,囟門遲閉,骨骼痿軟,智力低下;
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jīng)閉不孕,性機能低下;
成人早衰,耳鳴耳聾,健忘恍惚,神情呆鈍,兩足痿軟,動作遲鈍,發(fā)脫齒搖,
舌淡,脈弱
本證多以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成人生殖機能低下及早衰而且無明顯的寒象與熱象為診斷要點。
治法:補益腎精;處方:河車大造丸
附:腎精不足證與腎陰虛證、腎陽虛證的區(qū)別:
      腎精不足證與腎陰虛證雖均為腎之陰精不足所致,而且皆為虛證,但腎陰虛必兼陰虛內(nèi)熱之表現(xiàn),而

腎精虧損卻無虛熱之變。
     腎精不足證與腎陽虛證均有生殖及生長發(fā)育障礙,但腎陽虛兼有虛寒表現(xiàn),而前者卻無明顯寒象。
五、腎氣不固證
    【概念】腎氣不固證是指由于腎氣虧虛,封藏固攝功能失職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因年高體弱,腎氣虧虛;2.先天稟賦不足,腎氣不充;3.久病勞損,耗傷腎氣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小便頻數(shù),或尿后余瀝,或遺尿,尿失禁,夜尿增多
男子滑精早泄
女子帶下清稀或胎動不安
神疲乏力,耳鳴腰酸
舌淡苔白,脈弱
本證以膀胱或腎不能固攝的臨床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法:補腎固攝;處方:縮泉丸、金鎖固精丸、泰山磐石丸
附:腎氣不固證與腎陽虛證的區(qū)別:   
相同點:面白、腰酸耳鳴、小便異常、生殖障礙等癥狀。不同點:
腎氣不固證突出尿、精、帶、胎失于固攝的癥狀,而且無明顯寒象。
腎陽虛證突出表現(xiàn)為陽虛內(nèi)寒的特征。如腰及下肢冷痛,畏寒肢冷,陽萎精冷,宮寒不孕,下利清谷,尿

少水腫等失于溫養(yǎng)的功能。

附加:腎不納氣證
【概念】是指由于腎氣虛衰,降納無權,表現(xiàn)以短氣喘息為主的證候。又稱肺腎氣虛證。
【病因病機】1.因久病咳喘,耗傷肺氣,病久及腎;2.勞傷太過;3.先天元氣不足,老年腎氣虛,致使腎氣

不足,納氣無權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喘息短氣,呼多吸少,動則喘息尤甚,或見語聲低怯,自汗乏力,或見腰膝酸軟,或見舌淡脈弱,或喘息

加劇,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脈大無根,或氣短息促,面赤心煩,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shù)
本證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動則益甚和肺腎氣虛表現(xiàn)為辨證要點。
    附: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腎氣不固、腎不納氣)四證鑒別表
證候 相同癥狀 不同癥狀
心 氣 虛 面唇淡白、氣短
神疲乏力、頭暈
自汗、動則諸癥加劇、舌淡嫩、
脈虛 心悸怔忡、胸悶
肺 氣 虛 咳喘無力、痰清稀、自汗惡風易患感冒
脾 氣 虛 納少、腹脹、便溏、或消瘦、或浮腫


虛 腎氣不固 腰酸耳鳴、尿頻、遺尿、余瀝不盡、滑精、帶盛、月經(jīng)淋漓,胎動易滑
腎不納氣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腰酸耳鳴


第六節(jié)    辨腑病證候
一、胃氣虛證
【概念】胃氣虛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隱痛或痞脹、喜按,食少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
【病因病機】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久病失養(yǎng)、他臟累及損傷胃氣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胃脘隱痛或痞脹,食欲不振,噯氣,面色萎黃+氣虛證
二、胃陽虛證
【概念】陽氣不足,胃失溫煦,以胃脘冷痛、喜溫喜按,畏冷肢涼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虛寒證候。
【病因病機】飲食不節(jié)、過食寒涼、久病失養(yǎng)、他臟累及損傷胃陽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胃脘冷痛、喜溫喜按,食后緩解,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
+陽虛證
三、胃陰虛證
【概念】胃陰虛證是指由于胃陰不足,胃失濡潤、和降所表現(xiàn)的證候。虛熱證不明顯者,常稱胃燥津虧證


【病因病機】1.多因溫熱病后期,胃陰耗傷;2.情志郁結,氣郁化火,灼傷胃陰;3.因吐瀉太過,傷津耗液

;4.過食辛辣、香燥之品,或用溫燥藥物太過,耗傷胃陰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胃脘隱痛,灼痛,饑不欲食,或嘈雜,干嘔,呃逆
+陰虛證
本證以胃失和降見癥與陰虧失潤的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
治 法:滋陰養(yǎng)胃;處 方:益胃飲(《溫病條辨》)
四、胃熱熾盛證
【概念】胃熱熾盛證是指由于胃中火熱熾盛,胃失和降 而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又簡稱胃熱證、胃火證,或胃

實熱證。
【病因病機】1.因過食辛辣溫燥之品,化熱生火,2.情志不遂,氣郁化火犯胃,3.邪熱犯胃,以致胃火過旺

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或消谷善饑或齒衄,牙齦腫痛
+實熱證 : 渴喜冷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治 法:清胃瀉火;處 方: 清 胃 散《蘭室秘藏》玉 女 煎《景岳全書》
本證以胃脘灼熱疼痛及實火內(nèi)熾見癥為審證要點。
五、寒滯胃腸證
【概念】寒滯胃脘證是指由于寒邪侵犯胃腸,表現(xiàn)以脘部冷痛為主癥的實寒證候。簡稱胃寒證。
【病因病機】1.過食生冷;2.脘部受冷,以致寒凝胃脘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脘腹冷痛拘急,痛勢急劇,得熱痛減,嘔 惡
+實寒證(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舌苔白潤,脈沉緊或弦緊)。
本證以脘部冷痛及實寒證為審證要點。
治 法:溫陽散寒,調(diào)氣止痛;處 方:良 附 丸《良方集腋》合正氣天香散《保命歌括》(烏藥,香附,干

姜,紫蘇,陳皮)
六、食滯胃腸證
【概念】食滯胃腸證是指由于飲食停滯胃腸,以脘腹脹滿疼痛,嘔瀉酸餿腐臭為主癥的證候。亦稱食滯胃

脘證。
【病因病機】1.多因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2.因素體胃氣虛弱,稍有飲食不慎即可成滯。
【臨床表現(xiàn)】
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厭食,噯腐吞酸,或嘔吐酸腐食物,吐后脹痛得減;
或見腸鳴腹痛,瀉下不爽,便臭如敗卵,舌苔厚膩,脈滑或沉實。
本證以脘腹脹滿疼痛,嘔吐酸腐食臭為審證要點。此外,注意詢問有無傷食病史。
七、胃腸氣滯證
【概念】指胃腸氣機阻滯,以胃脘脹痛走竄、噯氣、腸鳴、矢氣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
【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走竄不定,痛而欲瀉,瀉而不爽,噯氣、腸鳴、矢氣后痛減;或無腸鳴、矢氣而

脹痛加劇,或大便秘結,苔厚,脈弦。
八、蟲積腸道證
【概念】蟲積腸道證,是指蛔蟲等積滯腸道而表現(xiàn)的證候。多因誤食不潔的瓜果、蔬菜等,蟲卵隨飲食入

口,在腸道內(nèi)繁殖孳生所致。
【臨床表現(xiàn)】胃脘嘈雜,面黃形瘦,時作腹痛,或嗜食異物,大便排蟲,睡中齘齒,或鼻癢,面部出現(xiàn)白

色蟲斑,白晴見藍斑,或突發(fā)腹痛,按之有條索狀,甚至劇痛而汗出肢厥,嘔吐蛔蟲。
九、腸熱腑實證
    【概念】腸熱腑實證是指由于邪熱入里,與腸中糟粕相搏,燥屎內(nèi)結所表現(xiàn)的里實熱證候。在六經(jīng)辨證

中稱為陽明腑實證。
【病因病機】1.多因邪熱熾盛,汗出過多,2.誤用發(fā)汗,津液外泄,致使腸中干燥,里熱更甚,燥屎內(nèi)結而

成。
    【臨床表現(xiàn)】高熱,或日晡潮熱,臍腹部硬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氣味惡臭,汗出口

渴,甚則神昏譫語、狂亂,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脈沉數(shù)有力,或沉實有力。
本證以腹?jié)M硬痛 、便秘及里熱熾盛見癥為審證要點。
十、腸燥津虧證
    【概念】腸燥津虧證是指由于大腸陰津虧虛,傳導不利,表現(xiàn)以大便燥結,排便困難為主癥的證候。
【病因病機】1.因素體陰虧,或年老而陰血不足,2.吐瀉、久病、溫熱病后期等耗傷陰液,3.因失血、婦女

產(chǎn)后出血過多,以致陰血津液虧虛 、大腸失于濡潤所致。
    【臨床表現(xiàn)】大便秘結,干燥難下,數(shù)日一行,口干,或口臭,或伴見頭暈,舌紅少津,苔黃燥,脈細

澀。
本證以大便燥結、難以排出及津虧失潤見癥為審證要點。
十一、腸道濕熱證
【概念】腸道濕熱證是指由于濕熱侵犯腸道,傳導失職,表現(xiàn)為以泄瀉下痢為主的證候。亦稱大腸濕熱癥

。
【病因病機】1.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濕熱邪,侵犯腸道,2.飲食不潔,致使?jié)駸岱x濁之邪蘊結腸道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瀉,
色黃而穢臭,肛門灼熱,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 法   清熱利濕解毒   處 方   白頭翁湯、葛根芩連湯
十二、膀胱濕熱證
【概念】膀胱濕熱證是指由于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所表現(xiàn)的以小便異常為主癥的一類證候。在三焦辨

證中屬下焦病證范疇。
【病因病機】1.多因外感濕熱之邪,侵及膀胱;2.飲食不節(jié),滋生濕熱,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氣化功能失常

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尿頻尿急,小腹脹痛,尿道灼痛;
小便黃赤短少,或渾濁,或尿血,或有砂石,可伴有發(fā)熱,或見腰部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本證以尿頻尿急,排尿灼痛,并伴見濕熱之象為審證依據(jù)。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處方:八 正 散、小薊飲子、石葦散
附:膀胱濕熱證與小腸實熱證的區(qū)別:
二者均以尿頻尿急,尿道灼痛為主癥。不同之處是
小腸實熱證是心火下移小腸,故必有煩渴失眠,口舌生瘡等兼證。
膀胱濕熱證病在膀胱,與腎相表里,故常伴有發(fā)熱腰痛等癥狀。
十三、膽郁痰擾證
【概念】膽郁痰擾證是指由于痰熱內(nèi)擾,膽失疏泄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情志憂郁,氣郁化火,灼津為痰,痰熱互結,內(nèi)擾心膽,致膽氣不寧,心神不安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膽怯易驚,或見驚悸不寧;
失眠多夢,煩躁不安;
胸脅悶脹,善太息,或頭暈目眩,口苦,嘔惡,或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本證以驚悸失眠,眩暈,苔黃膩為審證要點。
治法:清化熱痰;方藥:溫膽湯
附:膽郁痰擾證與痰火擾神證的鑒別:
兩證均為痰熱內(nèi)盛之證,都有頭暈失眠、煩躁、心悸、胸悶,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數(shù)的癥狀。不同的

是,
從病因而言,膽郁痰擾證僅以七情內(nèi)傷、氣郁化熱,而痰火擾神尚有外感熱邪夾痰內(nèi)擾。
從病機看,膽郁痰擾,病位主要在膽,熱象不重;痰火擾心,病位重在心,火熱較重。所以膽郁痰擾證以

驚悸失眠、胸脅悶脹為主癥 ;痰火擾神則多見狂躁譫語、神志錯亂等較嚴重的神志異常癥狀。


第七節(jié)     臟腑兼病辨證

     凡兩個或兩個以上臟腑同時發(fā)病者,稱為臟腑兼病。
一、心腎不交證
【概念】心腎不交證是指由于心腎水火既濟失調(diào)所反映的心腎陰虛陽亢(火旺)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思慮勞神太過,或情志憂郁,郁而化火,耗傷心腎之陰;2.因虛勞久病,房事不節(jié)等導

致腎陰虧耗,虛陽亢動,上擾心神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心神被擾)
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遺精(腦髓失養(yǎng))
陰虛證
本證以驚悸失眠,多夢遺精,腰膝酸軟,伴見陰虛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滋陰清熱,交通心腎;處方:天王補心丹或黃連阿膠湯合六味地黃丸
附:心腎不交證與心陰虛證、腎陰虛證的區(qū)別
心腎不交證與心陰虛證均有心悸失眠及陰虛內(nèi)熱的癥狀,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尚兼有腎水不足的腰酸耳鳴,

遺精癥狀,而心陰虛證則無此癥狀。
腎陰虛證與心腎不交證的區(qū)別是無心火偏亢的征象,雖然也有心悸失眠,但比較輕微或無,而心腎不交證

則以心悸失眠為主癥。
二、心腎陽虛證
【概念】心腎陽虛證是指由于心腎陽氣虛衰,溫運無力,致血行瘀滯,水濕內(nèi)停所表現(xiàn)的虛寒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心陽虛衰,病久及腎;2.因腎陽虧虛,氣化失權,水氣上泛凌心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心陽虛     心悸怔忡,胸悶氣喘,唇甲青紫
腎陽虛     浮腫,小便不利,腰膝酸冷
陽 虛     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脈弱
本證以心悸怔忡,肢體浮腫,并伴見虛寒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溫補心腎,化氣行水;處方:保元湯合真武湯
三、心肺氣虛證
【概念】是指由于心肺兩臟氣虛,表現(xiàn)以心悸、咳喘為主癥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久病咳喘,耗傷肺氣,波及于心;2.因老年體虛,勞倦太過等,生氣之源虧乏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心氣虛)
咳喘胸悶,動則尤甚,痰液清稀(肺氣虛 )              
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頭暈(氣虛證 )
舌淡苔白,脈弱或結或代
本證以咳喘,心悸,并伴見氣虛的表現(xiàn)為辨證要點。
治法:補益心肺;處方:保元湯(合 六君子湯)
四、心脾兩虛證
【概念】心脾兩虛證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虛氣弱而表現(xiàn)的心神失養(yǎng),脾失健運、統(tǒng)血的虛弱證候。
【病因病機】1.因久病失調(diào);2.思慮過度;3.因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4.因慢性失血,血虧氣耗,漸而導致

心脾氣血兩虛。
【臨床表現(xiàn)】
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心血虛 )
納少,腹脹,便溏;或肌衄(脾氣虛 )
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女子月經(jīng)量少色淡、淋漓不盡,(氣血不足 )
舌淡嫩,脈弱
本證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脹,慢性出血,并伴見氣血虧虛的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治法:補益心脾;處方:歸

脾 湯
附:心脾兩虛證與脾不統(tǒng)血證的區(qū)別:
    二者均有脾氣虛和慢性失血的癥狀。不同之處是脾不統(tǒng)血證出血是主癥而無明顯的心血不足癥狀;心脾

兩虛證則必有心悸失眠的心神失養(yǎng)的癥狀,而其出血是或見癥。
五、心肝血虛證
【概念】心肝血虛證是指由于心肝兩臟血虧,表現(xiàn)出心神及所主官竅組織失養(yǎng)為主的血虛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思慮過度,暗耗心血;2.失血過多,或脾虛化源不足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心血虛   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
肝血虛   爪甲不榮,視物模糊或夜盲、或肢麻、震顫,肌肉瞤動、或月經(jīng)量少色淡,甚則閉經(jīng)
血 虛   頭暈目眩,面白無華,舌淡白,脈細
   本證以神志、目、筋、爪甲失養(yǎng)之狀,并伴見血虛之象為審證要點。
治法:滋補心肝;處方:圣愈湯合補肝湯
六、脾肺氣虛證
【概念】脾肺氣虛證,是指由于脾肺兩臟氣虛,出現(xiàn)脾失健運,肺失宣降的虛弱證候。
【病因病機】多因久病咳喘,耗傷肺氣,子病及母,或飲食不節(jié),脾胃受損,累及于肺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脾氣虛 納少,腹脹,便溏,或浮腫
      肺氣虛 久咳氣喘,痰液清稀
      氣虛證 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
      舌淡苔白滑,脈弱
本證以食少便溏,咳喘短氣,伴見氣虛之象為辨證要點。
治法:健脾益肺;處方:六君子湯
七、肺腎陰虛證
【概念】指肺腎之陰液虧損,虛火內(nèi)擾,肺失清肅,腎失滋養(yǎng)的虛熱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燥熱、癆蟲耗傷肺陰,病久及腎;2.久病咳喘,肺陰虧損,累及于腎;3.房勞太過,腎

陰耗傷,不能上滋肺金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肺陰虛   干咳,或痰少而粘,難咯出;或痰中帶血,音啞
腎陰虛   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經(jīng)少、經(jīng)閉,崩漏
陰 虛
本證以咳嗽少痰,腰膝酸軟,遺精,并伴見虛熱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滋補肺腎;處方:百合固金湯合六味地黃丸
八、肝火犯肺證
【概念】肝火犯肺證是指由于肝經(jīng)氣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肅所表現(xiàn)的證候。按五行理論又稱"木火刑金"

證。
【病因病機】1.多因郁怒傷肝,氣郁化火;2.邪熱蘊結肝經(jīng),上犯于肺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肝 火 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口苦,頭暈脹痛,面紅目赤
肺 熱 咳嗽,痰黃稠,甚則咳血
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本證以咳嗽,或咳血,胸脅灼痛,易怒,并伴見實火內(nèi)熾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清肝瀉肺;處方:黛蛤散合瀉白散
附:肝火犯肺證與燥邪犯肺,熱邪壅肺,肺陰虛證的區(qū)別:
     肝火犯肺證是指由于肝經(jīng)氣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肅所表現(xiàn)的證候。按五行理論又稱"木火刑金"證。

多因郁怒傷肝,氣郁化火,或邪熱蘊結肝經(jīng),上犯于肺所致。本證以咳嗽,或咳血,胸脅灼痛,易怒,并

伴見實火內(nèi)熾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九、肝膽濕熱證
【概念】肝膽濕熱證是指由于濕熱蘊結肝膽,疏泄功能 失職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1.多因感受濕熱之邪,或嗜食肥甘,濕熱內(nèi)生;2.由脾胃納運失常,濕濁內(nèi)生,土壅侮木,致

使?jié)駸崽N阻肝膽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脅肋灼熱脹痛,口苦,厭食腹脹,泛嘔,大便不調(diào);
或身目發(fā)黃,鮮如桔色,
或見寒熱往來,
或帶下色黃穢臭,陰部瘙癢或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熱痛;
或見小便短赤,或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本證以脅肋脹痛,厭食腹脹,身目發(fā)黃,陰部瘙癢及濕熱內(nèi)蘊征象為審證要點
治法:清熱利濕;方藥:茵陳蒿湯
附:肝膽濕熱證與濕熱蘊脾證的鑒別:
二者均可以出現(xiàn)面目一身俱黃,鮮如桔色的黃疸,二者必須認真鑒別。
濕熱蘊脾證病變部位在中焦,以脘腹痞脹,嘔惡厭食,便溏不爽等運化功能障礙為主證。
肝膽濕熱證以肝膽疏泄障礙,膽汁外溢的脅肋脹痛灼熱,口苦泛惡,或寒熱往來等癥狀為特征。在臨床常

見濕熱蘊脾證,郁蒸肝膽而轉化為肝膽濕熱證。
十、肝胃不和證
【概念】肝胃不和證是指由于肝氣郁滯,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表現(xiàn)以脘脅脹痛為主的證候。又稱肝氣犯

胃證、肝胃氣滯證。
【病因病機】多因情志不舒,肝氣郁結,橫逆犯胃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氣滯胃脘    脘脅脹悶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
肝    郁 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納少
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shù)
本證以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呃逆噯氣為審證要點。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處方:四逆散合半夏瀉心湯
附:肝郁脾虛證與肝胃不和證的區(qū)別:
     二者均為肝失疏泄,橫逆犯中所致,均有抑郁易怒,胸脅脹痛及納少的癥狀。
    不同之處是肝郁脾虛以脾失健運為主,故以腹痛腸鳴,腹瀉不爽為主癥 ;肝胃不和證是以胃失和降為主,故以脘脹、嘔惡、呃逆、噯氣、嘈雜等胃氣上逆為主癥。
十一、肝郁脾虛證
【概念】肝郁脾虛證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而表現(xiàn)以胸脅脹痛、腹脹、便溏等為主癥的證候。又稱肝脾不和證。
【病因病機】1.多因情志不遂,郁怒傷肝,肝失條達而橫乘脾土;2.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而反侮于肝,肝失疏泄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肝    郁 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胸脅脹痛,脾失健運 納少腹脹,便溏,乘脾 腸鳴矢氣,排便不爽或腹痛作瀉,瀉后痛減或大便溏結不調(diào),舌苔白,脈弦或緩本證以胸脅脹滿,腹痛腸鳴,納呆便溏為審證依據(jù)。治法:疏肝健脾;處方:逍遙散或痛瀉要方
附:肝郁脾虛證與肝胃不和證的區(qū)別:
     均為肝失疏泄,橫逆犯中所致,均有抑郁易怒,胸脅脹痛及納少的癥狀。
     不同之處是肝郁脾虛以脾失健運為主,故以腹痛腸鳴,腹瀉不爽為主癥 ;肝胃不和證是以胃失和降為主,故以脘脹、嘔惡、呃逆、噯氣、嘈雜等胃氣上逆為主癥。
十一、肝腎陰虛證
【概念】肝腎陰虛證是指由于肝腎陰液虧虛,陰不制陽,虛熱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在三焦辨證中屬下焦病證。
【病因病機】多因久病失調(diào),陰液虧虛;2.或因情志內(nèi)傷,陽亢耗;3.因房事不節(jié),腎之陰精耗損;4.溫熱病日久,肝腎陰液被劫,皆可導致肝腎陰虛。
【臨床表現(xiàn)】
肝陰虛   頭暈目眩,脅痛。
腎陰虛   耳鳴健忘,腰膝酸軟或遺精 或月經(jīng)量少,失眠多夢。
陰 虛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本證以腰膝酸軟,脅痛,耳鳴遺精,眩暈,并伴見虛熱之象為辨證依據(jù)。
治法:滋補肝腎;處方: 一 貫煎或杞菊地黃丸
附:肝腎陰虛證與肝陽上亢證的區(qū)別:
     二者的病機均為肝腎陰虧,水不涵木,故均有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的癥狀。兩證在臨床上必須認真鑒別。肝陽上亢證雖為腎虧于下,但不具有陰虛內(nèi)熱的癥狀而以肝陽亢逆,氣血上沖的癥狀如面紅目赤,急躁易怒,頭目脹痛較為突出.。肝陽上亢證為上實下虛。肝腎陰虛證則以陰精不足,虛火 內(nèi)擾的顴紅盜汗,五心煩熱較為突出。肝腎陰虛證純屬虛證。
十二、脾腎陽虛證
【概念】脾腎陽虛證是指由脾腎陽氣虧虛,溫化失權,表現(xiàn)以泄瀉或水腫為主癥的虛寒證候。
【病因病機】1.多由脾、腎久病耗氣傷陽;2.久泄久??;3.水邪久踞,以致腎陽虛衰不能溫養(yǎng)脾陽;4.脾陽久虛不能充養(yǎng)腎陽,終則脾腎陽氣俱傷而成。
【臨床表現(xiàn)】
腰膝下腹冷痛,或浮腫,小便不利 ;或久瀉久痢,或五更瀉,完谷不化,面色晃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以瀉痢浮腫,腰腹冷痛,并伴見虛寒之象為審證依據(jù)。治法:溫補脾腎;處方:實脾飲、四 神 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內(nèi)科學歌訣
中醫(yī)診斷學精華匯總(顏之推敲整理)
《陽虛證之病機與癥狀總結》 ..
中醫(yī)內(nèi)科筆記
師傳中醫(yī)筆記(秘)
中醫(yī)內(nèi)科學教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