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大眾理財顧問》
隨著民眾理財熱情的高漲,基金投資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理財渠道。盡管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專家理財,但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基金時也會陷入一些誤區(qū)。看看自己是否犯了以下這些錯誤。
買新基金
基金銷售渠道對新基金的宣傳比較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也是新基金的信息,因此,很多人習慣購買新基金。從理性角度看,新基金的擇時擇股能力缺乏歷史判斷依據,且新基金存在建倉期和封閉期,如果大盤上漲,選擇新基金的收益會落后于老基金;如果大盤下跌,等等再買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樣看來,新基金不是原始股,并不能創(chuàng)造財富神話。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買老基金也許是更理性的選擇。
過度分散
有的投資者持有的基金多達十幾二十只,甚至有的已經忘記自己買的是什么基金了。其實,過多的數量不利于持續(xù)追蹤基金表現,未必能分散投資風險?;鹜顿Y關鍵是選好基金經理,在對基金經理擇時擇股能力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3~5只即可,資金量較大的選擇5~8只也足以分散風險了。
基金凈值寧低勿高
一些投資者談到一些基金時說“凈值太高了,還是找個凈值低點兒的買吧”,其實基金凈值是歷史業(yè)績的累積,凈值高是業(yè)績好或者分紅少的結果,并不影響基金未來的業(yè)績。選擇基金主要看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如果投資能力強,凈值高的基金的凈值可能會一路走高,像華夏大盤精選這樣的高凈值基金,可以算作強者恒強的一個例證。而如果投資能力差,擇時或者擇股能力不慎也可能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有的投資者覺得凈值低的基金收益高,其實核算收益率主要看相對值,不能只看絕對值。以10萬元投資為例,購買10萬份凈值為1元的基金和5萬份凈值為2元的基金,如果收益率達到10%,同樣可以實現1萬元的收益,凈值高低和收益率沒有什么關系。
買不同的基金就能分散風險
有的投資者認為買不同的基金就能分散風險,比如持有3只滬深300基金。3只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跟蹤的同樣是滬深300指數,持有的股票的品種和比例是相同的,價格波動和指數本身一致性較高,完全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有的主動型基金也有這樣的問題,比如某家基金公司的內需增長和增長貳號兩只基金,同一個基金經理掌管,重倉股和持股比例都十分接近,如果投資者買了這兩只基金,依然無法實現分散投資的效果。投資者在買基金時,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基金的狀況,與其買重復基金,不如加倉已有的好基金。
長期投資就是拿著不動
以歷史論英雄
經常有投資者說“這只基金好,掙錢了,那只基金不好,還套著1/3呢”?;鹜顿Y的收益是時點和品種的綜合表現,基金掙錢可能是因為當初介入的點位比較低,而賠錢可能是基金經理投資能力有限。在單邊牛市表現好的基金未必能在震蕩市里表現出色,單純依據絕對收益來判斷基金優(yōu)劣顯然有些偏頗,宥于歷史成本而不做基金投資品種的調整可能會在下一輪行情中錯失先機。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