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為什么老覺的痛苦?總是與周圍的人搞不好關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改不了自己人格上的毛???為何矛盾、沖突總是不斷地升級?這些問題與一個人的生活經驗、、思想方法、修養(yǎng)水平、欲望多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改變自己,就要先從了解自己開始。了解自己的一切缺點,針對缺點去修正;了解自己的一切不足,針對不足去學習、去充實;了解自己的一切優(yōu)點,針對優(yōu)點去培植、去發(fā)揚。了解自己,這是一個人一生的課題。
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人的一輩子的努力。人,有個共通點,很容易了解別人,了解自己卻很難。這是因為我們習慣觀察別人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而卻很少、甚至從不觀察自己的一切想法與動作的真實目的。習慣于我覺的、我認為、我想要…等等,一切皆以我為中心。慢慢的就把那個以我為中心的我,當成了真正的《我》。
要知那個以我為中心的《我》,在現代充滿財富、名譽、地位、權力、情感等等一切外在誘惑環(huán)境的引誘下,早已被自心的貪欲所占據,,不斷將其帶入一個愈來愈狹窄的空間中,這些問題,皆因人眷戀著外在境界的現象,以及自我虛幻不實的諸多假想。一直被自身妄想,妄念的貪執(zhí)心所覆蓋而不自覺,為了所謂的生存、名利、情愛、權力、疲于奔命。看似掌握了種種,殊不知自我早已被種種所掌控,而失去了自我,一直至老,還不覺悟。
想要跳脫于這個巢舊,不再被外在環(huán)境所操控,唯有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并針對那個想去處理,去修正。有朝一日就能了解真正的《我》,獲得真實的《我》,那時就能輕松做自己的主人。
要了解自己,要先看到自己。要從反觀自照下手,才能如實看見。就像用一面鏡子來反照一樣。
怎么看呢?要先了解我們內心的想法變化,可藉由了解佛家的六根本煩惱及二十隨煩惱,來觀照、審查自己。借此真實審查自心的動念,很容易就能看清并了解自己了?,F將六根本煩惱及二十隨煩惱說明于下:
第一、六根本煩惱:
1. 貪:有財、色、名、食、睡五欲,染著五欲之境而不離曰貪;佛法中說貪是對于三有及資具(順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色有、無色有。斷除這三界的種種貪愛,就再也不來三界,叫做不受后有,再也不貪著這三有了。
2. 嗔:忿怒為嗔,使身心熱惱起諸惡業(yè);佛法中說嗔是對于三苦及資具(逆境)憎惡不能忍受??嘤腥啵?br>2-1苦苦:就是身心之苦受。生、老、病、死、怨憎會屬之。
2-2行苦:東西變化無常,我們做不了主。五蘊熾盛苦屬之。
2-3壞苦:就是樂受變壞或得不到。愛別離、求不得苦屬之。
3. 癡:心性暗昧,迷于事理,一切煩惱由之而起。
4. 慢:恃己而凌他;把自己和別人相對比,內心產生高傲的心理,稱為慢。所謂七慢。
4-1 慢:對于不如我的,我輕慢他,這叫“于劣計己勝”
對于和我相等者,我輕慢他,這叫“于等計己等”。
4-2 過慢:對方和我相等的,我以為勝過他,這叫“于等計己勝”或“于勝計己等”。
4-3 慢過慢:對方勝過我,我不承認,反說我勝過他甚多,這叫“于勝計己勝”。
4-4 我慢: 執(zhí)著于五蘊和合的身心,為我與我所,因而驕傲自大,叫做我慢。
4-5 增上慢: 修行者“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苯凶鲈錾下?。
4-6 卑慢: 自甘卑劣的人,對于勝過他的人,以為:“勝過我又該如何?”別人學佛修道,他以為:“我不信佛,還不是照樣過日子?”此為自甘卑劣之慢。
4-7 邪慢:于慢上起邪見,自己無德,反說:“佛菩薩也不過如此”。甚至于不信因果,毀謗三寶,這叫邪慢。
5. 疑:對于諸實理常猶豫不決、猜疑、猜忌之心。
6. 見:見者意見、見解,也可說是思想、觀念。人與人之間,有意見與見解的不同,有思想與理解的各異,這就是見諍。所謂五見。
6-1身見:執(zhí)著世間有個身心是我,稱為“我執(zhí)”。我執(zhí)有兩種:在行為方面的我執(zhí)就是“我慢”;在思想方面的我執(zhí)稱為“我見”,也叫做“身見”。
6-2邊見:又名邊執(zhí)見。邊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謂所得的知見鄙陋,有所偏蔽,執(zhí)常執(zhí)斷,各落一邊。執(zhí)常的知見:以“常”為恒常不變; 執(zhí)斷的知見:以人死一滅永滅,無有生死輪回升沉之事。
6-3邪見:不正的知見,不信正法,認為世間無生果之因,亦無可招之果,故為惡不足懼,為善不足法,此種見解,乃見之最邪者,故名邪見。
6-4戒禁取見:執(zhí)持不正確之戒律。又名“非因計因”。
6-5見取見:見即指前說的“我見、邊見、邪見”。取是取著不舍,乃對前說三不正見,隨執(zhí)一端,以為最勝,即固執(zhí)其所見,一切斗爭依之而起。又這見亦名“非果計果”,即是自己還沒有親證圣果,而妄執(zhí)已得到圣果的錯覺。
第二、二十隨煩惱 :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之煩惱,共有二十個。
1. 小隨煩惱:行相互違,各別生起。
1-1忿:向有情非情之心,令自心憤怒之精神作用;怨恨、生氣。
1-2恨:先忿于所緣之事,數數尋思,懷惡結怨不舍之精神作用。
1-3惱:有惱為亂義;因貪嗔癡等等諸惑而惱亂心神。
1-4害:對于他人有打罵、損惱人之精神作用。(惱后就無悲愍及愛心 )
1-5嫉:即妒忌、憎恨;不能忍受他人之成就、優(yōu)勝而起嗔心。
1-6誑:以種種之手段,使他人抱顛倒知見。(虛偽的夸大,或是以言行假裝有才德,為求名利來欺騙他人)
1-7諂:向他人秘己之內心,表面裝作親愛,并奉承他人,之精神作用。(知道某人能給你利益,就隱藏自己的過失,以便對方相信你,希望能從那兒得到好處。)
1-8覆:恐名譽受損之欲墮,隱藏自造之罪的精神作用。
1-9驕:恃自己之盛事而心高傲。(自己做事有了成就,產生高傲的心理)
1-10慳:慳吝財法不能惠舍。
2. 中隨煩惱:與一切不善心俱起。
2-1無慚:于惡自厭;對自己所做罪惡,反省羞恥自己之精神作用曰慚。
2-2無愧:于過羞他;對自己所做過錯,羞于他人之心作用曰愧。
3. 大隨煩惱:一共有八種,是一切污染心。
3-1不信:對諸法之實體、三寶之諍德與世間之善根,不能信受。
3-2懈?。河跀鄲盒奚浦虏槐M力。
3-3放逸:不警覺煩惱之生起,不約束自心,不守規(guī)矩,放縱它去造業(yè)。
3-4昏沉:使心盲昧、沈郁能障輕安。于所觀境,神志昏暗,不能了知。
3-5失念:舍相入實無分別曰念;心馳散,未攝收,而生邪分別曰失念。
3-6散亂:心恒攀緣六麈之境,并隨境轉,無所定。
3-7掉舉:令心高舉不安靜。(于所觀境,心不安定,?;貞涍^去境)
3-8不正知:未離諸邪倒之妄見,并將之執(zhí)以為真。
當知道、了解六根本煩惱及二十隨煩惱之后,就可以以此來反思、審察、觀照自己。
例如:
第一、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心,里面有些什么?是否太高估了自己,總認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能做的成?是否總是瞧不起他人,總把別人當作是傻瓜一個?是否總是低瞧了自己,認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行?當事情不如己意時,是否就起瞋恨、起腦、害心?看到別人成功,是否就起嫉妒心,是否就起諂曲心?對自己所做的過錯,是否無慚、無愧,是否起覆藏之心?…等。
當我們發(fā)覺自己有這些種種不正之心時,要知就是這些念頭帶給我們煩惱、痛苦的感覺。而一切的紛爭也是皆因此而起。要知原來所有內心的痛苦、傷痕都是自己的心所制造的,也唯有去面對、去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引領自己從苦悶、痛苦的煩惱中解脫出來,亦只有自己才可以使自己支離破碎的心完全痊愈,而成為一顆真、善、美并且光明顯耀的心。
第二、當我們在日常生活,與人交往之中,每天都會看到、聽到別人對自己或對他人的評語、動作。這時就要反觀自照,是否樂意聽人家對自己恭維、諂媚等綺麗的言語?是否樂意聽人家是非?更甚者,聽到人家批判別人的不好或壞話,就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是否一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就惱怒、嗔恨、忿怨或是就因此感到沮喪、懊惱、痛苦?
這時如果能好好觀察自己的一切念想和感覺,不要為自己找理由,直接面對升起的念想和感覺,去了解自己在意、執(zhí)取的是什么?針對在意、執(zhí)取的去修正。
因此:
假如每天都能用心觀察省思自己的一切想法、做法,每天好好想想自己,每一天的日子是要過的快樂自在還是要痛苦難過?是要輕松歡喜還是要憂愁苦悶?只要能真實的以此反思、觀察自己,慢慢就會了解自己,而放下自己。慢慢的,就會遠離庸庸碌碌,被一切處境所轉,不知所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