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時代高校教材的立體化出版
余勝泉1 張澤2
1、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2、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要】E-Learning的迅速發(fā)展給教學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催生教材出版業(yè)的變革,目前國外主流出版社都在積極推進基于數字資源的教學信息服務,立體化出版和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概念應運而生。本文在分析立體化出版的本質和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學校推進數字化學習的實際需求,提出傳統(tǒng)出版與數字化出版相結合的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基本內容及其出版支持服務系統(tǒng)的體系架構,并對數字化課程服務系統(tǒng)功能做了詳細的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應用中的不斷深入,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學習(E-learning)以及常規(guī)教學與網絡學習結合的混合式學習(Blending Learning)迅速普及。國內外的高等學校紛紛開設在線課程,據美國Sloan Consortium和Babson大學2003年發(fā)布的對學術界專家所做的在線學習調查報告,美國在線修學位市場成長快速,有超過160萬學生在2002年秋季選修至少一門在線課程,其中超過五十多萬人完全用在線修課,有相當一批大學生采用混合的方式修課,例如佛羅里達大學的學生中,有70%的人選修在線課程;美國大專以上學生大約有1500萬人,目前美國有81%的高等學校提供一門以上的在線或混合課程,57%的學術界領導人士認為在線教育和混合式學習的效果優(yōu)于或等于面對面教學。IDC《高等教育遠距學習市場研究報告》也指出,1999年有47%美國大專院校提供線上學習課程,2004年底時,IDC估計將有90%的美國大專院校都會提供某種形式的E-Learning,在1999~2004年間,登記在線學習課程的學生數將以每年33%的成長率持續(xù)增加。E-learning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E-learning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大量立體化信息的輸入改變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多媒體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景為學生提供了深層次情感體驗的機會;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化、自主化成為可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有助于學生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網絡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協(xié)作環(huán)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等。 一、立體化出版本質與內涵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高等學校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需求將日益增長,面對市場的演變,國外各大出版集團的出版策略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我國教育出版行業(yè)開發(fā)和管理數字化資源還不夠規(guī)范,低水平自治和重復開發(fā)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但這些都是市場演變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美國同樣也經歷了這些過程而后市場才趨于穩(wěn)定。我們應能充分看到市場變化,提出完整的數字化資源開發(fā)和管理解決方案,推進立體化出版,使我國在加入WTO后仍保持在出版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 基于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信息化課程整體服務體系建構的過程稱之為立體化出版。立體化出版的本質和內涵是出版服務的立體化,而不僅僅是教材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理解 “立體化”的內涵: 1.教材內容呈現的立體化 立體化出版的內容呈現形式在根本上突破了單純的印刷媒體的局限,從單一的印刷教材發(fā)展到網絡課程、教學課件、音像制品、教學資源庫(含試題庫)、教材應用和服務支撐平臺等多種立體化狀態(tài)的呈現形式。這些組成部分通過一體化設計采用不同的編寫方式,把教材的精華從各個角度呈現給師生,既有重復、強調,又有交叉和補充,相互配合,形成一個信息化課程的有機整體。教材是學習的基本內容,教學課件幫助教師講解難點與重點,網絡課程則輔助學生自主學習,音像制品可以替代教師幫助學生學習,教學素材為學生擴展視野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試題庫或習題集則要完成對教學效果進行測試與評價的任務,支持平臺則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全面教學和學習的支持的服務。呈現形式上的立體化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使用相關資源進行更加靈活的教與學,尤其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人才培養(yǎng)的立體化 數字化教學資源與網絡化的互動教學平臺構成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主體,它提供了開放、互動、共享、協(xié)作、自主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除了保證學習者能夠習得課程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之外,在培養(yǎng)學習者的信息素養(yǎng)、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更是體現出傳統(tǒng)教材不能企及的優(yōu)勢。因此,立體化教材所培養(yǎng)的不是單一的知識型人才,而是多維度、全方位、知能并重的應用型人才,充分符合信息社會的需求。 3.教材應用服務的立體化 立體化出版的核心內涵不在于教材形式的立體化,而是出版服務的立體化,出版社要全面從以教材開發(fā)為核心轉向以提供基于教學資源的增值服務為核心。這種服務首先要在時間上立體化,把教材送到讀者手里不是服務的終結,而是服務的開始,對讀者使用教材時的疑問解答、資料補充、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作者與讀者的交流等等,服務將延續(xù)到讀者的整個學習期間。其次是服務形式的立體化,通過教材應用和服務支撐平臺提供全面的教材應用服務,如教材售前咨詢、教材演示、對教材產品的用戶定制、教材協(xié)同開發(fā)支持、教材應用經驗分享、教材資源共建共享、教材使用者與開發(fā)者之間互動交流,涉及教材開發(fā)建設、教材售前服務以及應用支持服務三個領域。最后是服務對象的立體化,出版社不僅為著者和發(fā)行商服務,更重要的是要為讀者、教師以及能夠為教材提供有價值的資料的用戶群體服務。 立體化出版服務的對象、服務的方式、服務的時間分別具有多樣類、多形式、多階段的特點,呈現開放、動態(tài)、立體化的特征,體現了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 4.出版支持系統(tǒng)的立體化 傳統(tǒng)的印刷教材的出版服務支持系統(tǒng)基本上都是對內部服務的,服務于印刷、排版和管理,而立體化出版服務的時間、形式、內容、對象等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除了傳統(tǒng)的服務支持系統(tǒng)外,更需要多種網絡服務系統(tǒng)提供全面的服務。 比如Peason出版集團將其所有出版的教材都開發(fā)成電子的形式在網上發(fā)布,任何購買他們教材的讀者,都可以獲取網上課程中心的后續(xù)資源更新服務或者是在線課程教學服務。支撐這種服務的核心系統(tǒng)就包括運行在網絡上的CourseCompass、MyPHLIP系統(tǒng),還包括前端的網絡教學平臺。出版支持系統(tǒng)出現了明顯的網絡化于立體化的特征。 5.出版互動的立體化 傳統(tǒng)的出版流程是作者應出版社要求編寫教材,編輯把關,正式出版后由發(fā)行部門通過分銷體系送到讀者手里。這種信息流是單向的,在圖書出版和使用的過程中,讀者、編輯和作者是隔離的,不能及時交互。而E-learning時代的立體化出版將打破這種局面,信息交互將是多維度的、立體交叉的,作者、編輯、教師、學生不再是單向線性的傳遞信息,而是多維互動,比如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向作者提供補充性的資料,向編輯提出個性化、定制出版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向作者提問,請求解答,對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提出批評改正意見;編輯和作者可以及時修訂內容,向教師和學生及時發(fā)布等等。在這種多維互動的出版過程中,作者和讀者的角色將有一定的模糊,讀者對教材內容的貢獻將更加重要,教材編寫將從個體智慧變?yōu)榧w智慧,編輯更多地要充當知識發(fā)現與知識管理的角色。比如2001年網上開始了國際性的維基百科全書協(xié)作計劃(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人人都可以參與,沒有所謂的專門作者,完全由全球無數志愿學者、玩家、學生等等有知識的人共同構建。到2004年英文Wikipedia達到了120,000條條目的里程碑。 綜上所述,立體化出版提供的是一套信息化課程的整體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以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以網絡、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充分體現靈活性、開放性、動態(tài)性、立體化的特征。其體系中的所有元素都依據教學設計方案進行統(tǒng)一的計劃和安排,各個維度、各個元素都體現出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特點,杜絕孤立和分散,最終達到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要和教育市場需求,形成教學能力,促進教學改革的目的。 二、數字學習時代的教材新形態(tài)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新形態(tài)教材是在傳統(tǒng)印刷教材的基礎上,以課程教學為中心,借助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媒體傳播技術,將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資源和教學服務以多種媒介、多種形態(tài)、多個層次進行整合的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和動態(tài)性的教學系統(tǒng)。它是以滿足教學和學習的多種需求、最大程度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為培養(yǎng)適應信息化社會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數字學習時代的新形態(tài)教材體系的建構綜合考慮了內容的多學科、教學對象的多層次、表現形式的多媒體、解決問題的多角度等不同層面的要求,為網絡時代的教與學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支撐。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六個基本組成要素: 圖1 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基本組成要素 l 印刷教材:印刷教材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基礎元素。是表現概念、法則、基礎規(guī)范的文字教材。除了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主教材之外,印刷教材還包括相關的參考教材、練習冊、實驗手冊、講座、課外閱讀讀物和學習指導書等。主教材同時可以通過電子書的方式表現,支持按需印刷(Printing on demand),實現學生按需索取,同時實現教材內容的更新與最新信息的融合,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的更改和修訂; l 網絡課程:網絡課程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核心元素。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照一定教學策略組織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程體現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共享性、靈活性、開放性、動態(tài)性等特征,使得信息化教學能夠實現對學生全方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網絡課程不是電子化的印刷教材,而是一種有助于各種能力的系統(tǒng)掌握,以及心理作業(yè)與實踐作業(yè)的各種步驟、作業(yè)方式和技術訓練的交互式能力訓練系統(tǒng)。這種應包含項目設計、實習報告等能力訓練部分,同時還包含最新學科知識、最新技術、最新技能應用部分。它可保證了教材在知識結構上的開放性,避免了印刷教材結構的封閉性,不能及時吸收新知識、淘汰舊內容的缺陷。 l 教學課件:教學課件是對一個或多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程序,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的重要元素。各種類型的教學課件滿足了教師和學生不同的需求,在教學和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l 音像制品:音像制品是課程整體解決方案中的另一個重要元素。音像制品是指用于教學的錄像帶、錄音帶、CD/VCD、DVD等,是教學內容呈現的一種方式,適用于沒有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的學習領域。 l 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是課程整體解決方案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結構化綜合。教學資源主要指蘊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夠促進課程的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并能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教育價值,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在互聯(lián)網上傳輸的信息資源。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常用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主要包括10類,分別是:電子圖書、媒體素材(又包括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試題素材、試卷素材、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教學案例、文獻資源、常見問題、資源目錄索引,另外,還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擴展[5]。教學資源可以為教師實施課程提供全面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和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l 課程服務支撐平臺:課程服務支撐平臺市集成和管理各種精品教學內容的工具,是實現課程整體解決方案各項服務的支撐環(huán)境,為課程整體解決方案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產品的推廣、應用和發(fā)展提供了完整的、立體化的支持服務。信息化課程服務還包括通過網絡或面授培訓班提供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內容包括: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數字化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信息化教學設計等。 在這六個組成要素中,其中印刷教材、網絡課程、教學課件和音像制品這四個元素用戶可以直接將其應用于教學/學習實踐中;教學資源庫是為上述四個應用元素提供內容和素材支持的基礎元素;最后一個元素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發(fā)展、推廣和應用的服務平臺,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體系結構中的支持元素。信息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則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理論指導與實踐的基礎,通過在線培訓的方式提供指導,是服務平臺有機組成部分,他們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應用體系架構 上述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體系包括三個應用層次,最上層是精品的數字化內容,直接服務于教師和學生;中間層是教學服務系統(tǒng),是進行在線教學、數字內容管理與發(fā)布的工具,為學生提供在線作業(yè)、智能答疑、在線討論、協(xié)同工作、學習記錄等學習支持服務,一般由學校統(tǒng)一維護與管理;最下層是出版社運營的服務支持系統(tǒng),通過該系統(tǒng),教師、學生和學??色@取最新更新的資源,與作者互動,獲取全面的支持服務等。需要強調的是,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體系的各個維度、各個元素并不是分散、孤立的,組成課程體系所有的元素組成在教學設計方案的統(tǒng)一計劃和安排下,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三、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出版服務支持系統(tǒng) 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出版支持指通過多種網絡系統(tǒng)提供數字化教材出版的全程服務,信息化課程應用和服務支撐平臺是教材售前、售后在線服務的支撐環(huán)境,也為課程內容更新版本、豐富資源、推廣應用提供了開放、互動、共享的環(huán)境。課程應用和服務支撐平臺的設計和開發(fā)需要綜合考慮客戶、作者的需求和教材發(fā)展的需求。該平臺主要由資源中心、課程中心、學科網站群、交互出版系統(tǒng)等構成,其體系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數字化新形態(tài)教材出版服務支持系統(tǒng) 1.學習資源中心 資源中心保存了整個平臺中的所有教學資源和資源索引(印刷資源、光盤資源等),提供基于海量資源的管理與檢索服務。資源中心是整個支撐平臺的核心,課程中心和學科網站群都以其為基礎。資源建設的標準化是有效管理資源和重用優(yōu)秀資源的基礎條件。資源中心的每條資源由兩個方面的信息構成:資源描述信息和資源本身。資源描述信息應該遵循教育資源建設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來標注和存儲描述信息,資源本身和資源描述信息要一起封裝。 2.內容管理工具 內容管理是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內容的創(chuàng)建、儲存、分享、應用、更新,并在企業(yè)個人、組織、業(yè)務、戰(zhàn)略等諸方面產生價值的過程。而內容管理系統(tǒng)(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就是能夠支撐內容管理的一套工具的組合,是指對出版社的數字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和共享服務的工具,具有內容管理、智能標記、工作流協(xié)同、信息發(fā)布等功能。 3.課程中心 課程中心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集中發(fā)布各種教材與資源的地方,提供課程內容的管理和基于課程內容的在線教學支持,學?;蚪處熆梢酝ㄟ^課程中心提供的在線課程開設自己的教學服務和教學空間,提供在線答疑、測試、討論、電子檔案袋等網絡教學支持功能。 4.交互出版支持系統(tǒng) 交互出版支持系統(tǒng)提供E-learning時代出版的業(yè)務支持平臺,為交互式出版、按需出版提供支持,其功能包括對在線出版過程的支持、圖書交互出版門戶、教材售前咨詢、教材資源共建和共享、在線編輯業(yè)務支持、在線銷售、在線資源質量評估等。 5.網絡課程協(xié)同編輯工具 網絡課程協(xié)同編輯工具為教師提供教學內容的在線編輯工具、模板化生成工具、個性化定制工具以及網絡課程的標準化包裝工具,具體功能包括:多媒體在線編輯環(huán)境、協(xié)同編輯與協(xié)同開發(fā)、素材庫管理與調用、網絡課程模板庫管理、同步視頻流媒體課件的制作、教學邏輯的設計、課程內容結構圖設計、資源標準化,等等。 6.運營管理系統(tǒng) 運營管理系統(tǒng)則是出版社數字化資源的出版與銷售的支持與服務系統(tǒng),包括學習卡(通過學習卡獲取網上的增值服務)管理系統(tǒng)、網絡充值計費系統(tǒng)、用戶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運營管理系統(tǒng)是實現在線出版業(yè)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7.出版物增值服務系統(tǒng) 出版物增值服務是指由出版社圍繞讀者購買的出版物提供一系列相關服務,比如個人知識生成與管理、自測系統(tǒng)、論文編輯服務、教師網志、大學生職業(yè)傾向評估、在線調查等。出版物增值服務建立在出版社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強大的專家隊伍的基礎上,這些服務的提供能夠有效的提升出版物的價值,并吸引更多的讀者。 8.校園網絡教學平臺 校園網絡教學平臺、教學資源管理平臺、課程信息發(fā)布平臺是運行在學校的教學支持系統(tǒng),為校園的數字化學習提供教學支持,也為出版社提供課程內容銷售的承載平臺,是課程整體解決方案中的前端服務系統(tǒng)。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在學校園范圍內提供課程管理和教學交互支持,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在學校園范圍內提供數字化資源的有效管理,課程信息發(fā)布平臺則為學校提供建立課程網站并動態(tài)發(fā)布課程信息的功能。這些平臺經過授權后,都可以通過網絡從出版社的資源中心、課程中心自動獲取相關資源與信息更新服務。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余勝泉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第二作者:張澤 高等教育出版社多媒體技術部 主任 副編審 【參考文獻】 [1]鄒景平,E-Learning將成為大學教師不可或缺的舞臺[J],遠程教育研究,2004(2). [2]鄒景平,美國E-Learning邁入大眾化時代.2004-12-5 [3]余勝泉等,《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S],教育部高教司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指導文件.2000-05. [6]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2(2). [7]桑新民,當代信息技術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礎中引發(fā)的革命 [J].教育研究,1997(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