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故事 記得關(guān)注長風
記得那一首很火的歌“這世界有那么多人”,但我們終其一生,你又能遇見多少呢?即使我們每天走在車水馬龍的繁華路上,他們更多的也是屬于擦肩而過的存在。
太多人太多事,也許就是一個轉(zhuǎn)身,就成了永遠,以至于多年后,我們還在蕭蕭黃葉下說著“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钡雀袊@的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會為離別而感到莫名傷感,所以在唐詩宋詞的綿長詩卷中,你會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送別和懷人的題材是最多的,任誰都能說出一兩句千古名句。
今天長風給大家推薦的就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經(jīng)典離別詩《贈別》。
贈別
唐代: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升任監(jiān)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
揚州,這個美麗的地方,對于杜牧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當時杜牧進士及第后只是在弘文館任事多錢少校書郎一職,是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邀請他去做推官,后轉(zhuǎn)為掌書記,辦公地點是在江南揚州。
杜牧年少風流,風景如畫、柔情似水的揚州他很喜歡,在工作之余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勾欄聽曲,這愛好自然也認識了很多的要好的女子歌妓。
杜牧此時要離開揚州
臨走之前,杜牧寫下兩首《贈別》詩,第一首就是那著名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了,上面這首是第二首。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我明明是個多情的人啊,在今天卻像是一個無情之人。因為在這本該開心的酒宴前,我卻感覺到自己非常嚴肅,根本笑不出來。
起筆兩句直入悲傷的離別畫面,餞別席上原本相親相愛的兩人此時臉色都不好,詩人杜牧看著眼前佳人,也顧不上杯中之物遠比以前苦澀,只能一杯又一杯的飲下去,他怕一停下來就會被眼前離愁給徹底淹沒,只是他的這般做法,在他人看來是顯得那么冷酷無情。
其實杜牧心中何嘗不痛,何嘗不想與家人長相廝守,他何嘗不想能再給她一個燦爛的笑意,讓她在這一刻留下并不是傷感,可是他做不到,縱有千般不舍萬般不愿,最后卻又不得不離別。
離別的那些愁緒滿懷,就已經(jīng)浸沒了他的心,所以只能凄然相對,這樣的無情似卻恰恰就說明他們彼此間越是多情。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只有那紅燭有心,為這里即將到來的離別而感到悲傷,替我們這些人灑了一夜的熱淚。
情緒總是要有宣泄的地方,所以詩人這里為了就將自己的情感訴諸于蠟燭,在這滿眼繁華的燈紅酒綠之中,只有蠟燭能夠理解我此時即將離別的傷感內(nèi)心,愿意為我流一夜的淚。
杜牧沒有直接言明自己的眼淚,而是運用移情手法,將蠟燭賦予了生命,將自己的情感賦予在燃燒一整夜的蠟燭上,讓我們知道在這般悲傷的離別氛圍中,那燃燒著的蠟燭不時地流下了蠟滴,就像是詩人杜牧掉落的眼淚,就這么一直滴到了天明。
詩人這里將蠟燭擬人化,蠟燭本來就有“芯”,很貼切的寫出了自己對佳人也是有心,并不是無情無義。而蠟燭垂淚到天明,則說明兩人愛的深厚,情深似海,難舍難離,所以才會一直依依不舍的纏綿一整夜直“到天明”。
縱觀杜牧的這首名篇,短短四句28字,沒用“悲”、“愁”等字來表達情感,卻能將情人之間的細膩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不論是離別強壯鎮(zhèn)定,又或者是纏綿整夜的不舍,我們讀完都能真切實在的感受到。
特別是詩人將蠟燭的擬人化,用來表達他與情人的深厚感情,可以說是意境深遠,余韻不盡。
如此纏綿悱惻,扣人心弦的經(jīng)典《贈別》詩,更被后人整理編入了《唐詩三百首》中,得以千古流傳。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