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海教育結緣始于2014年10月參加上海教育雜志社舉辦的與美國年度教師對話的活動,那一次我們與美國年度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對話。會后,我們又緊接著參加了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上海基地班學校的匯報會,參觀了上海外國語靜安小學,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我一下子有些喜歡這個城市,對這個城市的教育有了很好的印象,一種朦朧而又呼之欲出的感覺縈繞在心間。
與上海教育的初次邂逅短暫快樂讓人思潮起伏。
巧得很,2015年剛過完元旦,我縣與靜安附校“手拉手”結對的農村學校中畈中學,到靜安附校學習聯誼,組織了一個17人的團隊,而我又獲得了這樣一次機會,于是,坐上我縣剛開通的高鐵又一路飛奔來到了上海。靜安附校的兩天是高規(guī)格、高性價比的兩天,受到了張人利校長的熱情接待,倪繼明書記專門為我們介紹了靜校的雙主體德育教育,優(yōu)秀教師展示了后茶館課堂教學,我們觀看了靜校的明星閃亮30分,參加了靜校第二屆十佳家長頒獎內典禮……
與上海教育的再次聚首情深味濃讓人回味無窮。
兩次來到上海,續(xù)寫了一段情緣,讓我對于上海教育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漸漸我對上海教育的印象清晰起來,如果說我的最深的感受,可以用一個字來表達,那就是“靜”,那是通過熱烈的表層中感受到上海教育源于內在深層的靜,正是這股“靜”讓上海教育擁有不同尋常的氣質和氣度,成為全國教育的領跑者之一。
下面我想冒昧地說說我感受到的上海教育的“靜”。
靜的特征
能找得出很多關于靜的詞語,比如:寧靜致遠,靜水流深,靜能生慧,百動不如一靜、沉心靜氣、恭默守靜、靜極思動、靜如處子……,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詞都直指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成熟。靜其實就是一個成熟者所具備的特征,是一個心理成熟,心態(tài)成熟,滄桑于心不亂于情的人才會具備以上特征,不浮躁,不張揚,不折騰,上海教育似乎就是這樣一個“人”:
· 端莊內斂,穩(wěn)重踏實
我所到的幾所學校,無論是靜安附校,上外靜外國語小學,還是遠郊的奉賢中學,走進校門都有一種很沉穩(wěn)的感覺,沒有被包裝過的華美,沒有運動后的躁熱,也沒有臨時應景的虛浮。從校園面貌、師生的表現可以看得出,都是真實的、日常的,并且是長期積淀下來的,是學校生活和教學工作的常態(tài),平常就是這么做的,而且一直如此,現在仍是如此。
透露出一種端莊內斂,穩(wěn)重踏實的氣質。
· 專注認真,善思謙虛
這次到靜安附校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后茶館式教學》和《雙主體德育教育》,這兩個課題都上海市優(yōu)秀教育課題一等獎,而《后茶館式教學》更是全國優(yōu)秀教育課題的一等獎。對于這兩個課題,不僅切實感受到它們帶給課堂教育和學校德育改變和成效,其實更加感動于學校這十幾年來如一日的專注認真,正是這種專注認真,讓課題從發(fā)起時的涓涓細流到如今的浩浩大江,“我們不是沒有認真努力過,而是沒有認真努力地堅持過”,是的,兩個課題的成功不是因為它們誕生于上海這個經濟領先、潮流解放的地區(qū),而是因為它們有幸發(fā)起于一批專注認真,執(zhí)著堅持的上海教育人。并且除了專注認真之外,靜安附校并沒有因此自矜,沒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滿足,課題不停腳步不止,善思虛心,讓課題在不斷前行,不斷發(fā)展,不斷克服完善中努力前行。
彰顯出又具一種專注認真,善思謙虛的精神。
· 厚重創(chuàng)新,快樂認同
上海教育是厚重的,這厚重來源于幾十年來的獨立、堅守和積累,然而上海教育肯定是最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接納情懷的,正如海派文化的包容和創(chuàng)新,上外靜附校周校長提出的“看世界,做自己”的學校辦學宗旨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上海是前衛(wèi)的,不僅是金融貿易的大都市,也同樣是文化教育的大都市,任何新興教育理念和技術都能迅速融入化為一體,但又不能動搖其根基。這數年間代表中國參加PISA國際測試,而屢獲佳績,說明上海教育除了高質量化,永遠都能與國際最前沿接軌,永遠都不乏堅守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靜安附校的兩天,是快樂的兩天,這快樂是學習中吐故納新的快樂,更是被師生所散發(fā)出來對學校生活的快樂認同所感染。在這樣一所學校里,教師們談起學校、教學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學生們被充分地尊重,自信、陽光、快樂,生命的光芒綻放!
領略到更有一種厚重創(chuàng)新,快樂認同的風貌。
靜的原因
是什么造就了上海教育可貴的“靜”,我想一定離不開以下兩點原因:
一、以人為本
不可否認教育發(fā)展的方向,一定是“人”的方向,只有全力以赴站在人的角度,從人的尊嚴、人性、人生出發(fā)去真正的尊重人、理解人、激發(fā)人、評價人、發(fā)展人、成全人。我們守望的教育才真正有人的溫度,有永遠正確的方向,教育其實就是“人”的事業(yè),不從人出發(fā),以人為本,教育的一切都是躁動的、功利的,永遠不可能有靜的可能。
無比欣喜地在兩次上海之行都真正感受到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需求的社團活動,為每位學生提供舞臺的明星閃亮30分,課堂教師少說多聽,學生勤議善問的后茶館式教學,學生教師雙主體的德育課程。以情感留人,以事業(yè)留人的學校管理,關注、愛護、幫助、提升教師,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一個又一個的平臺。家校聯手,家長鼎力學校,學校感恩家長的年度十佳家長頒獎。“學校要做的一切就是讓學生喜歡學校,讓教師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讓社會家長認同學校。”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一個因素——以人為本。聯想到去年11月份參觀北京十一學校,中國第一所學生自主選課選班走班制的學校,當時內心帶來的感慨和感動。正如國家督學李希貴校長說的那樣:“我們可以不知道行業(yè)里最差的,但我們一定要知道行業(yè)里最好的。”,北京十一學校,上海靜安附校這些教育行業(yè)中最好的學校,高舉“人”的大旗沖到了教改的最前沿,中國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一個大寫的“人”,已開始書寫在中華大地上。
二、按規(guī)律辦事
教育的核心是按規(guī)律辦事,教育教學的大廈是由一根根規(guī)律之柱支撐起來的,尊重規(guī)律、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是教育教學的成功關鍵所在,我們不可能超越規(guī)律,放棄科學而一步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做不到做不好這一點,教育教學哪怕是一萬年都是在繞圈子,瞎折騰。
所以,正是有了靜安附校張人利院長尊重規(guī)律的“按最佳發(fā)展期設課,創(chuàng)最近發(fā)展區(qū)施教”才使靜安附校由一所薄弱學校一躍而成上海乃至全國世界有名的學校。正是確立了德育課程的應用性研究的起點,做來源于實踐的研究,才解決了德育教材永遠也解決不了的三個問題:時效性、針對性、實效性,才有了靜安附校雙主體德育的課程化、校本化和體系化。正是由于有“后茶館式教學”尊重教學規(guī)律的:“讀讀、練練、議議、講講、做做”,才有了“后茶館式教學”的課堂效能和深遠影響。所有這些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一所所優(yōu)質學校后面尊重規(guī)律的法度森嚴,步步有依,事事講究。成功不是偶然,努力按規(guī)律辦學才是成功的必然。
其實對于真正上海教育,我所知有限,以上僅個人一孔之見。但上海教育的“靜”帶給我的震撼卻讓我無法忘懷,大氣成熟的“靜”讓上海教育散發(fā)出謎一樣的魅力,上海教育已然走到了中國教育的前列,希望上海教育用它的“靜”影響更多同路人、傳遞更多教育的真諦。
教育其實很簡單:摒氣凝神,平心靜氣,專注執(zhí)著地沿著科學的道路向著“人”的方向穩(wěn)步前行。
——上海教育,好一個“靜”字了得。
(作者系江西弋陽教研室副主任,原創(chuàng)首發(f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