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圣教序》為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chuàng)出了一整套規(guī)范。
我 很喜歡《雁塔圣教序》,在學習隸書曹全碑和楷書歐陽詢九成宮之后,楷書在此用功最多,在寫大楷、小楷時也常常融入其筆法,感覺學習楷書雁塔圣教序后再寫行 書也容易上手。后代書家愛寫褚體的有薛稷、米芾、趙世駿、沈尹默等。盡管是一代書家的名作,雁塔圣教序拓本中仍存在相當多的修改筆畫的現(xiàn)象,看上去讓人費 解,模棱兩可,我在臨習這些字時,有時居中選擇來寫,有時按書者修改后的意思來寫,有時修改部分存在疑問的只好按類似筆畫來寫。通過最近看了一些關(guān)于雁塔 圣教序筆畫修改問題的專項研究,加深了自身對這個問題的了解。我認為是褚遂良在碑上書丹完后,自己又回來看不滿意,于是他又做了全篇的審核修改,總的來 說,有的是加長加寬筆畫看上去字顯得大了,有的是個別筆畫的修改方向、粗細、呼應等等,就像一個人穿了一身便服外面又套上了一件風衣一樣。褚遂良的這些修 改原因推測是多種的,起碼就應該是他本人修改的,顯示了褚遂良晚年不斷精益求精、追求書藝盡善盡美的探索精神。他修改后交給刻工來客,即便是高明的刻工萬 文韶,也沒達到褚遂良書法家對書法字體筆意的理解,或者是沒有完全揣摩透而引起共鳴,所以干脆他就把修改筆畫這一過程也刻出來了,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有的 書家認為筆畫修改是錐拓失當所致,面對原碑和清晰的圖片這種說法是不令人信服的,相信讀者自有鑒別。還認為應該繼續(xù)探討、愿意把這個問題成為千古之謎的, 純粹是學究之氣作怪。
認 識雁塔圣教序筆畫修改問題對于臨習它是很重要的,但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們看到的多數(shù)是碑拓的原大印刷本,字體原大也就是2厘米見方,加上黑底 白字湮水,很多長筆畫看上去是一道細白線,有的筆畫時斷時續(xù),實際上是刻工處理的效果,影響了讀者對筆畫原意原型的認識理解。我認為還是找好的拓本放大一 些印刷來做范本學習較好。百度搜索雁塔圣教序的原碑照片,可惜只有日本人荒金大琳研究發(fā)表的可觀,人家還根據(jù)精細拍照做了專項研究,很有價值,令國內(nèi)書家 們難以企及。我看了后吃驚非小,很震動,盡管是日文版的,仍舊不惜網(wǎng)上花費幾十個小時的時間來做成博客文章,與書友們共享,盼望早日出現(xiàn)中文版的。我很遺 憾,我們的《雁塔圣教序》書法寶貝石刻存在了一千多年了,現(xiàn)在原碑就立在那里國人沒有拍照,也可能封存保護的原因,而日本人來了就允許幾天現(xiàn)場就近拍照, 還出了學術(shù)成果,我們中國書家潛心學問的精神還得向人家學習啊。盡管我們不喜歡日本人,他們的先進技術(shù)還得要承認、要學習、要引進,國畫大師傅抱石就曾 1933年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美術(shù)學院,拜美術(shù)史家金原省吾為師研究學習中國美術(shù)史。扯遠了,先上幾篇關(guān)于雁塔圣教序筆畫修改方面的網(wǎng)摘文章,大家分析 鑒別,相信一定有很多新鮮感受,對學習褚體定有裨益。——伴月軒主 2012年6月16日
唐褚遂良書雁塔圣教序書寫中的隨機點畫和涂抹現(xiàn)象
摘自網(wǎng)上一位不知名的書友的一段話 xuxu1206@***.*…
到梨花街書市美術(shù)區(qū)看書畫書刊,無意之中看到了一本《唐褚遂良書雁塔圣教序》,文物出版社出版。信手翻開,作者吸引了我,原來是日本的荒金大琳先生同他兒子荒金治一同整理的。再次詳細翻看這本書,竟然如受了禪宗的“當頭棒喝”,一下子靈臺清明,卻也感慨萬千!
荒金大琳在序言中說,當年楊守敬先生在日本,曾經(jīng)與日本書道學會的名人大家們用簡單的手勢共商書法,也談到了雁塔圣教,可惜沒有留下史料?!緱钍鼐?(1839~1915),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楊守敬的書法、書論馳名中外,于楷、行、隸、篆、草諸書俱長,撰有《楷法溯源》、《評碑 記》、《評帖記》、《學書邇言》等多部書論專著。在日本期間,楊守敬以精湛的漢字書法震驚東瀛,折服了許多書道名家。他還應邀講學、交流書藝,且收錄弟 子,在當時的日本書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楊風”,其影響至今猶存?!?br>荒金大琳先生曾經(jīng)多次申請實地觀看西安的大雁塔,但是一直未能如愿,后來經(jīng)過上海對外友好協(xié)會和陜西文史方面的友好人士共同努力,他終于看到了鎖在銹跡斑斑鐵門中的雁塔圣教序原碑。
日本人的專業(yè)素質(zhì)、敬業(yè)精神、治學水平當真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從帖子上的圖片可以推斷出,荒金大琳攜帶了超高精度的相機,拍下了雁塔圣教序兩塊碑?;氐?日本后,他竟然把每一個字都放大到A4紙一般大,一個一個字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秘密:褚河南書寫的雁塔圣教序,涂改的痕跡多達1400多處!
我看到這里,忍不住用手撫摸著這些精度極高的照片,思緒一下回到了1400年前,李世民遺命:長孫無忌、褚登善為顧命大臣。褚的書法,高妙之極,楷書大家 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筆法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他的筆法影子。雁塔圣教序作為他的名作、代表作,竟然有如此之多的修改之處,若非荒金大琳有些傻氣地研究,這個秘 密恐怕要誤盡蒼生。
展閱國內(nèi)書法帖子,善本少之又少,印刷得模糊不清的帖子,價錢竟然高得令人咋舌。我在臨習雁塔圣教序的時候,購買了一本國內(nèi)某出版社仿照(其實應該是翻 ?。┤毡径绲陌姹荆芮逦?,當時就在同老師探討,雁塔圣教序中,許多筆畫不合常理,一筆常常寫作兩筆甚至三筆,不得其解!現(xiàn)在看來,當然是修改之處 了。
學書多有誤人之處,就像遇到人一樣,遇人不淑,當損害自身,遇書不淑,必當損害自身修為。幸得荒金大琳先生布下此功德,然而心下卻也很不是滋味,這個功德,日本人得了去,可惜了!阿彌陀佛……
按:荒金大琳先生,日本九州大分縣書道學會理事長。在大學學習時,每周臨帖習字要用2000張大字紙!畢業(yè)后,他又拜書法界元老金子鷗亭為師。為了到金子 家中求教,他每月一次從大分乘飛機到東京,堅持了12年?,F(xiàn)在,大琳是別府大學書道副教授、每日書道展評審委員。他的老師都說,他是為書道而活著的人?;?金大琳的長子荒金治,大學畢業(yè)后曾到北大歷史系留學,對書法史有興趣,課余在學篆刻。
從70年代起他數(shù)十次到中國各地旅行?;慕鸶缸訛槿タ匆粔K有名的石刻,在中國陜南陡峭的山道上跑了好幾天,終于如愿以償。感嘆啊……真是上陣父子兵!摘自網(wǎng)上一位不知名的書友的一段話 xuxu1206@***.*…
《雁塔圣教序》筆畫異?,F(xiàn)象
來源:《青少年書法報》
《雁塔圣教序》字體清麗剛?。萦灿杏?。運筆如行云流水,流利飛動,瀟灑自如,猶入空靈之境。點畫粗細變化明顯,剛?cè)嵯酀?,韻味十足。結(jié)體則伸縮有度,舒 展大方,情趣盎然。此碑為褚遂良晚年杰作,亦是褚書高度成熟的代表作.對后世影響頗大。歷代對此碑的評價很高,唐李嗣真《書后品》曾說:“褚氏臨寫右軍. 亦為高足,豐艷雕刻,盛為當今所尚。”唐張懷璀《書斷》云:“若瑤臺青瑣,官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鼻灏莱家嘣疲?“河南如孔雀皈佛,花散金屏?!比欢?,就是被譽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的此碑,卻存在著鮮為人知的筆畫異?,F(xiàn)象,如“形、異、乘、 德”等字的相關(guān)筆畫(見圖1)。那么,為什么會存在這種現(xiàn)象呢,研究褚書的專家、學者對此又有何看法呢?
客觀地講.由于人們對褚書藝術(shù)價值認識得較晚,學習和研究褚書較之于歐、顏、柳、趙來說,沒有后者來得普遍,只有在近些年,人們才給予褚書足夠的關(guān)注。因 此,對褚書的筆畫異?,F(xiàn)象,則更是很少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深入研究。近年來,從對此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情況看,存在以下兩種學術(shù)觀點。
“修 正線”說。持此觀點的日本書法家荒金信治、荒金治父子,在對《雁塔圣教序》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該碑1463個單字中.有978個字(約占總字數(shù) 的’70%)存在類似圖1所示的情形,他們把這種現(xiàn)象定名為“修正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他們認為《雁塔圣教序》曾經(jīng)有過兩次書寫,第一次是在沒 有做立碑準備的唐太宗時期。褚遂良在濃厚的行書氣氛下書寫了帶有行書意味的圣教序。第二次是在決定立碑的唐高宗時期,褚遂良利用第一次書寫的原稿來進行修 改,把行書筆畫比較多的原稿修改為楷書筆畫。他們又進一步解釋說,今天之所以能看到兩種筆畫同時存在,是因為有兩種可能,一是在褚遂良?沒有I止訴刻工萬 文韶留下.。哪些筆畫的情況下,萬文韶按照原稿將兩種筆畫都如實地刻了下來;二是在褚遂良與萬文韶溝通的情況下,將兩種筆畫都作保留并刻了下來。他們把修 正線看作是二人投入感情的結(jié)果,行書線條代表唐太宗.楷書線條代表唐高宗,以此碑來紀念他們心目中的兩代皇帝。(祥見2008年第4期《青年書法》荒金 治:《雁塔圣教序》的修正線)
“敗 筆”說。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北京市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趙宏認為,據(jù)考證,《雁塔圣教序》是由褚遂良直接用筆書寫在石頭上的,然后由刻工萬文韶刻 石。由于上千字直接書寫在石頭上,故不可能保證每一筆畫一點問題都沒有.因毛筆長時間書寫而出叉.從而造成了一些字出珊‘敗筆”。面對這種情況,一般亥0 工會把它忽略掉(即不刻).而人稱刻字圣勝手的萬文韶卻刻得一點都沒有走樣,甚至將“敗筆”都分毫不差地、完全不帶修補地刻了出來,如“形、崇、永”字 等。
那么.《雁塔圣教序》筆畫異?,F(xiàn)象,到底是修正線,還是敗筆呢?依筆者對褚遂良其人其書的研究,我認為,以上兩種看似能自圓其說的觀點,其實都存在著一些漏洞和疑點.很難經(jīng)得起推敲。
首 先討論“修正線”說。我對其有這樣幾點疑問:其一,關(guān)于第一次書寫的問題。我們知道.在唐太宗在位的23年時間里.由于唐太宗對晉王羲之書法的極力推崇, 唐朝上下被一派“王風”籠罩。公元645年,玄奘取經(jīng)回到長安,唐太宗及太子李治親自為其作序、記,并命釋懷仁綴集王書配字刻碑。懷仁歷時二十五年(公元 648年——公元672年)而成《懷仁集王書圣教序》。在這種情況下.唐太宗不可能再讓褚遂良用行書來寫圣教序。退一步講.即便受這種“王風”氛圍的影 響.褚遂良也只能用自己風格的行書來寫圣教序,而將《雁塔圣教序》中帶有行書意味的字與褚遂良的行書《枯樹賦》(見圖2)兩相對照,便會發(fā)現(xiàn)二者在筆法、 結(jié)體及藝術(shù)風格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所—泌,很難找到第:次=妊置存在的合理性?,F(xiàn)代研究褚書的專家劉墨、劉濤等皆認為《雁塔圣教序》碑為一次寫成,即公 元653年10月寫成《序》,同年12月寫成《記》。其二,關(guān)于修改原稿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作為書家不會因圖省事來做修改書法作品原稿的事情,而多會選 擇重新書寫作品。除非在特定情況下,才會發(fā)生修改原稿的事情。一是錯字較少之時可修改.二是急就之時要修改,三是書家心情極度悲喜之時會修改,如王羲之書 《蘭亭序》、顏真卿書《祭侄文稿》等。而褚遂良當時恐怕不存在這些情況。另外,從修改的數(shù)量和難度看,數(shù)量已近70%、難度不亞于重新書寫,那么,為什么 要費力修改而不重新書寫呢?其三,關(guān)于褚遂良與萬文韶溝通的問題。首先,作為書家的褚遂良和作為刻工的萬文韶,其相互配合應該是十分默契的,哪些應該怎么 做.哪些不應該怎么做,他們心中自然有數(shù)。其次,在古代,書碑、刻碑、立碑向來是十分莊重而嚴肅的事情。而《雁塔圣教序》的內(nèi)容又為二皇親自撰寫.足見重 視程度之高,如果沒有皇帝的命令或許可。則不管二人商量與否.褚遂良與萬文韶是斷然不敢擅自為之的.否則,未免隨意性太大了,其也吃罪不起。其四,關(guān)于兩 種線條代表和紀念兩代皇帝的問題。首先,褚遂良耿直不阿、竭智盡忠、直言不諱的秉性.決定了其不會做出這種曲意逢迎的事情來。略舉兩例,一、褚遂良任起居 郎時,唐太宗曾問他:“朕有不善,卿必記邪?”褚遂良答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币驗?,“遂良不記,天下之人亦記之矣。”二、在唐高宗 欲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問題上,褚遂良堅決反對并冒死進諫而被一貶再貶.褚遂良如不如此,也不會最終慘死于武則天之手。其次,行書線條非太宗喜歡的王羲之書法 線條,以此來代表太宗似有牽強附會之嫌。高宗在其父太宗的影響下及“王風”氣候的熏陶下(如太宗曾命馮承素等人摹拓了《蘭亭序》許多副本,分賜諸王及近臣 學習),也應該喜愛王書,這從其行書作品《大唐記功頌》等可見端倪,故以楷書線條來代表高宗似有些自作多情。再次,唐朝廷立《雁塔圣教序》左右兩碑.既可 以彰顯欣欣向榮的大唐氣象,又足以起到紀念二皇的作用,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在一些字的筆畫這些小處上再做文章。而在一些字的細節(jié)上進行處理,非但顯得有些 小氣,也破壞了單字的整體美感,有畫蛇添足之嫌,同時也降低了作品的藝術(shù)性(好在今天我們學習、欣賞此碑時,往往將其忽略掉)。我想,對于作為著名書家的 褚遂良和有刻字勝手之譽的萬文韶來說。絕不會想不到這些吧。
再討論“敗筆”說。實事求堤地講,我對“敗筆”說有三點不理解。一是,作為初唐四大書家之一的褚遂良可謂筆墨工夫了得,其駕馭毛筆的功力堪稱出神入化、登 峰造極了,然而在一幅作品里卻出現(xiàn)這么多敗筆.顯然與其盛名不符,故令人難以理解。二是.褚遂良在其一生中倉I作很多作品,其在書寫其它作品時沒有出現(xiàn)敗 筆,如《孟法師碑》、《房玄齡碑》等,而為何到了技法高度成熟期的《雁塔圣教序》卻頻頻出現(xiàn)敗筆,老手總犯初學者的毛病。則令人更是不能理解。三是,敗筆 乃書法作品之大忌.我想,褚遂良和萬文韶不會不清楚。如果已經(jīng)知道了是敗筆.那么完全可以在刻石過程中由萬文韶輕而易舉地處理掉。秦文錦評日:“萬文韶能 將轉(zhuǎn)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比欢z憾的是。萬文韶也將敗筆分毫不差地刻了出來而貽笑后人,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縱 上所述,我認為,《雁塔圣教序》筆畫異常現(xiàn)象,既不是修正線,也不是敗筆,而應錐拓失當所致。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的是,《雁塔圣教序》不是行書改為楷書, 而實為行法楷書,即行楷;這是褚遂良對楷書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他熔碑、帖的書寫風格于一爐,使楷書的筆法、筆勢和結(jié)構(gòu)等方面獲得了空前的最大程度的解放,其充 斥全碑的行書線條,為人們的審美提供了新的需求與空間,開辟了不同于其他楷書大家的行楷法書的新天地,為中國書法楷書的發(fā)展、做出了新的卓越的貢獻。其 次,由于《雁塔圣教序》極高的藝術(shù)影響力.以及書法理論鑒賞家對其的高度評價和學書者對其藝術(shù)性的充分認識,使得人們對其心慕手追,以至錐拓成風??梢韵?象,在長達1300余年的漫長歲月中.將會有多少人拜到在此碑下,又會有多少研究者摹拓此碑。正如書家白鶴《褚遂良》一書反復指出的那樣,“《雁塔圣教 序》因名聲太大加上歷代錐拓又甚,早成碑底,褚字的風韻和點畫用筆的微妙處,大多已亡失。”由此推斷,《雁塔圣教序》筆畫異常現(xiàn)象,當為錐拓過多而失當所 致。盡管如此,由于時間久遠,又鮮有歷史文字記載,故這種推斷與“修正”線說和“敗筆”說一樣,只能說明其存在的一種可能性,可謂一家之言、一孔之見,因 此希望研究褚書的專家對此提出批評意見,并做進一步探討,以破《雁塔圣教序》筆畫異常現(xiàn)象的千古之謎。來源:《青少年書法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