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葛根)
hcb6210
>《醫(yī)學》
2013.05.18
關注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葛根)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葛根)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棗(擘)4枚,葛根12克
【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數(shù)沸,再內(nèi)余藥煎取一懷,溫服。
【方解】葛根甘平,《本經(jīng)》謂主
消渴
,身大熱??梢娛且磺鍧櫺缘慕鉄崴?,而有解肌及緩解筋脈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項背部強急的作用。今加味于桂枝湯,故治桂枝湯證而又見項背強急者。
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12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注解:“幾幾”是形容短羽之鳥,不能飛騰,動則先伸其頸之狀。項背強幾幾者,即項背強急,俯仰不能自如之謂。太陽病汗出惡風,是桂枝湯證,今又見項背強幾幾,故加緩解是證的葛根來主治。葛根湯是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這里的“反汗出惡風者”,是對葛根湯證而言,暗示二方在應用上的主要鑒別點,而以一“反”字傳其神。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又見項背肌肉強急。
【驗案】任某,女,21歲,門診病歷號;49703,1965年12月l0日初診。昨日感冒,頭疼頭暈,汗出惡風,肩背疼痛,頭向左顧則左項發(fā)緊且痛,苔薄白,脈浮稍數(shù)。證屬太陽表虛而見項背強幾幾之證。予桂枝加葛根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葛根12 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一劑證大減,二劑證已。
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湯去棗 麻黃 防風+知母 術附)
【方劑組成】桂枝12克,芍藥9克,甘草6克,麻黃6克,生姜15克,白術15克,知母12克,防風12克,炮附子6克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此于桂枝湯增桂姜、去大棗,另加麻黃、防風發(fā)汗解表,復用術附以逐濕痹。知母以消下肢腫,故以治風濕關節(jié)痛肢體腫而氣沖嘔逆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第8條: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注解:諸肢節(jié)疼痛,即四肢關節(jié)疼痛。身體尪贏,即言身體瘦之甚。腳腫如脫,即言腳腫之甚。頭眩短氣、溫溫欲吐,為氣沖飲逆的結(jié)果,此宜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按:慢性
關節(jié)炎
下肢腫痛者,用本方有良驗,并以本方加石膏治年余不解的風濕熱有奇效。又以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治療下肢腫的脈管炎亦驗。
【辨證要點】關節(jié)痛疼、肢體腫而氣沖嘔逆者。
【驗案】徐某,男性,19歲,病歷號189520,l966年2月15日初診。左足腫疼己五六年,近二年加重。經(jīng)拍片證實為跟骨骨質(zhì)增生?,F(xiàn)癥:左足腫疼,怕冷,走路則疼甚。口中和,不思飲,苔薄白,脈沉弦。此屬風寒濕客注關節(jié),治以發(fā)汗驅(qū)濕,與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10克,白芍10克,知母12克,防風10克,麻黃100克,生姜12克,蒼術12克,川附子6克,炙甘草6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七劑。左足跟疼減,走路后仍疼,休息后較冶療前恢復快。增川附子為9克繼服,一月后左足跟腫消,疼痛已不明顯。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附子)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9克,甘草(炙)9克,生姜〔切)9克,大棗(擘)4枚,炮附子6~10克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附子辛溫,為一有力的溫中、祛寒、逐濕藥,尚有振興代謝機能的作用,無論表里若陷于陰證者,多宜以本藥配方治之。桂枝加附子湯即治桂枝湯證而現(xiàn)少陰證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20條: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本桂枝證,醫(yī)誤以麻黃湯大發(fā)其汗,遂使汗漏不止。其人惡風半由于桂枝湯證未解,半由于已陷入陰證。小便難,即由于汗漏不止,體液大量亡失的結(jié)果。四肢微急,難以屈伸,亦由于津液亡失,筋肉失和的極虛證候。以上種種,純由于誤治表證還未解而且陷入陰證,故以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按:桂枝加附子湯為少陰病的發(fā)汗劑,即不因誤治,而見本方證者亦宜用之。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更見汗出惡風明顯,小便難,四肢微急者。
【驗案】任某,女,33歲,首都機場門診病歷號131,初診日期1966年3月25日。因腰背疼在積水潭醫(yī)院、北京中醫(yī)學院附院檢查均診斷為“脊椎骨質(zhì)增生”。近來頭暈、頭痛、目脹,下肢關節(jié)脹疼,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惡寒,苔白舌淡,脈沉細。證屬桂枝加附子湯證,予其方藥: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制附片10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三劑痛減,四肢逆冷好轉(zhuǎn)。服一月后全身癥狀好轉(zhuǎn)。
小建中湯(桂枝湯+增芍藥+飴糖)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飴糖45克(分沖)
【用法】水煎五味,湯成去滓,內(nèi)膠飴,更上火上消解,溫服。嘔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藥湯原治腹?jié)M痛,今加大量甘溫補虛緩急的膠飴,雖仍治腹痛,但已易攻為補,故名之為建中。謂之小者,以其來自于桂枝湯,仍兼解外,與專于溫補的大建中湯則比較為小也。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注解:澀為津血虛,陽脈澀,即脈浮澀,為表虛榮衛(wèi)不利。弦為寒,陰脈弦,即脈沉弦,為里虛有寒。傷寒得此脈,依法腹中當急痛,宜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謂服小建中湯后,而病未全治,當已轉(zhuǎn)屬少陽,故宜小柴胡湯主之。
按:脈浮澀而沉弦,為小建中湯與小柴胡湯共有的脈象,但腹中急痛,為小建中湯所屬,而柴胡證不常見。先與小建中湯,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因表里實,津液自和,即傷寒四證,亦當自汗而解。假設不瘥,知已轉(zhuǎn)屬少陽,當以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注解:血少心氣虛則悸。表不解則煩。小建中湯內(nèi)能補虛,外能解表,故主之。
按:營氣虛血少者,不可發(fā)汗。中氣建,血液充,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論中有明文,可互參。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第13條: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注解:虛勞,為古人對虛損不足之病的通稱。里急,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互詞。悸者,為血少心氣不足。衄者,為氣沖熱亢。夢失精者,為下焦虛,精不守。四肢酸痛者,為榮衛(wèi)不利。手足煩熱者,為虛熱。咽干口燥者,為津液枯燥。
腹皮弦急,按之腹筋不松軟而拘攣者,即里急腹急之候。里急腹中痛者,即小建中湯應用的主證。以上所述為小建中湯證,故以小建中湯主之。不要以為小建中湯能治一切虛勞。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第18條: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注解: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簡詞。婦人腹中急痛者,當以小建中湯主之。
這里雖舉婦人腹中痛,實際有是證,男子也可用本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兼見腹中急痛,或見心悸而不嘔者。
【驗案】例1?張某,男性,42歲,某廠門診病歷號529,1966年6月l0日初診。胃脘隱痛反復發(fā)作已五年。經(jīng)檢查診斷為“胃粘膜脫垂”,近癥常餓時胃脘痛,惡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飲。無惡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軟。先與附子理中湯治之不效,后細問癥,據(jù)有汗出惡風,脈緩,知為表虛中寒之證,故予小建中湯: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飴糖45克(分沖)
結(jié)果:上藥服六劑,胃脘疼已,但餓時仍不適,大便溏好轉(zhuǎn)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1日復診,除大便微塘外,他無不適。
例2?劉某,男性,28歲,1968年9月21日初診。一年來,胃脘時痛,同時見前陰抽痛,多治無效,苔薄白,脈弦細,此屬表虛里寒之證,與小建中湯三劑諸癥已。
麻黃湯(麻甘桂+杏)
【方劑組成】麻黃(去節(jié))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去皮尖)9克
【用法】水煎,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再內(nèi)余藥煎取一杯,溫服。服藥后蓋棉被取微似汗。
【方解】麻黃為一有力的發(fā)汗藥,佐以桂枝再宜致汗。杏仁定喘,甘草緩急,故治太陽病表實無汗、身疼痛而喘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以頭痛、發(fā)熱、惡寒為常,若更見有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無汗而喘者,此為表實證,則宜麻黃湯上之。
按:桂枝湯證,由于自汗出,郁集于體表的體液和廢物得到部分的排出,雖亦身疼痛,但不劇烈,并亦不至迫及于肺。而麻黃湯證,由于無汗體液和廢物充盈于體表,壓迫肌肉和關節(jié),因使身、腰、骨節(jié)無處不痛,并逆迫于肺而發(fā)喘。只以自汗出和無汗的關系,遂有虛實在表的不同反映,亦即或宜桂枝或宜麻黃的用藥關鍵。
《傷寒論》第36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注解:太陽與陽明合病,當指既有發(fā)熱惡寒的表證,同時又有大便難的里證言。喘為承氣湯和麻黃湯的共有證,不過承氣湯證為腹?jié)M而喘;而麻黃湯證為喘而胸滿,故謂不可下,宜麻黃湯以發(fā)汗。
按:腹?jié)M而喘者,則腹?jié)M為主而喘為客,即先由于實滿上迫胸隔,阻礙呼吸因而發(fā)喘,下之滿自去,而喘亦自已;喘而胸滿者,則喘為主而胸滿為客,即先由于呼吸困難,胸腔內(nèi)壓增高因而胸滿,發(fā)汗以平喘,則滿自消。證有主從,治分表里,對于辨證甚關重要。
《傷寒論》第37條: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注解:太陽病已十余日,脈雖浮但細,并其人多倦嗜臥,病已有內(nèi)傳少陽之象,故謂外己解也。設更胸滿脅痛者,則柴胡證具,故可與小柴胡湯;若脈但浮而不細,并亦無嗜臥及胸脅滿痛者,則病仍在表,雖十日已去,也可與麻黃湯。
按:脈細主血少,而見之于浮,乃體表津血不足的為候,即小柴胡湯條所謂血弱氣盡腠理開的情況。嗜臥與嘿嘿都是倦怠形狀,詳見小柴胡湯條,可互參。
《傷寒論》第46條: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fā)煩目暝,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為麻黃湯方證,病雖八九日不解,但上述的表證仍在,此亦當與麻黃湯發(fā)其汗。服藥已微除,謂服麻黃湯后,上述為證即略減退。發(fā)煩目暝為病欲解而發(fā)作的瞑眩狀態(tài)。劇者必衄,謂此瞑眩發(fā)作的劇者又必鼻衄,但病亦必隨衄而解。陽氣指津液而言,其所以致衄者,即因為日久不得汗出,則郁集于體表的津液過多過重的緣故。
按:古人常稱津液為陽氣,或簡稱為陽。桂枝湯證自汗出則陽氣虛于表;麻黃湯證無汗則陽氣實于表。若久不得汗則陽氣愈實,因謂為重。瞑眩為服藥有驗的一種反應,看似驚人,少時即已,而且所病亦必隨之而愈,故古人有“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的說法。病家醫(yī)家均應識此,免得臨時慌張亂投藥物,反而誤事。
《傷寒論》第51條:脈浮者,病在表,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注解:脈浮,為病在表的脈應,若無汗則宜麻黃湯發(fā)其汗。
《傷寒論》第52條:脈浮而數(shù)者,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注解:脈浮數(shù),為表有熱的脈應,宜麻黃湯發(fā)汗解之。
按:以上二條均屬簡文,證已詳于前,故只舉可發(fā)汗的脈應論之。
《傷寒論》第55條: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注解:太陽傷寒脈浮緊,本宜麻黃湯發(fā)其汗,若拖延日久不發(fā)汗,體表郁閉,致陽氣重于表,邪無從出,體液上沖因致此。有因衄而解者,如46條。也有雖衄而不解者,即本條。
按:表實宜發(fā)汗,若遷延不發(fā)汗者,往往因陽氣重于表而致衄。亦有因衄而表解病愈者,本條所論為雖衄而表不解者,故以麻黃湯發(fā)汗以解表,表解則衄亦必已。又必與衄家不可發(fā)汗之戒相鑒。所謂衄家是指長時鼻衄的病,由于久失血,即遭受外感亦不可發(fā)汗。因汗奪津液,必益虛其血液也。而本條所述是宜汗不汗,體液上沖而致衄,發(fā)汗表解而衄亦自止。
《傷寒論》第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
注解:脈浮無汗而喘,此喘發(fā)自于表實甚明,故發(fā)汗則愈,雖有陽明證,亦宜麻黃湯先發(fā)汗。
【辨證要點】基于以上所論,則麻黃湯的應用,以表實無汗為主,至于其具體證治,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
②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
③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者.
④太陽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
⑥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驗案】陳某,男性,24歲,病歷號97771,1965年10月9日初診。昨天打籃球后用涼水洗澡,今早感惡寒感身熱(38.6℃)、無汗、頭痛、身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此屬太陽表實證,治以發(fā)汗解表,與麻黃湯:
麻黃1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
結(jié)果:上藥急煎即服,蓋棉被得微汗出,熱漸退。未再服藥,調(diào)養(yǎng)二天自愈。
葛根湯(麻黃+桂枝湯+葛根)
【方劑組成】葛根12克,麻黃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藥6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
【用法】以水先煮麻黃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杯,溫服,取微汗。
【方解】此于桂枝加葛根湯更加麻黃,故治桂枝加葛根湯證無汗而喘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項背強幾幾、汗出惡風者,則以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今以無汗,故以有麻黃的本方主之。
《傷寒論》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注解:既有頭項強痛而惡寒的太陽表證,同時又有自下利的陽明里證,因謂為太陽與陽明合病,此宜以葛根湯主之。
按:下利而現(xiàn)太陽證,則病欲自表解,故發(fā)汗則愈,無汗表實者宜本方,自汗表虛者宜桂枝湯,此證常見。宜注意。又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宜讀作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意思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必須有自下利者,才可用葛根主之,而不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定自下利。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第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無汗,小便不當少,今由于氣上沖胸,水不得暢行于下,故小便反少。牙關緊急不得語,已是為痙之漸,故謂欲作剛痙,宜以葛根湯主之。
按:《金匱要略》曰:“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庇衷唬骸疤柌。l(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本條即述剛痙的證治。葛根湯本治項背強幾幾,實即項肌肉失和因致痙攣的證候。若此證嚴重時,則致背反張的痙病、故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無汗而痙者,當然須以本方主之。不過本方的應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論。由于葛根湯清涼解肌,而且解毒,故疹痘諸疾于初期太陽病時,概以本方治之。依據(jù)經(jīng)驗,外感咳喘須發(fā)汗者,以用本方的機會為多。尤其發(fā)熱無汗而惡寒劇甚者,不問項背急與否多屬本方證。他如腰肌勞損,本無表證的明征,與本方治之屢驗?!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謂葛根治諸痹、痙與痛,皆得之肌不和或均指為痹之屬亦未可知。
【辨證要點】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或見下利者。
【驗案】劉某,男性,49歲,病歷一號5294,1967年7月26日初診。背疼一年,胸椎2~5有壓痛。經(jīng)拍片證實胸椎8、9、11骨質(zhì)增生。曾經(jīng)理療不但無效,而且癥狀逐漸加重,出現(xiàn)腰痛、腿疼,無奈找中醫(yī)治療。近癥:腰背疼痛。不能翻身,頸項發(fā)緊疼痛,不能向右轉(zhuǎn)頭,不能伏仰,苔白,脈沉。此屬寒濕流注項背,治以散寒祛濕,與葛根加苓術附湯:葛根12克,麻黃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棗4枚,茯苓10克,蒼術 10克,川附子10克,炙甘草6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三劑疼即大減,增附子為12克,又服三劑,頭左右轉(zhuǎn)動自如,可以伏仰,深低頭時僅微痛,晨起可以翻身。
麻杏石甘湯(麻甘+杏+石)
【方劑組成】麻黃18克,杏仁9克,炙甘草9克,石膏45~100克
【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麻黃伍桂枝攻表邪而發(fā)汗,伍石膏清里熱,故反治汗出。今于麻黃湯去桂枝,倍用麻黃,增量甘草而加石膏,故治汗出有熱喘而急迫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63條: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注解:無大熱,謂不似陽明病熱實于里的身大熱,但并非無熱之意。大意是說:發(fā)汗后表不解,依法宜桂枝湯汗以解之。但汗出而喘,身無大熱者,雖亦外邪未罷,而不可更行桂枝湯,則可與麻杏甘石湯。
按:此汗出純由于里熱的熏蒸所致,汗出稠粘量多而臭味重,與桂枝湯證的自汗淡薄量少而臭味輕者有異。不過熱實于里身當大熱,今無大熱則未至陽明內(nèi)結(jié)的熱實程度甚明。故知此喘無關于里實滿的承氣證,而半由于麻黃證,亦半由于熱壅于里,故以兩解表里的本方治之。
《傷寒論》第162條,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注解:太陽誤下后,熱陷于里而致表里并病,亦每見本方證,當然不可與桂枝湯而宜與本方。
按:喘而汗出,身無大熱,為本方應用的主證。氣管炎、
肺炎
等常見本方證。但并非這兩病的特效藥,若適是病,即用是藥反而多誤。中醫(yī)治病在辨證,用非其證,不但無益,而且有害。學者常須識此,慎勿等閑視之。
【辨證要點】汗出而喘,口干煩滿而不惡風者。
【驗案】陳某,男性,24歲,病歷號97771,1965年3月25日初診。自昨日惡寒身疼,咳喘咽干,自服A.P.C兩片后,汗出不惡寒,但仍身疼、咳喘、吐白痰、口干思飲,苔白舌尖紅,脈滑數(shù)。證屬外寒里熱、肺氣不宣,治以解表清里、宣肺降逆,與麻杏甘石湯:
麻黃18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45克,半夏12克
結(jié)果:上藥服二劑、汗出及喘減。繼以桑杏湯加減,服六劑諸癥已。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甘+杏 姜棗+桑白皮 連翹 赤小豆)
【方劑組成】麻黃6克,生姜6克,生梓白皮15克,連翹6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赤小豆30克,杏仁6克
【用法】先煮麻黃,去上沫,再內(nèi)諸藥煎,溫服。
【方解】以麻黃湯去桂枝加姜棗發(fā)表,而且安胃,復以生梓白皮、連翹、赤小豆清熱并亦驅(qū)濕,故治表實無汗、瘀熱在里而發(fā)黃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262條:傷寒,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注解:傷寒無汗,熱不得外越,合濕瘀于里者,身必發(fā)黃,宜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按:黃疸初作,若無汗形似傷寒者,宜本方。若汗出形似中風者,宜桂枝加黃芪。但表證已罷。當依證選用適方治之。
【辨證要點】表實無汗、或身黃、目黃、或身癢者。
【驗案】尹某,男性,40歲,病歷號192297,1966年3月4日初診。近兩月右上腹疼痛,經(jīng)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自昨日起發(fā)熱惡寒、身目發(fā)黃、身癢、口粘不思飲,小便黃少,苔白膩,脈浮弦。證屬外邪里濕,郁而化熱,治以解表化濕,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6克,連翹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生姜10克,杏仁10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三劑,熱退,癢已、但黃疸不退,且逐漸加重,后確診有胰頭癌,不及兩月病逝。
麻杏薏甘湯(麻甘杏+薏苡仁)
【方劑組成】麻黃9克,薏苡仁18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
【用法】同麻黃湯。
【方解】薏苡仁味甘微寒,《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主筋急拘攣,久風濕痹?!贝伺c上方雖均治風濕,但前者偏于治寒,故用性溫的白術;而本方偏于治熱,故用性寒的薏苡,且去桂枝。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第21條: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膳c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注解:一身盡痛,謂一身關節(jié)無處不疼。病在表故發(fā)熱。日晡所劇者,謂此身疼和發(fā)熱于日晡所時尤劇烈。以上為證名之曰風濕。此病大都由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之。
按:汗出當風,則欲出之汗被風寒所卻,瘀滯體表,久而成濕,流注關節(jié)因致炎證之變。久傷取冷,指天熱汗出乘蔭取涼的意思,其致病的道理與汗出當風同。本條所述,頗似今之急性風濕性
關節(jié)炎
的證治。
【辨證要點】周身關節(jié)痛、發(fā)熱身重或腫者。
【驗案】黃某,女性,37歲,某廠門診病歷號1971,1966年4月1日初診。關節(jié)疼痛已五年,經(jīng)多處檢查診斷為“慢性
關節(jié)炎
”、“腰骶關節(jié)韌帶勞損”。近癥:四肢關節(jié)痛,不能屈伸,屈則酸痛,腰以下發(fā)脹,且白帶多,下肢微腫,苔白膩,脈沉弦滑。此風寒濕痹而濕重者,治以溫化寒濕,與麻杏苡甘湯加味:
麻黃10克,杏仁10克,生苡仁30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蒼術12克,制附片10克
結(jié)果:上藥服四劑,關節(jié)痛減,白帶也減。因天氣變化癥狀有反復,但繼續(xù)以本方加減治療,5月6日復診,關節(jié)痛已。服丸藥以鞏固。
越婢湯 (麻甘+姜棗+石)
【方劑組成】麻黃18克,石膏45~100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棗5枚
【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亦同麻杏甘石湯,為外邪內(nèi)熱的治劑。但無杏仁則治喘的作用較弱,但有生姜大棗則健胃逐水的作用加強,余則大同小異。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金匱要略?水氣病》第21條: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注解:外邪而又水腫者謂風水。惡風、脈浮為外邪;一身盡腫為水氣。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與麻杏甘石湯證的汗出無大熱者同。津液未至虛損故不渴,宜越婢湯主之。
按:水氣在表,法當發(fā)汗。但津液虛損者不可發(fā)汗,故《金匱要略》有“渴而下利,小便數(shù)者,皆不可發(fā)汗”之戒。脈浮不渴,正是本方發(fā)汗的關鍵,后世誤于石膏治渴,而把脈浮不渴,改為脈浮而渴,大錯。其實石膏除熱并不一定渴,口舌干而煩躁者即可用之。若真大渴欲飲,乃津液傷損之候,須合用人參方能有濟,詳見白虎加人參湯條,互參自明。又《金匱要略?水氣病》篇對于風水是這樣說的:“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jié)疼煩,惡風”。本條所述以續(xù)自汗出,故骨節(jié)不疼。若無汗而疼煩,當屬大青龍湯證,而不可與本方,須知。
【辨證要點】周身浮腫、脈浮、惡風者,
【驗案】佟某,男性,63歲,初診日期:1965年7月6日。因慢性腎炎住某醫(yī)院,治療三月效果不佳,尿蛋白波動在(+)~(+++)之間,無奈要求服中藥治療。四肢及顏面皆腫,皮膚灰黑,腹大臍平,近幾日不能飲食,小便量少,汗出不惡寒,苔白膩,脈沉細。此屬水飲內(nèi)停,外邪不解,郁久化熱,為越婢湯方證:
麻黃12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一劑,小便即增多,喜進飲食,繼服即余劑,浮腫、腹水消,尿蛋白(—),病愈出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零開始學傷寒(三十二)桂枝加葛根湯醫(yī)案
傷寒論辯證思路2
《傷寒九十論》——桂枝加葛根湯證
《傷寒論》點評[31]
我的老師(劉渡舟、胡希恕、許振寰)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
華醫(yī)世界《講透經(jīng)方》筆記之何慶勇教授不傳之秘/桂枝加葛根湯與疑難病治療(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