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父母總是不喜歡和孩子談錢,因為家長會擔心孩子過早的接觸金錢會對他們的行為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而實際上兩三歲的寶寶就已經(jīng)開始對金錢產(chǎn)生了興趣,雖然他們并不知道具體的交易方式。但是他們能夠明白,通過金錢是可以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如果當孩子有了正常的物質(zhì)需求,家長卻還在金錢方面遮遮掩掩,那只會讓孩子的金錢觀變得扭曲。
我有一個很不錯的朋友小丹,前段時間跟我講述了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
這天小丹去接女兒放學,女兒班上有一個男同學卻突然跑過來問小丹:“阿姨,你可以給我三元錢嗎?”
小丹聽到這個男同學的要求,覺得有點奇怪,他仔細的打量了一下孩子身上的穿著。雖然這個男同學身上穿著校服,但是腳上的鞋子卻是名牌,小丹猜測他應該不是出自貧困之家。
小丹就問這個男孩:“你要三元錢干什么?”
男孩告訴小丹說:“阿姨,我想買個冰激凌吃。”
小丹猜測可能是男孩在家里父母限制他吃冰激凌,所以他才會跟同學的媽媽借錢買冰激凌。畢竟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小丹擔心自己如果借給這個孩子錢,會和這個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相悖,所以就委婉的拒絕了這個男孩。
過了幾天之后,小丹家的女兒放學回到家里跟小丹說:媽媽我們班那個跟你借錢的男生今天被他媽媽打了一頓。
細問之下小丹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個男孩子想要買一個鉛筆盒,但是他的媽媽卻不給他零花錢,所以他只好從家里的抽屜里偷了媽媽100塊錢,這件事情被他媽媽知道了。
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這位媽媽當著孩子全班同學的面,狠狠的打了孩子一頓。
小丹告訴我說,她從前一直在猶豫孩子剛上一年級就給孩子零花錢,是不是讓孩子接觸金錢有一點早?可是在知道這個男同學的事情之后,小丹十分慶幸自己在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零用錢。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不僅會有吃穿用度上的需求,也會有很多別的方面的需求,他們開始漸漸意識到金錢能夠帶給他們的,除了物品以外,還有精神上的滿足,以及對自己人生的控制感。
這也會讓孩子對金錢的興趣日漸濃郁,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依舊對孩子羞于談錢,那么孩子必然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去滿足自己對金錢的探索欲望。
《高財商孩子養(yǎng)成記》的作者艾瑪沈認為:
當孩子可以分得清楚錢的面值,并且會算一些簡單的加減法,并且有非常明確的想要的物品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給孩子零花錢了。
尤其是當孩子6歲上了小學以后,當他們看到高年級的學長拿著零花錢去買東西,他們內(nèi)心對成長的渴望,會激發(fā)他們對金錢的掌控欲望。
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首先要知道,給孩子零花錢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孩子的理財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念。
1.零花錢的數(shù)額要適量
美國的家庭在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往往都會盡量保持在和其他孩子同樣的水準上。這樣既不會讓孩子因為零花錢比別的同學多而有優(yōu)越感,也不會讓孩子,因為零花錢比別人少而產(chǎn)生自卑感。
2.不要干預孩子零花錢的用途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就會對孩子的零花錢橫加干涉,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給孩子零花錢就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如何有計劃的花錢。
這其中就包括,孩子有權(quán)利決定他們的錢要花在哪里。
3.不要把零花錢和獎勵相掛鉤
艾爾非艾恩在自己的作品《獎勵的懲罰》一書中寫道:
獎賞只會降低孩子對良好行為的熱情,錢給的越頻繁,孩子對我們想讓他做的事情越?jīng)]興趣,這不是懶惰,這是人性。
孩子的零花錢多少不應該跟孩子的表現(xiàn)相掛鉤,應該跟孩子的需求平衡。
這樣孩子才會為了想要額外的收入,去做一些不是自己范圍內(nèi)的工作,這樣才會積極的促進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孩子將來必然要去接觸社會,必然會和金錢打交道。
美國的財務顧問裘林戈弗雷說過:如果你幻想能用什么方法保護孩子,必須讓孩子做好準備,這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所以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在金錢方面犯錯誤或者金錢觀念扭曲的話,就要提前讓孩子掌握理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