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官窯與民窯?
官窯,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于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分為皇家瓷、王府瓷、一品宮瓷,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guī)定,等級森嚴。這是專供官僚階層及大內用瓷的名窯,瓷器生產不計成本,工藝精美絕倫,色彩斑斕絢麗。
而所謂民窯瓷器,則是為了供應民間需要,具有實用價值與生活情趣的特點,兩者迥然各異。
歷代瓷窯絕大多數(shù)都屬民窯。五代時期出現(xiàn)官辦瓷器,宋代有汴京官窯相修內司官窯的命名。如宋代著名民窯有磁州窯、哥窯、龍泉窯、耀州窯等。明清兩代在景德鎮(zhèn)設御窯廠,但民窯仍大量存在。民窯生產的瓷器也稱"客貨",造型紋飾不受官府的拘束,風格與官窯瓷器迥然不同,題材豐富,畫筆自由奔放。清康熙時青花、五彩瓷器上的歷史故事畫大量出現(xiàn),藍彩、黑彩、金彩的使用,使彩瓷更加輝煌燦爛,五彩品種由此得到新的發(fā)展。
二,宋元明清官窯各有什么特點?
北宋官窯:北宋官窯傳世品很少,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體顯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質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著稱。
不同于南宋官窯和汝窯及龍泉窯瓷器的是,底有文釘燒痕,有“紫口鐵足”的特征。
南宋官窯:瓷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采用刮釉墊燒時,足上露胎而呈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器型除碗、盤、碟、洗等日用器皿外,還有仿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用禮器。南宋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于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元代官窯:元朝入主中原91年,民間瓷業(yè)較宋代為衰落,而官窯卻有新的發(fā)展,如青花和釉里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fā)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代官窯:明代官窯采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zhèn)設御器廠,也稱景德鎮(zhèn)御窯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瓷器燒制經過兩宋時期的發(fā)展,不論在燒制工藝,還是器具種類方面都達到了高峰,各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種,如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萬五彩等瓷中翹楚。
清代官窯:清代是中國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級森嚴的封建統(tǒng)治制度和制瓷歷史傳統(tǒng)影響,清代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款識在題寫上也有一定的慣例,同時又新開創(chuàng)了金彩、墨彩、琺瑯彩等題寫工藝,而且各種堂名款、花押款、吉語款也更為多樣。
三,宋代五大名窯是什么?
宋代五大名窯是汝窯、哥窯、官窯、定窯、鈞窯。
五大名窯瓷器的特征:
1,汝窯胎質細膩,釉色天青,晶瑩似玉;
2,官窯釉面上布滿紋片,原是一種缺陷,后卻成為別具一格的裝飾方法;
3,哥窯的里外披釉,均勻光潔,扣之瓷音清亮;
4,定窯的質地潔白,《歸潛志》載:“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font>
5,鈞窯燒的是一種復雜的花釉瓶,其顏色除天藍、月白以外,還創(chuàng)燒成功銅紅釉。
四,瓷器分為哪兩大類?
瓷器總體上分為兩大類,即單色釉瓷和彩繪瓷。
單色釉瓷又分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稱為“一道釉”或“單色釉”。中國明代以前是素瓷時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發(fā)展。
五,什么是(單色釉)素瓷?
素瓷是指無論釉上和釉下都沒有色彩的瓷器,沒有繪制的花紋。素瓷是在通風狀態(tài)下燒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鐵的含量不同而導致不同的釉色。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種。
青瓷:也叫綠瓷。釉中含有氧化鐵,是最早出現(xiàn)的瓷器,發(fā)展到宋代時最著名的是龍泉窯。
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礎上增加了鐵的含量燒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窯和德清窯。
白瓷:由于含鐵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窯和邢窯。白瓷的出現(xiàn)使得在瓷器上作畫成為可能,因此為彩瓷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閃青,類冰類玉。
六,什么是(單色釉)色釉瓷?
色釉瓷是指帶有顏色的“一道釉”瓷器。它是在密閉狀態(tài)下燒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鐵、氧化銅等含量不同以及燒制溫度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顏色的釉色。色釉瓷包括紅釉、醬釉、藍釉、黃釉、綠釉、紫釉等等。
七,什么是彩繪瓷?
彩繪瓷是在釉上或釉下彩繪紋飾的瓷器。彩繪瓷不是以釉色取勝,而是以器型、繪畫和色彩來取勝的瓷器。彩繪瓷的發(fā)展由青花開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開始出現(xiàn)紋飾,隨著發(fā)展,分別出現(xiàn)了青花、兩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銅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為釉上彩,而斗彩則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八,什么是釉下彩和釉上彩?
釉下彩是瓷器紋飾裝飾手法之一,又名“釉下藍”、“釉里青”、“白釉藍花”。先在瓷坯上用鈷料描繪紋飾,再上無色透明釉,1200℃以上高溫還原焰燒成。釉上彩是在燒成的白釉瓷面上,畫出紋飾,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釉上彩需要二次入窯,一次高溫,一次低溫。
九,什么是青花瓷?
青花瓷起源于唐,成熟于元,明代達到鼎盛時期。
青花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xiàn)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青花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是釉下彩瓷的一種,也是我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fā)明的方法之一。
十,什么是紅綠彩?
紅綠彩是元代景德鎮(zhèn)從宋加彩工藝中分離出來而獨樹一幟的釉上彩裝飾彩類。即器物上僅用紅、綠兩色繪畫,低溫燒成,紅者如棗,綠者發(fā)翠,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其構圖運筆多以寫意為主,紋飾上以人物、花鳥、山水較為常見,民窯居多。
紅綠彩是在高溫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燒成后,在白釉上用紅、綠、黃等彩勾畫出紋飾,再入窯以800℃左右的低溫燒成。因此也常稱為“宋加彩”或“金加彩”。紅綠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為主要底色,以潔白的釉色和大面積的紅彩相配合。紅綠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紅、綠、黃三色,但每種彩又有深淺不同的色階。紅彩是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彩,用青礬加熱、煅燒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將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現(xiàn)紅色,在施彩時就已知道其燒成后的呈色。紅彩一般為正紅色或稱棗紅色。綠彩則有翠綠、墨綠、褐綠和淺翠綠等不同呈色,這是在配制彩時控制呈色物質而有意造成的。黃色則有淺黃、明黃和金黃等色。紅綠彩瓷常與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這是宋元時期瓷器裝飾藝術中的特點。
十一,什么是三彩?
三彩陶器始于南北朝,興于初唐,故稱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后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三彩器,有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醬白地三彩、虎皮三彩。還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紅和豆青三種釉下的色彩組成,它是康熙時期一種特殊品種。
十二,什么是五彩瓷?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據(jù)《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jù)《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
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它的最大特征是: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紋飾的輪廓,用紅色筆加勾再填顏色。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十三,什么是粉彩瓷?
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始見于康熙晚期,后歷朝流行不衰。
十四,什么是琺瑯彩?
琺瑯彩始創(chuàng)于清康熙朝。它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是清代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致。
十五,什么是釉里紅?
釉里紅是瓷器釉下彩裝飾手法之一,創(chuàng)燒于元代。是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的彩料按所需圖案紋樣繪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后入窯在135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主要使用釉里紅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叫釉里紅瓷,也常簡稱為釉里紅。
釉里紅又分為釉里紅線繪、釉里紅拔白、釉里紅涂繪三個種類。
釉里紅線繪:釉里紅線繪,即在瓷胎上用線條描繪各種不同的圖案花紋,這是釉里紅最主要的裝飾手法,但由于高溫銅紅的燒成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飛紅的現(xiàn)象。
釉里紅拔白:釉里紅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圖案花紋部位,或在該部位上刻劃出圖案花紋,用銅紅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燒成后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以胎釉本色顯現(xiàn)出來。
釉里紅涂繪:釉里紅涂繪,以銅紅料成片、成塊地涂繪成某種圖案或花紋。
十六,什么是斗彩?
斗彩又稱逗彩,創(chuàng)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wěn)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十七,什么是古銅彩?
清乾隆朝裝飾彩特殊品種之一,摹仿古代青銅器色彩,故稱“古銅彩”。其制作工藝非??季?,是在紫金釉或廠官釉上施紅、綠、黑、藍、醬黃等低溫彩,以燒制出青銅器銹跡斑駁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繪璀璨的錯金銀紋飾,其質感色彩均于青銅真品相若。典型器如故宮博物院藏古銅彩犧耳尊,古樸典雅,造型逼真,可謂精絕。古銅彩的燒制一直延續(xù)到清末、民國,但其制作工藝和色彩運用遠不及乾隆時期。
十八,什么是金彩?
金彩是指一種采用黃金色釉上彩作為裝飾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裝飾瓷器,一般認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窯金花瓷器最負威名。宋周密《辛酉雜識》續(xù)集上卷載:“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后入窯,永不復脫。”傳世品有黑釉、醬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鎮(zhèn)始有金彩瓷器的燒制,清代達于極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卻無法與定窯相比。
十九,什么是瓷器的款識?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窯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贊頌,祝愿等內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種識別性的圖案,這些統(tǒng)稱為“款識”。一般說來,款識是瓷器裝飾的附屬物,好的款識與裝飾畫面相配,可以增強器物的藝術性。
款識表達的內容可分為:紀年款,堂名款,陶人款,吉言款,贊頌款,花樣款等六大類。
按書寫部位分,主要有底里銘和額銘。將款字寫于器物底部的稱底里銘,由于款識的內容,格式,字體,書法各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所以它對瓷器的斷代,斷定窯口和辨別真?zhèn)味加兄匾饔?。紀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等。堂名款 如:“正和堂制”。陶人款如:“某某造”(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贊頌款如:“美玉雅玩”,“昌江美玉”等。吉言款如:“金玉滿堂”,“壽山福?!钡取;涌睿河煤性⒀缘募y樣圖案作為款識如雙魚,白兔等。
二十,怎樣鑒別高檔瓷?
鑒別高檔瓷要四看:看胎質,看釉色,看畫風,看器形。
①瓷器胎質:胎質一定要細膩,制作工藝精細,造型優(yōu)美多姿。敲打時,聲音必須清脆。買仿古瓷的時候,一定要分年代判斷胎體的薄厚程度。比如,定窯分為南定和北定,北定的胎體一定是厚的,南定的胎體是薄的。
②釉色:釉色純凈,著色準確,釉層均勻,色澤鮮艷,胎釉結合牢固,不產生流釉或釉層剝落現(xiàn)象。
③畫風:畫風好,紋飾展現(xiàn)不同時代的特色。特別是體積較大的瓷器,要注意區(qū)分手繪和貼花。貼花圖案呆板,線條比較死。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棱角,這是由于貼花時使用膠水造成的。瓷器的邊沿圖案經常使用貼花,在貼花的結合處有時會出現(xiàn)接縫,或者左右兩部分圖案不均勻的現(xiàn)象。
④器形:新穎、獨特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