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旅游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橫貫其中,素有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寶盆”之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漢中曾經(jīng)是商朝的方國,秦國時的漢中郡,此后又是劉邦西漢王朝的發(fā)祥地,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的軍事要地,悠久而豐富的歷史為漢中留下了諸多名勝古跡:被譽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跡”與“瑰寶”的褒斜棧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漢劉邦的拜將臺及其為漢王時的宮殿遺址古漢臺,還有眾多的歷史名人墓地,祠堂。
長青自然保護區(qū)介紹:
長青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何處去,四大國寶歡迎您”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秦嶺南坡洋縣北部,蘊集秦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景觀之精華,為獨具特色的秦嶺生態(tài)旅游勝地,已通過國際“綠色環(huán)球21”旅游認證注冊。四大國寶探秘和原始森林的神韻另中外游人心馳神往。
被譽為“生物資源庫”的長青保護區(qū),有種子植物2039種,脊椎動物24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種,尤以“四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最為著名。特別是國寶大熊貓在區(qū)內廣泛分布,數(shù)量有80余只,野外偶見率極高,且多次發(fā)現(xiàn)棕色大熊貓和白色大熊貓。尋蹤四大國寶是最能體現(xiàn)生態(tài)旅游宗旨旅游項目。
“蒼茫蜃氣晴疑雨,淅瀝寒聲夏亦秋”。長青保護區(qū)自然景觀以高、寒、奇、險、秀為特色,成為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獨特的自然綜合體,崇山峻嶺與飛瀑流泉交錯分布,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兄互輝映。
保護區(qū)距漢中市120公里,距108國道最近點30公里,區(qū)內為游客提供“吃、住、游、娛”等服務,有野炊、宿營點數(shù)個。保護區(qū)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旅游科考、探險獵奇、休閑避暑的最佳境地,也是開展教學實習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選場所。
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1995年經(jīng)國務院特批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宛若一顆綠色明珠鑲嵌在秦嶺中段南坡的洋縣北部,管護總面積29906公頃。區(qū)內海拔高差懸殊,主峰興隆嶺活人坪高達3071米,為陜南最高峰。保護區(qū)因“秦嶺四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等國寶級珍稀野生動物均有分布聞名中外,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極大的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潛力。
被譽為“生物資源庫”的長青保護區(qū),有種子植物2039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31種;有脊椎動物33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0種,尤以“四大國寶”最為著名。特別是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在區(qū)內密集分布,其數(shù)量有80余只,野外偶見率極高,且多次發(fā)現(xiàn)棕白色和純白色大熊貓,倍受國內外科學界的關注和重視。1998年與意大利馬尼拉國家公園建立友好公園關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宋健同志曾親臨保護區(qū)視察。
“蒼茫蜃氣晴疑雨,淅瀝寒聲夏亦秋”。長青保護區(qū)自然景觀以高、寒、奇、險、幽為特色,成為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獨特的自然綜合處,崇山峻嶺與飛瀑流泉交錯公布,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相互輝映。漢代開拓的儻駱古道穿越保護區(qū)腹地,歷代宙宇、陵墓、棧道、斷橋、城垣遺址尚存,人文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另有蔡倫墓(祠)、朝陽寺、古戲樓、紅25軍司令部舊址,烈士紀念塔等景觀名勝散布周邊。山南要隘華陽鎮(zhèn),木樓仄仄,索橋悠悠,是訪古探幽、寄情懷古的佳地。
保護區(qū)距漢中市120公里,距108國道最近點30公里,區(qū)內服務設施齊全,有野炊、宿營點數(shù)個,能為游客提供“吃、住、游、娛”等項目服務。保護區(qū)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成為旅游科考、休閑避暑、探險獵奇和攬勝聚會的最佳境地,已通過“綠色環(huán)球21”國際旅游認證注冊。
南湖,即原強家灣水庫,始建于1954年,該區(qū)方圓4公里。近年來省、地、縣投資近500萬元,將南湖初步建成為以山水自然景觀見長的公園。主要游覽區(qū)的湖心島,南側建有動物園,北有釣魚臺,西有兒童樂園,東有湖心亭。百花園中栽有多種名花木,可供觀賞;湖區(qū)碼頭備有各類游艇,可供泛舟;釣魚臺設有漁具,可供垂釣,還建有仿古式賓館和餐廳,可供食宿,接待各種會議和游客。登攬月樓,可觀賞全湖風景。
水上游覽區(qū)是年輕人的世界。湖面碧翠如染,青年男女泛舟湖上,笑語盈盈。湖水被七山八溝截分,形成了六七十個大小不一的湖面,大的上百畝,小的四五十畝,湖與湖相連,當游船快速行駛在寬闊的湖面時,山影、云影、樹影一齊在湖中蕩漾。船后泛起層層浪花,引來許多鳥兒緊緊相隨,鳴叫不已,使人興趣盎然。
天臺山介紹:
天臺山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中段南麓,距離歷史文化名城漢中18公里。東與城固縣畢家河接壤。西和陜西省褒河森林公園毗鄰;北以溜石板梁主脊為界;南與武鄉(xiāng)鎮(zhèn)石堰寺連界。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8公里,海拔700—2038米。
漢中天臺山森林公園因處于南背氣候的分界線,故自然景觀了人文景觀豐富多彩,集奇、險、古、秀為一體。景區(qū)有108處景點,總面積3674公頃,屬省級森林公園。國內森林植被茂密,氣候濕潤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森林景觀氣勢磅得,地貌景觀險峻奇特,氣象景觀豐富多彩,水文景觀秀麗多姿,人文景觀歷史悠久,宗教廟宇和文物古跡星羅棋布。7月份最高氣溫21.9度,為避暑的好地方。
在公園內太廟景區(qū)建設有天臺湖、賓館、會議廳、餐廳、避暑山莊、動物園、游樂園、等設施。供游客吃有山珍、住有山莊、喝有山泉、玩有山景。
陜西省漢中天臺森林公園,是一九九二年批準在國有漢中市武鄉(xiāng)林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距名城漢中工8公里??偨?jīng)營面積3674公頃,轄天臺山、啞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區(qū),108處景點。
漢中天臺森林公園地處秦嶺中段南坡,北緯33‘12·——33‘18·,東徑工06’59’——107‘07·,屬南北氣候分界線,公園內森林植被繁茂,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地形地貌奇特,名勝古跡眾多。該區(qū)年平均氣溫10,1℃,降雨量913毫米,海拔640—2038米,森林覆蓋率92。3%,野生動植物分別為100和1300余種,景區(qū)內山勢險峻、溝谷縱橫、泉潭密布、氣象變化莫測,且有天然溶洞和第四紀冰川遺跡在現(xiàn)。天臺山素有“陜南第一名山”之美譽,“天臺古十八景”蜚聲省內外。此外,天臺山和啞姑山分別為陜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活動場所,為歷代朝圣和旅游觀光的勝地。
紫柏山介紹:
紫柏山位于留壩縣西南,與寶雞市接壤。系秦嶺主峰太白山支脈。海拔1300~2600米,山勢巍峨壯觀,山上古樹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此地雨量充沛、氣候爽朗;草木蔥茂,蒼翠欲滴;山頂云霧繚繞,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綠水,風景如畫。
紫柏山巖谷地貌奇異,自然風景秀麗,野生動植物較多,森林覆蓋面積4000公頃。山下張良廟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書樓”屹立山顛,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間,隱現(xiàn)于云海霧濤之中,雄偉壯觀。
紫柏山和張良廟近在咫尺,是一片真正古老的山林,有許多古松和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因為這是張良曾經(jīng)隱居和坐化升仙的神山,當?shù)厝蓑\地保護著這里的一草一木。
紫柏山的開發(fā)還未完全展開,上山的石階路只修到山腰1600米張良廟老廟所在地,距山腳5里路,洪恩寺也在這里。從洪恩寺到雷神洞有3千米土路,往上到山頂2600米都沒有路。但是幾乎所有神奇的風景都在這以上的地方。
勉縣溫泉介紹:
勉縣溫泉位于(陜南)漢中勉縣城南3公里的馬鞍山下的溫泉鄉(xiāng)郭家灣村,隔漢江與定軍山相望。
溫泉水流沸涌,冬夏湯湯。水溫平均58.2℃。水中含有二氧化硫、砷、氮、氰、氟,可溶性二氧化硅等幾種化學元素,是一所天然的高溫溫泉。經(jīng)常沐浴可治療皮膚病、關節(jié)炎、腰腿風濕等病。
溫泉水的利用始于何代,已無證可考,根據(jù)《水經(jīng)注·河水》中記載:“漢水又東,右會溫泉水口,水發(fā)山北平地,方數(shù)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湯湯,望之則白氣浩然,言能度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磺氣’。趕集者,常有百數(shù),池水通往漢水?!笨梢姶巳獨v史悠久,時至今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溫泉為傷病員療養(yǎng)疾病之所。當時溫泉邊蓋有草房數(shù)間,后被洪水沖掉。
解放后,政府關心人民的健康,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又在泉邊蓋有瓦房10間,正式作為浴池。建有男、女大池。男、女單人池,一次可容納近百人。
勉縣介紹:
勉縣位于陜西省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南垣巴山,居川、陜、甘要沖。全縣轄30個鄉(xiāng)鎮(zhèn),374個行政村,總人口41.5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7.27萬人,,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其中平川占8.8%,丘陵占16.4%,山地占74.8%。這是物產(chǎn)豐饒,氣候溫暖濕潤,山川鐘靈毓秀,民風淳樸,人杰地靈。
轄域內資源十分豐富,極具開發(fā)、發(fā)展?jié)摿?。生物資源優(yōu)勢獨特。糧食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森林覆蓋率達59.1%,常見樹種的54科140種,中藥材486種,其中天麻、杜仲、豬苓、附子、元胡等產(chǎn)量較大,質量好。茶葉、木耳、核桃、桐油等土特產(chǎn)品已有一定規(guī)模。礦產(chǎn)資源貯量大、品位高。位于勉略寧“金三角”礦產(chǎn)資源富集區(qū),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已探聽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17種50多個礦點。
其中,金、銅、鐵、磷、石材等開發(fā)前景廣闊。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定軍山、武侯墓祠、馬公墓祠等三國遺跡馳名中外。城東南鳳凰山下的溫泉,為高熱醫(yī)療礦泉水,被譽為“陜南第一湯”。水力、電力資源充裕,交通、通訊便捷。漢江、陽安鐵路、108國道橫貫全境,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無線尋呼等通訊發(fā)達。隨著境內漢中飛機場及西漢高速公路的建設,將進一步溝通與外界的聯(lián)系。經(jīng)濟發(fā)展具備騰飛條件。有縣級以上工商企業(yè)88家,個體工商戶15200余戶,其中中省市屬企事業(yè)單位22家,裝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具有開展橫向經(jīng)濟聯(lián)合的優(yōu)勢,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機械加工、建材。人造板。電視電纜、服裝及食品飲料等工業(yè)體系。已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縣,國家和省級商品糧生產(chǎn)基地縣,農(nóng)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和農(nóng)作物試驗區(qū)項目試點縣,全省重要的鋼鐵、硬質合金工具生產(chǎn)基地縣,勉略寧“金三角”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重點縣和全市冶金、化工生產(chǎn)基地縣。計劃生育工作連續(xù)14年保持全國紅旗縣稱號。
張良廟位于秦嶺柴關嶺南麓,紫柏山東南腳下,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臺子街上。川陜公路橫越門首,交通較為方便。
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謀臣,“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之一的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yè)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隱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風,在這里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稱“張良廟”。
張良為“漢初三杰”之首,劉邦自己就這樣說過:“出謀劃策,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安撫百姓,籌集糧餉,我不如蕭何;統(tǒng)帥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此三位都是人杰?!钡珡埩忌钪蛣罟彩轮豢晒不茧y不能同安樂,所以當西漢立國之時,正是張良“辭漢”之日,留在秦嶺深處的紫柏山上潛心修道辟谷成仙。此舉正中劉邦下懷,當他當了西漢開國皇帝之后,就敕封張良晉侯。400年之后的東漢之末,張良的第10代孫張魯做了“漢中王”,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蓋世而討封,不以位極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這座“漢張留侯祠”。從那時起,這里就成為道教活動的勝地中心,四方攬勝者絡繹不絕,爭相觀光。這座古廟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反映著張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對他的崇敬。
當秦始皇吞并六國,實行暴政統(tǒng)治的時候,張良還是個青年,出生于公元前185年,安徽毫州人,號稱姬公子,其祖父姬開地,父親姬平,都相繼為韓國相國,侍奉過五朝君王。及韓國滅亡,張良為了報仇雪恨,不畏強敵,乃決心刺殺秦始皇。趁秦始皇東游之際,宮車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境內),張良馬上令力士拋出120斤重量的大鐵錘,可惜“誤中副車”,受驚的秦始皇卻安然無恙,力士當場被擒,觸樹而死。姬公子便隱名匿姓(改為張良)逃亡到下邳(念pi,一聲)?!安孙w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有詩云:“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張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橋(即江蘇沂水大橋)遇見黃石老人,黃老為了考驗張良的為人和才智,故意將鞋子掉在一橋下,吩咐張良去拾上來,還叫他親自跪地穿鞋,張良一一順從照做,獲得黃石公的青睞,便約張良5日后天明來圯橋上再見。張良一連兩次都遲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進圯橋。才見到了黃石公,黃為了獎勵張良的這種韌性、耐性和毅力,授給他—部周文王遺著的《大公兵法》,張良在艱難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讀,遂感行刺秦始皇乃為蠢事,后來便做了劉邦的謀士。
張良廟原在紫柏山頂,約在明清之際移至山下,相傳為張良的“辟谷”之所在。廟有6大院,150余間殿宇,總面積l.4萬平方米。廟門是彩石基座。磚構券洞式牌摟。進大門是一座連通二門的大木橋,名曰“進履橋”,取張良在圯橋為黃石公進履之意,即“圯橋納履”典故而設計建造的。當年蘇軾曾在這里吟頌:“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贊揚了張良一生有始有終里表一致。門院內有鐘、鼓樓和三角形的“靈官段”,越過遍立歷代名人碑碣的前、后過庭,進入二山門便是大殿院。大殿院是張良廟的主題——人生業(yè)績的光輝點。殿上懸有白金匾額,4個金光燦爛的大字:“帝王之師”。觀后,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詩》李商隱的詩句:“張良黃石術,便為帝王師?!边@座殿院當然專為此題設計的。張良輔佐劉邦的功績很多,知名度特大的首推《鴻門宴》這個故事。鴻門在現(xiàn)今陜西臨潼區(qū)東新豐鎮(zhèn),為當?shù)厮d辦的旅游點,有宴會故址、有“項莊舞劍”的塑像,基本再現(xiàn)了當年“鴻門宴”事件。 西漢建國之時正是張良隱退之時。他只管在秦嶺深處的紫柏山麓,日與百姓為伍,躬耕田畝;夜與琴書相伴,悟道參禪。馮玉祥將軍,在此留下敬仰張良的楹聯(lián):“收秦關百二山河奇謀獨運,輔漢家統(tǒng)一事業(yè)成功不居。”廟大殿中供奉著張良的塑像,道骨仙肌,智慧卓然。右側:“南花園”的池中有張良“辟谷學仙”的“辟谷亭”。于右任題碑:“送秦一椎,辭漢萬戶”,贊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風亮節(jié)。左側北園建有“洗心池”,清冽一潭,青天白云映入池底,使游客在此得到精神的浴滌?!氨被▓@”中還有張良拜黃石公為師的“拜師亭”,還有學成自退,返回云山的“回云亭”。再經(jīng)翠竹蔽蔭的曲徑盤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廟中的制高點,人間仙境的“授書樓”,它取黃石公給張良授書之意。凌頂舉目,天地之間,谷幽漳明,神意飄然。廟內現(xiàn)存摩崖石碑100多塊,木匾50多面,木、石刻對聯(lián)30多幅。無數(shù)失意官宦和厭世文人紛紛留墨跡托意于此。
拜將臺介紹:
拜將臺亦稱拜將臺,位于漢中石城南門外。南環(huán)中路南側有南北兩座土臺組成,臺高3米多,面積為7840平方米,相傳為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筑。南臺四周用漢白玉欄桿圍砌,臺場平坦寬敞,臺腳下東西各樹立一石碑,東碑陽刻“拜將壇”3個字,碑陰刻《登臺對》。西碑陽刻“韓大將韓信拜將壇”8個字,碑陰刻七絕一首:“辜頁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yè)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
兩碑相望,更為古壇增添色彩。北臺上建有一亭,頂部是斜山式。斗拱飛檐翹角,下邊枋檁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蘇式彩畫。此亭形體舒展而穩(wěn)重,氣勢雄渾而大方,金碧輝煌,十分壯觀!
安放于拜將臺的漢中世紀大中,重達11噸,屬中國西北最大的銅鐘,其聲宏亮,氣勢壯觀,與拜將臺相應交輝。
古漢臺(漢中博物館)為漢劉邦駐漢中宮廷遺址?,F(xiàn)為游覽勝地。位于(陜南)漢中市城區(qū)中心稍偏東南方,又名“七星臺”,由三級臺地構成,臺高7米,南北長156米,東西寬72米,占地面積11230平方米。以此漢中市博物館在古漢臺辟有石門十三品,出土文物、古書畫、漢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陳列室,珍藏各種文物達12000多件,成為漢中文物的薈萃之地。漢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臺蒼玉”與褒斜棧道、石門石刻均為文化珍品。有“國之瑰寶”、“漢中石門,日本之師”等題詞的贊譽。
據(jù)《史記·高祖本紀》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違背盟約,變立沛公(劉邦)為漢中王。劉邦于公元前206年四月由關中南至漢中,采納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訓整軍馬,一方面又收運、儲藏馬匹的糧草。在此同時,以“明修棧道”麻痹敵人。同年八月又由漢中北上,“暗渡陳倉”奪取關中。后與楚爭衡,最后戰(zhàn)勝了項羽,統(tǒng)一全國。劉邦在漢中時間雖短,但遺留的古跡很多,古漢臺就是其中的一個。
古漢臺,原占地4萬平方米,現(xiàn)臺高8米,面積約7600平方米。四周臺垣高聳,砌以磚石,邊有女墻,雄姿偉岸。臺分三級,由南向北逐級上升。漢臺的門樓為攢頂式,重檐高頂飛角凌空,施以彩繪,典雅莊重。臺內諸多建筑為宋后歷代所建。
據(jù)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所記,府署東北隅有“天漢樓”,即今望江樓。三層,高約17米。此樓民國四年重建,后院之堂為明建“桂蔭堂”。明弘治年間,在前院開“鏡吾池”,建了“洗心亭”;清代于東北隅建了“清暉亭”;清末民初建了“東華庭”;民國十五年建“竹林閣”。東南隅“蒼玉亭”有一石鼓,相傳為劉邦的上馬石、拴馬石,高3尺,徑1.5尺,色灰白。巨石的一角像刀削的一樣平整,傳說是劉邦在此石上試劍留下的劍跡。
解放后古漢臺多次修復,現(xiàn)為漢中市博物館。臺上竹木花卉郁郁蔥蔥,池內金色鯉魚跳躍。今天的漢臺成為漢中的標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