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奧賽羅誤會了妻子苔絲狄蒙娜,說:“她的每一滴眼淚都會變成鱷魚,走開,不要讓我看見你?!?/p>
莎翁用鱷魚的眼淚來比喻虛偽的感情。的確,鱷魚流淚不是因為傷心,而是為了排除多余的鹽分。鱷魚是爬行類動物,只有本能腦,沒有情緒腦,不能感知喜怒哀樂的情緒。只有具備情緒腦的哺乳動物才能感知情緒,比如大熊貓、猴子、狗。
而人類之所以比其它動物更有優(yōu)勢,是因為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人類雖然有理智腦,但是,力量卻很薄弱。
大腦有大約860億神經元細胞,有八成是本能腦和情緒腦。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安全和節(jié)能,養(yǎng)成了趨易避難、即時滿足的天性。
所以,打游戲、追劇、暴飲暴食,這些即使享樂的行為都是人類的天性,人們的大多數(shù)決定都是出于本能和情緒,而不是出于認知能力。
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周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本質的是認知能力的差異,因為認知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成長的本質就是讓自己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做一個認知覺醒的人。
認知覺醒不是每天都有事做,也不是每天都很努力,真正的覺醒是發(fā)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和時間做朋友。
《認知覺醒》從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等概念中解讀了人的認知能力,通過提升專注力、情緒力、學習力、行動力等具體的能力來提升認知能力。
學習是反人性的,因為人天生喜歡享樂。不過,我們可以利用大腦的天性,讓理智腦指揮本能腦和情緒腦 “干活”,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人天生喜歡呆在舒適區(qū),憑習慣和感覺做事,因為,這樣減少耗能,人更有安全感。所以,對于有難度的事情,人們不愿意嘗試,選擇逃避。
但是,學習新知識是有難度的,需要跳出舒適區(qū),如何破解?拆解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這樣就將目標從困難區(qū)轉移到了拉伸區(qū),而拉伸區(qū)在舒適區(qū)的邊緣。
在舒適區(qū)邊緣學習,減小了學習的難度,使人愿意嘗試,通過適當?shù)呐湍芡瓿伞6?,通過不斷學習,以前感到困難的事情就變得不再難了,舒適區(qū)在不斷擴大。在舒適區(qū)邊緣學習,不是簡單的重復練習。
首先,要有關注點
在舒適區(qū)邊緣學習的關注點越多,越細致,學習的效果就越好。關注點越明確,人的注意力就越高,精力就越集中。
比如練琴,不是非要練多少時間,也不是重復練習一整首曲子,而是將曲子分成幾段,每段分成幾個小節(jié),重復練習每個小節(jié)里出錯的地方,練好以后再練下一節(jié),直到練完整首曲子。
其次,要專注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第一次相識的時候,蓋茨的父親讓他們各自在一張卡片上寫下一個詞,回答是什么成就了自己。結果兩個人寫下的答案都是:專注。
一個人的專注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以后的成就,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養(yǎng)成了做事全身心投入的習慣,那么,他會顯得更加聰慧。
人的注意力分為感受和行動兩個部分,如果做事時身心分離,那么身體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身體在行動,但是卻沒有感受。
人在走神時,身體因為缺少了感受而無法及時形成反饋,動作就會變得沒有知覺。比如下樓梯的時候玩手機,很容易一腳踏空摔下去。
再次,要學會關聯(lián)
關聯(lián)就是將新知識和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關聯(lián)從本質上說是大腦中神經細胞建立連接的過程,大腦中多個原本不關聯(lián)的神經元,經過反復刺激產生了強關聯(lián)。如果沒有關聯(lián)的過程,人就算有再多的腦細胞,也不會變得更聰明。
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的時候,因為關聯(lián)了皇冠真假的問題,從而得出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所以,關聯(lián)是獲得靈感,受到啟發(fā),強化知識的重要過程。
關聯(lián)要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和閱歷上,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沒有豐富的知識和好奇心是無法關聯(lián)的,就像一個主婦的手再巧,沒有米是煮不出飯來的。
本能腦和情緒腦強烈的七情六欲是行動力的資源,但是,本能腦和情緒腦天生喜歡手機、游戲、美食。如果讓本能腦和情緒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人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像沉溺于娛樂一樣沉溺于學習。
腦科學家認為,持續(xù)正向的反饋是真正激發(fā)本能腦和情緒腦的強大行動力??茖W的學習策略是獲取反饋,驅動本能腦和情緒腦感覺在“玩”,而不是努力堅持,苦苦地學,這就是學習的技巧。
嬰兒最開始學習說話時,就是直接模仿,從家人身邊不斷地獲得反饋,從而感到說話的樂趣,而不是從拼音規(guī)則開始學習說話。如何在學習中形成反饋?
首先,解決一個問題,或者產出一個有價值的作品
反饋就是找到自己的熱愛點,積極地去說、去寫、去分享,這樣學習才會感到愉悅而不是痛苦,能夠堅持下來。
積極的反饋能帶給我們成就感,讓我們有繼續(xù)行動的欲望,比如,學習英語覺得枯燥,可以模仿一段電影的英語配音,或者閱讀英文原版小說。
在學習的過程中產出有價值的作品,人就獲得了成就感,這就用上了本能腦和情緒腦的動力,在理智腦的指揮下“干活”,有了愉快的動力,學習不再枯燥。
其次,要有耐心
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并不表明人品不好,但缺乏耐心的人容易半途而廢。人們缺乏耐心是因為看不到事物的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如果我們知道復利曲線,做事就更有耐心。復利曲線的特性是: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后會飛速增長。
愛因斯坦曾說復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復利曲線反應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為數(shù)量的堆積最后發(fā)生了質的改變。
再次,要有深度
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被動學習是聽講、閱讀,主動學習是討論、實踐、傳授個給他人。
通過聽和讀這兩種方式學到的內容,最后在大腦的留存率只有5%和10%,而通過討論留存下來的知識是50%,實踐是75%,輸出、傳授是90%。通過輸出、傳授是最有深度的學習。
深度學習首先要獲得高質量的知識,然后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解釋新知識,最后再輸出學到的知識。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費曼技巧,學習新知識,再用自己的語言講清楚,讓不知道的人也能聽懂。
通過深度學習能讓我們獲得靈感,多角度看待問題,日積月累,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普通人是“知易行難”,道理都懂,就是不愿行動。其實,人在懶散不想行動時,往往是因為大腦處于模糊狀態(tài),不清楚如何行動,如何破解?寫下來。
首先,寫出閱讀內容
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回報,是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級的成長。讀書能開闊我們的眼界,當我們閱讀《紅樓夢》時,能感受各種各樣的女性美;當我們閱讀《三體》時,又仿佛親歷了宏偉壯麗的星體文明。
讀書可以使我們獲得作者的智慧,當我們讀書的時候,就是在和作者交流,聽他們傳授高級的思想。經過時間的沉淀,我們就能借助他們的思想來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而很多人讀書是在消遣,讀完就忘,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原因是沒有寫出來。只有通過寫,才能將書中的精華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了的知識,要寫出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只有用自己的語言,按照邏輯寫出來才是有效的學習。
其次,寫下每日反思
反思是對當天最觸動自己的事情進行復盤,審視自己的狀態(tài)和目標,然后不斷完善,糾正自己的認知偏差。寫下反思是為了審視自己的感受和思維,如果一個人沒有反思,就會重復同樣的錯誤,沒有進步。
每日反思并不是每天都要反思,而是要長期堅持。之所以要寫下來,是因為寫出來會讓自己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寫和不寫的效果大不一樣,很多時候,差距就在這里。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惫湃送ㄟ^每日反思,來達到不斷提升自我的要求。反思也符合《刻意練習》中的原則,就是帶著清晰的目標去學習。
反思的方法就是關注每天最觸動自己的事情,寫下經過,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一個知識點或行動點。
反思的內容可以是幾句話,也可以是幾千字,反思可以提高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反思是思考,是糾錯,最終目的是為了變得越來越好。
結語:
當一個人能夠感受到好與不好時,就有了覺知的能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覺知的能力,那么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認知覺醒》就是告訴我們,覺醒的起點就是覺知。
亞里斯多德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闭湎咸熨n予我們的大腦,做一個認知覺醒的人,提升自己感知世界,自我完善的能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