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看穴星穴場
水口
青龍帶印
向上遠看來脈和穴星、穴場。
于后方側面,看父母山下脈起峰,及其龍砂上其白塔。
于后方側面,看父母山下脈起星
龍頭-----圖片中央飽滿雄壯的圓形山頭。
龍口----圓形山頭椅子形的開窩。
回龍顧祖----龍頭掉頭朝向太祖山來脈方向。
龍身----蜿蜒綿長的山脈,長達十余公里,矗立于平原之上,將平原分隔成兩塊。
行將結穴,優(yōu)雅行度的龍身,猛然連起兩高峰。
立于穴場,看連綿蜿蜒的龍身。
華表---水口之砂,高大圓滿,立于江邊,封鎖去水。山頂一文峰塔,建于清代,傳說為當時縣令為修補本縣文峰而主持修建。
明堂-----縣城所在平原,風水江九曲水來朝,風嘴清晰可見。
鳳凰頭---左側之砂,可惜當?shù)亻_山取石,一只鳳眼已被破壞。
葬于龍口的發(fā)福陰宅
寬闊的明堂,氣象萬千的前朝,朝山為本身的太祖山
穴場后方入首
再看龍頭,回龍顧祖。
遙望龍身和龍頭后的高峰
龍尾
云蒸霞蔚的太祖山
簡評:
此穴在某縣城邊,又因為此穴出了一位大人物,在當?shù)赜锌诮员4搜ㄔ岷笠荒?,地力即開始發(fā)作,福主之子從縣屬某工廠的科長長到正部級實職,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現(xiàn)為中央委員。
當然,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國家選用講究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备V髦诱怯龅搅诉@樣的歷史機遇,加上自身才干,才得以平步青云。但他一年內之內,從科長到副廠長,到縣委副書記、再升到地委副專員,至今仍算奇跡。
龍脈行度的表現(xiàn)形式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的,最后成型可為飛禽、可為走獸,可為爬蟲,可為仙佛,可為花草。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大貴之地,行龍到頭成型結穴,多表現(xiàn)為獅、虎、鳳、鶴等形態(tài),而此脈行度最后,竟生動的表現(xiàn)為舞龍的形態(tài),而且是一條長達十余公里的巨龍,這是十分少見的。結穴于整個盆地平原的水口處,穿越平原的大河,九曲朝來,離龍口僅僅數(shù)百米處流過,龍頭低俯,龍爪匍匐伸至河岸邊,又呈渴龍吸水態(tài),龍口大開,似乎欲一口吸進滔滔河水。大河兩岸,左有龍山,右有鳳山,龍頭風嘴,匯聚江邊,呈現(xiàn)龍鳳呈祥之風水格局。
此穴發(fā)源于四十公里外的大婁山脈北端金佛山,太祖山為最高峰風吹嶺,海拔2251米,龍脈行度張牙舞爪,穿帳過峽,多次跌斷再起,到平洋之時,卻凝結成一直白的龍形,而且一改行度過程中的凌厲飛揚之風,盡顯悠閑雍容之態(tài),快到龍頭處,突起兩節(jié)高峰,其中一節(jié)華蓋峰作父母山,龍頭急速扭轉一百余度,正朝太祖山方向,謂之“回龍顧祖”,龍脈行度又一下由雍容慵懶變得勁道生動。
風水江也發(fā)源于金佛山,龍隨水走,風水江流過平洋,九曲而朝,書云:“九曲水朝宰相位”,此言不虛。以整個盆地為明堂,水口就在穴位左邊不足一里處,來水長而去水短,財錦必然豐厚。更妙者,水口之砂,端園飽滿,厚實方正,將去水封鎖嚴嚴實實,為青龍帶印,河水繞印一周,曲屈而去,為印浮水面,主文章及第,讀書出身。山上一白塔,莊嚴矗立,直插云霄,居于水口為華表,不但書香有準,而且位高權重。
俗話說:福人享福地,福地等福人。此穴來歷正是如此。
當?shù)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福主一農村親戚在當?shù)刈瞿竟?,晚上起來小解,突然發(fā)現(xiàn)半山一塊地地面晶瑩發(fā)亮,俗稱“開蓮花”,于是他白天工余,就到那地頭查看,據(jù)說他本人略知風水,認為此地是塊風水寶地,于是告訴了福主之子,福主之子花兩千元錢從地主手里購買得之,于第二年,將其母改葬于此,下葬后一年即開始發(fā)達。
此地出名后,跟風者不少,尤其是最近十年來,到此地買穴下葬者眾,穴場上下左右,墓穴已經顯得有些擁塞,因為穴場相對寬大,緊挨著下葬者,也都發(fā)了福,但看得出,龍口中明顯有一條石梁,是為龍舌,福主墓穴,正是位于舌頭之下。整個開窩里面,左右各有一道石脊,若隱若現(xiàn),葬于石脊之內者,后人大都發(fā)達了,而葬于石脊之外者,后人則未得到丁點澤被。
此穴大富貴無疑,整個龍身大部平穩(wěn),起伏不力,臨近結穴最后兩節(jié),突然高聳而起,主福蔭之人要在基層平穩(wěn)發(fā)展多年,到晚年卻有兩次大的升遷。
在風水文化中,龍是至尊地位的象征,但是不是每一條龍的形態(tài)的風水,都具備至尊地位的可能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就拿此龍看,龍形雖然形態(tài)逼真,龍身巨大,但不足處也很多:首先,龍脈貴賤的根本在于出身---太祖山,太祖山雄踞西南,高聳入云,云蒸霞蔚,氣象萬千,不但有通天大火星,也有臺閣獅象,天馬刀筆、旌旗戰(zhàn)鼓,應有盡有,金佛山發(fā)脈分支三龍,最有力一龍,已入貴州境內。此龍脈行度中,也多次跌斷,脫卸有力,但不見龍車、鳳攆、華蓋諸星牽引護衛(wèi),及至成型,露出真身,也覺得缺乏足夠的滕挪起伏,仍舊缺乏生氣和力度,到頭結穴,左右護從拱衛(wèi)依稀,龍身顯得孤單,雖然回龍顧祖,但對于如此龐大龍身來說,明堂仍顯得的狹小,向山陳列不夠豐富,缺乏足夠的可取之物。這些因素都決定了作為和地位的有限性,至正部級已是頂峰。
再者,在穴位上過余開挖,下葬過多,則使得龍力泄氣。最不妙者,此墓原為癸山丁向,水出巽方,原來為一土墳,最近兩年重新修整,不知是出于什么考慮,或聽了什么人的建議,把字向改成了子山午向,偏轉了十五度,向盆地一側偏側,這樣一轉向,不但舍棄了整個明堂,也使得水口不合,明堂相當于施展的舞臺,朝向向邊側偏轉,舍大取小,則會使施展的平臺越來越小,水口不合,易起禍端。而且這樣一改向,回龍顧祖的大格局,也就難以實現(xiàn)了。
據(jù)帶我們參觀考證的當?shù)芈殬I(yè)陰陽家說,前些年他到此地考察,發(fā)現(xiàn)此墳還是土墳,那時候,墳尾常年都有螞蟻銜泥土堆積。最近兩年修整改向后,就沒有這一現(xiàn)象了,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