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成佛之前的名字叫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他和我們一樣,同樣為人,也曾思考我們所思考的,追尋我們所追尋的,甚至也痛苦我們所痛苦的問題。但悉達多太子最終成了佛,因為他覺悟了,為自己、也為整個人類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人有肉體的部分,同時也有精神世界。肉體部分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它遵循著自然規(guī)律,有生老病死。從精神層面來說如果沒有完整地認識到生命的本質(zhì),生老病死就是一種痛苦。
大部分的人一輩子活在肉體的狀態(tài)中,精神世界的那盞燈一直沒有打開,信仰對很多人來說是個空缺。但是佛陀為我們找到了生命的本質(zhì),他告訴我們,生命在現(xiàn)象上有生老病死,但本質(zhì)上卻如能量守恒,是不生不滅的。如果能找到不生不滅的“我”,那么在看待生老病死這個問題時,也會閑庭漫步,因為不是無路可走,而是有路可循。
人一旦了解生命中有不生不滅的我,就會珍惜、善待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緣分;不了解的人,經(jīng)常會做錯事情甚至會走極端。雖然兩者看起來只是認識上的一點點區(qū)別,但呈現(xiàn)出來的卻是完全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
現(xiàn)在社會上出現(xiàn)的各種危機,就是一種生命方向上的危機,具體表現(xiàn)就是信仰的大范圍缺失。自我的生命不追求高層次的空間,這樣的生命毫無疑問是煩惱和痛苦的。
當你找到了真實的心靈空間,抵達了完美的生命狀態(tài)時,就會變得豁達、從容與祥和,就會源源不斷地輸出生命的正能量——這就是有信仰與無信仰之間的差異。佛是覺悟者,他給我們立了一個標桿,人也可以這樣完美地活著。
每一個人都可以公平地獲得覺悟的機會,信仰的大門是永遠敞開的。覺悟與不覺悟、有信仰與無信仰之間的差距很大。至于覺悟的方法,佛教一直保持著八萬四千法門,分別對應眾生不同的根器。所以佛教文化,是人類社會一份非常巨大而珍貴的隱形財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