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與同里是竟?fàn)庩P(guān)系,回答問路的人都說得比較含糊,以至我們在一片油菜花地里轉(zhuǎn)了大半個鐘頭,再看前方的路標(biāo),又回到了離周莊二公里處。再問再走,又是一大圈,還是沒有離開周莊,讓我們氣惱得不行,又不知怪誰。
時近中午,終于到了同里。在泰來橋邊。我正拍照,一奴才導(dǎo)游過來要我讓開,說有二個外國人要在那里留影,出于國際友好,我轉(zhuǎn)身正準(zhǔn)備離開,邊上一中年婦女搶了過來,攔住我說:你憑什么要給他們讓,他們要照相,你還不是要攝影。我一想,也對,就在那里不慌不忙、叢容不迫地干完了自已的事。
泰來橋 跨沖字、秵禾兼兩圩,明末(1640年),里人馬而錫,出資銀五十兩,建木橋,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徐煥易石重建,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修,2003年,由鎮(zhèn)政府出資,將東西兩塊石梁置換新石梁。(東石梁于1983年秋斷裂,由水泥代替,西石梁于2003年3月斷裂),并對橋局部進(jìn)行維修。該橋是鎮(zhèn)中心體形最高大的一座石橋,梁式單孔,橋臺為青石,其余為花崗石砌置,東西兩側(cè)為木欄,此橋已不作為主要通道,由其東側(cè)中川橋通行。此橋長30.85米,橋面寬3.43米,橋堍寬4.94米,矢高4.35米,跨高10.85米。橋墩南北內(nèi)側(cè),均刻有“乾隆丙寅春貞徐煥章氏建”字樣,柱石上有對聯(lián):東為“垂天螮蝀通蘭鹢,夾岸樓臺護(hù)玉龍。”西為:“題柱客從云表度,涉川人向鏡中來?!?br>
退思園一角。
外地游人到同里,退思園一定是要去的。退思園建于1885-1887年間,園主為任蘭生。他花10萬兩銀子(折合人民幣3000萬元)建造宅園,以“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之意取園名為“退思”。退思園在蘇州是具有代表意義的私家園林。它的大門只是一個簡單的磚雕大門,因中國園林講究經(jīng)營,尤其要小中見大,能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布置盡可能多的內(nèi)容,體現(xiàn)出寄情于山水是最高的境界。
我們一行對風(fēng)景造園略知一二,就在那里探討開了。退思園里的這一組亭、臺、樓、閣、榭、舫錯落有致、相互呼應(yīng)地分布在一潭碧水的周圍,高高低低的小徑把它們串在一起,借景、對景、步移景異的效果在這里得到了最大的體現(xiàn)。
退思園一角。
占地10余畝的退思園格局一點(diǎn)都不落俗套,自西向東,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進(jìn)得園來,一池碧水映著藍(lán)天,一座小橋、一圈回廊、一艘石舫、一方平臺,或跨水、或臨水、或臥水。過橋、穿廊、進(jìn)舫,信步而行,再從石舫出來接著向南往下走就是一座兩層的小樓,下面的一層很低,幾乎與水面相平,號為'觀魚',沿樓梯而上二層,整個小園盡收眼底。小樓依假山而建,一二層都通過'小飛虹'與兩側(cè)的輔助建筑或假山相連,沿假山拾級南下,還有一個小小的后園,小樓和假山把后園和碧水劃分成了兩個天地。小樓的正北面是園中的主要廳堂,溫文爾雅地端坐在小園的最北面,前面的平臺很開敞,從平臺又可以回到剛剛進(jìn)來時的半亭,繞了一個圈圈。
這一片園子里的建筑很多,但相互呼應(yīng)而不雜亂,在不經(jīng)意中有著秩序,而且有些建筑還頗有些人性化的講究。
我們饒有興趣,找來工作人員,觀看了退思園歷史滄桑錄像,還每個人花了10元錢喝了一杯茶。出了退思園,走在河道邊,有人就感概:“金山一座何用,人生得一退思園,足也”!搞得我也心朝澎湃。
到過同里的人,都說同里'老房子'多。這種老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時代,充滿了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古老文化的韻味。脊角高翹的房屋原貌,加上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等,遠(yuǎn)遠(yuǎn)望去,一組古老建筑就好像是一件可以讓人長久把玩回味的古老藝術(shù)品,風(fēng)雨滄桑,兀然獨(dú)立,它們是同里的精華所在,也是來往游人最感興趣的地方。
同里的建筑大都貼水而筑,臨水而建。因五湖環(huán)繞于外、一鎮(zhèn)包涵于中,因此鎮(zhèn)上的老百性全都擇水而居,為洗涮方便,鎮(zhèn)內(nèi)家家戶戶都在臨水的一面建成石階,作為水河橋,既簡單又實(shí)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河面的小閣樓,并專門備好吊捅,隨時可以取水。盛夏季節(jié),在閣樓里一邊品茗小酌,一邊欣賞河上風(fēng)光,享受小資情調(diào)。
同里名門望族多,樓宇稠密,粉墻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0余處。磚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觀,一般又分為繪畫與書法兩大類,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種?,F(xiàn)存磚雕大部分在舊宅和園林的門樓、照墻、脊飾等處,尤以大量的磚雕門樓為多。其中,以朱宅五鶴門樓最為狀觀,五只雄鶴侍立盤旋,飄逸中顯露出一種仙風(fēng)道骨,此門樓堪稱江南磚雕藝術(shù)之精品。木雕則以'崇本堂'、'嘉蔭堂'為最。同里民居是同里一道耐看的風(fēng)景線,它散落于古鎮(zhèn)的大街小巷,散落在古鎮(zhèn)每一個有碧水流過的地方。
'小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是同里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而'民居多古樸,住宅盡清幽',則是這些別有風(fēng)味的水鄉(xiāng)民宅給予我們的美好回憶。到同里不能不看同里民居。橋是同里的又一大特色。這里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全古鎮(zhèn)原有橋梁73座,現(xiàn)僅存49座寶貝。最古老的“思本橋”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走出崇本堂,穿過“長慶橋”來到了嘉蔭堂。
嘉蔭堂主建筑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稱“紗帽廳”。
“水秀閣”是整個堂里最有味道的一個建筑,小閣臨水而筑,小巧玲瓏,可以看到三橋,和很多的古民居。
剛剛已經(jīng)提到的“長慶橋”,“它”和“太平”“吉利”合稱三橋。三橋是同里具有水鄉(xiāng)古鎮(zhèn)味道的代表景點(diǎn)。走過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好;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老。這仿佛已經(jīng)刻在了同里居民與游人的心中,在三橋里有這樣的一句話:新郎新娘走三橋,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上面游覽的是同里最為出名的“一園、兩堂、三橋”,
后來我們走馬觀花的看了同里的其它六個園子。它們分別是:珍珠塔、、耕樂堂、歷史文物博物館、松石悟園、古風(fēng)園。
同里除了私家園林,羅星洲也是很別致的寺廟園林。羅星洲是位于同里鎮(zhèn)東湖面上的一個小島,我們乘著木船幾分鐘就到了。羅星洲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清光緒年間,是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吸引了不少善男信女前往朝拜。羅星洲上有觀音寺、城隍殿、文昌閣、斗姆閣、旱船、曲橋、游廟、荷池、魚樂池等景觀,建筑布局緊湊而又不顯局促,集廟宇、園林于一身。夕陽之下,站在羅星洲眺望,同里湖上煙波浩渺,魚帆點(diǎn)點(diǎn),別有一番意境。
下午三時,在同里我們擺開了餐桌,品嘗了這里非常出名的美食-----最具代表的太湖三白、大閘蟹和同里的狀元蹄。太湖三白指的是白魚、白蝦和銀魚。白魚清蒸、白蝦水煮、銀魚則是做成莼菜銀魚湯,味道清淡鮮美。喝著當(dāng)?shù)氐耐锛t黃酒,人的心都醉了,半天舍不得動身。
帶著微微醉意,我們租一條船,游同里的水道,船娘搖著船,過三橋,看漁鷹捕魚表演,竟覺得這地方還真是適合人類居住,如果游人不太多,真是退思的好地方。
依依不舍的要離開同里了,回頭望望同里,就覺得比周莊文化更深、格局更自然、游覽更具韻味。因我們要急著趕到杭州辦事,只得留著許多遺憾的東去杭州了。
記住,同里古鎮(zhèn)虧欠我一個如詩如夢的春夜,我們還沒來得極那個夢中童年的阿嬌,我想,我一定會再來同里,一定要將這回的虧欠雙倍的補(bǔ)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