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孔子“游于藝”思想闡微

孔子游于藝思想闡微

· 分類:大學學報 

· 作者:李生龍 

· 字數(shù):2936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7 

 摘 要:“游于藝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種生活和心靈安頓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醫(yī)治心靈痛苦的屢試不爽的良藥和文化藝術(shù)得以產(chǎn)生、興盛的動力之一??鬃拥?/font>游藝是朝著超越世俗、恢復(fù)自我的天性發(fā)展,莊子的游心則進一步要求擺脫一切世俗的、功利的、工具的羈絆,完全返回到人的本性,使心靈有著更為開放,更為廣闊,更為純凈,更適合想象的自由馳騁和人格的自我張揚。因而,莊子的游心是對孔子游藝的邏輯展開,莊與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容,共同對后世藝術(shù)家、文學家產(chǎn)生影響。 
  關(guān)鍵詞:孔子;文化;游于藝 
  中圖分類號: 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529(2006)04-0043-04 
  孔子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這段話含義極其豐富,前輩時賢都曾作過闡釋。但仍有值得進一步闡發(fā)的余地,在此提出,供同行參考。 
   
  一、所包含的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 
   
  游于藝”,前人一般認為指儒家的六藝。何晏《論語集解》說:“,六藝也。六藝有二義,一指《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儒家所推崇的經(jīng)典,一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種儒士必學的技藝。一般注者都認為指的是后者。也就是說,“指的是技藝。但若細究起來,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種技藝固然正確,說它指《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jīng)也未嘗不可。六經(jīng)雖是經(jīng)學,實際上包括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倫理學、軍事學、史學、文學、音樂以及各種技藝(如《禮記》中即載有考工、染織等方面的科技知識),而史學更同天文、星占、歷法、數(shù)學、地理等各種科技知識聯(lián)系密切。荀子認為六經(jīng)知識無所不包,“在天地之間者畢矣”(《荀子·勸學篇》),大概就是從六經(jīng)所包含的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而立論的。英語Culture一詞源于拉丁文Cultura,本指耕種出來的東西或人造自然物,引申為心靈耕種的產(chǎn)物。中國古代的也大致如此?!对娊?jīng)·齊風·南山》:“藝麻如之何,衡從其畝”,《毛傳》:“,種也,種之然后得麻。《尚書·禹貢》:“蒙羽其藝”,偽孔傳注為種藝”,都是用的的本義。很早就被引申為才藝、技藝?!渡袝?/font>·金》說:“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這個指的就是技藝或才藝?!抖Y記·禮運》說:“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鄭玄注:“藝猶才也。《史記·孔子世家》引孔子之說吾不試,故藝”,鄭玄注:“言孔子自云我不見用,故多伎藝也。也是以為才藝或技藝。又與同義,《尚書·堯典》稱堯為文祖”,又稱為藝祖”,偽孔傳:“,文也。孔穎達疏:“才藝文德,其義相通,故藝為文。儒家以六藝為教,段玉裁說:“儒者之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猶農(nóng)者之樹藝也。可見六藝之也是由樹藝滋乳出來的。 
  上文所引的也好,“也好,著眼的都是人的文化藝術(shù)創(chuàng)造能力。引而申之,由這種創(chuàng)造能力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chǎn)物則可以稱為藝文藝術(shù)。這一點,只要我們翻一下相關(guān)史書就可以知道?!稘h書·藝文志》的藝文既包括儒家的六經(jīng),又包括諸子、辭賦、樂府、詩歌,甚至包括兵家、醫(yī)方、種植、天文、歷數(shù)、神仙、卜筮等,這些都屬于軍事、科技、宗教等方面的內(nèi)容。《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說元嘉十五年,“國子學未立,上留心藝術(shù),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并建。可見所謂藝術(shù)包括了儒、玄、史、文四學?!肚迨犯濉肪砦灏俣端囆g(shù)傳》說:“自司馬遷傳扁鵲、倉公及日者、龜策,史家因之,或曰方技,或曰藝術(shù)。大抵所收多醫(yī)、卜、陰陽、術(shù)數(shù)之流,間及工巧。夫藝之所賅,博矣眾矣,古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六藝,士所常肄,而百工所執(zhí),皆藝事也。近代方志,于書畫、技擊、工巧并入此類,實有合於古義。” 
  總之,舉凡一切人類心靈所耕種、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無不可稱之為藝文藝術(shù)。藝文”“藝術(shù)Cul-ture一詞意義相近是顯而易見的。 
   
  二、游于藝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一種生活和心靈安頓方式 
   
  ”,本是一個動詞,指人或物在水中來回浮游。人在陸地上也可以來回走動,因而也可以說”,如游山玩水之類。引申為穿行于某物之中,如《莊子·養(yǎng)生主》所說的恢恢然游刃而有余地矣。 
  是一種精神比較放松、心情比較愉悅、形式比較自由的活動方式,因而有游玩、舒展、放縱、休閑、從容不迫等意思?!对娊?jīng)·大雅·板》:“昊天曰旦,及爾游衍。鄭玄注為游溢相從”,《詩經(jīng)·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鄭玄注為游為放縱”,劉寶楠《論語正義》根據(jù)《禮記·樂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以及鄭玄注游謂閑暇無事之游等說法,認為不迫遽之意,都是這樣理解的。 
  概括起來講,“是需要條件的。其條件有二:一是所游的對象必須具備愉悅心性的特征,二是游時必須擁有充足的時間和沒有牽累的心境,也就是說,“不能以世俗的功利為目的,而是以休息身心、愉悅性靈為目的。 
  就孔子而言,“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這幾句話應(yīng)該是有層次的。道、德、仁是第一位的追求,相對于它們,屬末事。成就道、德、仁三者的最好方式是從政,而從政必須態(tài)度嚴肅認真,不能視同戲耍(《論語·顏淵》記孔子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即為政必須慎重之意),自然不能稱之為。游藝則是鉆討學問,探究文化,這雖然也是嚴肅的事情,但相對于從政卻輕松自由一些。從為己的角度說,它還有愉悅心性的一面,因而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因此孔子講游于藝”,應(yīng)是在他覺得自己道不能行,德未能彰,仁未能成,即官場不得志時才采取的退而求其次的生活和心靈安頓方式。何晏《論語集注》解釋說:“,慕也;道不可體,故志之而已。據(jù),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據(jù)。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藝,六藝也,不足據(jù)依,故曰游。所謂六藝不足依據(jù)”,就是說僅僅研究六藝不足據(jù)以立身成名,只能是一種個人娛情遣興的方式而已。 
  不過,孔子在講游于藝,并沒有放棄道、德、仁,而是強調(diào)道雖不行也仍須志之,德雖未彰也仍須據(jù)之,仁雖未成也仍須依之。一言以蔽之,就要在不放棄倫理道德理想的前提下來游藝。反過來說,“游于藝并不等于玩物喪志,“本身就包含著禮、樂文化藝術(shù)精神,因而對的研究、欣賞、把玩可以豐富、充實和完善自我人格,故孔子又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之說。興于《詩》指通過誦讀《詩經(jīng)》激發(fā)自我情感;“立于禮指通過實踐禮義以立身;“成于樂指通過演奏或欣賞音樂達成內(nèi)心的平和,成就儒家所崇尚的中和人格??鬃诱f:“若臧武仲之知,公綽

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可見”“都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通過游于藝”,既能促成道德的藝術(shù)化,又能促成人生的藝術(shù)化。這樣道、德、仁、藝四者就統(tǒng)一起來了。 
  細考孔子生平及《論語》,“游于藝的確是他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種生活和心靈安頓方式。孔子說:“吾不試,故藝。”(《論語·子罕》)不試,就是政治上不被重用的意思??鬃釉谡紊系弥镜臅r間很短,平生絕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失意狀態(tài),可以算一位隱士。他本人也曾把自己同伯夷、叔齊、柳下惠、少連、虞仲、夷逸等逸民相提并論。(《論語·微子》)失意對熱衷于政治的他來說,可能是一種不幸;這種不幸所帶來的心靈痛苦導(dǎo)致他興趣發(fā)生轉(zhuǎn)移,并轉(zhuǎn)而尋求替代品。對于熱愛文化藝術(shù)的他來說,“自然就是最好的替代品。由于他把自己的熱情、精力和時間由社會政治活動轉(zhuǎn)移到文化藝術(shù)天地,通過典籍閱讀、文化研究、藝術(shù)欣賞使自己從沉重壓抑的生活和心境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了巨大的精神補償:“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均見《論語·述而》)、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論語·泰伯》)都是他游于藝生活方式的具體寫照。他的弟子曾皙、顏回也追求一種悠游自然、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大概都是受了他的影響。 
  孔子游于藝的生活方式到后世便演變成一種士人特別是失意之士的生活模式。而正因為有了游于藝這種生活模式,才使一大批具有文化藝術(shù)素質(zhì)的士人把興趣和熱情由單一的從政追求轉(zhuǎn)向自己的本行,并且在各自的領(lǐng)域中取得巨大的成就。漢代辭賦家班彪遠避涼州時所作的《北征賦》說夫子固窮,游藝文兮。樂以忘憂,惟圣賢兮”,就深知孔子因固窮游藝的奧秘。班固的《答賓戲》是承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而作,抒發(fā)的是士大夫不遇的牢騷。文中總結(jié)說:“近者陸子(陸賈)優(yōu)游,《新語》以興;董生(董仲舒)下帷,發(fā)藻儒林;劉向司籍,辨章舊聞;揚雄譚思,《法言》《太玄》。皆及時君之門闈,究先圣之奧。婆娑乎術(shù)藝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囿,以全其質(zhì),而發(fā)其文,用納乎圣德,烈炳乎后人。若乃伯夷抗行于首陽,柳惠降志于辱仕,顏潛樂于簞瓢,孔終篇于西狩,聲盈塞于天淵,真吾徒之師表也。這是說,陸賈、董仲舒、劉向、揚雄包括班固本人的研究學術(shù)、著書立說,都源于孔子游于藝的生活模式,是借游于藝來調(diào)整被現(xiàn)實政治生活弄得疲憊不堪的身心,讓心靈得到安頓與休息。張衡在政治上也很不得意,曾作《歸田賦》以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文末描繪其歸隱生活:“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又作《應(yīng)間》、《思玄賦》來表達游于藝生活理想?!端夹x》說:“修初服之婆娑兮,長余之參參。文章煥以粲爛兮,美紛紜以從風。御六藝之珍駕兮,游道德之平林。結(jié)典籍而為罟兮,驅(qū)儒墨而為禽。玩陰陽之變化兮,詠雅頌之徽音。蔡邕失意時曾仿效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班固《答賓戲》、張衡《應(yīng)間》作《釋誨》,文中說:“思危難而自豫,故在賤而不恥。方將馳騁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義之淵藪,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與為友。舒之足以光四表,收之則莫能知其所有。也是把游于藝當作失意后的生活方式。 
  總而言之,后世失意之士或潛心于著述,或肆志于歌吟,或醉心于繪事,或鐘意于琴書,或縱心于玄理,或耽志于古玩,或留意于術(shù)數(shù),或游心于醫(yī)林……從事種種與政治關(guān)系較為疏遠的文化藝術(shù)事業(yè)并從中獲得樂趣,以消彌政治失意帶來的痛苦,無不源于孔子游于藝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說,“游于藝是后世失意者用來醫(yī)治心靈痛苦的屢試不爽的良藥,也是文化藝術(shù)得以產(chǎn)生、興盛的恒久動力之一。 
   
  三、莊子游心是對孔子游藝的邏輯展開 
   
  莊子的游心同孔子的游藝既有不同又有聯(lián)系。游心是指心靈的活動,其對象是不定的,它可以指向”,也可以指向別的什么。游藝的主語也是”,指心靈活動,但指向性卻是很明確的。在莊子那里,“既指向、”,也指向。當心指向,就與孔子接軌了。從總體上講,莊子不僅對孔子所念念不忘的禮樂文化加以否定,甚至連天下、物、生死等也一概置之度外。《逍遙游》提出無己、無功無名”,《大宗師》借顏回之口提出的忘仁義、忘禮樂、離形去知,同于大通坐忘之道,借女亻禹之口提出的外天下”“外物外生”,《應(yīng)帝王》要求游心于淡,合氣于漠、立于不測而游于無有”,這些都表明莊子的游心是以否定一切人為束縛、否定現(xiàn)存禮樂文化制度為前提的。莊子的”,被稱為逍遙游”,其實質(zhì)是要排除世俗的一切牽累而進入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對一切人為束縛、現(xiàn)存的禮樂文化制度統(tǒng)統(tǒng)加以否定,這是莊子與孔子的最大不同。 
  然而,無論莊子走得多遠,他的逍遙游都不是脫離實有而游于虛無,而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邏輯升華過程
  從哲學層面說,莊子要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所謂乘物以游心”,郭象注為寄物以為意”,成玄英解為乘有物以遨游,運虛心以順世”,也就是托物寄意或與世逶迤的意思。所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成玄英疏:“敖倪,猶驕矜也。抱真精之智,運不測之神,寄跡域中,生來死往,謙和順物,固不驕矜。”“,責也,是非無主,不可窮責,故能混世揚波,處于塵俗也。也就是說,莊子最后還是要從那縹緲空寂的虛無世界回歸到現(xiàn)存既有的物理世界,同萬物打成一片、與世人和平共處的。這跟孔子的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倒頗為相似。 
  從人性層面說,莊子提出要反其性情而復(fù)其初”(《莊子·繕性》)。所謂反其性情而復(fù)其初”,就是要求在否定世俗化、功利化、工具化了的現(xiàn)實人倫道德體系之后重新向人類淳樸自然的天性回歸。《莊子》中有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莊子·庚桑楚》)之說。在儒家的禮、義、知、仁、信前面加以,表明他仍看重真正的禮、義、知、仁、信。按照莊子的道德體系來修身,可以培養(yǎng)高遠、雅潔、灑落、豁達、樂觀、真率、淳樸的人格品性,這跟孔子的人格要求不僅不互相矛盾,反而相得益彰。

從藝術(shù)層面說,莊子對游于藝可以說有著獨到的解會?!肚f子·養(yǎng)生主》中道進于技的理論集中表達了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論。所謂”,是一種游刃有余、神奇莫測的藝術(shù)境界;所謂”,不過是平凡的工具運用技巧。從進入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游于藝的心理過程?!肚f子·達生》梓慶削這一寓言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心理過程。梓慶說,他造之前要齋以靜心”,使自己不敢懷慶賞爵祿、不敢懷非譽巧拙”,甚至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然后才開始伐木造,這樣就能以天合天”,造出的就能使見者驚猶鬼神。所謂齋以靜心”,就是一個擺落世俗功利、名譽乃至自我雜念的過程,也是一個拓展心靈空間的過程。只有清除了一切雜念的羈累,藝術(shù)之神才能在虛靜的靈府間逍遙,想象之馬才能在廣漠的心原上馳騁,技藝之舟才能在蒼茫的智海中遨游。莊子的心齋、坐忘”,都蘊含蕩除塵俗、開拓心靈的意義,它極大地深化了孔子游于藝的內(nèi)涵,為后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欣賞論提供了豐富的資借。 
  因此,可以說,莊子的游心是對孔子游藝的邏輯展開,莊與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會容通而不互相牛氐觸。這也是后世游藝者多徘徊在孔、莊之間的根本原因。 
   
  四、后世對孔、莊之的發(fā)揮與兼容 
   
  孔子游于藝和莊子的游心都對后世影響極為廣泛深遠。就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而言,一切文化活動都可以用。這里不擬展開,僅從道德修養(yǎng)論、藝術(shù)修養(yǎng)論和文藝創(chuàng)作與欣賞等三個方面作一點鉤稽。 
  從道德修養(yǎng)方面發(fā)揮游于藝思想的主要是經(jīng)學家。經(jīng)學家基本上繼承了孔子看重道、德、仁而把游藝作為修德的輔助手段的思路。朱熹曾說:“藝是小學功夫,若說先后,則藝為先,而三者為后。若說本末,則藝其末,固不可徇末而忘本。習藝之功固在先,游者,從容潛玩之意,又當在后。《文中子》說:‘圣人志道,據(jù)德,依仁,而后藝可游也。此說得自好。陸九淵說:“主于道則欲消,而藝亦可進;主于藝則欲熾而道亡,藝亦不進。王陽明說:“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數(shù)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擇地鳩材,經(jīng)營成個區(qū)宅。據(jù)德卻是經(jīng)畫已成,有可據(jù)矣。依仁卻是常常住在區(qū)宅內(nèi),更不離去,游藝卻是加些畫采,美此區(qū)宅。藝者,義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誦詩讀書彈琴習射之類,皆所以調(diào)習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茍不志道而游藝,卻如無狀小子;不先去置造區(qū)宅,只管要去買畫掛做門面,不知將掛在何處?”王夫之非常贊成朱熹《論語集注》中游藝則小物不遺而動息有養(yǎng)的說法,并加以引申說:“不遺者,言體道之本費也。動有養(yǎng)者,德之助也;息有養(yǎng)者,仁之助也。而不遺’,則明道無可遺,茍志于道而即不可遺也;有養(yǎng)’,則養(yǎng)之以據(jù)德,養(yǎng)之以依仁,為據(jù)德、依仁所資養(yǎng)也。此游藝之功,不待依仁之后,而與志道、據(jù)德、依仁相為終始,特以內(nèi)治為主,外益為輔,則所謂輕重之倫也。志道、據(jù)德、依仁,有先后而無輕重;志道、據(jù)德、依仁之與游藝,有輕重而無先后。王夫之的意思,志道、據(jù)德、依仁都是內(nèi)心修養(yǎng),而游藝則是外在的輔助手段,目的與手段是有輕重的,不能混為一談??偟恼f來,經(jīng)學家們的意見都認為游藝固然可以促進道德修養(yǎng),但離開了道德修養(yǎng)去談游藝”,就是徇末而忘本。從藝術(shù)修養(yǎng)論方面發(fā)揮游于藝思想的往往是藝術(shù)家和文學家。他們多注意藝術(shù)本身的要求,因而常從創(chuàng)作主體角度來討論人與文、人與藝術(shù)作品之間的關(guān)系。他們當中占主流的意見是主張先修人品,認為人品高創(chuàng)作的格調(diào)自然就高。如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說:“彥遠以德成而上、藝成而下,鄙亡德而有藝也。君子依仁游藝,周公多才多藝,貴德藝兼也。茍亡德而有藝,雖執(zhí)廝役之勞,又何興嘆乎!”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一《論氣韻非師》說:“竊觀自古奇跡,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依仁游藝,探賾鉤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畫。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韓愈的《答李翊書》詳細地陳述了自己游于藝的經(jīng)歷、心理狀態(tài)和修養(yǎng)過程,得出的結(jié)論是:“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日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雖然,不可以不養(yǎng)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藝術(shù)家、文學家在談?wù)撊似窌r雖然也講儒家式的志道、據(jù)德、依仁,卻往往摻入一些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因素。明人楊慎《升庵詩話》卷一說:“《莊子》為書,雖恢譎佚宕於《六經(jīng)》外,譬猶天地日月,固有常經(jīng)常運,而風云開闔,神鬼變幻,要自不可闕,古今文士每奇之。清人唐岱《繪事發(fā)微·品質(zhì)》評論古今畫家說:“古今畫家,無論軒冕巖穴,其人之品質(zhì)必高。昔李思訓(xùn)為唐宗室,武后朝遂解組遁隱,以筆墨自適,盧鴻一征為諫議大夫,不受,隱嵩山,作《草堂圖》。宋李成游藝不仕。元吳仲圭不入城市,誅茅為梅花庵,畫《漁父圖》,作《漁父詞》,自名煙波釣叟。倪云林造清秘閣獨居,每寫溪山自怡。黃子久日斷炊,猶袒腹豆棚下,悠然自適,常畫虞山。此皆志節(jié)高邁,放達不羈之士,故畫入神品,塵容俗狀,不得犯其筆端,職是故也。所謂風云開闔、悠然自適、志節(jié)高邁、放達不羈等等,都屬道家品性。這是因為道家特別是莊子所追求的心靈超邁,為人灑落、自由、開放品性,更符合藝術(shù)家的品質(zhì)要求。古代文學藝術(shù)評論家從文藝談創(chuàng)作與欣賞角度談游藝”,很少不歸本于莊子的。例如陸機《文賦》說,創(chuàng)作之先只有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才能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逐漸進入情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的狀態(tài);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說,只有疏瀹五臟,澡雪精神”,才能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使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順利進行。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有段名言:“凡畫,氣韻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筆。用筆之難,斷可識矣。故愛賓稱唯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無適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筆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終,筆有朝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所以意存筆先,筆周意內(nèi),畫盡意在,像應(yīng)神全。夫內(nèi)自足,然后神閑意定;神閑意定則思不竭而筆不困也。何良俊《四友齋畫論》評論這段話說此段雖只論畫,頗似莊子輪扁斫輪語。相傳為宋徽宗所作的《宣和畫譜·道釋敘論》則直接將孔子的游于藝與莊子的道進于技聯(lián)系起來。他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藝也者,雖志道之士所不能忘,然特游之而已。畫亦藝也,進乎妙,則不知藝之為道,道之為藝。此梓慶之削,輪扁之斫輪,昔人亦有所取焉。后人的這些論述,都證明莊子的游心與孔子的游藝是可以通融、兼攝而并不互相矛盾的。 
  注釋
   《史記集解·孔子世家》引。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宋黎樹德編、王星賢點校本《朱子語類》卷三十四。中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